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肇泰(1583年-1662年),字六符,
绍兴市府诸暨县人,明末政治人物。生于
万历十一年癸未八月十五日丑时(1583年9月30日),出生地位于
诸暨市十七都杨家楼(今属浙江省诸暨市
草塔镇杨家楼村或南山片)。杨家楼一带是诸暨西部的文化中心,耕读传家成为当地的民俗,对杨肇泰的童年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他从小形成了勤奋上进的性格。
天启年间,杨肇泰担任
武昌区知府,
崇祯年间,守孝三载后,担任
安庆市知府,在安庆为官六年。因病回到故乡诸暨县十七都杨家楼。
杨肇泰,字六符,生于万历十一年癸未八月十五日丑时(1583年9月30日),诸暨县十七都杨家楼人(今属
诸暨市草塔镇南山片)。由于杨家楼一带是诸暨西部的文化中心,耕读传家成为当地的民俗,对杨肇泰的童年生活具有很大影响,使他从小形成勤奋上进的性格。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杨肇泰荣登
进士。起初,朝廷委任他担任
静海区(今属
天津市)、瓯宁(今
福建省建瓯市)的知县,具有良好的政绩和声誉。其后,杨肇泰升任刑部、户部的
主事。在朝廷里,他憎恨宦官
魏忠贤专权,以家中双亲年老为由,辞官返回诸暨,暂居在县城西隅的浣江郦氏福持堂岳父家(位于长弄堂中段)。
天启年间,朝廷任命杨肇泰担任
武昌知府。数年后,他的父亲去世,他回到
诸暨市奔丧。
崇祯年间,杨肇泰守孝三载之后,担任
安庆市知府。任职期间,他知人善任,许多能人例如
史可法、
金声,皆出其门。当时,
李自成起义军连续攻陷中原各州郡,杨肇泰组织军队迎战,起义军屡攻不克。李自成认为杨肇泰具有才干,嘱咐部下切勿强攻。因此,安庆府得以保全。
杨肇泰在安徽省安庆府担任知府时,从前任留下的案卷中得悉,当地白塔寺和尚,在寺中暗设机关,经常将拜佛进香中的美貌女子关入密室,以供奸淫作乐。于是,杨肇泰微服查访白塔寺,谁料触动了寺中暗道机关,被和尚发觉,将他关进密室,并准备在半夜时刻将他烧死。
杨肇泰身陷密室,心急如焚,却又无法脱身。忽见室内有一尊
韦驮菩萨,于是向菩萨许下心愿。若今朝能逃过劫难,日后定在故乡建造七级浮屠,以报菩萨之恩。是夜,雷雨交加,一个炸雷将屋顶击破。杨肇泰乘机爬上韦陀菩萨头顶出逃。回到衙门后,杨肇泰调动人马铲除了白塔寺恶僧,为当地百姓除了一害。
杨肇泰在
安庆市为官六年,因病回到故乡
诸暨市十七都杨家楼。为了报答安庆白塔寺韦陀菩萨的救命之恩,他在杨家楼建造了“
天元塔”。这是诸暨市目前仅剩的四座古塔之一,建造于明代末期,至今已将近四百年了。1981年5月,天元塔由诸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肇泰对家乡、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
崇祯六年,《苎萝志》刊行时,担任安庆
知府的杨肇泰亲自作跋,他写道:“知其倾国倾城之色,千古所推;而示忠君爱国之心,至今未泯。”
他返回
诸暨市不久,
清朝就占领了全国,各地
反清复明的斗争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顺治,杨肇泰在家乡积谷备荒,一面支援反清义士,一面赈穷济贫,造福乡亲,受到各村百姓的传颂。
康熙帝元年壬寅九月八日丑时(1662年11月8日),一代贤臣杨肇泰去世,享年八十岁。
杨肇泰在诸暨县城长弄堂居住过的岳父家故居,原先是
南宋后期
浦阳江郦姓始祖
郦景辅建造的,坐西朝东,由照壁、正厅、座楼及南、北厢屋组成。五开间,正厅通面宽19.70米,通进深11.10米,地面用32×32厘米方砖斜铺,属于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北侧还有一口水井,用作防火之用。
杨肇泰居住之后,这座住宅改称为“杨衙台门”。他去世后,杨氏族人继续居住这座古宅,每当夜晚,门前灯笼的“杨”字就会自动变成“郦”字,到了白天又成了“杨”字,再到夜晚又变成“郦”字。杨家心知这座古宅本来就不是他们的,不敢长期占据,仍然归还郦氏家族,由景七派秉彝房福持堂居住,至今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