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厚江,1958年出生,江苏盐城人,大学学历,基础教育首批国家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独立获得两项省政府教学成果
特等奖和一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全国中语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全国三新作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首批学术领军人物,全国优秀语文教师,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国标本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主要编写者,国标本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学语文学科专家委员,省劳动模范,省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中语会副理事长,
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
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苏州市教育名家,苏州市劳动模范,苏州市名教师,
江苏省苏州中学校副校长。
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对中学语文教学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形成了鲜明的教学风格和系统的语文教学主张,倡导的“本色语文”和“语文共生教学”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分别获
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成果
特等奖和江苏省首届教学成果特等奖,及全国教学成果奖。提出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原则、适度原则、节奏原则和整体原则,语文课程的教材观、过程观、知识观和训练观等许多系统的语文课程理论,所提出的“语文不仅仅是学习和交际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工具”,“语文的人文性只能体现在工具价值实现的过程之中”,“从语言习得的规律寻求语文教学的科学化”“语文教学亟须建立一个科学的效率标准”,“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等观点,提出的阅读教学的基本定位和基本策略以及写作教学的基本定位和基本策略,都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
独自承担了“语文共生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等课题的研究,主持了“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段语文目标定位训练”、“创新能力培养和语文教学模式”等课题的研究,为南京大学和江苏母语课程研究所共同主持研究的国家重点课题“中外母语课程比较与我国课程改革”课题组骨干成员。先后在有影响刊物发表论文约数百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的100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
中国教育报》等报刊转载的论文100多篇。撰写、主编教材、教参60余部(套),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和论文获省级以上奖30多项,其中省以上
一等奖20余项。在
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研究成果评选和江苏省首届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得三项
特等奖(唯一一人)。应邀在全国各地举办语文教学讲座数百场,执教公开课数百节,全国中语会等学术团体先后多次举办他的教学研讨会专场。《
人民教育》和全国著名语文刊物《
语文学习》(95.11)《
语文教学通讯》(97.1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2000.5)《中学语文教学》(2002.2)等刊物先后多次将其作为封面人物或进行专栏介绍。《
江苏教育研究》《教育研究和评论》《江苏教育》等刊物都曾开辟专栏介绍其本色语文的教学思想和实践,《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刊物多次多期连载他“语文本色教学”和“语文共生教学”的系列文章。
2014年教学研究成果“语文本色教学”年获国家教学成果
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