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鼎,字景节,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一带)人,中国
东汉末年的官员。
曹鼎曾担任吴郡(今江苏苏州一带)的太守,负责治理该地区的政务。曹鼎还曾担任尚书令一职,这是东汉朝廷的高级官职,负责处理朝廷的政务和文书工作。在担任尚书令期间,他委任曹洪为蕲春县令。在安徽亳州发现的元宝坑一号东汉墓中,出土了刻有“吴郡太守曹鼎字景节”的字砖铭文,该墓中还发现了其他与曹氏家族相关的文物和字砖,进一步证明了曹鼎与曹氏家族之间的密切关系。
史籍记载
《三国志·诸夏侯曹传·曹洪传》裴注引《魏书》记载:曹洪的
伯父曹鼎担任尚书令时,委任曹洪为蕲春县长。
《三国志·诸夏侯曹传·曹休传》:曹休十多岁时丧父,他自己与一客人把父亲暂时安葬了,以后他带着母亲,渡江到了吴郡。(裴注引《魏书》记载:
曹休的祖父曾经担任吴郡太守,曹休住在吴郡太守府,见到墙壁上挂着祖父的画像时,就下塌行礼,边哭边拜,在座的人无不赞叹感慨)。
元宝坑一号东汉墓(简称“元 I”)的16号字砖铭文:吴郡太守曹鼎。
《后汉书·党列传·蔡衍传》:
中常侍具瑗托蔡衍推举他弟弟为茂才,蔡衍不接受,并且收捕送信的考问。
蔡衍又劾奏河间相曹鼎贪赃千万。曹鼎是中常侍
曹腾的弟弟。曹腾使大将军
梁冀写信给蔡衍请他说情,蔡衍也不理,曹鼎于是因此获罪送左校
劳动改造。
人物生平
曹鼎,字景节,东汉沛国谯县人。
魏名将
曹洪的
伯父、
曹休的祖父;又或是曹腾的弟弟(身份存争议)。
根据《
三国志》和裴注的记载、“元 I”的的16号字砖铭文,曹鼎担任的官职有吴郡
知府、
尚书令。
曹休的祖父曹鼎担任尚书令时,委任曹洪为蕲春县长。
根据《
后汉书》的记载,曹腾的弟弟曹鼎担任的官职是河间相(可能在公元139年-144年之间,或136年之前)。
曹鼎担任河间相时,被
蔡衍弹劾,理由是“臧罪千万”。
曹腾请当时的大将军
梁冀写信给蔡衍求情,但蔡衍没有理会,照章办事。于是,曹鼎因此获罪,被送往左校
劳动改造。(可能在公元146年左右)
考古发现
曹氏宗族墓群,位于
亳州市南郊魏武大道两侧,占地约10平方公里,是曹操家族一个规模宏大的墓群,主要包括元宝坑汉墓、董园汉墓、马园汉墓、袁牌坊汉墓、
曹四孤堆、刘园孤堆、观音山孤堆等。
曹操的养祖父曹腾及亲生父亲
曹嵩的墓均在其中。这些墓葬大都发掘于20世纪70年代,大部分墓的墓主人还没有确定。
其中元宝坑一号东汉墓(简称“元 I”)出土了许多铭文字砖,对考证“元 I”墓主身份提供了一定线索。
根据刻有“河间明府”、“会稽曹君、府君、明府”、“吴郡
知府曹鼎”的墓砖铭文,《三国志·诸夏侯曹传·曹休传》和裴注引《魏书》记载:休年十馀岁,丧父,独与一客担丧假葬,携将老母,渡江至吴(魏书曰:休祖父尝为吴郡太守。休於太守舍,见壁上祖父画像,下榻拜涕泣,同坐者皆嘉叹焉),以及墓主50岁甚至55岁以上齿龄的判断,墓主最有可能是
曹休的祖父(或
曹腾的弟弟)曹鼎。
但到目前为止,墓主的身份没有得到一致结论,真正的墓主尚存争议。
牙齿研究
在20世纪70年代安徽亳州发现的元宝坑一号墓中发现的两颗牙齿,经过现场挖掘人的口述和墓内中央位置的铭文等线索推断,墓主很可能属于河间相曹鼎。
复旦大学经过研究发现,持有
家谱及一定历史可信性自称是曹操后人的家族中存在一种极为罕见的
染色体类型,而对比元宝坑一号墓主的古DNA测试,发现与其相符,100%确定曹操家族DNA的
y染色体SNP突变类型。
按照这个结论推断,可以知道“元 I”的墓主(可能是曹鼎)和曹操家族必定存在某种较近的血缘关系。
其它人物
明代有位叫
曹鼐(nài)的典吏,一次抓获一名绝色女贼,押解回县衙已来不及。于是两人便同宿于一座破庙中。是夜,女贼为逃脱惩罚,多次用色相诱惑曹放她。面对诱惑,曹鼐也一时心旌摇荡,欲望难耐。为防自己被色诱,心知“出格”后果的曹鼐生出一计,用纸写上“曹鼐不可”四个字贴在墙上警示。贴了揭,揭了贴,最终没有出现“一念之差”,躲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