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端(1934年10月24日-2020年6月24日),
江苏省南通市人,中国著名刑事诉讼法学家、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2年,18岁的严端投考
北京大学法学院,因全国院系调整而成为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即原北京政法学院的首批学生。
1954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55年在北京政法学院研究生班学习,专攻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生期间师从
苏联专家楚贡诺夫,着重对苏联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其理论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刑事诉讼法学专业的研究生。
1957年,严端研究生毕业,面对注定了的学术人生,意气风发准备大有作为的她,却面临着一场飞来横祸。那一年,严端被划为“
右派”。其罪名中最重的是因其在给本科生上课时讲授、赞成无罪推定原则而被称“在课堂上公然宣扬反动的资产阶级法律观点”。
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本该站在讲台上的她被下放到京郊农村,和江平等人一起,加入了农村“
大跃进”的行列,干了各种农家活、山里活。“当时我和
孙丙珠教授一起要养几百头猪,拉泔水,喂食扫圈、给猪接生。咳!我干活可一点儿也不比男人差呵!”在老人的笑容背后,是无奈,是遗憾,是
辛酸。“那时,不让我讲课,也没有书看,后来回去教了汉语。我的专业,就从此撂下了。”
在那些被人误解、身处极端困境的日子中,严端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因为她坚信,历史是公正的,时间是纠正偏见的最佳处方。于是,她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真诚对待每一个人。政治上的歧视、繁重的农活、亲人离别的痛苦,以及汉语教员、印刷厂校对员等与自己专业不相干的工作,都没有将其击倒。信念,亲人的理解和关爱,以及那些在逆境中给予她无私帮助的人们,是支撑她一路走来的强大力量,以至于当严端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界中时,善良的人们惊喜地说:“严端当了20年的
右派,精神没有倒!”
1978年12月31日,是严端生命中又一个转折点。那一天,院党委宣布了第一批改正右派名单。那一天,她对与自己患难与共的丈夫、
中国政法大学徐杰教授说:“我们要开始新的起点了。”在这之后,严端自始至终地参加了1979年和199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立法和修改工作;给司法部举办的省级干部培训班学员、
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学员、各级公检法干部以及全国第一届律师学习班学员讲授刑事诉讼法。
20世纪80年代起,严端历任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学教研室主任,科研处处长,并在1985年出任教务长。后因身体原因,在无力教学、行政双肩挑的情况下,请辞教务长职务。
清华大学法学院张建伟教授说,严端先生留给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做学问严谨、讲求质量”,“所以学术口碑极佳,影响广泛”。采访中,笔者提出,有一件事让自己不解,严端老师作为在刑诉法学界有很高声望的教授、学科带头人,为什么没有申请担任博士生导师?她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够条件。刚一毕业就赶上了动荡的年代,最应该汲取营养、出成绩的黄金时光白白浪费了。自己外语不娴熟,不能很好地及时、直接了解国际上学科最前沿的发展与动态;同时,作为一名应用法学教授,自己缺乏应有的司法实践经验。时代决定了我只是学生的
铺路石。”
严端教授今年七十有二,在
中国政法大学素有“才女”之称。她用一生的工作,见证了中国刑事诉讼法学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听到先生提及只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人生起落,我分明看到了老人的神伤。
严端先生是新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学的奠基人和主要学科带头人,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普法宣传作出了重要贡献。
严端先生代表的老一辈学人,以精深的法学专业修养、深入浅出的授课、亲切随和的性格赢得同学们由衷的敬佩和喜爱。她与
巫昌祯、
薛梅卿、
孙丙珠三位先生一起,被
中国政法大学的同学们并称为法大“四大才女”,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了大量的杰出人才,影响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为法学教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