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笃
中国著名生态学家
陈昌笃(1927年1月-2020年2月20日),男,湖南新宁人,著名生态学家,原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生态学学会原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植物地理方向的创始人、北京大学宏观生态学研究的奠基者。
2020年2月20日,陈昌笃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人物生平
1927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新宁县
1945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 年进入清华大学地学系学习。
1949年进入中科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攻读植物生态学研究生。
1950-1953 年在清华大学地学系-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师从中国科学院星植物所侯学煜先生攻读植物生态学研究生。
1953 年起在北京大学任教,历任北京大学资源与环境地理学系(城市与环境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
1957-1959年和1981-1982年期间,分别在苏联圣彼得堡大学和亚利桑那大学进行访问研究。
1994年退休。
主要贡献
从1953年起,陈昌笃先生在北大任教至今已50年,桃李满天下。他直接培养的研究生18人,博士后2人,进修教师多人。50年来,他以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懈地从事生态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述颇丰,共发表学术性论文90多篇,科普性论文50余篇,与他人合编专著6部,编学写大教材1本。
陈昌笃先生是北京大学植物地理方向的创始人、北京大学宏观生态学研究的奠基者。他以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懈地从事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他一生著述颇丰,共发表学术性论文 90 多篇,科普性论文 50 余篇,与他人合编专著 6 部,编写大学教材 1 本,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学术财富。
陈昌笃先生是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系统论述了“地生态学”(1984 年),把“景观生态学”这一新兴学科介绍到中国(1985 年)。他十分关心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区的植被和生态学问题,首次纠正了前人将中国草原分为东西两片的错误(1983 年),并首次在我国提出抢救濒危景观的问题(1995 年)。在推动我国生态学(特别是宏观生态学)的发展,使我国生态学工作面向国家实际需求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陈昌笃先生是我国自然保护事业的先行者,为我国自然保护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是我国三部重要纲领性国家文件《中国自然保护纲要》、《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和《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的主要执笔人和统稿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陈昌笃先生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评审、有关管理和技术干部的培训,特别是在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福建武夷山市、四川都江堰和云南三江并流区成功申报世界遗产,都与他的学识与辛勤劳动付出分不开。
担任职务
陈昌笃先生曾长期担任北京大学生态学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长、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学术顾问、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顾问、国家林业局专家咨询委员、中国环境学会自然保护专 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园林学会风景名胜区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减轻自然灾害第二届专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中心高级顾问,以及多个学报的编委或顾问。
人物逝世
著名生态学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生态学学会原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昌笃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2月20日21时1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主要贡献
担任职务
人物逝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