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庄镇
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辖镇
南庄镇位于河南省孟州市城东10公里处,东与温县招贤乡相连,西和西南分别同缑村镇化工镇相连,南频黄河,北与城伯镇接壤。南庄镇,距郑州市70公里,距洛阳市50公里,距二广、连霍高速均在20公里以内。
地理环境
南庄镇位于孟州市城东10公里处,是一个以皮毛加工和电子商务为主导产业的全国重点镇,号称“中国毛皮之都”。该镇位于河南省孟州市最东部,东与温县招贤乡相连,西和西南分别大定办事处、化工镇相连,南频黄河,北与城伯镇接壤,政府坐标为东经112°52′,北纬34°54′。总面积为48.1平方公里(镇区为3.5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地处太行山前丘陵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由北向东南倾斜。
气候特征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4.2C。
水文
境内河道有黄河野河、蟒改河、新蟒河、猪龙河等。
人口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4.12万人。另有流动人口0.3万人。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52万人,占85.3%;有回族等少数民族,共6045人,占14.7%。2011年,人口出生率10%,人口死亡5%,人口自然增长率5%0。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8.3千米,总面积48.1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57人。
历史沿革
南庄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据孟州市子昌村裴里岗文化证明,远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了村落。禹共分天下为九州,此属冀州之域覃怀领地,曾设帝都。春秋属晋,战国属魏,秦归三川郡,汉设河内郡。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始称河阳县李炎会昌三年(843年)升河阳为孟州,明洪武十年(1377年)改州为县,始称孟县。清分属立礼里、立义里、立信里、太平里。民国时期置第二区,区公所设南庄。1947-1949年仍划为第二区,1951年孟州市由5个区变为6个区时,将本区辖的水运、海头等8个自然村划归第六区。1954年成立小乡,分化出蟒河河南的东北乡、西化乡。1956年并乡时,成立南庄中心乡,辖4个高级社,1958年实行政社合一,建立南庄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改为南庄乡,1992年9月11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南庄乡建立南庄镇。1996年5月撤县建市,更名为孟州市南庄镇至今。镇政府驻新孟公路路北。
名称来历相传,宋初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柴宗训柴宗训在两员将领护卫下逃亡至此。其中--将居南,杰将居北,日久形成南将庄和北将庄两个村庄,后南将庄简称南庄。因镇人民政府驻南庄村得名。
地理位置地处孟州市最东部,东与温县招贤乡相连,南濒黄河,西和西南分别同村镇、化工镇相连,北与城伯镇接壤。人民政府驻南庄一村,电话区号0391,邮政编码454771,距孟州市区10千米。
清代分属立礼里、立义里、立信里、太平里。1930年至1945年,置第二区,区公所设南庄。1951年8月,由5个区变为6个区时,本区的水运、海头等8个自然村划归第六区。1954年4月,成立小乡,分出蟒河河南的东化乡、西化乡。1956年6月,并乡,成立南庄中心乡。1958年7月,改建南庄公社。1983年12月,改乡。1992年9月11日,撤乡建镇。1996年5月撤县建市,更名为孟州市南庄镇至今。镇政府驻新孟公路路北。
行政区划
南庄镇2015年底,辖28个行政村,即:南庄一、南庄二、南庄三、南社、南扣、司庄、北庄、殷家洼、西谢庄、驸马庄、杜村、里村、田寺、桑坡、下官、上官、上口、下口一、下口二、沇河、黄庄、张庄、王家沟、塔地、蒿子沟、盐西、小村、青龙村。政府驻地在南庄一村。
文化
风土人情
南庄镇系太行山前丘陵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区,其地势由北向东南倾斜,是华北平原的西部边陲。全镇土壤分两合土。砂土等土种,分布在东部平原和黄河滩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2℃,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水频,秋季晴和日照长,冬季寒冷雨雪少。境内地表水有黄河野河、蟒河改道、新蟒河、猪龙河。因修建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1995-2006年从新安县迁来的6个移民村共5000余人,全部安置于黄河滩区。
特产美食
该镇有一道出了名的美食,那就是流传了百余年的南庄浑浆凉粉。制作凉粉,要将精心挑选的优质绿豆,经过浸泡、打浆、捞皮、小麦淀粉、取浆、熬煮、起粉等工序,最后才能做成凉粉。浑浆凉粉素以“筋、柔、薄、光、香”被人称道,“筋”指的是筋道,即吃起来有嚼头;“柔”指的是柔顺,即吃起来软和可口;“薄”指的是刀工,也就是能切得很薄;“光”指的是光溜,也就是入口顺畅舒爽;“香”指的是味道,即佐料足、味道美。
交通优势
南庄镇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处于两市(洛阳市、焦作)三县(孟州市温县、孟津)交界、五条河流(黄河、新蟒河、老蟒河、漭改河、猪龙河)汇聚的冲击平原上,距省会郑州市70公里,距古都洛阳50公里,距二广、连霍高速均在20公里以内。新孟公路、郑孟公路两条省道穿镇而过。
2011年末,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20千米,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9000件,国内异地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信件完成800件,征订报纸、期刊1800余份(册)。
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35个;固定电话用户6000户,手机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86%;移动电话用户8000户;光缆线路总长达100千米,宽带接入用户2900户。
公共交通
2011年末,镇区开通公交车线路4条。
2011年末,镇区拥
经济
第一产业
耕地面积3.56万亩,人均0.86亩;林地面积0.59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1.98亿元。
粮食作物以小麦、玉蜀黍属为主。2010年,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依托、以南庄镇上口村粮田为基地的万亩小麦优良品种高产示范田,获得农业部认证。2011年,小麦良种基地11300亩,
粮食总产量突破3.5万吨;小麦平均单产640千克,高产田亩产700余千克;玉米单产630千克。
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黄豆、花生、芝麻、地黄、山药、白芷、草莓、南瓜等。2011年,种植山药、地黄1200亩,种植花生、中药材12000亩。
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牛年末存栏700头,羊年末存栏1500只,家禽年末存栏100万羽,生猪年末存栏2.5万头;畜牧业总产值达7000余万元。
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5905亩,其中防护林2160亩、经济林412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5.4万株,林木覆盖率8.2%,活立木蓄积量66431立方米。
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466元。
第二产业
2011年末,初步形成了以皮毛加工、服装加工、鞋业制作、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体系。是亚洲最大的羊剪绒加工基地和皮毛集散地,年加工羊皮1000万-1500万张。获得“全国重点镇”“中国毛皮之都”等称号。2011年,工业总产值9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83亿元。
第三产业
商业外贸
2011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亿元,引进亿元项目2个。南庄镇有农贸市场和新合作、宏达等大型购物广场,各类商户达600余家。
财政金融
2011年,财政总收入1000万元,比上年下降21.5%。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50万元,增值税200万元,企业所得税200万元,个人所得税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9.6%、4.4%、19%、35%。人均财政收入311元,比上年减少21.6%。
2011年末,有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5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6.1亿元,比上年增长22.%;人均储蓄15250元;各项贷款余额3.9亿元,比上年增长23.4%。
2015年南庄镇完成财政收入2000万元,累计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6.1亿元,其中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06.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万余元。近两年来,该镇以完善桑坡电商小镇、国际电商城、桑坡电商城、电商创客中心、微商及农村淘宝为重点,加快电子产业发展。全镇共有网店700家,实体店290家,微商1000余人,快递公司15家,电商服务平台4家,农村淘宝10家,销售额15亿元,从业人员3000人,该镇的桑坡村被称为“中原淘宝第一村”。
农业先进,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促进规模经营,推进了优质粮食种植基地、林业果业基地、药材基地、养殖基地四大农业基地发展,全镇已流转土地30000余亩。
城镇功能完善,适宜人居。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实施了滨河新村新型社区建设;完成了新孟公路、郑孟公路、商贸大道、新兴工业路、进滩路等主要道路的拓宽改造、绿化美化。建成了敬老院、中心法庭、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所等一大批便民服务设施。广大群众用上了天然气和安全饮用水。
旅游
南庄镇桑坡民族特色村,该村为回族集聚村,有6300余名回族同胞,有11座清真寺,清真寺特色各异,有不同的建筑风格,有的灰墙绿瓦,古色古香;有的按阿拉伯式建筑风格设计,造型优美,气势雄伟;有的采取中西结合,显得别致美观;清真寺那浓厚的民族特色风格,给人一种神秘的美感!
获得荣誉
南庄镇先后荣获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全国重点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中国毛皮之都,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小康建设明星镇、全国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综合实力百强乡镇、河南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社会发展
文化事业
2011年末,中心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656平方米;文化艺术团体3个;公共图书室29个,建筑面积1160平方米,藏书5.6万册。
教育
2011年末,幼儿园9所,在园幼儿1615人,专任教师70人;小学13所,在校生2596人,专任教师151人,小学适龄儿童人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268人,专任教师101人,初中适龄人口人学率、小学升初中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12011年末,卫生院1个。专业卫生人员46人,其中执业医师22人,执业助理医师16人,注册护士8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0.5人。
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8万人,参合率98%。
体育
2011年末,体育场地28处,均建有篮球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
社会保障
2011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68户,人数1060人,支出877212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35人,支出10500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4人,支出2.1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0人次,共支出2.7万元;农村临时救济1940人次,支出8万元。
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3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6万元。社会福利费支出3.6万元。新增就业人员180人,有41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镇敬老院1座,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人住老人35人。年末5052位60岁以上老人领取了养老金;25000余人参加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辖区内企业职工都参加了工伤保险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水文
人口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文化
风土人情
特产美食
交通优势
经济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旅游
获得荣誉
社会发展
文化事业
教育
医疗卫生
体育
社会保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