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起义
开封起义
开封市起义又称河南省辛亥革命,1911年河南同盟会人员在当时省城开封举行的反清武装起义,先后在同一年举行三次武装起义,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影响深远,给清政府在河南的统治以沉重打击。
第一次起义
1911年年初,同盟会总部在黄兴赵声的主持下筹备广州起义,同时派遣各省同盟会员回本省组织响应。赵声派周德培秘密潜回开封,策划起义,任命周为河南同盟会“全省之首领”。同时,命李镜吾自汉口运送军火到开封,供起义使用。
周德培,留学日本,1910年10月加入同盟会。接受任务后,周德培随身携带孙中山致河南同盟会的信函、密札及起义经费2000两,回到开封市
周德培虽为河南省人,但与国内的河南同盟会组织并不熟悉,担心找不到可信赖的人,又自我束缚于自己被任命为河南同盟会“首领”。抵达开封以后,他没有联系同盟会组织,而是依靠民众社团“仁义会”,并吸纳清政府裁撤绿营兵而丢掉饭碗的被裁士兵们。仁义会首领余化龙等人同意起义反清,却不肯将“仁义会”改为“河南革命军”,要保留“仁义”二字。周德培只好将准备起义的队伍称为“仁义革命军”,共1300余人,并吸纳全体仁义会员参加同盟会,还邀外地会员前来开封市,定于农历七月十五(1911年9月7日)举行起义。
周德培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当时的河南省省城开封及一些府县,同盟会河南分部和各地同盟会员已经做了大量的革命宣传和发动工作,又熟悉情况,应该发挥他们的作用,一起策划起义。周德培没有依靠同盟会组织,使起义缺少可以信赖的骨干力量;依靠“仁义会”和被裁清兵,使参加起义的人员成分复杂。
有革命党人潜入开封的传闻,巡抚宝已得到禀报。于是派了10个人专门打探革命党消息,并四处收买眼线。
至农历闰六月初,宝棻手下收买到“仁义会”的张维翰,告以革命军首领名姓及聚会之地,并将所得之委札等物一起呈缴。农历闰六月初七晚,叛徒张维翰指引清兵包围了周德培家,在其家中搜出赵声委札1角,关防1颗,人名册1本,周德培和其父周惟义被捕。周惟义乃一清代副将,曾署理总兵。宝棻指挥清兵又拿获王化成等16人。
另外,同盟会员李镜吾运送军火,农历闰六月初五由汉口启运,不巧,有郾城区本县差役与之同车,差役到城后下车,遂向知县报告。13箱军火被清兵拿获,内有快枪130支,发射药和子弹两箱。李镜吾当场被捕,即押送开封市
这次开封起义,在清军的血腥镇压下,起义还未举行便遭遇失败。
第二次起义
辛亥年八月十九(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武昌起义爆发后,河南同盟会的刘纯仁、杨勉斋、毕太昌、张登云、吴沧洲等预谋发动起义,响应湖北革命。刘纯仁秘密召集会议,刘积学亦由天津市返汴,参与准备工作。
当时形势是,省咨议局议长杜严、秘书长胡汝麟等赞同革命,有部分议员同情革命;副议长杨源,议员刘纯仁、张登云、李等均为同盟会员;开封新军协统应龙翔与黎元洪有亲戚关系,倾向革命;通过做工作,驻洛阳毅军赵倜答应一旦省城独立,即进军开封市,支持脱离清廷。
在同盟会员居间奔走下,同盟会、咨议局及新建陆军计划于农历九月二十一(1911年11月11日)独立。计划如下:一、赵倜在洛阳市,作为主力发动,推赵倜为都督。二、应龙翔在汴起义,维持秩序,推为副都督。三、推豫东道尹湖北人江瀚代理河南省民政长。四、九月二十一宣布河南脱离清廷独立。五、派刘积学、曾昭文南下迎武汉之革命军。六、派杨勉斋、刘纯仁、毕太昌为代表,分别迎接张钫王天纵郑州市,迎接赵倜开封市
之前,鉴于西方一些国家因立宪而强,国内掀起一片宪政治国的呼声,清廷被迫答应立宪,但没有时间表。各省立宪团体纷纷要求尽快召开国会,开封代表杨源懋和胡汝麟及蒋良等先后参与请愿。在社会舆论压力下,清廷不得已,宣布九年之后召开国会。时间之长,说明其毫无诚意。
宣统元年(1909年)九月初一,为立宪做准备的21个省咨议局(除新疆外)同时成立。农历十二月初,各省32名代表在北京再次请愿,朝廷仍下旨不准。
宣统二年(1910年)五月初十,各省代表又写呈折交都察院代奏,朝廷仍谕命九年筹备期。农历九月初一,资政院在北京开幕,各省代表上书要求来年召开国会,设立责任内阁。农历九月十四,河南省各界在省咨议局领导下,在开封游梁祠开会,参加人士3000余人,当场签名,一起赴抚署请愿,要求奏请速开国会。各省都分别在本地组织请愿活动。农历十月初三,清廷被迫下诏缩短立宪筹备期为五年。
辛亥年(1911年)四月初十,清廷任命爱新觉罗·奕劻奕为内阁总理大臣,成立了“皇族内阁”。各省代表要求改组内阁,清廷不予理睬。立宪派人士愤怒之余,转而同情或支持革命。
就在同盟会和咨议局部分议员等积极按计划准备独立期间,咨议局议员陈国祥、贺绍樟等人纠合藩司道属各官界,扬言巡抚宝棻,情愿卸任北上,许以独立,不必再用兵,和平起义。同盟会等信以为真。
农历九月二十一,陈、贺暨各衙署成立了一个“爱民国会”。该会宗旨:事成则指所爱者为民国,事败则指所爱者为清廷矣。也就是说,清朝复兴则忠爱清廷,民军战胜则忠爱民国。一副两面派嘴脸。同盟会人士等大怒,武汉战事激烈、潼关民军苦战,痛悔河南省如果早日独立,何至演出如此“闹剧”。
宝棻探知其中情由,立即将陆军各营及本署卫队分调外县,将巡警子弹收回。又急忙调柴得贵统领的巡防十三营进入城中,以资保卫。同时设计将应龙翔软禁,剥夺其兵权,清除军中知识分子,并报告清廷,请求离豫。
在此之前,农历九月初六(10月27日),袁世凯受命为清钦差大臣,北洋政府精锐南下,京汉铁路沿线均驻扎重兵。赵倜遂改变态度,追随袁世凯。
农历十月十三(12月3日),齐耀琳继任河南巡抚,通缉同盟会员。杨勉斋、刘纯仁等逃往豫西,刘积学、李鎜、张登云等则分走上海市、武昌求援。
第三次起义
清廷重新起用袁世凯后,袁派北洋军增援武汉清军。清军陷汉口,革命军退守汉阳。革命军总司令黄兴欲断清军后路,减轻对革命军的压力,命留日同盟会员张钟端回汴,发动起义。
张钟端于农历十月初十(1911年11月30日)抵达开封市,农历十月十二即召开会议,王庚先李心梅王印川段世垣、岳秀华、吴焕然、周维屏、李福遐、王从周、刘莪青李心昂等出席,共议以法政学堂、优级师范(今前营门河南大学东京临床学院)、中原地区图书公司为革命机关。刘青霞捐银3000两作为军费,崔寅彤、段拱辰各捐小麦千石作军粮。越日,张钟端与数十人接洽,又与杨勉斋张登云会晤,联络新建陆军中吴沧洲等,百余名同志积极进行起义准备。
鉴于省城开封清军防备严密,计划由各县同志在各地发动起义。若各县蜂起,省城清兵必外出镇压,造成省城防备薄弱,城外各革命力量向省城进攻,城内同志应之,内外夹击,易取得成功。于是推张钟端为总司令,王庚先为副司令。革命力量分五路在全省行动,中路为攻取省城,由张钟端、王庚先指挥,东西南北四路各有同志担任。
虽然各地清军兵力不及开封市,相比之下同盟会在各地组织的革命力量还是显得弱小,人员缺乏训练,武器简陋。革命者凭着一腔热血在战斗,四路起义相继失败。
起义剩下中路未动,有同志担心革命力量不足,难以取得成功。张钟端慷慨而言:“方今汉阳失守,上海市民立报著泣血篇……吾辈再不努力奋斗,将自绝于黄帝子孙!”众皆低下头。少顷有人问:“此举策万全乎?”王庚先说:“吾辈为河南省三千万同胞争人格,原不计成败得失。”众皆举手欢呼。开封第三次起义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明知成功的把握不大,也要拼死一搏,以助力湖北革命军,响应革命,继续积极准备。
由周维屏、崭培之任秘书,吴芋僧拟讨满洲檄文,王天杰负责缮印文件。印安民告示和通告书数千张。
派刘泗方和李福遐,联络省城巡警;李干公联络“仁义会”;张照发联络巡防营士兵;吴沧洲联络陆军小学学生;王庚先联络南关陆军及马队炮兵营;王杰、刘莪青、沈云珊、李心梅段世垣、岳秀华、张寄园、暴式彬分往各地联络,响应起义;李鸿绪崔怀仁、崔寅彤负责粮食供应,筹办各路接济。
张得成率暗杀队,预定农历十一月初四黎明设法刺杀巡抚齐耀琳
起义打响后,由王天杰、徐振泉率领陆军学生60名为敢死队,司法巡警50名为先锋队,进攻抚署及满营。巡警公所卫队百名,协同陆军马队一营攻抚署。张照发领导巡防营同时响应。
丹鹏晏为民军敢死队队长,携壮士500人,于初三夜囤积西南城坡新法校中,等待起火信号,进攻抚署。
步队炮队共一营,对付敌防营。
李干公、岳秀华、王梦兰、段勋等,分头组织民军,在城东等处埋伏,起义打响后攻入城中。
巡警以300名保藩库及大清银行官钱局,以1000名保市面,张贴安民告示、通告书等。
令陆军第二十九协占领火药局(今开封机械厂东门附近),取用军火。
刘凤楼担任联络京汉铁路一带绿林武装,断清军之后路。
何伯龙、黄复东,随时报告军情。
至农历十月二十九,有清防营总稽查张光顺、仁义会员江玉山,托张照发介绍,要求加入同盟会,起义时打头阵。同盟会员们多不信任,两人则焚香发誓,且鸡血为盟,以明无他意。
起义定于农历十一月初四(12月23日)凌晨举行。举行晚,起义领导人和各路指挥,集于优级师范西一排斋舍(2008年被医院拆除),做最后的布置。晚11点,柴得贵率清兵突入学堂。张钟端等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进行了英勇的反抗和搏斗,多人受伤。张钟端等人被捕,仅有刘蓉裳、李锐五等数人逾墙逃走。法政学堂、中原地区图书公司等处也遭清兵围捕。共有42人被捕。由于张光顺、江玉山告密,起义在即将发动之际遭遇失败。
初五6时,张钟端等7人就义于开封城西门外西关。初六,李干公等4人被害于开封城南门外东边墙根。这就是著名的河南辛亥革命11烈士:张钟端、王天杰、刘凤楼、张照发徐振泉、张树宝、张香尼、丹鹏晏崔怀仁李鸿绪李干公
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第三篇《光复之役》记载:“张(钟端)等尸首暴诸城外多日,后由国民党员沈竹白以慈善名义,殓葬于开封南关义地。张自为一墓,其余十人因尸首不全,不能辨认,共为一墓。”
台北市《中原文献》第五卷第七册,醒园主人《黄克强先生与河南革命》记载:“死难诸烈士陈尸三日,血肉狼藉,由党人段拱辰借铜钱三百串,托县衙司书姚启俊、生员张翠岩,贿通士兵丛葬于开封南关之三里堡乱坟中。”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秋,河南省人民政府开封市南关新建烈士墓(现南关纪念塔东侧的市供销社仓库院内),迁葬烈士遗骨,定名为“辛亥河南十一烈士墓”,周围辟为“烈士公园”。墓前纪念碑记载张钟端、张照发、王天杰、张得成、刘凤楼、徐振泉李鸿绪王梦兰、李干公、单(丹)鹏彦(晏)、崔怀仁等11位烈士。此时的碑文没有张树宝和张香尼,记载有张得成和王梦兰,其他9位烈士同前边所述。由此,河南辛亥革命11烈士实际涉及13位烈士。
1981年,开封市人民政府禹王台公园新建“河南辛亥革命十一烈士墓”,将埋葬在开封纪念塔东侧院内的烈士遗骨迁葬于此,陵墓仍按原样修建,供人们瞻仰凭吊,缅怀先烈。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第一次起义
第二次起义
第三次起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