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国,男,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于1944年4月7日出生于上海
朱家角镇一个商人家庭。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教育管理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教育管理系副系主任、应用心理系主任、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等职务。他是教育与发展心理学学科和学前教育学科的带头人,同时还是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校务委员会委员。
人物经历
岑国桢,1944年4月7日生于朱家角镇一户祖、父辈均经商的家庭。1962年初中毕业后因病成了“社会青年”在家待业。1965年初,走上了“乡教”工作岗位,在乡村小学担任了四年多的教师。其间经历了“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岑国桢喜读书,爱学习,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没有放弃梦寐以求能进大学深造的念头。1977年我国
恢复高考制度,机会终于来了,很想跃跃欲试的他。一看高考招生规定,失忘了,年龄已超过,不能报考。第二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在文化干部的哥哥和中学教师的嫂嫂鼓励下,索性以同等学历报考研究生。1978年,初试通过,复试落选。次年,继续努力终于实现了多年想进入高校深造的愿望。被
上海师范大学即现在的上海师范大学录取为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师从
李伯黍教授,专攻品德心理与社会性发展方向。1981年研究生毕业,翌年获
教育学硕士。
岑国桢毕业后留校任教,迄今,先后任该校教育管理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教育管理系副系主任、应用心理系主任、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成为教育与发展心理学学科和学前教育学科带头人,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校务委员会委员。现为该校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岑国桢长于教育心理学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在教学方面,他先后主讲“心理学概论”、“
教育心理学”、“行为矫正”“品德心理研究”、“专业英语(心理学)”等课程,授课对象广泛,有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还有专升本辅导班,“三结合”自考办等等。
教学中,岑国桢信守“教书育人”的原则,能有意识通过教学过程主渠道影响学生人格品性、促使学生成才;能以平等理念与学生交往沟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以身作则,注重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能关注师生关系,追求在良好师生互动中教学相长。
在教学改革方面,他能以
科学教育理念为先导,教学内容上注重吸取国内外学科动态,及时调整、充实或更新内容;教学方法上能关注学习的心理意义与心理逻辑,突出基本原理的掌握和解决重点难点疑点的学习;在教学评价上能探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途径,力求对教学效果能作出科学、规范的评定。教学上付出的努力使岑国桢多次获奖,如在校、院、系先后获优秀教学奖,优秀教学管理奖,校优秀教授称号等。
岑国桢在品德心理与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方向上,有深厚的学术基础和造诣,其研究方向是
教育学、
伦理学、
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叉领域。他先后主持并完成市、部、国家级的多项研究课题。如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新时期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现状和特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我国中小学生道德发展若干要素的研究》、
上海市哲学的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社会转型期青少年价值观研究》、上海市教委的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少年儿童可交流集体责任观研究》等科研项目。还与
加拿大学者合作了《儿童的心理素质与社会性发展》的研究课题。先后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近百篇。
岑国桢还先后出版著作多部(含合作)如《行为矫正》、《
教育心理学》、《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心里学百科全书(社会心理学分卷)》、《品德心理研究新进展》、《道德发展与德育模式》等。其中《道德发展与德育模式》获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二等奖,《学校心理辅助基础》、《学校心理干预的技术与应用》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
一等奖、全国优秀教育成果二等奖。有一批研究报告,还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岑国桢作为访问学者,先后赴美国、
韩国、
意大利和
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多次学术交流,且受到好评。
岑国桢的教育科学研究重视贴近教育改革实践,先后于
江苏省、
浙江省、上海的八所学校建立教育科研协作关系,各校成为全国“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科研基地,共同为开展教育科研、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奉献。
岑国桢1986年11月加入
中国民主促进会,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
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政协上海市第九届委员,现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
师范大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政协上海市第十届委员,2003年迄今受聘为上海市政府政风行风监督员。
岑国桢积极参加上海市政协的活动、认真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责,先后提出了“重视‘精神文明’和‘学习型社会’的协同建设”,“规范中小学收费的两点建设”,“发挥行业学会功能、做好本市心理咨询师培训工作”,“扩大教育评估院功能的意见”,“塑造与‘世博会’匹配的‘城市精神’应有的几点意识”,“上海建设世界级城市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必要和紧迫”等等提案。
岑国桢积极参加“
中国民主促进会”组织的活动、发扬民进优良传统,做好
上海师范大学“民进”委员会的各项工作,2004年民进上海师范大学委员会荣获
上海市统一战线三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上海市民进先进基层单位、民进全国先进基层单位等荣誉称号(辛理/文)。
社会团体兼职
上海心理卫生学会副理事长
上海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心理科学》副主编
研究领域
品德心理与社会化,行为矫正。
主授课程
教育心理学,品德心理学,行为矫正,专业外语。
著作论文
论著
◎《
教育心理学》(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011
◎《教育心理学》(副主编之一),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2001/2010。
◎《青少年主流价值观:心理学的探索》(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中小学生的心理与辅导》(主编),
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主编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品德心理研究新进展》,(主编之一),
学林出版社,1999
◎《学校心理辅导基础》(主编),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
学校心理干预的技术与应用》,(主编之一),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论文
◎德性自我意象、道德情绪与行为
自我管理:对大学生的一项交叉滞后研究,心理科学, 2011-03-20
◎大学生德性自我意象初探,心理科学,2010-07-20
◎我国青少年主流价值观及其含义、取向,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25
◎关于德性践行度的初步研究,心理科学,2009-09-20
◎内隐与外显倾向性道德敏感的关系及其预测源分析,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07-15
◎中学生对学校道德氛围感知的调查,心理科学,2009-03-20
◎道德敏感性:概念理解与辨析,心理学探新,2009-02-01
◎我国近二十年应对研究之剖析,心理科学,2009-01-20
◎问题特征与呈现方式对情境性道德敏感的影响,心理科学,2009-01-20
◎基于无结构性问题的道德敏感性测评初探,
应用心理学,2008-12-15
◎大学生倾向性道德敏感的结构研究,心理科学,2008-09-20
◎新时期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现状与特点,中国德育2008-06-15
◎干预对学校道德氛围感知的影响,心理科学,2008-03-20 4 208
◎道德情绪判断、错误信念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损人情境中幼儿反应的一项研究,心理科学,2007-11-20
◎情境模拟实验中大学生的公正行为,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3-30
◎道德敏感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心理科学进展,2007-01-30
◎我国大学生在关爱价值观者特征上的公众观,心理科学,2006-11-20
◎家庭处境不利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研究述评,心理科学,2006-05-20
◎ 10-16岁小学、初中、
高中学生“诚信”价值观的心理学研究,《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4/2005
◎ 中小学生及其教师、家长的“可交流集体责任”观的研究,3/ 2005
◎ 青少年学生网络交友及其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6/2005
◎ 抗“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期间若干价值观的一项调查,《心理科学》,2004/2
◎ 中学生道德问题应对策略研究,《心理科学》,2003/6
◎ 6-10岁儿童道德移情特点的研究,《心理科学》,2003/2
◎ 10-16岁儿童内在公正观的研究,《心理科学》,2002/1
◎ 行为矫正的目标、方法与原则,《心理科学》,3/2001
◎ 建构学生道德自我初探,《心理科学》,1/2000
◎ 我国6-10岁儿童“上苍公正”判断特点,《
心理学报》,2/2000
◎
霍夫曼的道德移情及其功能述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教育)》,2000/9
科研项目
1、“新时期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现状与特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批准号:BEA 010059
2、新时期学生若干主流价值观的心理学研究,批准号:B0436
获奖情况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2000)
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三等奖(1998)
上海市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三等奖(1997)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