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马(Guanzhong Horse),品种曾用名“关中挽马”,1976年以后启用“关中马”名称。1982年10月由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和
宝鸡市畜牧局主持组织现场鉴定,认为符合育种指标,具有预定特征,确定为一个新品种,并正式命名为“关中马”。该品种培育工作得到了中国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列入了《
中国马驴品种志》和《陕西省家畜家禽品种志》这两部重要的农业品种记录文献中。这不仅标志着关中马品种的正式确立,也为其未来的保护和推广工作奠定了基础。,是
中原地区在
陕西省关中地区育成的挽乘兼用型地方优良品种。
关中马产于陕西省那闻名遐迩、号称 “八百里秦川” 的关中渭河平原。这片广袤的产区是由渭河、泾河、洛河及其众多支流共同冲积而成。其
平均海拔在 360 至 700 米之间,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在这里,年平均气温处于 12 至 14℃的适宜范围,最高气温可达令人惊叹的 39 至 42℃,而最低气温则会降至 -15 至 -21℃,气温的变化幅度较大,也造就了
关中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年日照时长为 1980 至 2400 小时,充足的阳光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无霜期长达 190 至 210 天,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较长的生长周期。年
降水量在 540 至 750 毫米之间,且多集中在 7 至 9 月份,这几个月的充沛降水为大地带来了滋润。
渭河平原渭河平原地势平坦开阔,一眼望去,广袤无垠。这里的土壤肥沃,多为栗钙土,质地粘重,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同时,水利灌溉条件极为优越,纵横交错的
灌溉渠道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也正因为如此,这里的粮食产量一直居高不下,是我国极为重要的粮棉产区之一。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导,这两种作物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粮食资源。其次还有粟、
大麦、高粱、
喜米及
豆类等,种类丰富多样。在经济作物方面,主要有棉花、油菜、花生等,这些经济作物的种植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中地区素有种植苜蓿、豌豆、
黑豆等优质饲料作物的传统。这些优质的饲料作物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饲料保障。良好的饲料条件,成为了发展畜牧业和培育良种的坚实物质基础,为关中马的培育和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关中马的体质呈现出干燥结实的特质,整体结构十分良好。其禀性既温驯又带有一种悍威,这种独特的气质使其在众多马种中脱颖而出。关中马的头部中等大小,给人一种干燥清秀之感,耳朵高高竖立,时刻保持着警觉。
它的颈部长度处于中等水平,斜度恰到好处,颈础较高,显得十分优雅。体躯舒展且粗实有力,背腰平直,大多为正尻,斜度也适中,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肩部斜长,四肢端正,关节发育良好,肌腱明显突出,彰显着强大的运动能力。蹄质坚韧,无距毛或距毛很少,这使得它在行走和奔跑时更加稳健。
关中马的毛色主要以
栗色和骝毛为主,其中栗色马占比 48.6%,毛马占比 30.2%。柳林滩种马场和
大荔县牧场的马基本都是栗毛。
渭河平原马是我国培育的挽乘兼用品种。成年
公马的平均体高为 153.77±4.36 厘米,其身姿挺拔,展现出一种威武之态。体长达到 160.64±4.62 厘米,身形较为修长。胸围为 196.36±10.70 厘米,凸显出其强壮的体格。管围则是 21.5±1.0 厘米,四肢健壮有力。而成年
母马的平均体高为 147.83±3.58 厘米,虽略低于公马,但也不失优雅。体长为 155.59±4.42 厘米,体态匀称。胸围是 179.67±7.94 厘米,同样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管围为 19.6±0.7 厘米,四肢较为纤细却不失力量。
关中马不仅在外形上具有独特之处,还拥有比较好的挽力。在劳作过程中,能够发挥出强大的力量,为农业生产和运输等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关中马运步轻快,行动敏捷,给人一种灵动之感。它还富有持久力,能够在长时间的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状态,不会轻易感到疲惫。
关中马的类型明显,群体基本一致,这使得它们在外观和性能上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适应性强也是关中马的一大优势,无论是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还是在各种复杂的地形环境中,关中马都能够较好地生存和发挥作用。此外,关中马还具有易于饲养的特点,这为养殖户提供了便利,降低了饲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