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12日
新四军成立纪念日。新四军第一支队是新四军初期的四支主力队之一,一九三八年春成立。由陈毅任司令员,傅秋涛任副司令员,胡发坚任参谋长,
刘炎任政治部主任。1939年11月7日,8月,第1支队和第2支队机构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
1938年5月中旬,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新四军第一支队在司令员陈毅的率领下,从皖南岩寺地区出发,东进茅山。6月1日,第一支队分3个
纵队,从南陵越过敌人的铁路封锁线,3日抵达宣高边境的狸头桥,当天夜晚,陈毅率领第一支队由狸头桥登船,渡过
固城湖,于4日凌晨抵达高淳县城,分别驻扎于县城
淳溪街道及其附近村庄,司令部设在吴氏祠堂内。
高淳区是新四军第一支队东进抗日,进入
苏南地域的第一站。陈毅在高淳期间,积极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走访
中国国民党县长杨鼎侯和地方士绅,向他们宣传
新四军的抗日宗旨和统一战线政策、抗日的有利条件与光明前途。6月5日,国民党高淳县政府在东平殿广场召开抗日救国民众动员大会,陈毅发表3个多小时的演说,宣传国内外形势,宣传党的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主张,号召军民各界共同抗日。同时,他还深入农家了解民情,开展社会调查。6月7日,陈毅告别
高淳区民众,率部继续东进。陈毅在高淳期间曾激情满怀,提笔疾书,写下了《东征初抵高淳》的壮丽诗篇。
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旧址于1982年3月被
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公布为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11月被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命名为南京党史教育基地。简介
1938年春组建。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参谋长胡发坚,政治部主任
刘炎。1939年1月,
罗炳辉任副司令员。1939年3月胡发坚在
江苏省武进区礼嘉桥牺牲,
张正坤任参谋长。辖第1、第2团,共2366人。第1团主要由湘鄂赣边红军游击队编成,团长傅秋涛(兼),团长江胃清。第2团主要由湘赣边、赣粤边、皖浙赣边、湘南红军游击队编成,团长张正(后王必成),副团长刘培善。1938年6月1日,陈毅率第1支队从皖南南陵出发,向
苏南敌发展,展开于
镇江市、
句容市、
丹阳市、
金坛区地区,先后取得新丰车站、新塘、句容等战斗胜利。即与第2支队一起,开辟了以
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游击根据地。1938年7月,丹阳抗日卫团改编为
新四军挺进纵队,属第1支队指挥。同年9月,第l团调回
皖南,12月第3支队6团调至苏南,归第1支队建制。1939年5月,第6团向东发展,与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合,"
江南抗日义勇军"第2路的名义东进苏(州)常(熟)太(仓)、澄(江阴)锡(无锡)虞(
常熟市)地区,先后取得
皇塘镇、
浒墅关镇和
虹桥机场之战等战斗胜利。10月"江抗"主力西撤
扬中市,与新四军挺进纵队编,仍称挺进纵队。随后,北渡
长江,展开于
扬州市、
泰州市地区。第6团东进时,在茅山地区建了新6团,团长段焕竞。1939年8月,第1支队和第2支队由陈毅统一指挥,11月7日,支队领导机构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
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
高淳区淳溪街道当铺巷78 号吴氏祠堂内,建筑占地面积2700 平方米。
吴氏祠堂始建于
清代乾隆四十六年(1783),皖式风格,砖木结构,分为前中后三进,每进均面阔三间,前进戏楼、中进享堂、后进祭堂。南为固城湖官溪河,北靠高淳历史文化街区——高淳老街,是一处留存完整的清中期古建筑,四周均是清代古民居与商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