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谷山,枣庄市西北八里处有山,峭岸挺拔,蔚然峻秀,卓然傲立绝不和其他山它相连,当地人称之为孤山、崮山,俗写作谷山。这就是名列《
峄县志》的天台山。它南北西东走向,从南看像一只巨大的元宝,从东往西看像一座青郁森严的山城。
区域介绍
“崮”在《
辞海》中的解释:“四周陡峭顶端较平的山,
山东省中南部山区多用作地名。”
天崮山顶部平坦,四周陡峭,山坡较缓,当地人称之为崮。我市崮山地形地貌分布广,数量多,典型的有崮山、高山(
翼云山)、
山东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
鸡冠花崮等。崮山为我国汉字“崮”起源处(《枣庄地理》)。
枣庄市区通往
山亭区的路被命名为崮山路。崮山又名鸠山、天目山、
夹山国家森林公园、谷山、云谷山,
夹谷山之名《县志》有载:“孟
襄城县西三十里,城北为夹谷山,土人相传为齐侯城,无可考。”孟襄县,西汉时设立,在枣庄
齐村镇郭村西南。
山上有庙,从崮山之阳向上攀登,
山脚、山坡之间东西走向的沟,齐如刀剁,裂地而生,凄惨阴暗,窅然深,为传说中的幽冥地谷,又称“一线地”。“一线地”东南有
巨石阵七八处,散落山坡、山脚,乡民俗称大石蛋。此外,还有夜猫窟、骚鸡洞等,
环颈雉往来,滴水叮咚,皆有可观。
崮顶轩敞。原有
奶奶庙,古时候
上巳节逢庙会。今塌颓败,黯然失色,石条横陈,狐窜兔跳,几至荡然无存;所幸
野葵茂盛,又不胜黍离之感。石寨纵横,块石堆就,山后有泉,
青苔常绿,终年不干,涵为一汪,
藻类横行,庇佑下村,村因山名而曰孤山后;山后唯有一鸟道可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形胜。山脚下四棱、扁形铁
箭镞随处可拾。
氧化铁冢中黄褐色的朽骨,不知何年何月一头栽下,归于土、和土一样的颜色。就山势刻就的台阶依然可见。寨门石窝
海碗一般粗细,满注历史的真相。满山杂树间花,乱石相向,
松柏森森,衰草呜呜,断碑兀立。
“枣庄
市中区西北近郊
齐村镇境内的
夹谷山(现被误为‘
云谷山’),就是春秋时代
孔子主持的齐鲁夹谷之会所在地。”这是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特邀专家、枣庄市委党史研究室原编审郭明泉经过多年研究得出的初步结论。近日,郭明泉教授及源泉文化创意工作室总监、
市中区文化局原局长刘建全等有关专家教授组成考察组,再次前往夹谷山考察,对提升旅游开发的文化内涵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夹谷山风景
夹谷山简称谷山,又名
台州天台山、
浙江天目山,因山顶有近似圆形的崮顶,俗称磨盘山,山势险峻,绿水环绕,风景独秀。其东北不远还有一小山名夹儿山,同样风景秀丽,与
夹谷山构成母子相偕之美。且附近还有银井泉、温水泉等,山水交融,故夹谷山区域自古以来就被世人所关注。清光绪版《峄县志·山川》对此山有详细记载:“又西三十八里曰夹谷山,亦名天台山,又曰天目山,俗呼为谷山,语省也。山广长五六里,高数千仞,四周石壁削立,嶙峋险绝。其顶方长一里许,若一大石垒砌而成者。东南一峰,巍然高插云表,若人端冕拱立。
西峰区稍低,如肩领。然其岩下,石纹缕缕下垂,则其前后冠绥也。顶上石皆出云,蓬蓬然大如车轮,弛骤山腹,往往致雨。晴则片片归山,乱投壁隙,棉搓絮,随风旋转。旱时居人以此候雨焉。牛鼻洞在西岩,尤蔡洞在东岩(明末尤蔡二姓居之,故名)。洞多
狐属,多山鸽、鹰、鸦。有兽焉,巨如牛,褐色,虎首狸纹,钩爪修尾,不常见,或以为山之神也。其阴多柿、栗、枣、梨,梨尤佳。其阳多榴,味甘,久藏不腐,贾数千里,居人世擅其利。山前有孟壤城遗址,上有寨……邑孙
孝廉承薪为碑其事,勒之山上云……”由此可见此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齐鲁会盟
夹谷山不仅风景幽胜,且具有极为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早在2003年,郭明泉教授就连续两次登山考查,并著文提出,夹谷山就是春秋时代
孔子所主持的齐鲁夹谷之会的上演地。
中国中央电视台近日热播的电视剧《孔子》中,就有“齐鲁夹谷之会”的一场戏。
夹谷姓会上,孔子面对心怀杀机的齐侯及其张牙舞爪的部下,以《
周官》为武器,喝退群凶,慷慨陈词,果敢应对,及时地保护了鲁公的安全,维护了
鲁国的尊严和正当利益,表现出孔子的大智大勇。夹谷会上孔子的壮举,完全打破了齐人“孔丘知礼而无勇”的错误估计,彰显了孔子“仁者必有勇”的浩然气概。郭明泉说,历史上以孔子为主角的这场热戏,正是在我市北部的
夹谷山之巅唱响的。之所以这样讲,决非饰美窃誉,而是于史有征,且于今正应予以光而大之的。
郭明泉说,《
春秋》《左传》对
夹谷姓之会有此记载:十年春,王三月,及齐平。夏,公会齐侯于夹谷。公至自夹谷。齐人来归郓、欢、龟阴田。而《左传》对夹谷之会叙之甚详:
十年(公元前500年)夏,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
孔子相。犁弥言于齐侯曰:“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莱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焉。”齐侯从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两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于神为不祥,于德为衍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闻之,据辟之。
将盟,齐人加于载书曰:“齐师出竟,而不以甲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孔丘使兹无还揖对曰: “而不反对我汶阳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齐侯将享公,
孔子谓梁丘据曰:“齐、鲁之故,吾子何不闻焉?事既有矣,而又享之,是勤
执事也。且牺象不出门,嘉乐不野合。而既具,是弃礼也;若其不具,用也。用秕稗君辱,弃礼名恶,子盍图之?夫享,所以昭德也。不昭,不如其已也。”乃不果享。
齐人来归郓、欢、龟阴之田。齐鲁夹谷之会,影响非凡,在《
公羊传》和《
穀梁传》等其他文献中也都有所记载。
专家细说缘由
当然,
夹谷姓究竟在哪里,史学界也早有争议,郭明泉教授经多方查证认为,
夹谷山就是我市齐村镇的夹谷山。其理由之一,是夹谷山上有清
同治年间
峄县即用知县孙承薪撰写的碑文,明确记述这里是“
孔子相鲁君会齐侯于此也”。建国前几个版本的《
峄县志》对此都有
明文记载。
其二,古代国君会盟都要选择于两国的交界处举行。根据古地理图来看,我市的夹谷山正是地处齐鲁之界,夹谷山西边不远的薛国是
齐国田文的封地,山前的古孟壤城亦称齐侯城,但夹谷山周边的
滕国、小国均为
鲁国的附庸。当时齐国强大,对鲁国怀有贪欲之心,为发挥地缘优势,孔子必然要选择一个于鲁相对安全的地方与齐结盟,
夹谷山当是首选。
其三,2500年前的夹谷山,当时碧水萦绕,东、西、北三面环山,森林密布,野生动物繁多。从山巅南望,辽阔原野尽收眼底,大有登泰山瞻鲁台观鲁之感。这里又是鲁国贵族的狩猎游玩之场,也是
孔子父子经常活动的地区之一。
夹谷姓山东省50里君山
山东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沧浪渊系孔子闻歌处,孔子的父亲叔纥,在公元前563年
鲁国帮助
东晋攻打?
阳城县时,用双手托起城门,立下了汗马功劳,而?阳城就在夹谷山以南。到了孔子时期,鲁国已经走了下坡路,
鲁昭公流亡在外,客死他国,国内季氏擅权,家臣闹事。刚从
齐国返回的孔子,审时度势,要想振兴鲁国,非常想与强大的齐国重新修好,故选择自己所熟悉且风景幽胜的
夹谷山与齐国谈判结盟,是一个十分理想的所在。
谷山文化
在
夹谷姓山开发者的引导下,考察组一行在夹谷山顶上找到了不少残缺的碑碣,有一块碑横卧山巅,碑文正是
清代同治三年(1864年)
峄县即用知县孙承薪撰写的《游山记》,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碑文如下:
环峄皆山也,而夹谷之名特著,县志以为(
孔子)相鲁君会齐侯(于此也),所谓地以人传者(焉)。历代以来,土人避兵者多有遗迹,盖其险峻足恃也。
咸丰八年,皖匪始至。九年四月又复大至,荼毒之惨,诚不忍言。于是附近绅民约修此山(慎先刘)君倡议出资,又共推伏庵董先生为公正,凿池于山北石壁下,虽大旱不涸。厥后南匪屡次北窜,赖以全活者数千百家,虽曰天数使然,要亦山灵之呵护也。况乎本地(土棍)乘间四(起),合邑围寨(下缺2字)余处,遇贼害者十之四五,而此山无恙;被贼制者十之三四,而此山无恙;(下缺6字)被贼(下缺一字)者十之二三,而此山又复无恙。而且龟黄云谷积料(下缺2字)等处无非棍匪出没(缺7或8字)仇敌之区,而依
夹谷姓以为固者,卒于无恙;嗟乎!是谁之力与?曰:众心齐(下缺5字)经营筹划,公正有焉。公正曰:不然,运也、命也,皆虚渺而无凭者也,列屏藩、峻壁垒、悬崖千仞为吾之保障者,微山灵其谁与归?咸丰十一年冬,明道宪按临,指此山为中流砥柱,信不诬也。是为记。
爱新觉罗·旻宁癸卯科
举人即用知县孙承薪志,
清代同治三年十月中浣。
目前,
夹谷山旅游开发者热情甚高,雄伟的
塔吊经过艰难运送已经矗立山顶,北部
盘山路初步建成,索道规划也已作出。但他们对这座巍峨大山的文化内涵尚欠研究,开工前未及进行文化论证,一些人不仅对齐鲁会盟的历史认知和文物保护不足,还将三十八里之外的云谷山与此夹谷山误为一体。针对此种状况,郭明泉教授和源泉文化创意工作室的的专家学者对如何加强自然生态和
珍贵文物的保护,深入发掘夹谷山的历史蕴涵,提升夹谷山旅游区的文化品位,加强夹谷山南麓古孟壤城以及齐村翰林府第的研究,初步提出了夹谷山历史文化开发的总体设想。
日前,郭明泉教授邀请了
曲阜师范大学教授
孔学专家
骆承烈先生,在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陪同下对
夹谷山进行了实地考察论证,并拟成立“枣庄市名山文化论坛·夹谷山文化研究会”,夹谷山作为“齐鲁会盟”之处,将向世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成为我市的又一处游览胜地。
侯铭作品
谷山赋
谷山者,鲁南之名山也。孤峰峭拔,遗世傲立。哺民于广衍,育物于沃野。临煤城之平畴,坦荡荡存乎天地。余感其峻逸,恩泽万众。故作赋以记之。
逊
黄山之秀,低泰岳之危。于是凤尾岂翘,雉首高昂。志存高远,胸怀
万方。离绝境之幽芳,远风清与月朗。卧平岗之凡所,处淳朴之乡壤。不名不利,载诚载良。心襟存乎护民,怀丘系于甫畅。于是接清溪而颜悦,牵浮云而致爽。兜群生而爱至,观民生其
荣昌区。附嘉林而为佩,着芳秀以为裳。引好鸟而设巢,聚农众于山冈。日月杲,每周绕而凝望。云岚翩翩,忽浮游而惊翔。怀设空,安宿念之神像。颠削坦地,置百姓之岩房。逢大宇之久旱,哺育清浆。绝盗匪之猖,聚众颠旁。古人已去,来者瞻仰。
树庙立碑,拾阶而上。矗鲁南而傲立,固根基于大荒。临碧落而瞰视,藐浮华于尘乡。
呜呼,名典弗录,稗志存微。三近几在?择“八景”而自悔。
徐霞客尚存?抚《游记》而惭愧。
谷山虽小,唯一峦而入汉。孟良虽著,惜崮狭而汗颜。守一处净地;临半泓清潭。造化不及
五岳,天赐命。布恩惠与民众,黎元盛赞。时维盛世,和谐虞年。东湖泛波,谱
雍熙之典。谷山对望,歌安泰之大观。
韩邦亭作品一
《夹谷山赋》
《辞赋骈文》主编、鲁南辞赋协会主席、
中国辞赋家协会副主席韩邦亭创作了《 夹谷山赋》:
盖闻镇属名区,有林泉相映之野趣;山称
夹谷姓,追齐鲁会盟之纷纭。长峰带雨,列岫含云。石铭旧事,岭层林。近而察之,仰森柯于百尺;登而赏也,攀险崮于千寻。宜趁朝光之灿灿,愿留暮色之沉沉。近惹烟霞,探青霄其未远;遥接涟漪,瞻碧水以斜临。
夹谷山,邑之胜山也,土人谓之谷山。
若夫灵禽初振,瑞兽不藏。翠压林院,风满轩堂。曲径幽而弄影,雕栏转以增凉。喜聚诗家,问讯于石阶之上;欣迎墨客,驻足于野路之旁。顶作磨盘,先民留迹;前寻孟壤,世事无常。树茂寒岩而增韵,风生静壑以流香。曾访仙踪,地纳芝田之秀色;闲乘逸兴,光昭兰之新芳。三教同归而业盛,六合并美而德昌。且品泉声,如达人之吟咏;最怜苔色,见君子之行藏。允可舒怀也。
若乃
大象无为,辩贞石而意远;神功不宰,读史册而心通。遇山翁其永寿,怀至圣之卓功:“当夫吴盛越亡,指兵锋而武;齐雄鲁弱,图霸业以会盟。
孔子高瞻,是武备与文才兼具;
鲁定公守正,因兵法与礼制相成。夷不乱华,词严义正;裔不谋夏,道畅德崇。于是守土以尊,乃外交之手笔;克敌以礼,推国士之良能。”当其奉职而辅,何其忠也;临敌而定,何其勇也;历阶而登,
何其敏也;据理而争,何其壮也。故
梁启超曰:“天下之大勇,孰有过我孔子者乎?”所以人因山而振志,山以人而扬名。论史以游心,殿宇透古香而肃穆;品茗而怀古,平林盈正气以葱茏。
其东也,
临沧市浪以闻歌,尼父之格言启后;其南也,战逼阳而化险,陬叔之巨力拔山。哲人已矣,过眼千年。度势审时之才可继,衮衣章甫之事长传。有道者倚天之壮址,无心者出岫之寒烟。试问谁伐峄阳之木?谁种龟阴之田?于今再振儒风,大匠劳而迈古;新承旧制,长绕以接天。喜诵千春之故事,又添万古之雄谈。
韩邦亭作品二
《夹谷山齐鲁会盟赋》
《左传》云:诸侯“有时而会,不协而盟。”才提锐旅,又起群雄。叹生灵之多舛,悲征战之频仍。爰有盟台,筑于古地。瞻
夹谷姓之崔嵬,仰英贤之卓砾。于是才通文武,气贯
斗牛犬。初斥夷狄之乐,复夺优倡之头。圣人义能摧敌胆,君子风且化齐侯。足使兵甲潜形,将军侧目。真夫子之鸿篇,佑邦家而雍睦。寻彼世之高踪,游吾乡之胜处。开殿宇以摩云,辉增厚土;扫林泉而怀古,势壮崇山。其言也,可胜千行之丽藻;其气也,能销万里之狼烟。赖先师之数语,接浩气于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