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诗五
梁诗五
梁诗五(1843—1911年),名居实,字诗五,又字仲遂,梅城东升圣人寨下人。出身于书香门第。高祖梁德隆,清乾隆进士曾祖父梁鸣闪,清乾隆举人;祖父梁念祖,清乾隆解元;父梁墨林,咸丰举人。直至他本人,连续五代十国蝉联科甲,传为美谈。
人物简历
梁诗五入从名士余境波、张眉叔学,勤奋上进,文词雅畅,书法丰润,且精明能干,为乡人所见重。光绪三年( 1877 年),黄遵宪任驻日参赞时,举荐于任如璋公使,同赴日本任使馆人员并被何如璋聘为家庭教师。光绪八年梁诗五返国,十一年为拔贡生,十五年恩科乡试中举,十六年为吏部拣选知县。由于他学问广博,加之涉猎外交,识高见广,与众吏不同,为时人所器重。他先后掌教于广州羊城、广州市越秀区二中应元学校两书院,任监院或山长达 14 年之久,培育人才颇多。在此期间,参与编修《光绪嘉应州志》,任分撰,光绪二十七年成书。
光绪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 1903 — 1905 年)先后任驻日参赞兼商务官员、驻日长崎正领事官。三十二年任驻德使馆参赞,同年冬,清廷授予选用知府盐运使衔,并于此年回国销差候选,居家二载。
宣统元年( 1909 年)六月,出任驻比利时参赞。宣统三年五月,因病知假回家,同年病逝。逝世前为二品官,清廷曾授予宝生勋章
人物生平
梁诗五(1843—1911年)梅江区三角镇圣人寨人,清朝末年的外交家、教育家。他与黄遵宪丘逢甲温仲和等为知交,常研习时务,鼓吹改良。
梁诗五出身于书香世家,由其高祖开始至他本人,连续五代十国蝉联科甲:高祖梁德隆,乾隆四年(1739年)中进士,任瑞金市县知县;曾祖父梁鸣冈,乾隆十七年(1752年)中举,官赣州市同知;祖父梁念祖,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高中解元,出任河南汲县知县;父亲梁光熙,咸丰元年(1851年)举人,任青海西宁训导。
梁诗五自幼聪慧好学,曾从梅县区名举人张麟定(眉叔)求学,1882年考取秀才,1885年,广东省学政叶大绰赏识其作《海防诸策》,取为拔贡。1889年考取广东第20名举人。他先后受聘掌教于广州羊城书院和应元书院,任监院或山长(院长)共达14年。
梁诗五重视教育,认为改革之道首倡教育,教育兴,则国自强。他协助丘逢甲汕头市筹划创办了粤东第一间“岭东同文学堂”。他还力主在嘉应州创设女学。1906年在当时很有影响的《岭东日报》上发表了《劝办嘉应女学堂说》的文章,文章在舆论上有力地支持了当时嘉应州热心创设女校的岭东著名女诗人叶璧华。梁诗五还鼓励其夫人张玉仙协助叶璧华把梅县区第一间女校——懿德女学校办好,并率先将其女儿们送进女校就读。科举废除后,为提倡新学,鼓励适龄儿童入学,梁诗五别出心裁地创作了全用客家话唱的《方言上学歌》。由于梁诗五致力倡导地方教育,使穷乡僻壤的梅县,教育发达称誉于全国,可以说有其一份不可磨灭之功绩。
1903年,梁诗五得杨晟的保奏,出任驻日使馆一等参赞兼商务委员,从而踏上外交官仕途。1905年受命兼任长崎市正领事官。翌年,调任驻德使馆参赞,因工作颇有建树,是年冬获清廷奖掖选任知府,加盐运使衔,旋即销差归国候选。1909年6月,被任命为驻比利时使馆参赞。梁诗五在日、德、比任外交官期间,正是列强对我虎视眈,欲瓜分中国之时。为挽救国家危亡,他不仅在外交上做了大量工作,还悉心研究日本、西欧诸国富强之道;主张取西文思想学术之精华,以改进我国旧有文化,改革图强,使国家走上富强之路。梁诗五的种种励精图治之策,虽因清廷腐败而大志未酬,但他勇于改革的新思想、新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
嘉应州不少文化名人或侨领乡贤,乃是梁诗五的文俦诗友、亲戚或儿女亲家。如黄遵宪的祖母梁太夫人是梁诗五的堂姐。抗日保台志士、诗人丘逢甲和爱国侨贤潘祥初都是梁诗五的儿女亲家。蕉岭县进士监察御史、著名书法家钟孟鸿之孙钟钧梁则是梁诗五之四女梁华銮的丈夫。
梁诗五是梅州市近代的知名人士。他著有《梁诗五先生遗稿集》,主要内容为《政经策述》、《序记》、《书》、《诗歌》等,计18万字。翰林温仲和主编《光绪嘉应州志》期间(1893年至1898年),梁诗五在广州市掌教,他兼任《光绪嘉应州志》分之职,成为总纂温仲和最得力之助手。《光绪嘉应州志》共有32卷,是梅州历史上最为完善的一部志书,历来颇为人所称道,尤其是梁诗五撰写的《方言》,为志书增色不少。
1911年5月,梁诗五因奉公勤奋,积劳成疾,回国休养,病逝于乡,清廷赐宝星勋章、二品官衔。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简历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