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套娃(
俄语:матрёшка,英语:Matryoshka doll),又叫吉祥娃娃,是俄罗斯特产的木制工艺品,起源于俄罗斯农村,来自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
它一般由多个一样图案的空心木娃娃一个套一个组成,最多可达十多个甚至多达100层,通常为圆柱形,底部平坦可以直立。有红色,蓝色,绿色,紫色等不同的颜色,最普通的图案是一个穿着俄罗斯民族服装的姑娘,叫做“玛特罗什卡”,这也成为这种娃娃的通称,并深受人们的喜爱。经过不断的发展,套娃的风格和题材也日益丰富,历史人物、文学作品、日常生活等都作为题材的来源,也更好地促进了俄罗斯文化艺术走向世界。
俄罗斯套娃也是一份精美的寄托亲情、见证爱情、表达思念的异域风情礼品和纪念品。
起源
传说
相传,
俄罗斯民族有相邻的两家表亲,表兄
表妹童年一起相伴长大。后来,表兄远走它乡。因表兄思念家乡的表妹,就每年做一个木娃娃,做的娃一年比一年做的大。数年后,他回到了家乡,将这些木娃送给了表妹。后来,有人觉得很有寓意,又很有特色,就模仿这种套娃,也叫吉祥娃娃。
另一个传说是:在很久以前,生活在草原上的俄罗斯一对兄妹,两人相依为命,哥哥每天出去放羊,妹妹在家里做晚餐。有一天,妹妹不见了,哥哥非常想念妹妹,就用木头刻出了妹妹的样子,每天带在身上。过了几年,他想妹妹应该长大了一些,于是又刻了一个大一点的木头娃娃。每过一年,哥哥就雕刻一个稍大一点的木头娃娃。就这样过了好多年,他雕刻出大大小小好多木头娃娃,后来他把这些木头娃娃,用大的套住小的,小的套住更小的,想妹妹的时候,就一个一个打开来看。
一种说法是:在以前的
俄罗斯农村,Matryona和Matriosha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妇女的名字。学者们指出,这两个名字中含有拉丁词根“mater”,意思就是母亲。听到这个名字,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大户农民家庭里的母亲,通常是一个生了许多孩子的俄罗斯妇女形象。而胖嘟嘟的木娃娃肚子里又藏着这么多小娃娃,于是套娃就自然而然成了雕刻精致、色彩鲜亮的木娃娃们的名字。
另一种说法是:套娃是在18世纪初从
日本传入俄罗斯的,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经过
俄罗斯人的不断琢磨和完善,才有了今天形态各异、制作精美的套娃,而且成了特有的俄罗斯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第一个
俄罗斯套娃出现在十九世纪末期,但在众多的具有典型的俄罗斯特色事物中,套娃得到了空前的认可,成了俄罗斯民间艺术的象征。俄罗斯套娃的前身,是日本
本州岛的一个叫弗库鲁马(Фукурума)的佛教圣者为形象的日本玩偶娃娃,这种玩偶娃娃一个套一个的连套好几个。可是现代日本人认为,本州岛上第一个做出这种玩偶的是一个俄罗斯僧人,两者说法相互矛盾。
形成
在套娃之前,俄罗斯就有木制的套
和复活节彩蛋,复活节彩蛋是一个王冠,套着一只母鸡,母鸡套着一只蛋,蛋里面还套着一个,或许这才是俄罗斯套娃最早出现的样式。
19世纪末,马蒙托夫夫人将一套套木偶神像,从日本
本州岛带到了
莫斯科近郊的
阿布拉姆采沃庄园。玩具最外层的图案是位慈眉目善的秃顶老者。这一形象立刻引起了一个叫“阿布拉姆采沃小组”小组成员们的注意。画家谢尔盖·马柳京对这个可拆装的玩具特别好奇,便决定对其加以本土化的改造和创新,于是他就画了几张戴着花头巾的圆脸村姑的草图,并委托谢尔吉耶夫波萨德市镇上最出色的玩具工匠瓦西里·兹维奥兹多奇金进行制作,这位旋工用手工精心制作出了套娃的样品,接着马柳京便对其进行具体的修饰和细节彩绘。第一个套娃就这样诞生了,这是19厘米高的八件套“儿童系列”:最外层的小姑娘年龄最大,有一张胖嘟嘟、喜盈盈的圆脸,头戴三角巾,身着
俄罗斯民间服装,右手抱着一只黑公鸡;最里层的则是一个裹在襁褓里的婴儿。男女交替出现。有的握着镰刀,有的捧着
大圆面包。显然,这些兄弟姐妹是一家人,他们热爱劳动、和睦友爱。但制作的确切年份及日期已无从考证,人们推断是在1893~1896年间完成的。1900年,马留丁妻子将这套娃提交给
,并得了奖,很快俄罗斯各地都开始制造这种娃娃。其外面形象逐渐统一到玛特罗什卡,现在已经成为俄罗斯纪念品的形象,其他北欧国家甚至也有制作出售,不过这个姑娘的服装还是俄罗斯的民族服装。
早期,
俄罗斯农村常用的女子名字叫Matryona,mater“母亲”来自拉丁文,含有生育之意。后来,也有用童话中的人物形象来做。
形状
套娃的层数,通常有三层、五层、七层、十层,甚至更多层,现今最多已经达到了100多层。传统的套娃形状为鹅蛋形,现在出现了长圆形,茶杯形等形状。套娃题材多以可爱的小女孩和农妇的形象为主。套娃的样子朴实可爱,再加上一些美丽动人的传说,直到今天,俄罗斯一些地方仍保留着男孩送女孩套娃的传统,也常常用马特廖什卡这个称谓。
制作
俄罗斯套娃的制作过程很精细,从选材,风干到成型要经过二十几道工序,表面抛光后,用水彩或油漆描绘出图案。做一套中等的套娃,木材要存放二年以上,做十五件的套娜,木材需要5、6年。
套娃的制作从选择木料开始。选用质地较软、易于操作的木(或
桦木),是最适合制作套娃的材料。制作的木材,其伐木的最佳季节在早春之前。因为伐木之后,要等到木材变干、形状固定之后方可使用。
在做一整套套娃的过程中,首先要制作套娃的毛坯。毛坯要先从最小的木娃做起,通常这个小木娃娃是实心的。然后从小做到大,每做一个,套在比它小的一个林娃娃上。这些木娃娃要做成中空,才能一个套一个。当套娃的毛坯做好以后,进行精致雕刻打磨等,再按照套娃的风格,画上各种色彩,形成美丽的套娃后,再对表面进行上漆,以保持颜色鲜艳而不退色。
风格和题材
套娃的题材从当初比较单一,逐渐发展成为风格多样、题材丰富的艺术品,成为
俄罗斯的艺术的杰出代表。无论套娃的外观图案如何变化,只要一提到套娃,人们首先想起的还是身着俄罗斯民族服饰的农妇形象:她戴着头巾,系着围裙,手里拿的不是篮子,花束,就是家禽、面包。这一可爱的形象已深入人心,深得人们的喜爱。套娃早已成为俄罗斯民间工艺和传统文化,乃至整个俄罗斯的象征。有一首名为《套娃》的儿童歌曲这样唱道:这些小不点儿俄罗斯套娃总会让大家想起俄罗斯。
从最初的称作传统题材的套娃,发展成为另一类叫做“作者自创题材的套娃”(автор-скаяматрёшка)——作者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对装饰图案的内容进行构思和设计,其工艺水平不仅表现在彩绘上,还体现在每套木娃的数量上。早期,最常见的是五件套,以及三件套、七件套、十件套和十五件套也随处可见。20世纪初期,在谢尔吉耶夫波萨德曾旋制出24件,1903年又生产出32件,1913年旋工尼古拉·布雷乔夫一举打破纪录,做出了48件。不过这种数量的套娃实属罕见。1970年,工匠叶甫盖尼·别兹鲁科夫用手工创造了72件套的奇迹。而在
历史博物馆基金会则收有100件套的套娃。随着制作工艺的不断提高,在数量上还有上升的空间。而图案内容也扩展历史人物题材、文学作品人物题材、日常生活题材等三类:
1)历史人物题材。套娃刚出现不久,在俄国掀起了一股读史、重温历史风云的热潮下,1900~1910年间,套娃图案上开始绘有勇士和大贵族等古代人物,还出现了人民英雄
斯捷潘·拉辛及其战友的身影。1912年为纪念
博罗季诺战役100周年,人们设计出了
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和
拿破仑·波拿巴两套系列图案。每套系列人物都由各自的战友和司令部主要人员组成。后来,各代沙皇以及
苏联国家领导人的肖像也纷纷登上套娃。
2)文学作品人物题材。一是民间文学创作中的主人公和经典作家笔下的人物。民间文学创作题材,如《白雪公主》《漂亮的瓦西里萨》《
伊凡王子》等图案。经典作家笔下的人物,如
克雷洛夫的寓言《四重奏》,
亚历山大·普希金的童话《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金鸡的故事》《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等作品中的系列人物也都成了套娃的题材。1909年,为纪念
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100周年诞辰,推出了喜剧《
钦差大臣》系列人物套娃,包括赫列斯达科夫、市长、法官、邮政局长等。工匠们通过塑造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再现作品中的故事情节,这类套娃也被称为具有故事情节的套娃。
3)日常生活题材。表现的是俄国人的生活面貌、民俗风情等,表达的是作者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对风土人情的认识和关怀。如《谢肉节》《在树林里散步》《冬天的戏耍》《圣诞节节期》等。另外还包括描绘大自然的图案,如《俄罗斯的冬天》《初雪》等。这些图案大多数具有浓郁的
俄罗斯民族风情。
以上所有题材的图案都是对博大精深的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形象展示和有力传播。
近年来,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套娃的人物题材也在“与时俱进”,现任国家领导人、当红影视歌星、体育明星等人物形象都纷纷登上套娃图案。值得一提的是,有的人物形象(如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
弗拉基米尔·普京)是用讽刺或夸张的笔法加以描画的。为了迎合外国消费者的喜好,工匠们还把外国名人也搬上了套娃图案,如
麦当娜·西科尼套娃上绘有“摇滚女王”在不同时期的造型;再如玛丽莲·梦露五件套展现的是不同发型、不同服饰的“性感女神”的独特魅力;由美国NBA篮球队员、畅销书《哈利波特》人物形象组成的套娃系列图案也都十分惹人喜爱。这样的套娃已不再能用马特廖什卡来称谓了。
工艺价值
俄罗斯套娃是一份精美的寄托亲情、见证爱情、表达思念的异域风情礼品。早已成为
俄罗斯民间工艺和传统文化的象征,既是益智玩具、旅游纪念品,同时也是增长知识,尤其是了解俄罗斯社会历史、风土人情的“宝库”。
最初的套娃是用自己的形状和图案,记录当时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姑娘们或身着俄罗斯
旗袍,或身穿冬季的短大衣,头戴披肩;手持蜡烛的未婚夫和未婚妻;拿着芦笛的村姑;大胡子老爷爷等等。著名的谢米诺夫套娃,用自己多组件的特点,以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套娃,该地区的套娃有15件套,甚至18件套。在谢米诺夫,用来盛装套娃的包装盒“
俄罗斯棒小伙儿” 和“俄罗斯美女”也同样独具特色。克鲁杰茨村庄里的套娃,是与各种实验有关的图案而有别于其它地区的套娃。这与图案的特点有关,也与产品自身的形状有关。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夫亚茨基的木制彩绘玩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那时候套娃不仅仅用
苯胺燃料上色,还可以用麦秸
镶嵌装饰。这种用来镶嵌装饰玩具的麦秸来自专门为其种植的地区,并且用人工、用镰刀收割而来。
套娃上的图案一般都选择颜色鲜艳、新颖,与社会变革有关的图案。套娃的创作者们丰富而又新奇的想象力,让新一代的人们为之倾倒。可以说套娃集创作、雕刻、写生画于一身,也成了
俄罗斯的形象和灵魂。
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套娃在传承历史,展现
弗拉基米尔、苏茨达儿、
诺夫哥罗德等其他俄罗斯城市古建筑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并有助于了解俄罗斯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特色风貌和优美的礼物。
由于世世代代工匠精湛的雕刻和绘画技巧以及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积淀,俄罗斯套娃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其素材也越来越丰富,除了童话人物外,套娃的人物题材也出现了许多突破传统,迎合潮流的新创意,如政治领袖、神话故事、卡通人物、NBA球星等都成为创作的对象。
套娃为何能博得大众青睐而成为
俄罗斯民族的
形象代言。它不仅是益智玩具和漂亮的装饰品,而且是增长知识(尤其是了解俄罗斯社会历史、风土人情)的“宝库”。它的功能似乎还在不断延伸和扩展:打开套娃外层后,你会惊奇地发现,里面藏着的已不是体形小一些的套娃,而是一瓶
伏特加酒,或是一台半导体收音机等;有时套娃图案还用于俄罗斯出口商品的标志,还出现在邮票、徽章以及各种标签上。
在俄罗斯,除了收藏有第一个套娃的谢尔吉耶夫玩具博物馆(My3eйurpyшkn)之外,最近十年相继成立了多家套娃博物馆(My3eÃMarpékn),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两家:一是开设于2001年的首家套娃博物馆,它坐落在第一个套娃的诞生地--
莫斯科的
阿列克谢·列昂季耶维奇·列昂季耶夫胡同。这家博物馆收有各地套娃的藏品。二是2004年建于
下诺夫哥罗德州的博物馆,这是一家富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馆,所藏三百多件展品基本都是波尔霍夫斯基迈丹的套娃,最大的一个有一米高,套有40个木娃。专为套娃设立博物馆,而且还不止一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套娃在
俄罗斯传统文化中的影响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