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轩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
朱秀轩,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美国麻省总医院癌症研究中心主任,美国执业内科医师和肿瘤专科医师,Medical Oncology联合主席,NCCN肝胆病委员会委员。
人物简介
朱秀轩,上海嘉会国际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嘉会国际肿瘤中心与麻省总医院实验疗法及临床研究合作项目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海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朱秀轩教授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医学教授,担任哈佛大学医学院最大的教学医院麻省总医院的肝癌学科主任。作为一位肿瘤内科专家,他致力于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方式帮助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抗击癌症,朱教授在肝癌、胆管癌、结大肠癌、胰腺癌、胃癌、食管癌及神经内分泌癌的领域拥有极高的造诣。在担任嘉会国际肿瘤中心主任的同时,朱教授同时将保留他在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所有学术职位。
朱教授拥有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又分别在耶鲁大学纽黑文医院和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完成了住院医师培训和肿瘤专科医师培训。
朱秀轩教授是国际公认的肝癌和胆管癌专家。他的临床和科研重点主要集中于肝癌的创新治疗、识别新的分子标记和基因突变、以及分析肝癌靶向治疗耐药的分子机制。朱秀轩教授同时还担任美国NCCN肝胆肿瘤专委会委员、ASCO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NCI肝胆癌症工作组指导委员会委员(GISC)、AJCC肝胆协作组专家、AASLD原发性肝癌临床实践指南制定委员、以及美国胆管癌基金会临床顾问专家。在最近的十年,他大力支持和帮助国内肿瘤学术界的发展,出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海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朱秀轩教授带领他在美国和中国的团队致力于改善中国的癌症治疗和研究。他一直强调把病人放在所有工作的中心是他和团队在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工作的基石,也是在他带领下嘉会国际肿瘤中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朱秀轩教授将在嘉会国际肿瘤中心的成长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朱教授了解嘉会,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医疗环境,他的专业知识将为中国的癌症治疗带来真正的改变,并将嘉会国际肿瘤中心打造成为患者心目中向往的医疗及科研的卓越中心。
博士后培训
机构任职
行政职位
基金评审活动
编辑活动
特邀审稿人
2000- 临床癌症研究(Clinical Caner Research)
2000- 癌症(Cancer)
2000- 癌症研究(Cancer Investigation)
2000- 肿瘤学家(Oncologist)
2005- JAMA
2005- 消化疾病与科学(Digestive Disease and Science)
2006- 肿瘤学/血液学文献评论(Critical Reviews in Oncology/Hematology)
2006- 肝脏病学(Hepatology)
2006- 肿瘤学(Oncology)
2007- 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
2007- 国际肝脏(Liver International)
2007- 分子癌症研究(Molecular Cancer Research)
2007- 细胞和分子医学期刊(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
2007- 肿瘤学年鉴(Annals of Oncology)
2007- 英国癌症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2009- 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0- 欧洲癌症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2010- 肝脏病学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0- 柳叶刀肿瘤学(Lancet Oncology)
2011-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其他编辑职责
荣誉和奖项
1978 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优秀学生,卓越学术成就奖
1979 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优秀学生,卓越学术成就奖
1980 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优秀学生,卓越学术成就奖
1990 哥伦比亚大学,理查德•帕克奖,研究生科研优秀奖
1998 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ortimer Lacher优秀研究员
2005 美国医师协会,委员
2011 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百人计划
2012 新加坡卫生部卫生专家发展计划(HMDP)
2013 卡明斯基金会100K-100
2014 中国天天津大学,客座教授
2014 国际胃肠和肿瘤外科学会(IASGO)Lorenzo Cappussotti奖
2014 癌症研究V基金,转化研究奖
2015 Granara-Skerry信托基金,希望英雄奖
2016 麻省总医院,Jonathan Kraft转化医学奖
2016 中国吉林大学,客座教授
指南和报告
1.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肝胆管癌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
该指南指导执业医师对肝细胞癌、胆管癌胆囊癌患者开展规范治疗,已在美国和国际上广泛使用。朱秀轩教授曾担任NCCN肝胆管癌专家组委员会委员,负责该指南的设计、回顾和更新。
2.EASL-EORTC临床实践指南:肝细胞癌的管理
该指南由EASL和EORTC开发,并同时发表于《肝脏病学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2012年第56卷第4期)和《欧洲癌症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2012年第48卷第5期)。该指南指导执业医师对肝细胞癌患者开展规范治疗,已在欧洲和国际上广泛使用。朱秀轩教授曾担任该指南筹备组委员之一。
3.肝细胞癌治疗AASLD指南
该指南指导执业医师对肝细胞癌患者开展规范治疗。朱秀轩教授曾担任AASLD指南肝细胞癌治疗部分的委员会成员。
自我陈述
自2000年7月加入麻省总医院以来,在与朱秀轩教授的临床和研究兴趣相关的领域内,他已与许多临床医师/研究人员发起并进行了重要的合作,建立了全美肝细胞癌(肝癌)和胆管癌(胆管癌)最活跃的临床和转化研究项目之一。2009年升任医学副教授后,他继续聚焦于肝胆癌几个关键领域的临床和研究工作。他将60%的时间用于患者治疗,剩余的时间用于研究、教学和行政职责。朱秀轩教授的擅长领域是临床专业和创新和卓越研究支持性领域。
临床专业和创新卓越领域
麻省总医院建立了首个多学科肝癌中心
在与外科、放射科、肝病科和放射肿瘤科同事的通力合作之下,朱秀轩教授在麻省总医院建立了一个多学科团队,负责肝癌胆管癌的医疗和研究。朱秀轩教授于2009年正式启动了多学科肝脏疾病讨论会和多学科门诊。自那之后,他一直负责领导该门诊/会议的协调和运行。该门诊的服务对象包括从波士顿和美国新英格兰转诊的患者,并作为创新型临床研究的一个平台。该多学科门诊对肝胆癌症患者进行及时评估,并通过一次会诊便为这些患者做出最合适的治疗决定。该肝癌门诊为新英格兰地区和其他州的许多中心树立了榜样。在多学科团队的努力下,他们提升了患者治疗,增强了中心的实力和名誉。在此基础上,该门诊成为新英格兰地区最大的肝癌治疗中心,并具有全美最活跃的肝癌临床研究项目之一。
开发肝癌和胆管癌治疗的新策略
朱秀轩教授已经探索了几种策略:a. 试验新型分子靶向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EGFR抑制剂、mTOR抑制剂、MET抑制剂等);b. 将靶向药物与化疗联合使用;c. 探索原发性肝癌的新型放射疗法(即质子放疗);d. 评估新的肝脏局部疗法,包括肝癌和胆管癌中基于药物洗脱珠的化学栓塞和放射性栓塞。
开创了多项肝胆管癌转化研究
在创建一些活跃的临床项目的同时,朱秀轩教授也创新性地开展了许多肝胆癌转化研究:a. 在肝癌胆管癌中使用抗血管生成治疗,评估循环和影像学生物标志物;b. 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发现了IDH突变和循环肿瘤代谢物2-羟基戊二酸;c. 确认了肝癌中索拉非尼的新耐药机制;d. 在胆管癌中建立了患者来源的细胞系和动物模型以利于药物发现。
重要的支持性活动研究
胆管癌(胆管癌)临床和转化项目
朱秀轩教授在美国麻省总医院引领了更有效的胆管癌全身性治疗的开发工作。他积极参与了吉西他滨/顺铂II期研究的早期工作,该研究随后成为全球标准治疗方案。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完成了三项II期临床研究,包括吉西他滨/奥沙利铂(GEMOX)和贝伐单抗联合疗法,GEMOX和帕尼单抗联合疗法,以及在晚期胆管癌中进行的卡博替尼研究。朱秀轩教授还与放射肿瘤学专家Ted Hong博士合作,研究了肝内胆管癌中质子放射治疗的应用,进而促成了NCI / NRG赞助的III期研究(NRG-GI001)的开展。该研究评估了在吉西他滨/顺铂的基础上添加放疗的益处,他则担任了该III期研究的肿瘤内科协作负责人。在他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朱秀轩教授的团队在胆管癌中得到了多项关键发现。首先,他们确立了胆囊癌pi3k突变频率。第二,他们在肝内胆管癌中发现了IDH1和IDH2突变。第三,他们证明了循环中肿瘤代谢物2-羟基戊二酸(2-HG)水平可以作为携带IDH突变的胆管癌患者的生物标志物。第四,通过国际合作,朱秀轩教授和他的团队评估了IDH和其他突变对手术切除后的肝内胆管癌患者预后的意义。最近,朱秀轩教授和其团队建立了分子工程小鼠模型和患者来源的胆管癌细胞系,并剖析了致癌机制。他们已经使用高通量筛选平台在肿瘤细胞系中开展了药物敏感性试验,并证明了IDH突变胆管癌细胞系对某些类型的抑制剂表现出极高的敏感性。朱秀轩教授团队将继续进行一项新设计的临床试验,以测试新型IDH突变胆管癌抑制剂的疗效。由于该项创新转化研究工作,Bardeesy博士、Benes 博士和朱秀轩教授获得了来自癌症研究V基金的转化研究基金奖。
肝癌转化研究
朱秀轩教授与放射学专家Dushyant Sahani博士和Steele实验室的Jain博士和Duda博士进行了密切合作,对接受抗血管生成药治疗的肝癌患者进行了具有预后和预测价值的影像学和循环生物标志物评估。他们建立了用MRI评估的舒尼替尼抗血管生成作用与循环血中的血管生成标志物和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他们在肝癌中系统地评价了其他几种抗血管生成药(包括西地尼布和雷莫芦单抗),并证明了一些循环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性(包括IL-6、SDF-1α、可溶性c-KIT、可溶性VEGFR1和VEGFR2)。朱秀轩教授及其团队最近发现,索拉非尼治疗会增加肿瘤内缺氧,从而促进肿瘤相关纤维化和治疗耐药性的产生。索拉非尼治疗还可导致促炎性和潜在免疫抑制性免疫细胞的肿瘤内浸润。
肝癌中的药物开发和临床研究设计的国际领导者
自从加入麻省总医院以来,朱秀轩教授一直致力于为晚期肝癌患者开发更有效的靶向治疗。他曾设计、完成并发表了多项I/II期临床研究,检测了分子靶向药物(舒尼替尼贝伐单抗、foretinib、依维莫司西妥昔单抗、GC33、西地尼布、雷莫芦单抗和Ganetespib)在晚期肝癌中的作用并探索了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朱秀轩教授曾担任三项III期临床研究(SEARCH、EVOLVE-1和REACH)的全球主要研究者,以评估晚期肝癌中厄洛替尼与索拉非尼联合作为一线治疗,以及依维莫司和雷莫芦单抗联合作为二线治疗的效果。朱秀轩教授团队还探讨了肝癌中放射治疗的应用。目前他正在担任RTOG 1112随机III期研究的肿瘤内科联合主席,该研究在肝癌中比较了索拉非尼和索拉非尼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朱秀轩教授参与撰写了2008年在JNCI上发表的肝癌临床研究设计指南和NCCN 肝癌管理指南。通过创新的临床研究、多学科的努力和转化研究,他在MGH癌症中心建立了一个肝癌和胆管癌专业医疗和研究示范中心。朱秀轩教授在肝癌和胆管癌患者的医疗和新药开发方面领域的专业性赢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认可。在很多国际大会上,他曾受邀主持并发言,在多个顶尖学术委员会任职,包括NCCN肝胆委员会,ASCO CDA/YIA基金评审委员会和国家癌症研究所(NCI)胃肠道癌症指导委员会(GISC)的肝胆管癌工作组。
不久前朱秀轩教授获得了国际胃肠和肿瘤外科学会(IASGO)颁发的Lorenzo Cappussotti奖,以表彰他对全球肝癌研究领域的贡献。
教学和教育
朱秀轩教授一直积极参与医学生、住院医师和研究员的教学工作,并担任住院医师、研究员和初级教员的导师。他定期在肿瘤学病房轮转,在2006年参加了Bigelow服务,在麻省总医院的许多会议上做过发言和教学,定期参加部门教学会议。2009年,朱秀轩教授在麻省总医院创办了每周一次的多学科肝癌讨论会,从那时起每周定期协调并组织该会议。在门诊,他还承担了肿瘤内科医生、医学生和住院医师培训的重要责任。在过去几年中,朱秀轩教授被认可为全美肝癌领域的著名教育工作者,启动了多项全国性继续医学教育计划,并在这些CME计划中讲授肝癌有关内容。朱秀轩教授组织了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的首个肝癌领域CME课程并担任课程负责人。
朱秀轩教授在医、教、研等各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在麻省总医院建立了肝癌和胆管癌多学科医疗中心,并在美国和国际上均被认可为肝癌和胆管癌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博士后培训
机构任职
行政职位
基金评审活动
编辑活动
其他编辑职责
荣誉和奖项
指南和报告
自我陈述
教学和教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