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孟
中唐诗人韩愈、孟郊的并称
韩孟是中唐诗人韩愈(768年~824年)与孟郊(751年~814年)的并称。两人在诗歌创作上有着相似的艺术风格,以“奇诡”和“矫激”著称,是“元和体”中的重要代表。他们的诗歌创作在唐朝文坛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二人也成为“韩孟诗派”的创始人,亦有“孟诗韩笔”之誉。
名词释义
韩孟是中唐诗人韩愈、孟郊的并称。韩愈、孟郊二人擅长作诗写文,二人联句,达13首之多,因此宋人梅尧臣始以韩孟诗并称他们的作品。二人也就有了韩孟的并称。
韩愈简介
韩愈一生经历大致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4岁以前。3岁丧父。受兄韩会抚育。后随韩会贬官到广东省。兄死后,随嫂郑氏北归河阳。后迁居宣城市。7岁读书,13岁能文,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学习,究心古训,并关心政治,自称"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与凤翔邢尚书书》),确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20岁赴长安进士试,三试不第。第二阶段,25至35岁。先登进士第。然后三试博学鸿词不入选,便先后赴开封市董晋徐州市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至京师,官四门博士。这一阶段重要诗文,有《原道》《原性》《答李翊书》《师说》《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此日足可惜赠张籍》《山石》等。第三阶段,36至49岁。先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徭役赋税,指斥朝政,被贬为山阳令。李诵即位,用王叔文集团进行政治改革,他持反对立场。李纯即位,获赦北还,为国子博士。改河南省令,迁职方员外郎,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因先后与宦官、权要相对抗,仕宦一直不得志。这一阶段重要诗文,有《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送穷文》《进学解》《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南山诗》《秋怀诗》11首、《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石鼓歌》等。第四阶段,50至57岁病故。先从裴度征讨淮南西路吴元济叛乱,任行军司马,贯彻了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的主张。淮西平定后,升任刑部侍郎。他一生排斥佛教。元和十四年(819年)李纯迎佛骨入大内,他奋不顾身,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州市刺史。移宜春市。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显职。为兵部侍郎时,镇州王廷凑叛乱,他前往宣抚,成功而还。最后这一阶段,政治上较有作为。重要诗文有《平淮西碑》《论佛骨表》《柳子厚墓志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泷吏》等。
孟郊简介
孟郊,字东野姓,唐代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县(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湖州武康人(今德清县武康镇),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地区)。先世居洛阳市(今属河南省)。父庭玢,任昆山市县尉时生郊。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贞元张建封镇守徐州市时,郊曾往谒。46岁(一说45岁),始登进士第,有诗《登科后》:“昔日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然后东归,旅游开封市(今河南开封)、越州(今绍兴市)。贞元十七年(801年),任江南阳尉。其代表名诗《游子吟》就是在溧阳市时所作。在任时常以作诗为乐,作不出诗则不出门,故有“诗囚”之称,不事曹务,还被罚半俸。元和初,河南省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市。60岁时,因母死去官。郑余庆镇守兴元,又奏为参谋、试大理评事。郊应邀前往,到乡(今河南灵宝),八月己亥(二十五)日(9月12日)暴病去世,时为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孟郊的朋友韩愈等人凑了100贯为他营葬,郑余庆派人送300贯。
人物评价
黄庭坚以为孟胜于韩,苏轼元好问施补华则以为孟不及韩。赵翼瓯北诗话》以为“二人工力悉敌,实未易优劣”。刘熙载艺概》以为“韩之推孟也至矣,后人尊韩抑孟,恐非韩意”。近代“同光体”诗人,也都主张并学韩、孟,不分轩(xuānzhì)。
欧阳修在《读蟠桃诗寄子美永叔》中评:“韩孟于文词,两雄力相当。偶以怪自戏,作诗惊有唐。”是专就诗而言。大抵两家诗艺术上的共同点是“用思艰险”,不同处是韩诗雄富,境界壮阔,孟诗清苦,风格瘦硬。
参考资料
韩愈和孟郊的“联句情”.今日头条.2024-10-08
目录
概述
名词释义
韩愈简介
孟郊简介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