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顺标(1915年-1932年),原名仁标,又名仁、曹均,男,
汉族,浙江萧山城厢镇人。出生于商人家庭,有三姐二兄,排行最小。曹顺标毕业于上海
大夏大学附属高中,1932年英勇就义。
曹顺标自1921年起先后在萧山福音堂小学和县立仓桥小学读书。1926年秋,考入上海八仙桥中法学堂;1927年,转入上海立达学园,其间,接触进步人士,了解
马克思列宁主义。1928年加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
国际劳动节”示威游行时遭逮捕,拘禁一个月,出狱后被校方开除,在一家小书店学校对。1929年7月起就学于
复旦大学附属高中、上海大夏大学附属高中,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31年春,因传阅马列主义书籍被迫辍学,先后担任上海中学生联合会负责人。
1932年5月,任
上海市“民众援助东北义勇军、反对上海停战协定联合会”青年部长,积极参与领导学生运动。1932年7月17日,中共江苏省委为进一步推动全省的反日救国运动,决定由上海反帝大同盟和上海市“民联”在上海共舞台戏院(今延安剧场)联合召开全市各反日团体代表大会。清晨,曹与青年部另一部长等人前去布置会场,发现戏院已被监视。他们即刻将所带的文件、传单藏于墙洞,并向组织建议取消会议,未被采纳。稍后,警察包围戏院。因叛徒出卖,曹顺标等80余人被捕,29日押送至南京警备司令部。时称“上海共舞台事件”。在狱中他要求难友转告亲属:他死后将其尸体埋在大路旁,要看见红军进南京城。同年10月1日,曹顺标就义于南京雨花台,年仅18岁。
曹顺标被捕前在上海民联青年部工作时,曾对一个有着共同理想的女孩萌生了初恋的情感。在狱中,他常常背诵
裴多菲·山陀尔“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诗句来激励自己。在就义的前两天,他预感到会被判死刑,向难友吐露了心声:“死是没有什么可怕的,我自从入狱的那天起,就准备随时牺牲。如果我死了,只有两件事感到遗憾:一件是再不能革命;还有一件是我只活了十九年,还没有恋爱过。”曹顺标又名曹均,他牺牲后,被他暗恋着的女孩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纪均”,以作纪念。
章浩在位于朝晖联锦大厦的某单位工作。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看时报上刊登的曹顺标烈士的照片。“他(曹顺标)是我小舅公,是我外婆最小的弟弟。”章浩告诉记者,曹顺标出生在
萧山区城东桥头村,家中排行最小,上面还有三个姐姐两个哥哥,章浩的外婆曹宝珍是其三姐,但都已去世。
章浩说,自己从小跟着外婆生活,住在王马巷14号。晚上在院子里乘凉时,经常听外婆讲起大舅公曹鼎和小舅公曹顺标的光荣革命史。“两位舅公都是干革命的。外婆很佩服他俩,还曾和我说过后悔当初没和两个弟弟一起干革命。”通过外婆的不断讲述,在章浩的印象中,大舅公
曹鼎显得内敛,有学问,而小舅公曹顺标则豪放,英勇。“大舅公当时是上海邮政局的领导人,经常利用邮车给战地送物资。后来大舅公把小舅公接到
上海市读书,小舅公后来也加入了革命队伍,还经常上街演讲、游行。我小的时候外婆经常对我说小舅公很英勇。”
章浩沉重地说,1932年,曹顺标被捕,和他一起被捕的还有他的好友——王首道夫人
易纪均。“1987年,易老夫人来看过我外婆,告诉外婆,小舅公是在17岁时牺牲的,就义那天就是10月1日。17年后的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小舅公泉下有知,也会感到无比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