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劳死
长期工作压力所造成的致死疾病
“过劳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2011年“过劳死”已经威胁到一线职工并向白领阶层蔓延。2011年3月台湾修“劳动基准法”,大幅提高雇主违反该法罚则的力度,防止员工“过劳死”。2012年10月一份报告显示每年过劳死的人数到达60万,过劳死尤其是青壮年过劳死现象再次称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名词释义
“过劳死”:过度劳累工作导致死亡。英文名Karoshi,源自日语“过死”。该词源自日本,最早出现于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繁荣时期。过劳死并不是临床医学病名,而是属于社会医学范畴。人体就像一个弹簧,劳累就是外力。当劳累超过极限或持续时间过长时,身体这个弹簧就会发生永久变形,免疫力大大下降,导致老化、衰竭甚至死亡。
八十年代起,“过劳死”成为日本列岛的热门话题。所谓“过劳死”,就是指由于长时间加班工作导致过度疲劳而猝然死亡。据报道,日本“过劳”而死,死者多在30—50岁之间,死因是心肌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经调查,死者往往在死前一周有过重的工作任务或过大的心理压力。
疲劳诊断
诱发原因
“过劳死”是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太大,从而出现精 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将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及时而危及生命,据报道:日本每年约有1万人因过劳而猝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在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都有过劳死流行率记载;而“过劳死”一词是近15年来才被医学界正式命名。有关资料表明,直接促成“过劳死”的5种疾病依次为: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心脏瓣膜病心肌病脑出血。除此以外,消化系统疾病、肾衰竭、感染性疾病也会导致“过劳死”。
疲劳界定
● 持久或反复发作的疲劳,持续在6个月以上;
● 根据病史、体征或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排除引起慢性疲劳的各种器质 性疾病。
体征标准
低烧,口腔温度37.5℃~38℃;
● 可触及小于2厘米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或压痛;
● 咽部充血,但无明确扁桃体炎症;
● 未发现其他引起疲劳的疾病体征。
症状标准
● 体力或心理负荷过重引起不易解除的疲劳;
● 没有明确原因的肌肉无力;
● 失眠症状普遍存在,多梦或早醒;
● 头涨、头昏或头痛;
● 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减退;
● 食欲不振;
● 肩背部不适、胸部有紧缩感,或有腰背痛、不定位的肌痛和关节痛,无明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外伤史;
● 心情抑郁、焦虑或紧张、恐惧;
● 兴趣减退或丧失;
●性功能减退;
低烧
●咽干、咽喉痛或喉部有紧缩感。
如果同时具有以上2项主要标准、2项体征标准和6项症状标准;或累计具有8项以上单纯的症状标准,即可确诊为疲劳状态。
危险症状
研究者认为;在以下28项症状和因素中占有7项以上即是有过度疲劳危险者,占10项以上就有可能在任何时候发生过劳死。同时在第1项-第9项中占两项以上。或者在第10项-18项中占3项以上者。也要特别注意,这28项症状和因素分别是:
1.经常感到疲倦,忘性大;
2.酒量突然下降,即使饮酒也不感到有滋味;
3.突然觉得有衰老感;
4.肩部和颈部发木发僵;
5.因为疲劳和苦闷失眠;
6.有一点小事也烦躁和生气;
7.经常头痛和胸闷
8.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心电图测试结果不正常;
9.体重突然变化大,出现“将军肚”;
10.几乎每天晚上聚餐饮酒;
11.一天喝5杯以上咖啡;
12.经常不吃早饭或吃饭时间不固定;
13.喜欢吃油炸食品;
14.一天吸烟30支以上;
15.晚上10点也不回家,或者12点以后回家,占一半以上;
16.上下班单程占2小时以上;
17.最近几年运动也不流汗;
18.自我感觉身体良好而不看病;
19.一天工作10小时以上;
20.星期天也上班;
21.经常出差,每周只在家住两三天;
22.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则;
23.最近有工作调动或工作变化;
24.升职或者工作量增多;
25.最近以来加班时间突然增加;
26.人际关系突然变坏;
27.最近工作失误或者发生不和;
28.长期压力过大。
十大危险信号
日本“过劳死”预防协会提示的十大危险信号为:
一是“将军肚”早现;
二是脱发、斑秃脂溢性脱发
三是频频去洗手间;
四是性能力下降;
五是记忆力减退;
六是心算能力越来越差;
七是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八是集中精力的能力越来越差;
九是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难解乏;
十是经常头疼、耳鸣、目眩,检查也没有结果。
具有上述两项者,为“黄灯”警告期,目前尚不必担心,但要改变生活习惯。具有上述三至五项者,为“红灯”预报期,说明已经具备过度疲劳的征兆。六项以上者,为两次“红灯”危险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开始干预。
危险人群
● 有钱有势的人,特别是只知消费不知保养的人;
● 有事业心的人,特别是称得上“工作狂”的人;
● 有遗传早亡血统又自以为身体健康的人;
● 超时间工作;
● 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则;
● 长时间睡眠不足者;
● 自我期望高,并且容易紧张者;
● 几乎没有休闲活动与嗜好的人;
● 从事IT工作的人。
社会危害
1.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加班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过大,轻则造成劳动者 健康受损,重则导致劳动者死亡。有报道称,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人均劳动时间已超过日本韩国,每年有60万过劳死。2006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也指出,中国七成知识分子走在“过劳死”的边缘。“过劳死”,对于职工个人或是职工家庭来说都是一种灾难;对于国家来说,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
2.加剧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企业的“加班文化”导致了一个职工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与我国法定的最高工时相比,等于一个人干了两个人的工作量,这就直接导致了工作岗位需求的减少,变相地加大了我国的劳动力供给。一方面是许多人找不到工作,一方面是大量在职职工以“透支”生命的方式工作。可见,“过劳死”现象与我国劳动力的供给大于需求的现状不符,加剧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
3.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试想如果一个企业的大部分员工都处于疲惫不堪的“过劳”状态,怎么能保证高效率的工作?怎么能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可以想像,一个靠压榨自己职工来换取高额利润的企业是不会有长远的发展的。
注意防范
数据统计
事实上,过劳死在我们身边也越来越多。据统计,在30岁至50岁英年早逝的人群中;95.7%的人死于因过度疲 劳引起的致命疾病。
据北京一家调查机构对北京市的知识分子长达10年的健康状况追踪调查显示:北京市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8.52岁降至53.34岁,比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北京市平均寿命75.73岁低22.39岁。
深圳市,伴随着特区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当初的创业精英已有近3000人逝去,其逝世平均年龄为51.2岁,比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还低2.14岁,比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广东省平均寿命76.52岁低25.32岁。
面对这一串串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一位医学专家一语道破玄机:“他们缺乏健康智商!”由此,导致他们恣意挥霍精力,透支健康,对不断出现的危险信号漠然视之,其结果必定是陷入疾病的沼泽,甚至过早坠入死亡的深渊。日复一日的紧绷,生命琴弦猝断。
过劳伤害”绝非“不足为虑”的“癣之疾”,乃是人类健康的大敌,应该引起办公族的高度重视,并将其置于与其他疾病(如心脏病、癌症等)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予以预防。下面就是预防医学专家告诉应该采取的对策:
防范措施
1.按生物钟作息,所谓生物钟,是指人体内各个器官所固有的生理节律。一个人应该按照自身的生理节律来安排作息,绝对不能违反、干扰这种节律。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晚上熬夜,中午不睡午觉,三餐不定时,则你将整天昏昏沉沉,疲惫不堪。
2.强化三餐营养,我们在安排一日三餐时,一要品种多样,二要各品种之间的比例均衡,偏废不得。当然,也不排除在保持“平衡”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各个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对营养物质作出某些调整,以便更好地促进身体健康。至于具体食品,营养学家建议你无论在哪个年龄段,都不要忘记鸡肉、豆类、菠菜、鱼类、草莓、香蕉、燕麦片、海带、脱脂酸奶等几种,因为它们富含能量,能帮助你避免过劳伤害,保证机体这台发动机高效率运转。
3.学会主动休息,人体持续工作愈久或强度愈大,疲劳的程度就愈重,消除疲劳的时间也就愈长,这正是“累了才休息则不同,不仅可保护身体少受或不受疲劳之害,而且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做起:其一,重要活动之前抓紧时间先休息一会儿。如参加考试、竞赛、表演、主持重要会议、长途旅行等之前,应先休息一段时间。其二,保证每天8小时睡眠,星期天应进行一次“整休”,轻 松、愉快地玩玩,为下一周紧张、繁忙的工作打好基础。其三,做好全天的安排,除了工作、进餐和睡眠以外,还应明确规定一天之内的休息次数、时间与方式,除非不得已,不要随意改变或取消。最后,重视并认真做好工间休息,充分利用这段短短的时间到室外活动,或做深呼吸,或欣赏音乐,使身心得以放松。
4.定期进行体检,无论青年还是中老年人,也不论体力还是脑力劳动者最好每年做一次体检,包括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及有关心脏的其他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特别是隐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现疾病,不论轻重,都要及时认真治疗。
5.善于劳逸结合,人人都要学会调节生活,短期旅游、游览名胜;爬山远眺、开阔视野;呼吸新鲜空气,增加精神活力;忙里偷闲听听音乐、跳跳舞、唱唱歌,都是解除疲劳,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的有效方法,也是防止疲劳症的精神良药。
6.坚持合理运动,现代人的工作往往有静而不动的特点,而最易使人疲惫的莫过于长期不活动。运动医学专家认为,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经常运动,以增加体能储存,每周散步4~5次,每次30~45 分钟,或一星期进行3~4次温和的户外活动,每次30分钟,都是必要的。刚开始时,你也许会感到运动后更为疲劳,这正说明你的机体需要调整,坚持一段时间后便会慢慢适应,体能会逐渐增加,抵抗疲劳的能力会得到强化。经常运动的人,肌肉的萎缩和力量的减退可推迟10~20年,血压可保持稳定的正常水平。运动还能推迟神经细胞的衰老,帮助废物排出,从而起到防癌抗癌作用。长期坚持健身跑和徒手体操,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工作能力会大大加强。
7.保持心情舒畅,不仅是体力不济会导致过劳,心理性过劳---失望、焦虑、恐惧、神情沮丧等也可使人精力衰竭。现代心理学研究:当一个人感到烦恼、苦闷、焦虑的时候,他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就会降低,而人的心情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烦闷、懊悔、愤恨、焦虑、忧伤,是产生疲劳的内在因素。因此,要防止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就必须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一个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乐天派。
医生告诫
● 如果偶然感到不适,不要紧张;如果这种症状持续时间长,不能缓解,那就应该到医院就诊了。
● 应该特别提醒一些老板一定要关心职工的健康,每年至少要给职工进行一次体检;应严格遵守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即8小时工作制。
● 建议是你必须放弃工作——没有其他办法。人总不能要钱不要命吧。经常接触的一些患者,自述经常加班、熬夜,休息不好,时间长了,就觉得胸闷气喘,而且记忆力明显下降了。是不是得了什么病,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发现他没什么毛病。大夫管这叫“多重人格症”,这实际上是心理上已经有了问题,就是常说的“心理疾病”。
现在患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衰、心肌梗死脑出血的患者净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而这些病以前都是五六十岁的人得的所谓的老年病。原因就是长期的过度劳累,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些人收入高,大吃大喝,高脂肪、高蛋白、乙醇摄入量过多,导致以往的一些老年病例逐年地低龄化。
● 肩负事业和家庭双重负荷的中年人千万不能对亚健康状态无动于衷,否则,不久的将来,这些人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有望安享天年。
都市人群中的工作狂现在日益增多。但是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如此狂热地投身于工作并不是他们的真正意愿。在他们心里,多半都有很多苦恼,或对某些事持有强烈的不满,或自身有很强烈的自卑意识。特别是这种人的家庭生活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重大矛盾,如夫妻不和,孩子的教育很成问题,家中老人病卧在床等等。为了逃避或者忘却这些令人伤神的事,他们只好疯狂地投入工作,以减轻内心的痛苦。这种逃避现实的心态不断持续着,久而久之就会演化成一种习惯性逃避,即不需要逃避时也逃避,这就是工作狂的真面目。
另外,亚健康状态长期不纠正,也容易引发“过劳死”。亚健康状态是指人们还未患病,但已有程度不同的各种患病的危险因素,具有发生某种疾病的高危倾向。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亚健康的比例陡增,在这类人群中较普遍存在“六高一低”的倾向,即存在着接近疾病水平的高负荷(体力和心理)、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粘、高体重以及免疫功能偏低。肩负事业和家庭双重负荷的中年人千万不能对亚健康状态无动于衷,否则,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中有三分之二将死于心血管疾病,十分之一将死于肿瘤,五分之一将死于吸烟引起的肺部疾病、糖尿病等代谢病以及意外事故,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有望安享天年。
现象反思
不知从何时起,“压力山大”成了都市白领自嘲的流行语。“有压力时觉得累,没压力时觉得可怕”, “加班压力大,不加班压力更大”。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师胡颖廉分析,人们之所以感到压力大,一大原因来自物质保障方面。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总体有待完善,人们对医疗、养老、住房和子女教育等问题缺乏稳定感,因此,努力将未来收益“折现”到当前实现,其代价就是透支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压力也来自精神方面,当前社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贫富差距扩大,不少人产生‘相对被剥夺感’,群体性焦虑情绪严重,这加剧了急功近利、肤浅急躁的社会氛围。”胡颖廉说。
当压力不断增加,相当一部分人所感觉到的焦虑,就从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变成精神障碍疾病。有专家指出,适当的压力可以产生动力,但压力过大则会产生负面作用。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迅速发展的日本,过度疲劳曾造成大量中青年人猝死,如今,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大国。有统计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人,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
导致抑郁症发病的外界压力往往不是突如其来的很急骤的一次性的打击,经常是慢性的,持续的,不可预见 的压力,这和很多白领的工作状态非常类似。
然而,面对像洪水一样正在积聚的压力,很多人即使出现了失眠、厌食、胃痛等躯体反应,也没有意识去挖掘问题的根源。
环境因素我们不能改变,要改变的是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模式。
在工作与健康之间,以生命的逝去为一个感叹号,生活的天平已然失衡。过渡的劳累以及对病情的耽搁,终极将美好的生活吞噬尽。更须要注意的则是公众的关照。从某种程度上说,女硕士的阅历更激发起了众人的共鸣,产生了同样基于工作和生活压力的社会共振,既勾起了人们关于自身工作生活以及健康状况的关照,也让我们想起曾经发生过的诸多“过劳死”事件,比如著名企业家王均瑶先生的英年早逝,再比如曾经的25岁华为员工因过渡加班导致心力衰竭死亡。
年轻女硕士的病逝,已经迅速成为一个典型的社会符号,在这里有较强的工作生活压力,有由于高强度工作而导致的错乱生活,还有一个群体令人担忧的亚健康状况。这是转型社会的一个缩影,也由此才激发了共鸣与共振的社会性效果。当然,不是人们不注意关怀自己的健康,而是现实生活中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如何在工资与健康之间求得平衡,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健康重要,但在房价居高不下,油价频频上涨,“卡奴”“孩奴”比比皆是的语境下,工资的说服力就摆在那里。此外,以金钱为主要衡量的成功价值观,以及那些工作生活的梦想,都在驱使着每个人不断向前,向前。套用一句话来说,实在每个人的心理都住着那样一位女硕士。于是当生命逝去,我们也就不能不认真批阅我们的生活,反思幸福的春天到底在哪里。
面对逝去的花季生命,一方面当然要注重自身健康,自我调剂,企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员工减压病等,另一方面则需反思批阅社会转型期那些外在的压力源,探究压力开释路径,别再让如此“病逝”成为社会之痛。
蔓延趋势
2011年4月上旬,相关调查表明“过劳死”威胁一线职工并向白领阶层蔓延。在一次基层工会干部座谈会上,一些与会主席反映,近来在一线工地上,50岁左右员工病逝的数量增多了。一位主席神情凄惨地说起该单位一名50岁、负责征地拆迁的老职工一睡不起的事,事后的尸检结果是脑出血猝死。另据报载,25岁的华为员工加班过度猝死、37岁的清华大学讲师倒在讲台前……而4月9日的媒体披露,目前,我国大城市白领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六成,“过劳死”不仅威胁着生产线上劳作的普通职工,还呈现出向高科技领域、“白领”阶层蔓延的趋势。
一线职工“过劳死”的原因主客观方面都有。从客观上说,一是有些职工的工作环境恶劣、条件艰苦,高寒、高温、高湿的工作生活环境,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二是劳动强度大、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经常加班加点等,透支了他们的身体;三是医疗条件差,一些工地上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的人较多,不能及时就医成为威胁他们生命的又一“杀手锏”。从主观方面讲,一是缺少保健知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出现轻微不适或小病症时,不能引起足够重视;二是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缺少运动、抽烟、喝酒、熬夜等,严重影响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三是饮食无度、暴饮暴食,因工作需要陪吃陪喝,不能自制,损害了自身健康。
2012年10月,一份报告显示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60万人,这一数据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说:“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如何遏制或者减少一线职工“过劳死”事件的发生?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公示栏、讲座、宣传片等,宣传身体健康预防知识,增强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其次要加强劳动保护,搞好生活、卫生、文化“三线建设”,为员工创造优美健康的工作环境;三要加强职工体检工作,通过定期普查,预防疾病的发生,排除潜在的生命安全隐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过劳死”事件的发生。
法律规定
2011年初以来,“过劳死”便成为台湾媒体曝光率频密的一个词汇——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有多起疑似过劳死案例发生。过劳死已然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就此,“台行政院劳委会”正着手准备翻修“劳动基准法”,大幅提高雇主违反该法罚则的力度。
2011年3月24日,台湾媒体爆出,目前“劳委会”已着手翻修“劳基法”,大幅提高雇主违反“劳基 法”的罚则,预计将达现有标准的3到5倍。其中,外界高度关注的超时工作问题,雇主若被查获,最高可罚20万元(新台币)。此外,台“劳基法”此次翻修同时增订条款,将公布违法企业名单及负责人名单。违规厂商及负责人名单除在地方政府公开张贴外,还将登录在“劳委会”网站,提供外界查询。
报道称,岛内劳工过劳死事件频传,舆论质疑“超时工作”导致过劳死,雇主却最多被罚6万元,“立委”要求“劳委会”尽速修法加重罚则,“劳委会”因此赶在3月底前完成草案,24日将送委员会讨论,并报“行政院”及“行政院”审查,希望在2011年下半年就能适用。
“劳动基准法”(以下简称“劳基法”)明确规定,劳工正常工作时间连同加班,一天不能超过12小时;加班时数一个月不能超过46小时。
针对近期频频发生的疑似过劳死事件,台“行政院劳委会”2011年4月初表示,将针对保安业的属性及是否为责任制条件认定,开会研议。“行政院长”吴敦义在“立院”答询时则表示“很惭愧”。他说,这些过劳死的案件,有20多岁的工程师、才41岁的医师、51岁的司机,这背后都有家庭,也许还有小孩,或许还有长辈,他们在 年华正盛的时候因为过劳死,“让我很不安、很惭愧”,希望能尽力避免这样的不幸再发生。
中国国民党“立委”侯彩凤2011年4月4日在质询时表示,台湾接连发生多起过劳死案件,包括社工员、公车司机、台大医生、保全员、高科技员工等。追究原因,皆因“劳基法”将“责任制”劳工排除在工时保障之外,造成“制度杀人”。
“劳委会主委”王如玄则强调,现有“劳基法”罚则确实让较有钱的资方“肆无忌惮”,将修法把罚则提高3倍,并增加公布违法企业姓名法源。至于包括保全在内适用责任制的36种行业是否限缩,“劳委会”日前邀集各县市政府检讨,初步决议维持现状。但近期将订定“责任制契约审核标准”供地方审核时参考。
典型实例
2004年,企业资产总规模达到25亿元的均瑶集团原董事长、著名民营企业家王均瑶突患大肠癌英年早逝。38岁的他,在去世前不久,还雄心勃勃地准备创办自己的航空公司。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累死的!
2005年4月6日,正在外景地忙于拍摄新片《理发师》的陈逸飞突然病倒。被送到医院不几日,就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撒手人寰。
2010年,37岁的腾讯网女性频道编辑于石泓因脑出血去世,亦传与工作劳累过度有关。
2012年4月12日晚,一条“普华永道美女硕士过劳死”的微博在网上流传,在万人转发、评论中我们得知:一个长发云肩、笑容迷人的美丽姑娘,25岁的美女硕士潘洁不幸去世了。去世原因,则可能是过度疲劳导致身体虚弱,在身患病毒性感冒后,由于工作繁忙和自己的疏忽,没有好好休息,更没得到及时医治,最终诱发急性脑膜炎,不治身亡。
今年6月才从中山大学毕业,之后成为“百度地图”一名技术研发人员,没想到,上岗仅有四个月,却在近日因心力衰竭而亡。死者林海韬的为何而死引发了网友诸多猜疑据其生前发表的微博发现,死者工作繁忙,曾48小时不休不眠,一众网友直指其是“过劳死”。
2012年7月,淘宝店主艾A j因忙于进货上架,连续通宵熬夜,在睡梦中去世,年仅24岁。
2012年10月21日,名为“小彩衣柜”的皇冠级淘宝网店店主——29岁的许文俊因过度疲劳不幸去世。当日,许文俊开车去工厂补货,在返回的途中因身体不适靠边停车,后有人报警叫来救护车。医生未给出其明确的去世原因,只是告诉家人,这是由“疲劳过度”导致的——许文俊的生活确实可以称得上“疲劳过度”:每天凌晨两点多才睡,早上八九点就开始工作。
还有彭作义、杨迈、汤君年……这一长串名单上的每一位,都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家,拥有无可限量的美好前景,但都因为劳累,绷断了生命之弦,在人生的黄金年华便早早逝去,不由人不扼腕长叹。
参考资料
日本的过劳死.中国知网.2012-09-05
目录
概述
名词释义
疲劳诊断
诱发原因
疲劳界定
体征标准
症状标准
危险症状
十大危险信号
危险人群
社会危害
注意防范
数据统计
防范措施
现象反思
蔓延趋势
法律规定
典型实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