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苔鼠(拉丁文学名:Gyrinocheilus aymonieri),隶属于
鲤形目双孔鱼科双孔鱼属,是
金边双孔鱼的培育种,也是
青苔鼠的黄化种。金苔鼠浑身金黄色,其体呈纺锤形,腹部圆,吻突出,口下位,特化呈吸盘状,体长最长可达18厘米。
金苔鼠主要分布于湄公河中下游区域,
云南省南部,
湄南河、
夜功河、
越南的
同奈河流域及马来半岛北部。喜欢栖伏于山区河溪底质多石的河流中,主要以附着
藻类,植物碎屑等为食。
由于金苔鼠喜欢吸食鱼缸里的沙子或鱼缸壁上的
青苔,所以它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清苔能手。金苔鼠于201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无危。
金苔鼠身体细长,侧扁,体长可达8至18厘米。身体最高处在
胸鳍起点垂直上方,向前急剧下斜,向后较平直,头长,侧扁。吻特别长,前端略尖,吻端至眼前缘有两黑色纵条纹。眼上位,腹视不可见,明显位于头的后半部。口下位,上唇边缘有发达而稀疏的突起,侧端连于口角须的基部,唇后沟根深。须3对,吻须2对,口角须1对。全身金黄色,各鳍为浅色,无斑。背鳍外缘微凸,胸鳍左右基部紧靠在一起。腹鳍短小,左右基部紧靠,臀鳍短,
尾鳍深凹。体被细鳞,头部无鳞。侧线走向平直,沿侧线有10余个小黑斑,背部正中隐约有多个棕色斑点。
金苔鼠是一种底栖性鱼类,它们需要温暖的水条件和大量可以藏身的地方。金苔鼠善于利用其口部的吸盘功能,吸附在水草和岩石上,缓慢移动并寻找食物。它们是杂食性鱼类,食谱广泛,包括藻类、植物碎屑、水生昆虫、
植物病原线虫和小型甲壳动物等。
金苔鼠的繁殖较为困难。选择成熟的雌雄鱼作为亲鱼,首先将一条雌鱼放入预先布置好的鱼缸中,待其适应新环境后再引入1至3条雄鱼。鱼缸中应铺设沙子并种植丰富的水草。雌鱼会将雄鱼释放的精液含在口中,然后将其涂抹到水草叶片或岩石上,使之粘附,接着产卵并完成
授精。产卵通常发生在早晨或傍晚,产卵结束后应将种鱼移出,留下卵在鱼缸中,并确保供应充足的
氧气。经过1至3天,卵将孵化成幼鱼。幼鱼会在鱼缸底部爬行寻找食物,此时可以投喂
水蚤或专门的人工幼鱼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