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河位于
湖南省临湘市,系
沅潭河上游,发源于
横铺乡坪头村八房冲,因流经县城长安而得名。1987年初,县委、县政府作出根治长安河的决定,对长安河南接
北京—香港公路,北至拦河水坝,计2000米地段进行彻底治理,同时拓宽加固长安桥。是年6月完成工程设计,次年8月动工,1989年6月竣工(2005年后对107国道以南至
白云湖段河道进行了治理)。
历史
长安河发源于五尖山南麓横铺乡坪头村的八房冲,自南向北注入
黄盖湖,汇于长江。流域范围涵盖
临湘市中、北部九个乡镇。从远古迄今,长安河流域的人们辛勤地开发和经营这片土地,使之逐渐成为富庶的“鱼米之乡”。特别是自公元1930年以来,临湘县治由偏处一隅的陆城迁来长安,长安河流域加快了发展的速度,凭着其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人和,逐渐成为临湘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窥一斑而见全豹,长安河流域的兴衰荣辱,流域人民的奋斗历史,可以说是整个临湘沧桑变化的一个缩影。
近代史
长安河流域地处
长江南岸,属
北亚热带气候,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在长期的农耕经济时代,流域优越的气候条件,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之地势南高北低,既有山地、丘陵,又有平原、湖洲,且支流众多,水系纵横,流域人民世世代代在这片热土上生生息息,开发经营,他们垦荒造地,植树造林,打猎捕鱼。在相对和平的年月,流域的农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里有大片肥沃的田地,苍莽的山林以及发达的
渔业和水运业,人们种山种水,自给自足,承受大自然的慷慨赐予,享受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长安河流域因此成为有名的“鱼米之乡”,富庶之地。
近代,特别是晚清以来,这里的商品经济也从萌芽到发展,这是以茶叶的生产加工为契机的一次发展。长安河流域农业生产的一个大项是茶叶,种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
唐朝以前。全流域所有乡镇均产茶,尤其以
聂市镇、羊楼司、横铺三地茶园最多,产量最大。至清末民国初年,随着茶叶外销量的增加,商品经济日益活跃。而茶叶的大批量销售,又极大地刺激了茶叶生产的发展,至清
宣统二年(1910),流域茶叶产量已近万吨。由于陆路交通不便,外销茶叶的主要渠道是水运。长安河是
临湘市腹地与外界交往最便捷的通道,它自
黄盖湖入
长江,向西可至巴蜀各地,或入
洞庭湖而南极潇湘,向东沿江而下直达武汉、南京、
上海市。也正因为如此,临湘当时的茶叶加工企业多集中在长安河中游的
聂市镇一地,聂市最盛时有大小茶庄、茶行20多家,专事茶叶收购、加工(主要生产
砖茶)。生产的砖茶经水路销往
西北各省以及英吉利、
俄罗斯、蒙古等国。至民国6年(1917年)
粤汉铁路建成通车,陆路交通凸显优势,流域茶叶加工企业开始向铁路沿线的羊楼司、五里牌等地扩展。如羊楼司的“怡和”、“长顺川”、“瑞和祥”、“福丰”,五里牌的“德泰隆”、“怡和”、“德裕昌”等,都是民国初年
临湘市有名的茶行。长安河流域茶叶生产之盛,可见一斑。民国24年(1935),
湖南省茶事试验调查资料记载:“在砖茶畅销之时,临湘岁入达四百余万
银元。”平产年份“收入亦在二百万元”,“以临湘弹丸之地,获此大宗收入,农村经济之活动,自不待言”。茶叶生产的收入,是长安河流域农业人口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新中国成立以后,长安河流域的茶叶生产、加工继续发展。临湘最大的四家茶厂,有城区的“临湘茶厂”,
聂市镇的“永巨茶厂”,五里牌的“示范茶场茶叶
加工厂”等三家集中在长安河流域。而聂市、羊楼司及横铺等地继续占据茶叶生产榜首,茶园面积均在5000亩以上。此外,长安河流域的商品粮基地,养殖基地,林木基地等也逐步形成规模,成为长安河流域与茶叶生产齐头并进的农业生产大项。
近代以来,长安河流域的工业经济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在长期的农耕经济时代,长安河流域只有一些依附于农业经济的手工业及手工业作坊。私营工业的出现,当数
聂市镇人方旦初在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开办的开采
铅锌矿的宝成公司,此为长安河流域人开办的,也是
临湘市最早的工业企业。以后,陆续有晋商办的茶厂及
国民政府开办的贫民工厂和裕生工厂。但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这些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干扰。总的来说,规模不大,起点较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长安河流域的工业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在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
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县城在长安河流域的
长安镇,临湘工业企业的主体,也就集中在长安河流域(主要在城区),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县有13家预算内企业,有10家在长安河流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长安河流域的工业经济经过一段沉寂之后,通过企业改制和重组,开始焕发新的活力,一批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开始崭露头角。特别是三湾工业园区,自建立以来短短的三年中,就已接纳10余家工业企业入园,较快地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至2005年,长安河流域已形成化工、建材、纺织、食品、休闲产品、竹木加工等颇具规模的工业门类,工业经济的发展势头强劲。
但是,长安河流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决非一帆风顺。除了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外,历史上,长安河流域还有频繁发生的天灾(水、旱、风、虫、冻等)和
瘟疫(
日本血吸虫),这些灾害,给流域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而危害最烈,损失最大,时间最长的灾难,是
日寇的入侵。日军自1938年11月进占
临湘市,至1945年8月投降,时间长达7年之久。由于长安河流域处于日寇的水陆运输补给线上,更是敌人强化控制的重点区域。日寇在长安河流域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先后烧毁数千栋民房,抢掠大批粮食、棉花、
油料等,数万人毙命于日寇的枪弹之下。日据7年之内,长安河流域人民以各种不同形式与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日寇的侵略,是长安河流域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国仇家恨。
现代史1
长安河流域的人民通过世世代代的艰苦奋斗,不仅造就了繁荣、发达、富庶的物质文明,而且建设了一个具有较高精神文明程度的美好家园。
俗话说:“衣食足,礼义兴”,正因为长安河流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民生较为富足,才使流域的文化教育事业等精神文明的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长安河流域的人民重视教育文化事业,人们舍得花钱办学兴教。这里有
临湘市较早的私塾以及新式学堂、学校。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长安河流域的文化教育事业更是突飞猛进。临湘一、三、四、五中等完全中学,都集中在长安河流域。有影响的,条件较好,规模较大的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也大都集中于此。教育铸造了流域人民优秀的品质(如路南人的耿直豪爽,路北人的勤劳朴实),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聂市镇人张尚祖,张尚阳兄弟,更是流域人民和临湘人民引以自豪的杰出人物。张尚祖,
赵祯淳化年间进士及第,曾任开封府尹,后升至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旧县志称其“位在宰相之上”。其弟张尚阳,宋仁宗的乘龙快婿,与名臣
范仲淹等同朝为官,志趣相投,积极参与范仲淹经营西北与改革新政的多项军事、政治活动,成为范仲淹改革新政的中坚人物之一。
近代以来,更是人才繁多,群星灿烂。民国年间的源潭人方释之,为追求救国救民真理,远渡重洋,赴法勤工俭学,与周恩来,邓小平等结识,后参加中国共产党,为反抗专制统治,追求民主自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流域人民在民族危难之时,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斗争精神,涌现出不少慷慨赴义的仁人志士。
日寇入侵
临湘市时,长安河流域姚祉嘉、方汉声、沈少慧等,不屈于日寇的威逼利诱,宁死不当汉奸。五里牌鸿鹤岭乡民
张姓兄弟,奋力搏杀日本鬼子,不惜全家死难的英雄壮举,至今仍为世人感佩不已。
此外,长安河流域还涌现出一批在不同的学术领域崭露头角的优秀人才,他们或是文化教育方面的专才,或是科学研究方面有成就的人物,昆虫学家
李凤荪就是其杰出的代表。特别是
改革开放以来,长安河流域的教育事业更是蓬勃发展,优秀人才大量涌现。一大批经过高等教育的学子,或在国外打拼成名,或在国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艺术、经济贸易、科学技术各个领域各领风骚。这些人士的成功,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长安河流域教育事业的发达,也更加激励着流域人民,特别是年轻学子的上进心和拼搏精神。
现代史2
千万年来,长安河用它的河水灌溉着两岸的农田,哺育着流域的人民,它是流域人民的
母亲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流域人口的繁衍兴旺。长安河也暴露出它的不足和缺憾。中下游的
日本血吸虫肆虐,严重地危害着人民的生命安全;而上游,特别是城区长安段,是一条
季节河,要么山洪暴发,泛滥成灾,要么枯水断流,河床暴露,同样严重地影响着人民的生产生活。改造长安河,成为人民的一个千年梦想和企盼。但是,在长期的封建统治时期直至解放前,长安河基本上没有上规模的
水利工程。流域人民抵御洪涝、干旱以及血吸虫病的能力很弱。
新中国成立以后,改造长安河,让它兴利除弊,更好地服务流域人民,造福流域人民,是
临湘市历届人民政府的一个重要课题。五十六年以来,历届政府在改造长安河的问题上,在各自的历史条件下,都做了许多工作。如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修坝,建水库,围垦灭螺,植树造林等工程都动用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减轻了长安河的洪涝、干旱的威胁,基本消灭了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
血虫。中下游还围垦出十数万亩的良田。但是,这些举措,并未能彻底根治长安河。特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人口的激增,工业污染的日益加剧,长安河的污染日益严重,河水甚至到了不能灌溉农田的程度。长安河城区段的污染治理,又成为改造长安河的一个关键。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当时的临湘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城区段河流的治理力度。自1986年起至1988年,县里投入大量资金,并组织县直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学校师生开展义务劳动,将河道疏浚及
裁弯改直任务,分配各部门,限期完工。这一次改造,共投入资金200万元,拓宽了城区段的河道。并加宽了
长安中桥。这次改造,虽然使城区段河道有一定程度的改观,但由于资金不足,投入有限,改造并不彻底,特别是城区的工业污染,基本上没有改善。
1992年12月,
临湘市撤县设市。但临湘的城市建设,明显滞后。城区仅有一条东西向的长五路,缺乏一个城市的规模和气象。城市要改造、要建设,从何着手呢?当时的市委、市政府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决定从整治长安河入手,从而带动城市建设向南北发展,以此来加速城市的提质升级。面对这么浩大的一个工程,以临湘当时的财力,其困难可想而知,但市领导们迎着困难上,边干边想办法融资。当时的市委书记赵协成、市长杨国清能不拘一格用人,决定取用时任长安镇副镇长的党外人士彭官田来主持此事。在资金短缺、人才缺乏、利益冲突,矛盾甚多的情况下,这项工程能够坚持12年,首先得力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班子的坚强领导。特别是先后三任的市委书记赵协成、陈国荣、胡知荣,他们站在战略的高度,不急功近利、不好大喜功、排除各种干扰和阻力,为长安河治理系统工程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同时,这项工程是一项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者统一的造福民生的系统工程,能得到全市人民的拥护。它高起点的建设规划,在获专家及市四大班子评审通过后,又坚决地按规划一步一步实施。这项工程几乎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工程。整个工程需要投入几个亿的资金,
临湘市作为一个中部地区经济尚不发达的
县级市,财政基本上拿不出多少钱来投入。长河工程向上向外争取建设资金。通过不懈努力,长安河综合治理工程被纳入“
湘江流域环境治理”重点项目范畴,获得了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又被纳入第三批
日元贷款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后又纳入了洞庭湖区城市防洪工程项目之内,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的重点支持。12年来,长安河综合治理项目争取国家财政支持资金6700万元(其中无偿款3900万元,国债转贷资金2800万元)、日元贷款折合人民币6720万元,国家开发银行贷款6000万元,招商融资9000万元,共计招商引资争取资金2.84亿元。强大的资金支持,使长河整治工程得以顺利进行。12年来,共完成投资3.2亿,先后完成了河道整治、排污暗涵建设、长安河两座启闭闸修建以及北环桥、长杨公路、污水处理厂、
白云湖等十大工程建设。这一系列工程的顺利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长安河的旧貌,也从根本上改变了
长安的格局。长河整治的综合效益也逐步凸显:一是改善了生态环境。困扰城区人民“旱天无水,雨季成涝”的灾情,已成为历史;一条臭水沟变成了碧波荡漾,风景如画的城中河;长期困扰中下游20多万人民的水污染问题也有望得到根本改善。二是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长安河综合治理至今,已创造优良固定资产3亿多元;长安河改造工程12年来,为财政增加税费收入8260万元;沿河新增门店创造了数千就业岗位;同时拉动了城区土地价格的大幅上涨,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带和增长点。同时加快了城市发展步伐,使一个原来只有一条直街的乡村集镇,迅速扩展为面积15平方公里的山水秀美的城市。三是促进了社会和谐。因长安河的综合治理及其
拉动效应,城市的交通、文化、防灾、保安等诸多功能都得以加强;多年来因污染而产生的城乡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逐步化解;沿河风光带给人们提供了优美的休闲场地,使人们在这里能够缓解压力,沟通思想,平和心情。
总之,长安河的综合整治,使
临湘市市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产生了质的飞跃,为临湘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长安河综合治理工程曾被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称之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工程”。
如今,长安河的综合治理已经取得可喜的阶段性成果,临湘近三届市委、市政府所致力建设的山水旅游域市也已初具雏形。按照这个战略构想,勤劳、朴实、智慧的临湘人民一定能把这条
母亲河建设得更加秀美、更加绮丽。让临湘成为经济活跃、文化丰富、民生幸福、社会和谐的湘北名城的目的一定能实现。
大事记
民国19年(1930)
3月,地处长安河上游的横铺遭大风,两抱围大树吹倒,小牛吹下港,且出现冰冻。
6月15日,县治由
陆城镇(今
岳阳市云溪区陆城镇)迁至
长安。
民国20年(1931)
7月,
长江涨水,江堤决口,源潭、
聂市镇(长安河中下游)等地遭遇水灾。
民国21年(1932)
大水,长安河中下游沿河山岔河洲,低田甩亩,尽遭水淹。民国22年(1933)
长安桥由石墩木板,改建为混凝土桥墩木面。
民国24年(1935)
始废自
清代以来设区团建制,改设乡、镇、保、甲。长安河流域政区为一区、三区和五区各一部分,下辖18个乡镇。
6月下旬起,雨两月,江堤溃,长安河中下游地区大水,水灾后,疫病流行。
民国27年(1938)
11月5日晨,国民党军为阻滞日军进一步南犯,炸毁位于长安河上的铁路桥。11月9日,日军攻占
长安,
临湘市沦陷。
同月,日军攻占
聂市镇,
纵火焚烧聂市老街,数十栋房屋被毁为废墟。
同年,昆虫学家
李凤荪回长安河流域的白云镇水井桥老家整理资料,完成50余万字的《中国经济昆虫学》著作。
民国28年(1939)
10月,72名外地商贩结伴从
五里乡小源村过铁路,被日军用
机关枪集体屠杀,惨不忍睹。
民国30年(1941)
8月17日,中国军队薛岳部20军军长
杨汉域,置两个团兵力共1650人于鸿鹤岭牵制日冠。8月21日,日冠从
咸宁市、
赤壁市调集6000多鬼子兵突袭国军阵地。国军顽强阻击,战斗非常惨烈。两天两夜后,国军撤出战斗。这次战役重创日冠,国军亦有550人殉国。
民国32年(1943)
长安桥又一次改建,仍为混凝土桥墩木面。其桥可通畜力车与轻型机动车。民国34年(1945)
春夏之间大旱,长安河流域地区连旱52天无雨。
8月15日,
日本投降。
临湘市人民以各种方式欢庆胜利。
10月2日,国民党临湘县政府由大云山迁回长安河流域的
长安镇。
同月,为不忘临湘沦陷的日子,国民党县政府在长安新建一所完全小学,定名“一一九”校。
民国35年(1946)
冬,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在
长安(今市政府招待所内)修建“忠烈祠”,次年春竣工。
民国36年(1947)
全县政区合为11个乡镇,106保,1004甲,其中长安河流域设长安镇辖9保,
聂市镇辖6保,源潭镇辖9保,桃寿乡辖13保。
民国37年(1948)
3月,设在长安的县立“一一九”校设发电室,供全校照明用电,这是
临湘市用电之始。
同年,物价暴涨,法币贬值。
民国38年
6月,长安河上京广铁路桥被
中国国民党军队炸毁。7月,该桥为解放军二六部队修复通车。
6—7月,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355团和46军159师475团,相继进驻临湘。7月,临湘全境解放。
1949年
10月1日,共产党新组建的县委、县人民政府在长安南操场召开数千人大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1月,修复长安桥。
1950年
王禾乡(今城南乡)
地方武装中队长易国光,出席省清匪肃特表彰大会,被授予“一等剿匪模范”称号。
1951年
湘雅医学院
陈祜鑫教授来县作血吸虫病调查,在长安河下游源潭等一带湖区查螺查病,认定
临湘市为“湖沼型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
1952年
春夏虫害,长安河流域万亩农田受灾。
9月25日,首届物资交流大会在县城
长安开幕,历时3天。
1953年
首次在县农场(今原种场,县城
长安区南郊)试种双季稻。
1954年
春,中共临湘县委在长安河流域的
聂市镇与
桃林镇、横铺试办和平、
永丰县、爱国三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这是全县最早建立的初级社。
6月,县境降雨910.6毫米,
长江水位陡涨至33.33米,全县水灾。源潭街上水深丈余,聂市街大部被淹。
1956年
修最兰坡至聂市沙石公路,将
普济桥改建为双孔
石拱桥。
1月水冻5天,最低落温度零下16.3
摄氏度,长安河冰封。
6月中旬—8月中旬,连续干旱46天,水稻减收。
9月—12月,连续干旱。
1957年
1—2月两次冰冻6天,长安河面冰封可行人畜,是年虫灾,数万亩水稻受害。
1958年
3月建荆竹山林场,五尖山林场。
10月,黄盖湖区围垦,长安河中下游的
聂市镇、源潭等地围湖造堤垸10余个,造田2万余亩。
1959年
长安河流域的荆竹山林场垦荒失火,烧毁山林8000亩,毁竹木15.5万株。
1960年
大旱,长安河流域农田严重受灾,开始出现饥荒。
1961年
旱灾。4—8月总雨量仅758毫米,比常年少两成,流域10多万亩水稻减收。
1962年
5月26日、6月23日均暴雨成灾。流域内有部分房屋倒塌,水库、水渠被冲毁。
1963年
5月,中共中央委员、湘潭地委第一书记胡耀邦来
临湘市,在长安河流域的五里、源潭搞农村“四清”试点。同年12月,胡耀邦、华国锋到临湘,并到源潭公社新源大队调查研究。
6—8月,夏秋连旱,长安河流域大片农田受灾。
1964年
8月,临湘县由湘潭专员公署划归新成立的岳阳专员公署管辖。
1965年
长安河流域首次推广“农垦58”水稻矮杆品种成功。
6月17日,长安河公路桥(现称长安中桥)开工建设,1966年9月竣工。
1966年
2月21—22日,
寒潮大风,春收作物减产;6月27日—29日连续3天暴雨252.2毫米,暴发
山洪,冲毁农田;7月13日—10月4日,连续干旱84天,稻田虫灾。
1967年
5月28~30日,突降暴雨388毫米,造成特大山洪暴发,
长安河水陡涨5~6米。冲毁道路、桥梁、房屋,
聂市镇街倒房数十栋、淹死3人,聂市以下一片汪洋。九如桥(铁桥)被毁。
9月16日,长安河拦水坝开工建设,1968年4月竣工,1997年10月拆除,另建新坝。
1968年
4月,长安河城区段拦河坝竣工。
11月起至翌年,动员并组织城镇知识青年和机关干部“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长安河下游的源潭接纳一批
长沙市知识青年,集中安排到长源,新源等滨湖大队劳动。
1969年
1~2月,冰冻16天,最低气温-18.1℃。
10月1日,
源潭镇长源村革委会主任郭大孟在北京参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观礼。
12月1日,下游茅粟湾至新河口段
裁弯截直工程开工,翌年元月底竣工。
1970年
10月,县
氮肥厂开始在县城
长安区筹建,1973年建成投产。
1971年
大旱,全年共10个月少雨,流域内10多万亩稻田遭旱灾、虫灾。
1972年
9月5日,长安中桥以南两岸堤防工程开工建设,共修筑土堤760米。
10月,聂市公社重建九如桥。新桥为三眼石拱公路桥,历时5月乃成。
1974年
9月23~29日,全省血防工作会议在临湘召开,宣布
临湘市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省委书记于明涛、王治国与会。
1975年
10月,县农科站(县城长安南郊)首次试种杂交中稻2.6亩获得成功,亩产576.5公斤。
1976年
中游,建朱贝拦河坝发电,坝成而不能发电。
1977年
3月22日—23日大风成灾,流域内倒房百余。
1978年
3月29日、7月25日,流域内雷雨大风,禾稼受损。
1979年
流域内森林遭松毛虫害。尤以荆竹山、五尖山林场为甚。
1980年
1982年
同年,
横铺乡“白石毛尖”和“福寿毛尖”被评为
湖南省优质名茶。
1983年
3~8月,桃林进行公社改乡镇人民政府的试点工作。流域内的坪上、汤桥、中三个大队,即改为村。
1984年
4月8日晚,位于城关镇长安河西岸的11万伏变电站遭雷击起火,停电14小时。
1985年
3月,
临湘市火车新站在五里牌老火车站旁动工兴建,当年建成使用,面积7300平方米。
10月,国家在修建临湘城区段
北京—香港公路时,投资兴建了下场至下门李家107国道桥梁,现称长安河二桥。
中游,重建朱贝桥,家桥。1986年
5月17日,横铺乡鞭炮厂因吸烟引发爆炸,死7人,伤16人,毁房260平方米。
11月,
源潭镇长源村党支部书记元东吾赴京参加全国优秀党支部,优秀党员先进事迹经验交流会。
同月,县内第一座卫星地面接收站在五尖山建成使用。
1987年
2月,县委,县政府作出治理长安河的决定。10月成立长安河改造工程指挥部,由时任县委常委陈汉舟任政委,时任副县长吴贤臣任工程指挥长,对自
北京—香港公路至原拦河水坝计1700米长的河道进行治理。
5—9月,源潭镇长源村
社会保障事业引起社会关注。先后有
加利福尼亚大学访问团,国家民政部长崔乃夫,
湖南省省长熊清泉,新华社社长
穆青等前往考察。
1988年
1月,
源潭镇长源村党支部书记元东吾,当选第七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3月,源潭至茅栗湾公路大桥动工建设。
8月,拓宽加固长安桥(现长安中桥),耗资120万元。
8月,秋后连续大雨,长安河涨秋汛,聂市、源潭段水位高达29.3米,最江公路部分路段淹没,交通中断83天。
11月,省交通厅正式下文批准长安河流域全长33公里的最江公路改造工程立项。
1989年
1月,成立
临湘市县最江公路拓改指挥部,由县纪委书记方友华兼任指挥长。最江公路拓改工程正式开工。这条防汛公路,按
二级公路标准拓改,从五里乡的最兰坡起,途经聂市镇、
源潭镇、
乘风乡至江南镇
连通长江大堤。由
交通局负责组织施工。
2月,台湾民众党总裁
王忠泉(祖籍聂市)返乡探亲,县政协出面接待。
6月,长安河拓宽加固工程竣工。
10月,源潭至茅栗湾公路大桥竣工。
1990
冬,长安流域部份大型山塘加高改造成小(Ⅱ)型水库。
1991年
3月,位于长安河畔的县
氮肥厂小氮肥改小
尿素工程竣工投产,临湘开始生产尿素。
春夏间,特大暴雨成灾,长安河流域受灾严重。
1992年
12月,最江公路土路基全线贯通,铺油路20公里。
1993年
7月,暴雨,长安河中下游所有堤垸告急。
是年,台胞刘紫阳先生(城南乡人)向市一中捐款10万元作为奖学金。
1994年
4月,
聂市镇等乡镇连降暴雨达252—282毫米,大片农田受灾。
6月,省考古专家袁家荣、储友信,对
源潭镇长源村茶皮出土的原始人类遗物进行鉴定,确认系20万年前古人类遗物。
1995年
10月,市委、市政府决定综合治理长安河城区段,成立长安河改造工程指挥部,副市长梅馥葆任指挥长。
同月,长安河整治第一期工程开工。
11月,长安镇副镇长彭官田任常务副指挥长。
1996年
1月,省委书记王茂林视察源潭镇新长源垸。
3月,成立长安河开发建设总公司,彭官田兼任总经理。
4月,长安河改造工程指挥部更名为长安河整治建设指挥部。由市长杨国清任指挥长。
5月,《长安河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大纲》通过评审。
7月—8月,临湘普降特大暴雨,长安河流域内垸告急,
长江大堤告急。市委、市政府组织全市人民全力抗灾。
8月26日,中共
临湘市市委、市人民政府颁发《关于实施长安河整治建设规划的意见》〈1996(26)号〉。
12月,长安河整治建设指挥部更名为长安河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仍由市长杨国清兼任指挥长。
是年,重修普济公路桥。
年底,最江公路油路铺设全面竣工。
1997年
8月14日,由铁五局二处组织施工的长安三桥建成通车,桥长596.8米,宽17.02米,耗资300余万元。
9月,由
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院长匡振晏鸟等专家编制的《长安河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设计书》通过评审。
11月12日,时任省计委主任郑茂清来长安河考察,指出:长安河环境综合整治既是临湘经济的命脉工程,又是湘北的门户工程。
11月27—28日,
日本国际协力银行派出的专家考察团来长安河现场考察环境综合整治情况。通过这次考察,该银行确定将长安河环境综合整治列入
日元贷款项目。
12月,市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彭官田当选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年底,长安河整治第一期工程完工。
1998年
1月,《长安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省计委批准,总投资为9210万元。
2月,省环保局批准《长安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月,杨国清调
岳阳市工作,继任市长瞿松柏兼任长安河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指挥长。
5月,长安河环境综合整治污水处理厂项目列入第四批
日元贷款环保项目,落实资金4160万元人民币。
7、8、9月,
长江大水,长安河中下游内河堤垸普遍告急,全市在长江大堤及内湖堤垸紧张防汛。
12月,长安河综合整治项目得到国债转贷资金2800万元的支持。
1999年
4月,市政府将旅游开发纳入长安河建设范畴,成立
临湘市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梅馥葆任组长,彭官田、刘振兵任副组长。
9月,省建委对临湘市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作出批复,污水处理工程进入筹备开工阶段。
9月26日晚,临湘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会在长安河畔的体育馆举行。
12月3日,临湘报在长安阁举办《长安阁副刊》笔会。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评论家、散文作家
李元洛、
岳阳市文化局局长、国家二级作家梅实,岳阳师院副院长、中文系教授
余三定,省作协会员
唐萍踪、周钟声和
临湘市市领导陈国荣、戴新武、彭官田等30余人出席了笔会。
2000年
4月,岳阳市委书记于来山视察长安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5月14日,省委书记杨正午视察长安河建设。
5月27日,
湖南省龙舟大奖赛(临湘赛区)在长安河开赛。
6月23日,省长储波考察长安河建设,称赞“临湘城市有一条这么漂亮的河,是临湘人民的福气”。
7月6日,
岳阳市环保世纪行考察团在政协副主席周爱芳的率领下,考察了污水处理厂筹建工作及长安河环境综合治理情况。
8月,成立
临湘市旅游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长河开发建设总公司合署办公,彭官田任管委会主任兼总经理,王国林、骆岳良、余星明任管委会副主任。
8月17日,副省长
贺同新视察长河风景区等旅游景点。
9月1日,污水处理工程经过近8个月的筹备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12月10日竣工试运行。
11月,撤销临湘市旅游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临湘市旅游风景区管理局,与长河开发建设总公司合署办公,彭官田任局长兼长河开发建设总公司总经理。
11月6日,
日本JBC(
日元贷款项目)代表稻田先生考察长河整治工程污水处理项目。
2001年
4月,长河绿化广场(星河广场)动工兴建。
5月14日,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上将在老同志董志文陪同下视察长河建设。
8月2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视察长安河,并在长安阁上品艹名小憩。
2002年
4月10日,市委、市政府决定市总工会原址整体转让给长河开发建设总公司,由长河公司负责建设儿童游乐购物中心。
5月,招商局与旅游风景区管理局合并,彭官田兼任局长。
6月,中游五里乡楠木至文溪的金龙桥开工,年底竣工。
8月,省计委下发了《关于临湘旅游风景区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同意长河风景区等六大景区捆绑立项和整体开发。
是年,国家财政安排预算内专项资金(无偿拨款)支持长河综合整治,累计达2700万元。
2003年
3月24日,在
岳阳市参加全省计划工作会议的各市、州、县160多名领导,在省发改委的组织下,专程来
临湘市参观长安河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和污水处理工程。
6月26日,
湖南省县域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在临湘召开。会议期间,200多名与会代表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长安河风光带、长安阁、星河广场。
9月,召开长河开发建设用地协调会。
2004年
10月18日,岳阳市委书记易炼红来临湘视察了长安河整治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和白云湖工程。
12月10日,污水处理厂正式调试运行,并一次性调试成功。省、市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干部群众500多人参加运行仪式。
2005年
6月22日,副省长徐宪平在
岳阳市市长
罗碧升等陪同下,对三湾工业园,白云湖和污水处理厂进行了考察。
10月16日,岳阳市委书记易炼红专程视察白云湖工程,充分肯定这一重点工程的深远战略意义,并指示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地建好这项工程,以提升临湘城市品位,建设好“湘北门户”。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