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宪,男,
汉族,1948年5月5日生于湖南省常德市,祖籍湖北武汉,1987年
武汉大学文学院毕业。
1966年,18岁的水运宪就弃学进常德电机厂,做了一名学徒工,并学会了制氧、
翻沙、机械操作,有很长一段时间还当了电工。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湖南省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理事、副主席,湖南《文学界》杂志社主编,湖南省青年文学委员会主任,湖南省影视文学委员会主任,湖南省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一级作家;现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作家协会理事、副主席兼湖南省政协常委。
水运宪的现代性追求体现了他的悲悯情怀,这种情怀建立在“英雄”的姿态之上,建立在不甘做时代落伍者这样的奋斗意识之上。所以,当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兴盛之时,当知识分子的“检讨”传统置换成“感时伤国”的叙事传统时,水运宪依旧坚持着对于“英雄”的主体性书写,即便是失败的英雄人物,他也用悲悯的眼光看到了负重前行的可贵,他甚至用一种生命毁灭的悲壮感来实现对社会固步自封的反叛与对保守势力的不驯。除此之外,我们从水运宪小说人物命运的历史变异中亦可窥探出人物与社会发展的断裂、思想启蒙与死亡、精神苏醒与沉沦的多重变奏。例如,在影响深远的小说《
乌龙山剿匪记》中,水运宪没有回避那个特殊历史背景的真实性与残酷性,他通过艺术化的虚构与漫画式的处理方法重构了现实与历史的新型关系,刻画了众多有血有肉、爱憎分明的人物形象,将读者心目中“土匪”的
刻板印象彻底改变过来。这些具有时代印记的人物群像也“为‘真实地’建构历史和阐释现实提供了全面的符号象征体系”2。
水运宪的
现实主义题材小说多带有鲜明的问题导向与时代特征,但由于他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对于人物心理活动刻画的侧重,使得其笔下的人物在“拒绝充当时代精神的传声筒”的阐释中,既有时代的镜像又能为人们提供情感的抚慰。水运宪在早期创作的一系列有关改革背景的小说,无论是《
祸起萧墙》还是《雷暴》抑或是《裂变》,无一例外都属于现实主义题材。这些小说不是简单地呈现生活、描摹现实,而是探索性地运用先锋派、荒诞派等表现技巧来对现实生活与
时代病象进行审美
透视,直指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潮下人们精神的核心,叙事冷峻却又不乏现实生活的庸常之美。水运宪于2008年创作的长篇力作《
乔省长和他的女儿们》,借助1980年代以来
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城市生活的变迁,通过展现主人公乔良的人生经历和心灵历程,把一个父亲的心灵史、四个女儿的成长史与一个社会的变迁史相融合起来,生动而真实地反映出社会转型时期风云变幻的社会面貌,也让读者看到了乔良所代表的一代人的生命轨迹与人生追求。
水运宪小说中的主人公也并不完全是改革的弄潮儿,也有对现实的怀疑与否定。主人公的怀疑理性与社会理性、价值理性、历史理性之间的冲突与调和构成了其小说内部的逻辑
张力。像《
祸起萧墙》这部小说,傅连山身上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期迫切的改革精神,所有关于那个时代的欠缺与迷失,都在文学作品里呈现并获得想象性的满足。傅连山想要凭一己之力来撬动社会的顽固势力的冲动在那样的历史语境下显得既悲壮又可笑,社会的发展要求与现实实际的脱节成为导致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傅连山的尴尬处境也
隐喻了像他这样的小人物终将成为时代牺牲品的宿命。
经过对
珠海市的深入了解,创作了大型电视政论片《金海岸,闪光的思路》,并亲自担任制片、导演、剪辑,公映之后,获珠海市为颁发的“宣传经济特区
特殊贡献奖”,1992年5月,由
湖南省委、省政府为该片颁发“湖南省优秀文学艺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