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穗麻黄是一种小灌木,高度约为10-30厘米,通常呈
草本状,具有匍匐的
根状茎。它在世界许多地方生长,包括
欧洲南部和中部以及亚洲西部和中部。它的本地名称包括somlatha。
形态特征
茎生物小枝开展,枝条顶端通常弯曲或卷成螺旋状,灰绿色,节间长3–4厘米。
叶退化成膜质鞘状,长1.5–2毫米,基部1/3—1/2合生,裂片2,三角形,白膜质,基部呈红褐色。雄
球花单生或数个集生,有短柄,苞片3–4对,互生,卵圆形,基部合生,
雄花有1个
雄蕊,花丝合生成柱状,花药8枚(有时4枚),黄色,伸出苞外;
雌球花有
短柄,苞片3–4对,卵圆形,具较宽的膜质边,顶上的1对苞片具窄边,内着2朵花,珠被管直立,短小,长约1毫米。
浆果球形,苞片肉质,成熟后红色。种子2粒,卵形,基部圆,先端钝,背面凸出,腹面稍凹,黑褐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
化学成分
双穗麻黄茎含生物碱1~2%,其中40~90%为
麻黄碱,其次为伪麻黄碱及微量的l-N-
甲基麻黄碱、d-N-甲基伪麻黄碱、l-去甲基麻黄碱、d-去甲基伪麻黄碱、麻黄次碱;又含儿茶质6%和
芳香油,挥发油中含有l-α-
松油醇。
木贼麻黄含生物碱1.15~1.75%,其中主要是麻黄碱和伪麻黄碱。
本品还含有
鞣酸软膏、
黄酮甙、糊精、菊粉、淀粉、
果胶、
纤维素、葡萄糖等
糖类化合物和
草酸、
柠檬酸、
DL-苹果酸、
反丁烯二酸等
有机酸类中
麻黄含多量麻黄碱,尚含鞣质、黄、糊精、菊粉、淀粉、果胶、纤维素、葡萄糖等。
矮麻黄含总生物碱(以
麻黄碱计)1.15%,其新鲜叶含蜡0.15%,其中主成分是九醇、廿九烷、烷醇。
药理作用
①麻黄碱的作用
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麻黄碱的血管收缩作用比较温和而持久,血管舒张作用很微弱,因此用于鼻粘膜
肿胀,收缩作用既长,且无续发性血管扩张作用;能使冠状血管扩张,增加冠脉流量,与垂体后叶素合用于升压时,能克服大量垂体后叶素所引起的冠状血管收缩及心脏抑制。
麻黄碱的升压作用缓慢持久,可维持数小时,收缩压的升高较舒张压为显著,舒张压一般不降低。对于心脏也有强大的兴奋作用,但反复应用,或一次应用很大剂量,易于产生抑制;亦可能扰乱心律,但较
盐酸肾上腺素弱得多;在严重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麻黄碱与
毛地黄同用时,则易引起心律紊乱。
㈡对中枢的作用:麻黄碱如用较大治疗量即能兴奋大脑皮质和皮质下中枢,引起精神兴奋、失眠、不安、震颤等症状,亦能兴奋呼吸中枢及
血管运动中枢,在麻醉药中毒时有苏醒作用,且可用于发作性睡眠病。
㈢对平滑肌的影响:麻黄碱对
支气管平滑肌的
解痉作用较持久,特别在支气管处于
肌肉痉挛状态时其作用更显著;作用于虹膜辐状肌可使瞳孔扩大,也能使胃肠道肌肉松弛,抑制蠕动,但能增加
膀胱括约肌的
张力,这对遗尿症是有利的;它还可兴奋离体
子宫,但对正常妇女及月经困难者则可减少子宫活动。
㈣其他:
麻黄碱对骨胳肌有抗疲劳作用,能促进被箭毒所抑制的神经肌肉间的传导,可用于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还可引起高血糖,但其作用较弱而不恒定。
麻黄碱及麻黄总生物碱对正常及发热描均不表现发汗作用,在一般情况下,麻黄碱对人不能诱发出汗,但当人处在高温环境中,此时用麻黄碱50~60毫克1.5~2小时后,汗液分泌要比来用麻黄碱者更快更多,而皮下注射麻黄碱的局部皮肤,并不引起特殊的汗分泌,因此,麻黄碱的这种作用,可能系中枢性的。
㈤
麻黄碱的作用原理:麻黄碱的作用属于混合型,大部分是由于同
盐酸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而产生的直接作用,小部分由于促进介质释放的间接因素。
麻黄碱反复应用时易产生快速耐受性,作用迅速减弱,最后可以完全无效,经数小时后可以恢复,在快速耐受形成的机理中,也具有直接与间接两种因素,有人用离体
家兔主动脉条进行实验,认为麻黄碱除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外,对主动脉平滑肌尚可能有其他作用受体;也有人提出去氧麻黄碱的急速耐受与中枢调节有关,但破坏
中脑外侧网状核并无影响。
②伪
麻黄碱的作用在升压作用,收缩鼻粘膜血管之作用方面,麻黄碱最强,人工合成的消旋麻黄碱次之,伪麻黄碱最弱。
毒性亦以麻黄碱最强(100),消旋麻黄碱次之,伪麻黄碱最弱(56.5)。伪麻黄碱较麻黄碱有显著利尿作用,用水、盐水及
尿素后,更进一步增加尿量排出,但对麻醉狗则尿量反而减少,对轻症实验性肾小管性肾炎之犬仍然产生利尿反应,严重者则无利尿作用。
离体兔肺灌流实验表明,伪麻黄碱极稀的溶液及浓溶液均使
支气管松弛,中等浓度则使支气管肌收缩,而
甲基麻黄碱任何浓度均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③
麻黄次碱的作用麻黄次碱能降低血压,增加离体
豚鼠类子宫的收缩及离体兔肠的蠕动,
草麻黄浸膏静脉注射于猫及
家兔亦有降压作用。
④草麻黄中提得的麻黄
芳香油,在体外试验对
流感病毒科有抑制作用,给感染A型、PR8型流感病毒的小白鼠皮下注射有治疗作用(存活日期增加,肺损伤降低)。
麻黄油乳剂对肌注消毒牛乳引起人工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麻黄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
松油醇,对正常小白鼠体温均有降温作用,但麻黄挥发油作用不如松油醇明显。麻黄挥发油
乳剂灌胃、肌注、腹腔注射对正常及发热猫均不表现发汗作用(以足部有无潮湿及汗珠为指标),对发热病人亦无发汗作用。
一定剂量的
麻黄碱能对抗麻
黄油乳剂引起的
小鼠镇静作用及兔全身肌肉瘫痪现象,对
蟾蜍心脏,麻黄油乳剂只表现抑制作用,麻黄碱并不能拮抗此作用,麻黄油乳剂在不影响肌紧张的剂量时,对兔呼吸运动呈先兴奋后抑制。麻黄
芳香油乳剂口服安全度很大,注射于
家兔腹部或耳部皮下组织均有一定时刺激作用,对家兔眼结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麻杏石甘汤在鸡胚实验中对陕中61-l株
流感病毒科有抗病毒作用,其作用主要为麻黄;
石膏、甘草、杏仁对麻黄的抗病毒作用,并不表现协同。麻杏石甘汤,
麻黄、甘草对
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
绿脓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麻黄的作用较强。
功用主治
发汗,平喘,利水。
治
伤寒表实,发热
恶寒无汗症、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浮肿,
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
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
②《别录》:主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
止好唾,通理,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
③《药性论》: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
④《日华子本草》:通九窍,调血脉,御山岚瘴气。
⑤《
珍珠囊》:泄卫中实,去营中寒,发
太阳、少阴之汗。
⑥《
滇南本草》:治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肺寒咳嗽。
⑦《纲目》:散赤目肿痛,水肿,风肿,产后血滞。
⑧《
科学的民间药草》:治气喘,干草热,
百日咳,气管支炎等。
⑨《现代实用中药》:对关节疼痛有效。
J ⑩《
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腹痛,
腹泻,疝气,目疾及感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宜先煎,去水面浮沫),0.5~2钱;或入丸、散。
⑤《
本草经疏》: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肺虚有热,多痰咳嗽以致鼻塞;疮疤热甚,不因寒邪所郁而自倒靥;虚人伤风,
气虚发喘;
阴虚火旺,以致眩晕头痛;南方中风瘫痪,及平日阳虚腠理不密之人皆禁用。
【选方】①治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
麻黄三两(去节),
肉桂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
苦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
②治太阳病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绵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③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所剧者,名
类风湿性关节炎,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
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
苦杏仁十个(去皮、尖,炒)。上
麻豆大,每服四
钱匕,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④治风痹荣卫不行,四肢疼痛:麻黄五两(去根节了,秤),
肉桂二两。上捣细罗为散,以酒二升,慢火煎如饧。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茶匙,频服,以汗出为度。
⑤治
伤寒出表,发黄疸:麻黄三两,以淳酒五升,煮取一升半,尽服之,温服汗出即愈。冬月寒时用
日本清酒,春月宜用水。
⑥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满
气短:
麻黄(不去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生用)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以衣被盖覆睡,取微汗为度。
⑦治病疮疱倒黑者:麻黄(剪去节)半两,以蜜一匙同炒良久,以水半升煎,俟沸,去上沫,再煎,去三分之一,不用滓。乘热尽服之,避风,伺其疮复出。一法用无灰酒煎,但小儿不能饮酒者难服,然其效更速。
名家论述
①
李杲: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六淫有余之邪,客于阳分皮毛之间,腠理闭拒,营卫气血不行,故谓之实,二药轻清,故可去之。
②《
汤液本草》:夫
麻黄治卫实之药,
肉桂治卫虚之药。桂枝、麻黄,虽为太阳证药,其实荣卫药也。肺主卫(为气),心主荣(为血),故麻黄为手太阴之剂,桂枝为手少阴之剂。故
伤寒伤风而嗽者,用麻黄桂枝,即汤液之源也。
⑦《
本草经疏》:麻黄,轻可去实,故疗伤寒,为解肌第一。专主
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若邪气者,盖以风寒湿之外邪,客于阳分皮毛之间,则腠理闭拒,荣卫气血不能行,故谓之实,此药轻清,故能去其壅实,使邪从表散也;咳逆上气者,风寒郁于手
太阴也;寒热者,邪在表也;五脏邪气缓急者,五缓六急也;风胁痛者,风邪客于胁下也,斯皆卫实之病也。卫中风寒之邪既散,则上来诸证自除矣。其曰消赤黑斑毒者,若在春夏,非所宜也。破癥坚积聚,亦非发表所能。洁古云:去荣中寒邪,泄卫中风热,乃确论也。多服令人虚,走散真元之气故也。
④《
本草通玄》:
麻黄轻可去实,为发表第一药,惟当冬令在表真有寒邪者,始为相宜。发热
恶寒,苟不头疼、身痛、拘急、脉不浮紧者,不可用也。虽
可汗之症,亦当察病之重轻,人之虚实,不得多服。盖汗乃心之液,若不可汗而误汗,虽可汗而过汗,则心血为之动摇,或亡阳,或血溢而成坏症,可不兢兢致谨哉。
⑤《
本草正》:麻黄以轻扬之味,而兼辛温之性,故善达肌表,走经络,大能表散
风邪,祛除
寒毒。一应温疫、
疟疾、瘴气、山岚,凡足三阳表实之证,必宜用之。若寒邪深入少阴、厥阴筋骨之间,非用
麻黄、
肉桂不能逐也。但用此之法,自有微妙,则在佐使之间,或兼气药以助力,可得卫中之汗;或兼血药以助液,可得营中之汗;或兼温药以助阳,可逐阴凝之寒毒;或兼寒药以助阴,可解炎热之瘟邪;此实伤寒阴疟家第一要药,故
张仲景诸方,以此为首,实千古之独得者也。今见后人多有畏之为毒药而不敢用,又有谓夏月不宜用麻黄者,皆不达。虽在
李姓有云,若过发汗则汗多亡阳,若
自汗表虚之人,用之则脱人元气,是皆过用及误用而然,若阴邪深入,则无论冬夏,皆所最宜,又何过之有。此外如手太阴之
风寒咳嗽,手少阴之
风热斑疹,足少阴之风水
肿胀,足厥阴之风痛、目痛,凡宜用散者,惟斯为最。然
北柴胡、
麻黄俱为散邪要药,但阳邪宜柴胡,阴邪宜麻黄,不可不察也。
资源现状
双穗麻黄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尤其进入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由于西方国家对麻黄素需求量的增加,麻黄素原粉出口价格直线上升,由 1989 年的 11万元上升到 1995 年的55 万元,因此,
草麻黄价格也连年上升,产地竞相收购,导致破坏性采收 连)根拔,双穗麻黄草场严重退化,有些地方甚至濒临绝迹。至20 世纪90 年代,全国每年因采收
麻黄而遭破坏的草场面积达2700 ,储量急剧下降。从主km要产区看,新疆可利用加工的麻黄蕴藏量为2410 万,每年采收量1.4 万,到目前野生麻黄资源已严重不足,
乌鲁木齐市附近
戈壁上原有的 11.33 万中麻黄现已绝迹。麻黄草是甘肃河西走廊
荒漠hm植被
区系的主要群落,蕴藏量 4000~ 5000 ,由于过度采挖,致使质优和品位高的
中麻黄野生资源几乎灭绝,甚至很难采集到种子。麻黄资源较丰富的
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原有麻黄分布总面积 37.20 万,其中以麻黄为主建群种的群居面积 11100 万,但近年来由于草原退化和人们乱采乱挖,导致
草麻黄的分布面积每年以 7000 的面积锐减 ; 而
鄂托克前旗 20 世纪 80 年代初野生双穗麻黄蕴藏量110 万,至1994 年已急剧下降到不足2000 。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到内蒙古挖药材人员近 200万人次,所到之处植被被严重破坏,造成大面积土壤裸露,使 400100 万 草场完全沙化,1266.70万草场遭到严重破坏。为了杜绝这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对药草乱采乱挖的不合理现象,国务院在 2000 年颁布了《甘草、麻黄草专营和许可证管理办法》,2001 年又颁布了《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制止滥挖干草和麻黄草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限制干草、麻黄草、苁蓉和雪莲及其产品为原料生产保健品的通知》,以加强对麻黄草的管理,禁止采集野生
麻黄,积极鼓励发展人工种植,保护野生资源和生态环境。
人工驯化栽培研究现状
双穗麻黄资源的人工驯化栽培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 年代初期,目前人工驯化栽培双穗麻黄已经在
内蒙古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和
甘肃省等省区获得成功。1991 年王成信等在
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
民勤县成功地对双穗
草麻黄进行了人工栽培试验,发现麻黄育苗的最佳时间为 4 月至 5 月上旬,适宜的地温和气温分别在 22 ℃和 16 ℃以上,双穗麻黄适宜的播种深度为 0.5~ 1.0 ,其它3 种为 0.5~ 1.5,定植密度为 30000~ 60000 株,并且发现施肥量与产量呈正相关。1994 年尹克林报道,在
吐鲁番市沙漠地区成功地引种栽培了
中麻黄、草麻黄、
膜果麻黄和
木贼麻黄。1995 年蔺福生等较为系统地研究了
麻黄苗龄、种苗失水和灌水对麻黄移栽成活率和当年产量的影响,发现苗龄与成活率和当年麻黄野生资源人工驯化栽培与开发现状 产量呈正相关关系,生产中最好用 2~ 3 龄的大苗;种苗失水与成活率和当年产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