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勉斋(1886--1912年),字源,
偃师区官庄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明异常,学识超群,志存高远。学习常能举一反三,推陈出新,并注重务实。十二岁时就有反帝爱国思想,十五岁时就认识到经书、理学不是治事经世的学问,改读
黄宗羲、
王夫之全集,专心致志于实用诸书。十七岁到十九岁之间,接连考取秀才、
举人、
进士。考中进士后,利用面见主考官的机会,在京津一带考察 政治、社会。看到租界内洋人横行,国人受侮的情景,认识到中国如果不建立自治民主权利,“救亡图存,必难有济”。所以,回到
河南省后,专心研读有关西方国家政治社会等译著,并在
偃师区、
洛阳市创办学堂,培训自治人才,创立森牧社、明强学社。人称“中州才子”。
1907年杨勉斋被授法部主事。不久弃官返乡,在偃师、洛阳、开封等地办学堂。又创立森牧社、明强学社,以振兴家乡实业。1908年他任中州公学监督兼
河南府学堂监督。同年,杨勉斋加入同盟会。杨勉斋身兼省教育总会会长、优级师范监督、中州公学监督三职,在重重困难中办教育,甚至拿出家产资助学校。1910年,许多省代表聚集北京请求召开国会。杨勉斋作为
河南省代表,在
山东省、
山西省、
陕西省、
河北省及河南5省的代表中,作了大量的动员工作。
1911年,河南同盟会欲在
开封市举义。杨勉斋一面在学校培养革命力量,一面带领师生到郊外进行军事训练,聘请武师教学生武术。他积极筹备军火,派人到
内蒙古自治区等地购买战马。他借办林场之名在
太行山葫芦寺潜修山寨,聚集志士。河南同盟会为策划起义曾在开封袁公祠集会,因当局戒备森严,集会不便,乃以
河南府学堂监督的身份回
洛阳市,以学堂为掩护策动军队起义。并派人分头和农民武装首领
王天纵等联系。
1911年
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张纺在
陕西省组织东行军,杨勉斋,
刘粹轩联络豫西山区农民武装,率兵东进与
开封起义同志配合,计划切断南北交通,阻止清军援助
武汉市,进而光复
河南省全省。杨勉斋任东征军秘书长,刘粹轩任东征军总参议,参与军机筹划。在西战斗中他亲自上阵,经过3昼夜激战,东征军攻取了
灵宝市、
陕州区、
渑池县,缴获大批武器。清军增援,使东征军遭受较大损失。后因清帝退位,
南北议和,军事行动停止。
1912年,杨勉斋所部3000人编为嵩镇军。不久他回
开封市被选为河南省临时议会议长。他纵论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得失,力主地方自治,实行民主选举。1912年6月1日杨勉斋病逝开封,年仅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