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颈槽蛇小形栖蛇,全长1米左右,尾长占全长的五分之一左右,身体圆柱形,头较小,与颈区分不明显。鼻间鳞前端窄,鼻孔背侧位;眼小,背侧位;前额鳞单枚,甚宽,其两外侧扩展至头侧;颊鳞长,后端人眶;无眶前鳞,眶后鳞2;鳞1+2(1);上唇鳞8(3-2-3)为主;下唇鳞10,前4或5枚接前颔片;颔片2对,前对约为后对长的2倍。背鳞通身17行,除最外行其余微棱,腹鳞159~167.肛鳞二分,尾下鳞55~59对。背面暗橄榄褐色,体侧具多数淡黄色横斑,左右横斑彼此
隔行扫描或在背中线相连;腹面色白或偶有灰点斑。
雄性头腹前端鳞片(如颏鳞、颔片和前4~5对下唇鳞)上有多数疣粒,
雌性则无。
生活于海拔1500~2050米的山区。常见于路边、坡上草丛中、石堆间,白天活动。食蚯蚓、
蛞蝓等。
缅甸颈槽蛇,本种为缅甸
特有种,属日行性蛇类,本种性情温和,但受刺激时颈部会变得上下扁平以威吓敌人。主要以小型蛙类或蚯蚓等为食,也会
捕食蝓等
软体动物门。
该物种已被入列
中原地区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