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季诺战役(Battle of Borodino)是
拿破仑战争期间规模最大、死伤人数最多的单日战役,于1812年9月7日爆发,地点位于莫扎伊斯克镇以西的博罗季诺村附近。
1812年6月,
法国皇帝
拿破仑·波拿巴率60余万大军入侵
俄罗斯。同年9月7日,俄军和
法军在博罗季诺进行了一场会战。这场战役由
法国皇帝
拿破仑·波拿巴所领导的
法军对阵
俄罗斯帝国的
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元帅率领的俄军。经过2天激战,双方均损失惨重。参与战役的士兵超过二十五万,造成至少七万人死伤。
博罗季诺会战未能让俄军和法军真正决出胜负。尽管从战术上看,俄军主动退出战场,法军取得了会战的胜利,但俄军并未被歼灭,拿破仑“
第一次世界大战粉碎俄军”的企图落空了。俄军仍拥有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
预备队,而且后勤补给无恙。而
法军的运输线太长,补给难以维持。因此,几个星期后法军遭到毁灭性打击。军史学家普遍认为,这是一场关键性战役,此战削弱了
拿破仑·波拿巴的军队,战争主动权逐渐转移至俄军方面。
背景
1812年夏,拿破仑从
法国本土及其
欧洲盟国与附庸国中征集了一支60余万人的大军,入侵
俄罗斯。(参见俄法
1812年战争)
1812年6月24日,法军进入俄境,第一批三个集团近45万人,很快深入俄国内地。
战争初期,俄军面对法军咄咄逼人的攻势,被迫撤退,沿途进行坚壁清野,以阻止法军前进。8月16-18日,俄
法军在
斯摩棱斯克激战。(参见斯摩棱斯克战役)俄军抵挡不住法军进攻的锐势,放弃斯摩棱斯克,向
莫斯科撤退。8月29日,新任俄军总司令
米哈伊尔·库图佐夫抵达前线,率军继续后撤。
1812年9月3日,俄军在博罗季诺附近预先选定阵地,以切断法军通往莫斯科的两条主要通道,
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决心依托阵地与
拿破仑·波拿巴军队进行一次决战。
军力对比
包括驻守在奥德河以东的
预备队在内,拿破仑共征集了60多万部队和大约1400门火炮。在这支几乎来自
欧洲各国的部队中,
法国人只有27万,其中包括从法国占领的领土上征召来的人。没有什么选择余地的
奥地利和
普鲁士王国派来了军队,
意大利总督欧仁亲王也率领4.5万名士兵加入了这支大军。拿破仑还从被困于
伊比利亚半岛的24.3万部队中(其中也有许多不是法国人)抽调了2.7万人。
东进大军分成5支主要力量。中央是由
拿破仑·波拿巴亲自指挥的主力突击部队,并辅之以欧仁亲王的意大利军和拿破仑的弟弟
热罗姆·波拿巴国王(他因行动缓慢而受到审查,在博罗季诺会战之前便离去了)的一支部队。中央部队大约有38万人。除此之外还有两支侧翼部队。
麦克唐纳元帅率兵向北守卫
波罗的海沿岸,陆军元帅
施瓦岑贝格亲王的
奥地利军队负责掩护拿破仑的南侧,这两支部队各有3.4万人。虽然拿破仑一直在不断征募新兵,但这支“大军”士气高昂,战斗力很强。
俄军有一支英勇善战和训练有素的步兵,但是装备差,仅配备了许多口径不同的
滑膛枪,火力上处于劣势。不过他们坚信
亚历山大·苏沃洛夫的名言:
刺刀比子弹更有用。俄军骑兵包括通常的
轻骑兵团、重骑兵团和
龙骑兵,其装备比刚到博罗季诺时的法军精良得多。此外,俄军还拥有数千名优秀的
哥萨克骑兵,他们虽然不善交战,但善于追击、警戒和伏击。俄军炮兵新近进行了整编,配备了一批新武器。它规模庞大,包括44个
重炮连和58个野炮连。俄军还拥有一支精干的先头部队,但其救护手段却(和
法军一样)极其原始,很难应付巨大的伤亡。
后勤补给
给养问题可以说它是整个会战成败的基础。法军战线过长(300英里),部队成份复杂,交通困难,地形不利,特别是由于法军未能达到进行这场会战所要求的速战速决的目的,给养问题才显得格外重要。
拿破仑·波拿巴对入侵
俄罗斯一事已考虑数月之久,在俄国边境以西建立了9座兵站,每座兵站都粮草充足,足够法军消耗多日。将这些粮草运送到前线的是由5424辆马车和2400辆牛车组成的重队(分成26支运输队)。这支运输队伍需要20万头挽畜(此外还有11万匹战马),每头挽畜每天要消耗近20磅饲料。据计算,近1/3的随军粮草都被挽畜消耗了,难以长久维持一支远离兵站或给养地的前方部队了。
到俄国后,虽然时值夏季,但除少数轻型车队外,由于道路泥泞,多数车队无法通行,也没有适合放牧的牧场。于是
法军不得不丢弃和就地消耗大批粮草。到达维尔纳之前,法军已损失2万匹战马。四处掠夺时又发现整个乡村早已坚壁清野,
拿破仑·波拿巴的一切
后勤保障计划都落空了。
俄军撤离领土前会抢劫,放火烧毁所有物资。
法国元帅
若阿尚·缪拉抱怨道:这些非常富饶的地区,被
沙皇的士兵抢得一干二净。
俄罗斯的夏天,白天酷热难耐,夜晚更是湿冷,倾盆大雨紧接着日光暴晒。法军士兵一批一批地患上疾病,倒在
长征的路上。
中暑、
白喉的士兵死了一批又一批。
6月24日,拿破仑率领30万
法军渡过了涅曼河。8月15日,法军抵达
斯摩棱斯克。而此时,拿破仑麾下的大军只剩下了进入俄罗斯时的一半。
战场环境
9月4日,
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向亚历山大一世报告说,阵地选在莫扎伊斯克前方的博罗季诺村。博罗季诺阵地正面宽8公里,前沿位于马斯洛沃、戈尔基、博罗季诺、
格里戈里·谢苗诺夫斯科耶一线;
右派在马斯洛沃村附近,紧靠
莫斯科河;
左派与难以通行的乌季察森林相连;中央以
库尔干州纳亚高地为依托;后方有森林和灌木林,便于隐蔽配置军队和实施机动。阵地构筑有完备的工事,迫使
法军在对其不利的地形上与俄军交战。据说,博罗季诺是莱昂蒂·莱昂蒂耶维奇·本尼格森在率军加入主力部队的途中选定的阵地,俄军因此放弃了先前由巴克莱的参谋人员选定的地点。情况也许确是如此,因为在米拉拉迪维奇将军率领的1.8万民军到达之前,
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并不急于交战;况且在俄国人选定并迅速加强的阵地以西,肯定还有即便不比博罗季诺更理想,也和它同样不错的阵地。博罗季诺村位于科洛查河北岸,地处新
斯摩棱斯克大道旁,科洛查河与另一条小河沃伊纳河汇合于此。这里还有另外两条支流,在大道以南与其平行的是斯托尼茨河,在沃伊纳河上游一点汇入科洛查河的是谢苗诺夫卡河。科洛查河从博罗季诺向北流入汹涌的
莫斯科河,这一流域内两岸陡峭险峻。
俄军阵地的最
右派部署在科洛查河与莫斯科河之间的一
环形地带,
左派驻守在位于老斯摩棱斯克大道上的乌季察村周围的丛林中。斯托尼茨河和谢苗诺夫卡河的夹角地带是一道低矮的山梁,其北端是一座小土丘,极适于作战。俄军在这里修筑了工事,并以守卫这里的军长的名字命名为拉耶夫斯基棱堡 [ 注: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拉耶夫斯基将军是
沙皇亚历山大手下最著名的将领之一。在这次会战中,他亲自带领16岁和11岁的两个儿子,对
法军的一个炮兵连发动了一次突击。棱堡以南主要是平地和
沼泽,有的地方有丛林。这里的一些小村庄易守难攻(至少谢苗诺夫斯卡娅村是这样),注定会成为法军摧毁的目标。但其附近的三个小工事(称为“巴格拉季昂棱堡”)构成了
左派中央的中心枢纽。位于丛林地带的最左翼阵地是乌季察村附近的另一个高地。主防御阵地中心以西近1英里处,是舍瓦尔季诺棱堡,
米哈伊尔·库图佐夫派1个师在这里防守,并得到骑兵和炮兵的支援。
巴克莱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集团军构成俄军
右派。库图佐夫认为
法军会沿新
斯摩棱斯克大道推进,因而在这一地段部署了重兵,但他忽视了中央和左翼阵地。由于战线过长,守卫在那里的
彼得·巴格拉季昂的第2西集团军处于易受攻击的境地。库图佐夫未占据乌季察高地,而准备让巴格拉季昂的第3军在最
左派的丛林中打一场极有可能成功的大规模
伏击战。不幸的是,本尼格森在视察阵地时却给第3军军长下达了相反的命令,使其部队暴露在旷野中。虽然大体上讲俄军占据着坚固的天然阵地,并抓紧时间尽量对其进行了加固,但俄军左翼仍有可能被包抄。不过,后来的情况表明,
米哈伊尔·库图佐夫还算幸运。
战略计划
正当巴克莱(当时他尚未被库图佐夫接替)一面向
莫斯科撤退,一面寻找立足之地时,
拿破仑·波拿巴也在考虑是否在
斯摩棱斯克安营扎寨,等到1813年再战。这不仅对部队给养有利(虽然
法军严重减员,但给养仍十分紧张),而且还会给法军带来其他好处。然而,这场会战的目的尚未达到,亚历山大拥有强大的民军,时间对他有利。于是,拿破仑决定冒一次险。8月29日,他率军从斯摩棱斯克出发,沿着通往莫斯科的碎石路前进,一路烧杀掠抢,最后遭到毁灭。
米哈伊尔·库图佐夫的作战企图是,以积极防御的手段尽量杀伤敌人,改变敌我力量对比,为尔后交战和歼灭法军保存实力。
拿破仑·波拿巴的战略主张,是以一次总决战粉碎俄军。面对俄军的防御,
法军难以从两翼包抄,决定在博罗季诺会战中采取正面突击,以求在狭窄地段上突破俄军防线,揳入俄军后方,将俄军逼至
莫斯科河加以歼灭,从而打开通向莫斯科的大门。
过程
当俄军忙于构筑防御阵地时,拿破仑正在慢慢集结军队,准备向俄军
左派发动大规模攻击。他在驱马观察地形时,一眼便看出法军在向法军主阵地发起进攻之前,必须先摧毁舍瓦尔季诺棱堡。他把这一任务交给了第1军(由达武元帅指挥)第5师(由孔潘将军指挥),并派两支骑兵部队给予支援。9月5日傍晚日落前,战斗打响了,双方激战到将近午夜才收兵。俄军损失了大约5000人,
法军的伤亡略少一些。
尽管俄军在戈尔恰科夫亲王指挥下英勇作战(实际上法军也是如此),但
米哈伊尔·库图佐夫根本不该同意本尼格森的方案,即防守舍瓦尔季诺棱堡,因为它不仅不在俄军炮火的
有效射程之内,而且毫无战略价值。俄军却为此损失了许多精兵强将和3门火炮。俄军
左派主要依托巴格拉季昂棱堡,这场战斗并未改变左翼易受攻击的形势。9月6日,俄军全力以赴巩固阵地,
拿破仑·波拿巴也渴望更细致地观察地形,准备其作战计划。
于是,拿破仑把指挥部移到舍瓦尔季诺棱堡北面的平坦地带,并多次对俄军阵地进行侦察。当时,他正患重感冒和
膀胱炎,身体欠佳,
法军的临战状态也不能令他满意。除兵力上稍占优势(约13万:12.2万)外,法军在其他方面并不比俄军更占优势。自从越过涅曼河以来,法军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损失了大约25万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食品短缺无法提高法军的士气。法军骑兵的处境尤其不利,它丧失了大量马匹,剩下的马匹也羸弱不堪。相反,俄军却兵强马壮。此外,俄军在火炮的数量和质量上也占有优势。
9月6日,
拿破仑·波拿巴正在侦察阵地,达武走上前去,要求允许他率领自己的军和
约泽夫·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的第5波兰军,从侧翼进攻俄军
左派和后方。达武认为,他只需4万人便可以闪击俄军的这一薄弱防区,并迅速取得决定性胜利。这种战术本该受到拿破仑的青睐,但他在稍事考虑后拒绝了这一行动计划,而主张采用大规模正面进攻的方案。朗斯特里特在
葛底斯堡战役中也打算采用同样的战术,但同样被断然拒绝了,而且理由更少。
最后制定的作战方案是:达武率第1军进攻巴格拉季昂棱堡(在
拿破仑·波拿巴的印象中,那里只有两个而不是3个筑垒阵地);在达武左翼,
米歇尔·内伊的第3军在朱诺的第8军的紧密配合下,以
近卫军为后方部队,从拉耶夫斯基棱堡北面的谢苗诺夫斯卡娅村攻击俄军防线。这样,
法军的整个进攻重心是在约1.5英里的战线上打击俄军
左派和中央。欧仁的第4军和第1军第3师在科洛查河北岸作战,其任务是摧毁博罗季诺村,然后利用三座特制的浮桥渡河,向拉耶夫斯基棱堡进军。骑兵由
若阿尚·缪拉全权指挥,他在
尼古拉·埃克的后方集结了3个骑兵军(第1、2、4军)。从右翼迂回攻击俄军的唯一措施是派波尼亚托夫斯基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沿老
斯摩棱斯克大道从侧翼包抄俄军左翼。
法军炮兵(共有587门火炮,但配备到各炮兵连的火炮数量仍显不足)的任务是,战斗一打响就对敌实施大规模炮轰。战斗开始的前一夜;
法军已将2个炮兵连部署在舍瓦尔季诺
东北地区面的高地上,准备炮轰巴格拉季昂棱堡。这2个连各有24门火炮。第1军炮兵司令佩内蒂将军又从
近卫军、德赛师、孔潘师和弗里昂师抽调62门火炮,增援这2个连。这些火炮主要用来压制俄军的炮火,而索尔比耶将军(指挥近卫军的后备炮兵)则利用近卫军的
榴弹炮猛轰俄军堑壕。一旦法军右翼和俄军交火,第3军的40门火炮将一齐向拉耶夫斯基棱堡开火。炮兵在作战
中将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9月7日凌晨6时,佩内蒂所部率先向敌开炮,战斗由此开始。
法军的进攻时间比原计划晚了一些,因为那2个在夜间部署的炮兵连因火炮射程不足,不得不调动位置。俄军炮兵迅速还击。炮战断断续续进行了数小时,整个战场硝烟弥漫,
能见度下降,这给双方的近战增加了困难。
拿破仑·波拿巴的第1、3军一开炮,法军先头师便开始进攻。欧仁亲王率兵向博罗季诺村的巴克莱部队发动攻击,俄军被击退,未来得及拆毁科洛查河桥;但他们很快夺回了博罗季诺村。接着,俄军接到退回主阵地的命令,这一次他们拆毁了科洛查河桥。欧仁亲王在村中留了一个师的兵力和部分骑兵。大约上午9时30分他率余部渡过浮桥,进攻拉耶夫斯基棱堡。
与此同时,孔潘所率的第1军第5师在德赛的第4师的密切配合下,正向巴格拉季昂棱堡挺进。
拿破仑·波拿巴希望
法军所向披靡,但是俄军炮兵巧妙设防,向法军射出一排排炮弹,使法军纷纷倒下。更为不幸的是,此时俄军步兵也投入了战斗,将无情的子弹射向挺进中的法军。孔潘中弹负伤。达武的坐骑被击中,他本人也被震伤,只得离开战场,将指挥权交给德赛。双方大部分部队都投入到肉搏战中,战斗异常激烈。法军一度攻占了俄军阵地。但
彼得·巴格拉季昂从图奇科夫将军的第3军调来2个旅组织反攻,终于把法军强行赶出了阵地。这时大约是8时30分。
坚守在指挥所的
米哈伊尔·库图佐夫此时意识到,他的兵力部署太偏重
右派,而
左派兵力不足。于是他命令巴戈武特将军率领第2军绕道俄军后方,支援左翼中央。但就在这支部队准备行动之际,
法军又向巴格拉季昂棱堡发动了猛攻。战斗相当激烈,法军先后攻占了两座棱堡,但在进攻第三座棱堡时受挫。在关键时刻,英勇善战的
若阿尚·缪拉亲自上阵指挥,基本稳住了阵势。
棱堡争夺战至少还要持续两个小时,此时它已成了各
兵种参加的大混战。双方炮兵继续使成千上万人丧生;双方骑兵相互拼杀,淹没在马蹄飞扬、子弹呼啸的混战中;双方步兵
刺刀相向,满脸是汗,浑身是血迹和泥土。俄军高级指挥官伤亡最为惨重。最为不幸的是,英勇善战的第2西集团军司令巴格拉季昂亲王也在战斗中负伤,并于两周后死去。
在这个血腥的早晨,两翼战场的情况怎样呢?在
法军右派,
约泽夫·波尼亚托夫斯基的部队行动缓慢,几乎到8时才和俄军投弹兵完全接上火。这支俄军担负着为第3军提供掩护的任务。由于俄军第3军已抽调部分人马去保护棱堡,加之前一天俄军参谋长拒不执行俄军总司令的伏击计划而使俄军暴露在危险的阵地上,法军的任务完成得较为顺利。
经过一场激战,俄军停止了抵抗,波尼亚托夫斯基的部队轻而易举地攻占了乌季察村,而且还可能继续夺取村后那座具有重要战术价值的小山,严重威胁俄军左翼。为此,
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命令第2军从俄军
右派迂回过来。这支部队的及时到达阻止了
约泽夫·波尼亚托夫斯基的后续攻击,保住了高地。但是俄军第一军军长图奇科夫却在战斗中阵亡。该翼的战斗平息下来。
如前所述,欧仁亲王夺取博罗季诺之后便率大军南渡科洛查河,准备进攻拉耶夫斯基棱堡。他在博罗季诺地区保留了一些炮兵,其炮火足以覆盖棱堡北侧。他还在科洛查河南岸部署了增援部队,企图在步兵进攻前以猛烈的炮火削弱敌方的防御。坚固的棱堡为俄军炮兵提供了较好的保护(步兵没有藏身之处),而部署在棱堡后方、奉命坚守到底的第3骑兵军却遭受了巨大损失。
上午9时30分,欧仁亲王的步兵发起进攻,战斗同样很激烈。拉耶夫斯基的第7军因不得不派兵增援俄军
左派而兵力不足,无力控制谢苗诺夫斯卡娅的防线。尽管如此,
法军的第一次进攻还是被俄军击退了,而且伤亡巨大。但法军以莫朗的第1师(配属于第4军)和博纳米将军的第30步兵旅为先头部队,很快又发动了第二次进攻。这些部队经过激烈而残酷的战斗终于攻入棱堡,与高大健壮的俄军炮手展开了面对面的殊死搏斗。法军一度占领过阵地,但俄军很快又夺回了阵地,并最终通过
白刃战将法军赶出了阵地。
棱堡周围的战斗异常激烈,此时
埃马纽埃尔·德·格鲁希的第3预备骑兵军也投入了战斗,企图突破俄军仓促形成的方阵,但不仅没有得逞,反而遭到巨大损失。这时俄军又痛失一些高级将领,其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集团军参谋长负伤,炮兵总指挥
亚历山大·库台索夫少将阵亡。到11时30分,这些顽强抵抗的俄军士兵仍坚守在拉耶夫斯基棱堡周围。
拿破仑·波拿巴下令再次发动进攻,一支俄军突然向
法军左派发动袭击,迟滞了法军的进攻。
大约10时30分,
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得知法军没有在科洛查河的一个渡口设防,便命令乌瓦洛夫将军的第1骑兵军(约2500名骑兵)和
马特维·普拉托夫将军的顿河哥萨克部队进攻留在北岸的法军。在阳光的映照下,这支阵容严整的俄军刀光闪烁。俄军约8000名骑兵击退了奥尔奈诺伯爵的
胸甲骑兵和轻骑兵中队(其任务是保护拿破仑“大军”的左翼),但未能攻破留守博罗季诺的法军1个师的方阵。当
法军骑兵从南岸渡过河时,俄军经过较为激烈的交战后便撤走了。
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对两位骑兵指挥官行动拖沓,作战不力极为不满。但这支骑兵的出现(其
哥萨克骑兵人活动在法军侧翼和后方)完全打乱了法军在拉耶夫斯基棱堡前的计划和进展。
除上述左右两翼的进攻外,
拿破仑·波拿巴在战斗打响后1小时左右发动了第三路进攻。这是在被摧毁的谢苗诺夫斯卡娅村南面某处到拉耶夫斯基棱堡地区之间对俄军
左派中央发动的一次进攻。达武和内伊的部队联合实施了这次行动,并得到了在左翼进攻的拉图尔·摩布尔的骑兵和在
右派作战的南苏蒂的骑兵的大力支援。和在其他地方的战斗中一样,双方的炮兵,步兵和骑兵都投入了此次战斗。战斗开始时,法军照例先对俄军实施炮轰,俄军炮兵迅速还击,不断将实心弹、
葡萄弹和榴弹射向仓促形成一道红蓝长墙的
法军步兵纵队。不过这场战斗首先还是一场骑兵战。身穿艳丽服装的法军骑兵肩并肩排成一列列横队,步伐整齐地向俄军开来,继而便转入和俄军刀光剑影的拼杀中。
俄军虽然在作战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果敢,但无论在殊死激烈的马战、步战还是谢苗诺夫卡河两岸的炮战中,它最终还是被法军击退了,这一重要战场开始陷落。俄军的失败已成定局,其所需要的只是抓紧时机,重新部署兵力,组织部队,恢复元气。由于
拿破仑·波拿巴不在场,一直坚守在阵地最前沿的
米歇尔·内伊和
若阿尚·缪拉向拿破仑皇帝紧急求援,以期在俄军立足未稳之时一举攻破俄军的防线,这样便很可能赢得这场战役。然而,拿破仑犹豫片刻后拒绝动用他的
预备队,从而坐失了良机。
于是,这场著名的博罗季诺战役又要打到下午乃至夜晚了。
法军仍需攻克拉耶夫斯基棱堡。因为中午时分,俄军收复了拉耶夫斯基棱堡。乌瓦洛夫和普拉托夫的骑兵对法军侧翼的威胁,迟滞了拿破仑命令欧仁亲王发动的下一次进攻。这对第4骑兵军无疑极为不利,因为就在欧仁亲王的部队准备阻止哥萨克人的威胁时,第4骑兵军也已前进至谢苗诺夫斯卡娅前沿。于是它不得不任凭棱堡中的俄军炮火轰击长达2个多小时,并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将近下午3时,欧仁亲王已为另一次大规模进攻做好了准备。为配合欧仁亲王的进攻,位于谢苗诺夫斯卡娅和博罗季诺的炮兵连集中优势炮火对拉耶夫斯基棱堡实施了交叉火力封锁。
这主要又是一场骑兵的混战以及和往常一样的步兵的阵地争夺战。一个中队接着一个中队的骑兵投入到殊死的恶战中。
法军第2骑兵军军长蒙布兰将军不幸阵亡,战场上那刺耳、尖厉的刀枪撞击声一时间大作。
拿破仑·波拿巴的一个随从参谋奥古斯特·德·科兰古将军接替了蒙布兰的职务。但他也在率第5胸甲骑兵团攻入棱堡时阵亡了。棱堡内的俄军炮手进行了顽强抵抗。直到西夫里准将率领的第9步兵团赶到后,俄军才被制服。棱堡内尸横遍野,惨不忍睹。伤势严重的士兵倚靠在扭曲的火炮架上奄奄一息。
法军终于拿下拉耶夫斯基棱堡,但战斗又持续了2个多小时,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几千骑兵卷入的大混战。欧仁亲王为达到突破俄军防线的目的,在棱堡后的高地上集结了所有可动用的骑兵。然后这一队队勇猛的
法军士兵向集结在阵地上准备应战的俄军骑兵中队和紧随其后的步兵纵队发起了进攻。很快,俄法两军混战在一起。
米哈伊尔·波格丹诺维奇·巴克莱·德·托利一直在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指挥着他的轻骑兵和长矛骑兵冲杀,他的坐骑被击毙,他也险些丧命。正当骑兵混战时,双方的步兵和炮兵也都参加了战斗。
到下午5时,双方都已精疲力竭。在法军右翼作战的波尼亚托夫斯基已向乌季察高地发动过一次猛攻。俄军的巴戈武特将军(早些时候他率第2军从俄军右翼迂回过来)发现在中央和右翼的俄军主力已开始后退,自己已处于不利境地。为了行动上的一致,他也主动后撤,把阵地让给了波兰人。
战斗即将结束,和这一天中其他重大、激烈的战斗相比,此时相当平静。俄国人还在垂死挣扎,有人想如果这时
拿破仑·波拿巴将他的
近卫军投入战斗,俄军必将全军覆没。但这位皇帝又一次没有这么做,而且这次包括
路易斯·贝尔蒂埃(拿破仑的参谋长)和
若阿尚·缪拉在内的大多数高级将领都支持拿破仑的主张。
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在夜间决定第二天清晨把部队从战场上撤下来,他仍坚信自己赢得了这场防御战。
结果
在这次战役中,双方投入的总兵力将近30万人。双方的伤亡异常惨重,特别是高级将领的死伤人数更为惊人。看来很可能有大约30%的参战人员负伤,但谁也不清楚确切的伤亡数字。据西尔·罗伯特·威尔逊将军说,俄军伤亡3.6万人,
法军伤亡3.5万人,然而他并没有亲临战场,而是在整个战斗期间都在
沙皇的大本营里。他提供的法军伤亡数字有可能是准确的(尽管他宣称法军只有26名将领伤亡,这个数字显然太低了,实际上是38人),但俄军很可能损失了4万人。一般估计为俄军伤亡4万4千多人、法军伤亡2万8千多人。在这场会战中,尽管双方的总司令都没有立下卓著战功,但是双方下级指挥官却以他们的勇气,斗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发了部队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战斗热情。
米哈伊尔·库图佐夫从博罗季诺撤下来,
拿破仑·波拿巴并没有追赶他。9月13日,库图佐夫在
莫斯科城郊重新部署部队,打算在此抗击
法军,但最终又被众人说服放弃了这个计划。于是他率俄军穿过莫斯科城继续后撤。9月14日下午,
若阿尚·缪拉率领的第一支法国军队进入了莫斯科城,不久莫斯科城变成了一片火海。博罗季诺战役是
拿破仑战争期间最重要的战役之一,该战役不仅对整个“1812年
俄罗斯战争”的影响深远,而且在9月7日一天的战斗当中双方伤亡总数高达6万6千多人的记录,也创造了到目前为止在战争史上有记载的单日死伤人数最多的战役。
影响
博罗季诺会战,在战术层面上对俄军是一场失败的防御战,但它为俄军消耗
法军和转入反攻创造了条件。尽管法军在战场上取得了博罗季诺会战的胜利,但俄军主力并未被歼灭,
拿破仑·波拿巴入侵俄国的唯一目的因此落空了。在交战中双方伤亡惨重,但俄军仍拥有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
预备队,而且后勤补给安然无恙;而拿破仑的运输线太长,难以维持其现有部队的补给。结果,几个星期后遭到毁灭性打击的是法军,而不是俄军。
博罗季诺战役对俄法
1812年战争的整个进程有重大影响。虽然没有直接导致战争进程发生根本性转折,但标志拿破仑军队覆灭的开始。拿破仑后来曾写道:“在我一生的作战中,最令我胆战心惊的,莫过于莫斯科城下之战。作战中,
法军本应取胜,而俄军却取得了不可战胜的权利。”
战后分析
在博罗季诺会战中,能够影响战争结局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三:第一,
尼古拉·埃克提出的对俄军实施大规模侧翼进攻的方案;第二,俄军骑兵在法军
左派采取的行动;第三,
拿破仑·波拿巴拒绝将其
近卫军投入战斗的决定。此外还有两个具有更为广泛的意义,并且影响着整个会战的进程的因素,即给养问题和离开
斯摩棱斯克的决定。
拿破仑在他精心安排的、旨在歼灭俄军的两次
钳形攻势均告失败后,便决定对斯摩棱斯克发动一次全面的正面进攻。但此时,俄军的第1和第2西集团军已在斯摩棱斯克会合了。这场战斗在8月16日和17日两天进行。由于拉耶夫斯基的第7军在后方的猛烈进攻,也由于朱诺的行动缓慢,
米哈伊尔·波格丹诺维奇·巴克莱·德·托利在斯摩棱斯克以东的瓦鲁季诺发动了一次较为顺利的进攻,俄军因而避免了在
莫斯科大道与
法军交火。
拿破仑·波拿巴退回斯摩棱斯克,考虑下一步计划。
此时,他一定已经意识到整个会战将导致一场灾难。他已无可挽回地错误估计了亚历山大和俄国人。他虽曾试图以迅速而决定性的胜利使
沙皇就范,但到目前为止,他没能达到这一目的。即使他胜利了,俄国人也会继续后撤到更远的地方,恢复实力,继续和他抗争。拿破仑此时面临三种选择。第一,收兵回国,但这是拿破仑永远也不会考虑的;第二,在冬季坚守德维纳河和
第聂伯河一线,以便等到来年春天再重整大军进攻俄军;第三,立即前进,以迫使俄军与
法军决战。
就以上三种可能性而言,在
斯摩棱斯克过冬的理由最具说服力。法军经过长途行军已减少到约15.5万人,他们有的病倒了,有的开了小差,有的被派去驻守兵站、补给点和交通线上的桥梁,还有的则在战斗中伤亡了。诚然,
拿破仑·波拿巴仍占有数量优势,而且新补充的兵员也正源源不断地到达,但这些人中大部分是需要花时间训练的新兵。由于大量马匹损失,他的骑兵威力大减,驮载炮兵也缺少补充马匹。食品越来越短缺,给养也已经消耗尽。另外,拿破仑虽然在两支增援部队的策应下赢得了一些小的胜利,但俄军也许只是在中央退却了,而在
法军的侧翼仍十分活跃。此外,拿破仑统率的奥地利和普鲁士联军对他至多也只是三心二意罢了。
法军之所以急于继续前进,是想在冬季来陆前取得迅速的决定性胜利。这简直是一场赌博,因为
拿破仑·波拿巴根本不知道俄军会不会停下来与法军决战。俄军很可能继续后撤,从而使拿破仑的后勤给养更加恶化。另外,即使俄军真的停下来与法军决战,法军也会因损失严重,战斗力大减而很难取得决定性胜利(事实上,法军只有取得决定性胜利才有出路)。另一方面,假如拿破仑停止前进,给亚历山大6个月的喘息机会,
沙皇就会利用这个时机抓紧动员和训练
新建陆军,并从
英国得到物质上的援助。如今人们会聪明而轻松地说拿破仑当时继续前进完全是个错误。不过人们也可能会说,假如在博罗季诺会战中,
拿破仑·波拿巴能象他先前那样指挥有方,他就很可能取得他所期望的决定性胜利,这样他的决定就是正确的了。
拿破仑还是继续前进。也许他也有疑虑,因为8月28日当
法军到达维亚兹玛时,正好天降大雨。30日这位皇帝宣布:“如果明天继续下雨,我们就撤回
斯摩棱斯克。”到了31日,天气放晴,于是法军又沿着通向毁灭的道路前进了15英里。据说,在博罗季诺的那天清晨,拿破仑面对破雾而出的朝阳,不禁转身对他的参谋惊呼:“这就是奥斯特利茨的
太阳。”假如他在8月31日返回斯摩棱斯克,情况或许会更好,他也许会说:“多亏了
维亚济马的大雨。”无论怎样,在踏上通往
莫斯科的吉凶难卜的280英里长的路途前,在那个城市进行一个阶段的整编是十分明智的。
自渡过涅曼河到最终从莫斯科撤退,
拿破仑·波拿巴身上除了他那些过去的辉煌战绩还耀眼一时外,已明显地表现出异常的倦怠情绪。他那驰骋疆场,胆识超人的岁月正悄然逝去,他那坚定的信心和准确的判断力也丧失殆尽,他的威力已日薄西山。所有这一切都反映了他未能出色地赢得博罗季诺这场会战。人们通常认为,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拿破仑才拒绝考虑达武提出的将他和波尼亚托夫斯基的部队合并起来以及另派一支4万人的部队从后方卷击俄军
左派的建议。不过,这也许并不全是他的错。
达武的建议是在9月6日下午(战斗打响前一天)提出的。他的意图是想利用夜行军实施这一大规模迂回作战。
拿破仑·波拿巴接到这个请求后,脑子里立即出现了两个难题:第一,俄军一旦得知这次合围行动之后,肯定会继续后撤,这是拿破仑一直担心的;第二,在丛林密布的乡间夜行军,不仅很难辨别方向,还会给人员和马匹造成不必要的疲劳,这势必会削弱部队进攻时的战斗力。此外还有第三点因素要考虑(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小),即长距离的侧敌行军将占用时间和抽出大量部队。如果时间上出了差错,俄军趁达武尚在途中就向
法军发起进攻,那样就会出现最为严重的局面。
达武的想法与
拿破仑·波拿巴面临困难时经常采取的做法非常相似,然而拿破仑可能(虽然不一定)不愿意让达武提醒他该做些什么,因为当时他和达武的关系并不很融洽。更大的可能性是,拿破仑当时对时间和运动的看法是正确的,而达武的行动建议太野心勃勃了。不管怎样,从
右派进攻巴格拉季昂的防守薄弱的
左派是有可能取得决定性胜利的。
约泽夫·波尼亚托夫斯基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还没有强大到能发动这样的进攻,他的行动表明了这一点;不过在得到增援后,他有可能采取虽不象达武深入敌后的夜行军那么惊天动地,但却更为保险的行动包抄俄军左翼。
米哈伊尔·库图佐夫个人对这场会战的影响甚微。但如果动用诸兵种,并派更为果断的指挥官指挥作战,那么,他派骑兵对
法军左翼实施的进攻就很可能对整个会战产生重大影响。事实证明这是个既有成功又有教训的极好例证。俄军骑兵极大地打乱了法军的作战计划。假如俄军步兵协同作战,战果将会更大。
俄军乌瓦洛夫和普拉托夫将军从马洛渡口渡过科洛查河后,很快便和守卫法军
左派的奥尔奈诺伯爵将军的
意大利和
巴伐利亚州轻骑兵展开了战斗。结果,法军被击退,俄军还缴获了3门火炮。随后,普拉托夫率领5000名
哥萨克骑兵跨过沃伊纳河,直插法军第4军德尔宗将军的第13师的后方,而乌瓦洛夫则从正面进攻该师。德尔宗一面慌忙命令部队迎战,一面派人紧急求援。于是
法军第3骑兵师的第6和第8轻骑兵团迅速过河参战。在法军的进攻下,俄军骑兵丢下刚刚缴获的火炮撤走了。
乌瓦洛夫的进攻则拖拖拉拉,三心二意。他虽拥有2个驮载炮兵连,却没有步兵的支援,也没有充分利用这2个炮连的优势。如此少的兵力是不可能实施成功的迂回作战的。
米哈伊尔·库图佐夫的意图也许是仅用佯攻来减轻中央阵地的压力。就此而言,他是完全成功了。法军的进攻不得不推迟大约3个小时,俄军赢得了重新设防的时间,并用炮火沉重打击了在法军第4军渡河后接替其阵地的
法军骑兵。
即使俄军从
右派调出了一部分部队去支援
左派,它也完全可以动用各兵种对欧仁亲王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它将对法军造成严重后果。
无法断言,假如库图佐夫对欧仁亲王的侧翼发动强大的迂回进攻,他就能赢得这场会战。但是在谢苗诺夫斯卡娅村附近的战斗中,假如
拿破仑·波拿巴把近卫军投入战斗,突破俄军防线,他就完全有可能取得比实际战果更为卓著的成功。因此,有趣的是,拿破仑当时拒绝动用后备力量的原因之一,无疑是不清楚在科洛查河北岸的欧仁亲王左翼的形势。
当中央战场、谢苗诺夫卡河两岸和巴格拉季昂棱堡周围的战斗处于危急关头之际,内伊也正受到第2西集团军的猛烈反攻,并火速求援。拿破仑犹豫了片刻,便命令指挥帝国
近卫军维斯瓦波兰军团的克拉帕雷德将军前去增援。但几乎是在同时,他又改变了主意,改派弗里昂将军的第1军第2师。这是这位皇帝第一次拒绝使用
预备队。第二次(也是更重要的一次)是在不久之后。弗里昂的部队以迪富尔旅长的轻骑兵团为先头部队,沉重打击了俄军,并最终在俄军最关键的防线上打开了一个宽阔的缺口。
拿破仑·波拿巴是在舍瓦尔季诺附近的指挥所里(通常坐在椅子上)通过望远镜观察战斗进程的。他的身边几个团的近卫军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很想投入战斗。这时还在考虑下一步作战的
若阿尚·缪拉和内伊派传令官来向拿破仑紧急求援,以期在俄军立足未稳时,给它以致命打击。拿破仑命令青年
近卫军出击。然而这支部队刚出发,这位皇帝便取消了命令,而且未作解释。就在这时,拿破仑又接到第二次紧急求援,并得知俄军已派兵稳住了防线。于是他转向求援的
贝利亚尔将军说:“在我还无法看清整个战场形势之前,我决不使用
预备队。”这样,近卫军步兵便一直按兵不动,一个看起来能以迅速果断的全体出击赢得这场会战的天赐良机就这样丧失了。
然而,这真的是个天赐良机吗?如果
拿破仑·波拿巴尚处在壮年时期,而且又靠近该国作战,他或许真的会利用这个机会。但是如今由于年龄或许还有经验上的缘故,他变得谨慎了,另外远离该国无疑使他产生了不安全感。
法军还没有达到这场会战的目的,
近卫军又是拿破仑最忠实的家仆,因此是不能有任何不必要的牺牲的。更为直接的原因是,战场形势依然不明朗。如前所述,法军
左派的形势很危险,而拿破仑又得不到有关波尼亚托夫斯基的第5军作战情况的准确消息。最后,他所面临的仍然是一个立于不败之地而又坚强无比的俄军。至于
拿破仑·波拿巴当时是否应该派近卫军参战,还没有肯定的答案。但在当时条件下,他的谨慎从事却很可能是正确的。可以肯定的是,俄军迅速利用
法军延缓进攻的时机,加快了增援的速度。
当晚,当这场可怕的会战接近尾声时,这位
法国皇帝起身上马,来到满目疮、尸横遍野的战场,察看俄军退出后的防线。但俄军仍坚守在从
右派的戈基到位于乌季察以东约1英里的旧
斯摩棱斯克大道一线。如果说这场会战有胜利者的话,那就应该是法军,它对俄军的最后一击很可能(尽管任何情况都不能肯定)将一次勉强的成功变成赢得这场会战的彻底胜利。
此时似乎还有人(虽然并不清楚是谁,因为那些先前叫嚷着采取行动的人,也变得谨小慎微了)希望看到
拿破仑·波拿巴将
近卫军投入战斗,以取得整个会战的胜利。据说拿破仑对这些人宣称:“我不会让我的近卫军蒙受损失。当你在远离法国800里格 [ 注:法国旧长度单位,1里格约等于4.5公里。] 之外时,你是不会拿住最后的
预备队来冒险的。”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决定是正确的。这些新生力量虽然无疑会给俄军以沉重打击,并将其击退,但要达到这一目的还必须经过激战,近卫军面临的将是许多战斗。此外,法军骑兵也无法对俄军实施重大打击,而没有这样的行动,就无法全歼俄军。这样近卫军就会为很小的目的而蒙受巨大损失。之后,又有谁能在通往贝里斯纳的路上保护这位法国皇帝呢?
参考资料
博罗季诺战役.history maps.2024-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