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士洁
施士洁
施士洁(1853年-1922年),原名应嘉,字舫,号芸况,又号园,福建台湾人,施琼芳的次子。其二祖父施菁华曾从泉州市晋江(现石狮市永宁镇西岑村)移居台南市。施士洁与其父施琼芳为清代台湾仅有的父子进士
人物简介
施士洁(1856—1922),字沄舫,讳应嘉,号耐公,晚署定惠老人。施士洁是施琼芳的次子;二祖父施菁华,由福建省泉州市晋江[现石狮市永宁镇西岑村]“移居台南”。
施士洁生于清咸丰五年乙卯(1856年)。六岁能属对,有触类旁通之妙。所以未冠之时,便举秀才。光绪元年乙亥(1875年},他二十一岁,赴省参加秋试,中了举人;翌年,二十二岁,光绪二年丙子〔1876年)上京都参加春试,中了三甲进士,钦点内阁中书。因为他无意仕途经济,不久使辞官回归。这时,正逢唐景崧巡抚台清道,对文教事业颇为重视,施士洁便受延聘在一所远近闻名的“海东书院"任山长(院长),“丘逢甲与新竹市郑朋、安平汪春源”等都入院就读(见《台湾通史·丘逢甲传》)。
人物生平
施士洁思想开明,在书院中实行教学改革,于“制义试帖外,倡为诗文言文词之学。有人说,清季“提倡教育改革者多为官绅及商人却很少教育专业人员(诸如书院山长、分校、教谕、训导、塾师等)……(见《台清清史研究文摘》第344页,苏云峰《近代中国教育思想之演变》。这个结论并不客观,施士洁父于两人在书院教学上都进行过改革!施士洁还主讲于彰化“白沙书院”和“崇文书院”气在教学上,诲人不倦,培养大批人才,对台湾学风的振兴起了一定的作用。光绪四年戊寅(1878年),施士洁与陈省三、汪春源等参加许南英(许地山的父亲)发起的旧诗社团组织“崇正社",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年〕又参加唐景崧巡抚创设的旧诗社团组织"斐亭吟社”.光绪十九年癸巳(1893年),唐景再另创"牡丹诗杜",施士洁被立为当事人。于是拈韵吟诗,教学课事对台湾文学活动起了相当大的影响。
中日甲午战争前夕,施士洁应台湾巡抚刘铭传之聘请,入幕参赞政事。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年),全国人民投入杭日救国阵线,施士洁也全力以赴,与台南团练局统领许南英积极进行寡招义勇,走上抗日第一线。井发挥他的诗的战斗作用,写了《同许蕴白兵部募军感迭前韵》和《瀛南军次再迭前韵禾同事诸子》等诗篇,藉以号召民军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由于清庭政府无能,苟安偷生,于光绪二十一年乙末(1895年),以李鸿章为代表,与日方签订“割台”和、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诗人无比痛愤,写了:“尚方愿赐微臣剑,先斩和戎老桧头”的激昂诗篇。这年,施士洁已经四十一岁了。由于形势急转直下,呆不下去,可是他“誓不做日本国子民",写了《别台作》,然后自己先回到厦门市小住,后挈家眷转回晋江文学城。对此,施士洁在《避地鹭门,骨肉离异数月矣,岁暮始复团聚。举家乘小船赴梅林澳〔晋江——笔者注),风逆浪恶,不得渡,晚宿吴煲(即晋江伍堡——笔者注),感事书怀》作了详细的记载。就是说,他在这年“岁暮”“归晋江西岑故里”的。以后,施士洁又寄居厦门鼓浪屿林叔臧(菽庄主人)家,并参加“福建晋江商会”。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年〕,施士洁为郑臣(鹏云)所辑录的《师友风义录》作《序》。这部巨著共收诗作者127家,诗歌270首,可以说是台湾近代诗人的诗歌总括。从施士洁的《序》中知道这部“藉吉光片羽之珍,存知己一言之契”的近代咏台诗歌汇编,有许多反映“戊戌政变"和"庚子之变"即的重大历史事件。
宣统三年辛亥(1911午),施士洁出任福建同安马尾厅长,民国六年丁巳(1917年)受聘入福建修志局。正当施士洁六十岁的时候,也就是民国三年甲寅(1914年),菽庄主人林叔臧举行四十寿辰,施士洁写了一幅窝意深沉的长联恭贺。
上联曰——
平津侯四十贤良公乃悬车不仕然洞天
千屿林仙眷至乐自在家庭斯人齿德
称尊五福供畴堪额
其下联日——
孟尝三千宾客谁为弹能诗独觞咏
菽庄裴令门材胜会常陪杖履今日瓣香
祝嘏万间广厦尽欢颜
这幅长联,纵横开拓,情韵并胜,虽属应制,不无蕴含那个时候许多知识分子报国无门的种种不幸和苦况。正如黄典权在许南英所著的《窥园留草》的《后记》所说:“一个台湾名进士家破国危,幽忍凄切的心声,交织着很多地方掌故以及当时文人风稚际会言行的纪录……”道出这个时期爱国台湾诗人共同的心境。的确,施士洁在为许南英《窥园留草》的《序》上就这祥说过“予与允白〔“允白”即许南英号——笔者)生同岁,长同里镇,处同笔砚。出同袍泽,凡所遭际,科名仕宦,兵革羁旅,举一生优患盖未尝不同。”
施士洁晚年寄居鼓浪屿林菠庄主人象,与许多忧国优民的诗人"以歌当哭”。他的诗歌题材涉猎广泛,诗意深沉,诗的风格幽婉沉郁,尤以晚年更甚。他在为晋江家乡头名状元吴鲁的《正气研斋汇稿》和《吴且园先生百哀诗》刊行出版时作《白华庵主遗像》古体诗诗一首,正是借题“遗像",气抒发时政纷乱。“何处干净有寸土,但见劫灰漆黑尘腥红的世境。这位海峡两岸的爱国诗人,就是这样在抑郁之中而终于鹭江鼓浪屿,时民国十一年壬戌(1922年)五月,年六十八岁。
施士洁著有《后苏诗抄》十一册,《后苏龛词草》一册,《后苏龛文稿》二册。这些著述于1965年经黄典权校订,将上述三种书合而为一,作三册出版。还有与邱逸甲、唐景崧罗大佑酬唱的《四进士同咏集》。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