浙江大学传染病研究所
浙江大学传染病研究所
浙江大学传染病研究所是由我国著名传染病专家王季午教授创建和领导的传染病研究、教学、医疗基地,具有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基础,为国务院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1996年卫生部批准设立病毒性传染病重点实验室(2002年8月卫生部批准更名为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1998年国家教委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大学简介
浙江大学成立于1897年,前身"求是书院",是中国人最早自己创办的新式高等学府之一。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之一。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浙江大学以严谨的求是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执著的创新精神创造出了丰硕成果。
浙江大学师资队伍整体力量雄厚。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2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9名,长江特聘(讲座)教授51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7名。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和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为开展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所简介
学科实行“巩固、提高、开放、竞争、流动、联合”的运行方针,在传染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和预防等几个方面均取得较大成绩,近五年科研项目有74项,总经费达150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3项。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SCI收录36篇,专著10本,专利2项,技术转让1项。获奖成果有3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1项,卫生部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在我国传染病学科中名列前茅。
近几年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传染病的发病机制研究
(1)探明HBV、HCV在淋巴细胞中的生物学行为和特征,建立HCV转染的细胞模型。
(2)克隆HCV基因片段,制备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
(3)构建我国流行的HGV重组质粒,并进行HGV流行病学、发病机理的研究。
(4)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已发现两个新的耐β-内酰胺酶基因,登录GenBank
(5)进行血吸虫病肉芽肿与肝纤维化免疫病理和调节研究。
2、传染病病原学诊断方法的建立
(1)研究分析不同HCV基因型及基因突变的方法。
(2)完成HBV部分突变株脱氧核糖核酸序列分析和分子克隆,研究突变株逃避免疫监视的机制及临床意义。
(3)筛选出本地区HEV优势株的抗原表位。
(4)完成IVDU者HIV基因亚型、抗原相关分析和部分流行病学调查。
(5)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与免疫耐受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6)对HIV与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和序列测定。
3、传染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1)完成腺相关病毒重组干扰素基因转染淋巴细胞和反义核酸抑制HCV基因表达的研究。
(2)完成2',5'-寡腺苷酸合成酶、MxA蛋白和干扰素调节因子在预测和评价干扰素疗效中意义的研究。
(3)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4、传染病的预防研究
(1)筛选出编码HCV优势抗原的目的基因,并构建重组体。
(2)研究乙肝疫苗免疫近期感染乙肝的患者S蛋白的变异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3) IFN-?、中医药等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 5、进行非典型肺炎的研究
(1)病原学生物学特性研究;
(2)特异性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3)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进行病原学、病毒载量追踪研究,并与临床密切结合。
硬件设备:
1、实验室具有较好的条件,设备先进且配套,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如流式细胞仪;
2、全自动测序仪;
3、高效液相色谱仪;
4、毛细管电泳仪;
5、蛋白质双向电泳仪;
6、台风成像仪,多功能凝胶成像自动分析仪 IS-1000型;
7、蛋白质核酸冷冻干燥仪;
8、Olympus 显微镜、偏光显微镜;
9、生物工作台;
10、细胞融合仪;
12、脱氧核糖核酸合成仪;
13、DNA自动扩增仪,荧光定量PCR仪以及梯度PCR仪;
14、-85℃与-20℃低温冰箱,CO2恒温箱,显微手术操作台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大学简介
研究所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