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东升,本科毕业于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后获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资深新闻工作者,具有二十余年新闻从业经验。历任中宣部新闻局理论教育处副处长、中新社专稿部主任、《华声月报》杂志社长兼总编辑、香港亚文公司副总经理、美国《
侨报》社长兼编委会主任等职,同时兼任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
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常务理事。2012年2月1日起,出任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代院长。
人物信息
范东升,男,1951年生,
四川省内江县(今内江市东兴区)人。又名范东生。中国著名新闻记者
范长江之次子。
人物经历
1982年毕业于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新闻专业,获
学士。1984年毕业于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获硕士学位。
中国新闻社资深编辑、记者,中国国内早期知名
传播学研究者之一,教授。
在大陆、
香港特别行政区与美国媒体业界具有20余年的新闻从业 经验。历任中国新闻社编委(副司级)、编辑部主任。
1991年受聘于中国新闻社任专稿部主任。
1994年创办《华声月报》(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杂志,任社长兼总编辑。
1997年与美国《华渊网》合作创办《
华声报》电子版,是中国最早的媒体网站之一。
1998年任香港亚洲文化公司副总经理。
1999年赴
纽约任美国《
侨报》社长兼编委会主任,在主持报社工作期间,中美两国政界高层人士和华人社区授予《侨报》诸多奖励,包括2005年
纽约州授予本人的“杰出州民奖”、纽约警局颁发的“社区服务奖”等。
兼任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
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常务理事,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调研员,
博客网高级顾问、专栏作家。
主要作品
《大众传播学的发展过程》(1982年)、《试析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论》 (硕士论文,1984年)、《我国报业发展的定量分析研究》(七五国家重点科研项目《2000年的中国》研究专题,1992年)、《传播学原理》(1990年)、《大众传播学总论》(1993年,任该书副主编)等。译著有《采访技巧》(1986年)、《传播媒介的垄断》(1986年,合译)等。新闻代表作品有《沿江开发新蓝图》、《梦之旅——从内蒙到台湾》、《牛牛牛·记著名华人科学家杨向中》等。
研究方向
报业管理、网络传媒研究、国际传媒业研究、美国新闻法及案例研究、海外华人社会与华文媒体研究、对外文化传播等。
学术成果
1、《传播学原理》(
北京出版社,1990年)该书是我国最早的传播学研究专著之一。本人为该书主要作者。该书曾被
北京开放大学列为教材,本人并曾兼职授课一年。该书内容至今为权威性新闻传播学论著所引用,如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郭庆光教授所著《
传播学教程》(1999年)中数处引用该书。
2、《大众传播学总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本人担任副主编。
美国国会图书馆亦收藏该书。
3、本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曾取得以下学术成果:
(a)组织和参加七五国家重点科研项目《2000年的中国》中《新闻事业与中国现代化》专题研究项目,本人作为主持人之一,任该项目组副组长。该项目为我国首次运用现代传播学理论开展的大规模新闻传播学研究项目,获得一批重要成果,许多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主要研究成果汇集成《新闻事业与中国现代化》一书(
新华出版社,1992年)。如其中《我国报业发展的定量分析研究》课题,是我国新闻学界首次采用社会统计学方法进行的宏观研究课题,是本人与钟秉林教授(现任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祝建华教授(现任
香港城市大学教授、获美国康州大学终身教职)合作完成的。
(b)组织和主持全国传播学研究方法讲习班,这次讲习班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的,邀请美国传播学教授韦佛主讲。这是全国首次举办这类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全国各有关高校和科研单位的新闻和
传播学研究人员参加了这次讲习班。讲习班对于加深了解国外传播学理论与研究方法,提高中国大陆的传播学研究水平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c)密切参与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的开拓性研究工作,与
甘惜分教授(人大舆论研究所前所长)、
喻国明(人大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舆论研究所所长)等合作,完成一批在80年代很有影响的舆论调查项目,促进了中国舆论调查事业的诞生和发展。
4、译著
(a) 《采访技巧》(
新华出版社,1986年,本人为主要译者)
(b) 《传播媒介的垄断》(新华出版社,1986年,与他人合译)
5、本人自80年代以来撰写过一系列有关
传播学和
新闻学的论文。如《大众传播学的发展过程》,本文为中我国最早的传播学研究论文之一,写于1982年,后收入《传播学简介》一书。又如1984年撰写的硕士论文《论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论》是我国最早全面研究论述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的文章。
6、《再吻中国》(1998年)归国留学生访谈汇编,本人为主要编者之一。
7、其他主要新闻作品:
(a)《沿江开发新蓝图》(
中国新闻社获奖系列专稿);
(b)《梦之旅—— 从内蒙古到台湾》(旅行记,1997年《
华声》杂志连载);
(c)《牛牛牛—— 记著名华人科学家杨向中》(刊于2004年美国《
侨报》)等。
8、有关网络新媒体的论文
(a)《公民新闻网:网络媒体的新天地》(《对外大传播》2005年第十期);
(b)《大话" 公民新闻运动" 》(《
中国新闻周刊》2005年第四十二期);
(c)博客网传媒系列专栏文章《国际公关:中国人和美国人谁更聪明》等。
9、其他
《海外华文传媒环境与读者市场研究》(2006年8月)
10 新作
《拯救报纸》(2011年3月)
《拯救报纸》媒体评论 当全球报业深受互联网等新媒体惊涛骇浪冲击之际,范东升教授力作《拯救报纸》推窗揽风,鲜活翔实地介绍了当今美欧报界在数字化生存与发展方面的艰辛探索及成败得失,观察极富洞见,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报业提供了难得的镜鉴。该书的问世是业界之幸,媒体人不容错过。
对传统报纸来说,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欲求拯救良方,本书值得品读。
在互联网时代说起报纸,多是“伤逝”和怀旧。范东升教授这部著作没有浸淫在这种情结中。本书以欧美报业数百年的脱胎沿革为脉络,平实叙述和论证。读者可从中发现,传统报业之兴衰,其实仅是人类传播史翻过一页。报纸的真髓,伴随着数字技术,正与新的媒介联姻,实现报纸的“再生”。报纸将死,报纸永恒。做报纸的,管报纸的,研究报纸的,正在新闻业门前徘徊的学生,这本书为你们而写。
全世界的人们认识到报纸的高价值与便利性,报业作为提供信?与愉悦的不易源泉,始终保持着自己独有的地位。然而,报纸在自己的桂冠上栖息得太久,必须开始一场全面的变革。它所面临的威胁并非短期的烦恼,它的从业条件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报纸必须做更多的不同的事情,而不是简单地把相同的事情做得更好。
拯救报纸的出路在于革新报业:拯救报纸的手段是与新媒体融合:拯救报纸有待于报人与时俱进的探索与努力。这就是《拯救报纸》一书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三点。
——国务院新闻办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首都互联网协会会长
闵大洪
参考资料
简介.media.people.com.cn.2019-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