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院办学历史始于 1960 年 9 月,现有教职工 78 人,另有
乌克兰籍教师 3 人,其中,有省级学科带头人1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7 人,教授 7 人,副教授 20 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 21 人,实验师1人,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 15 人,并拥有一支在省内外颇有影响、具有高级职称的兼职教师队伍。近三年来,学院教师完成或在研省、校级教研、科研课题6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发表论文、音乐作品近200部(篇)。现设有理论与作曲、
声乐、键盘、管弦、舞蹈、艺术实践、音乐与舞蹈
实训中心等七个教研室。
实践演出
学院教学设备先进,教学条件优越, 2006 年 9 月启用建筑面积达 22000 平方米的多功能新音乐大楼,有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的
电钢琴教室、电脑
音乐制作实验室、数字录音棚、舞蹈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剧场等,现有钢琴220多架,琴房270多 间,教学设备价值1000多万元。现有音乐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一个,
音乐学、舞蹈学、
音乐表演专业三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2002年,学院音乐学专业被
江西省教育厅评为首批品牌专业。2006年,《管弦乐法》(配器)被评为省级优质课程。
音乐学院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坚持师范性、突出专业性、加强基础性”的办学原则。注重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多层次、全方位的能力素质,并为培养学生“既能站讲台,又能上舞台”的能力,成立了“音乐学院大学生艺术团”,下设合唱团、民族管弦乐团、交响乐团、舞蹈队、
铜管乐队等活动团体。学院经常组织开展艺术实践活动, 2004年11月,第十九届世界客家恳亲大会在
赣州市隆重举行,学校500余名师生参加了大会的演出活动。2005年10月学院选送的舞蹈参加中央赴赣“心连心”艺术团演出。2005年学校选送的舞蹈《蓝衫妹》参加全省大学生五四文艺晚会演出,受到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同志的亲切慰问。2006年10月,学院创作并表演的客家原创景音画演出“大万世居”在深圳演出。
所获荣誉
学院教学成果丰厚,近三年来,学院师生在省级以上专业竞赛中获奖近 200项。其中,1996年,由我院教师导演、学生参与表演 的大型音乐舞蹈诗《长长的红背带—献给客家母亲》获
江西省中国艺术节一等奖,并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 1999年,在中宣部、教育部等单位组织的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中,学院选送的舞蹈《打箍》获得表演一等奖、创作一等奖。 2001年,在由中宣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演唱比赛中,学院 选送 的表演唱《清晨我们踏上小道》获
三等奖。 2001年,学院学生表演的舞蹈《千层底》在全国首届大学生舞蹈比赛中荣获表演一等奖。2002年,学院教师编舞的江西省首部
音乐剧专业《
围屋女人》获江西省“
五个一工程奖”。 2004 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首届校园舞蹈比赛中,学院选送的节目获得
一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其中舞蹈《喊山》、《禾杆丢打丢》均获表演一等奖。 2005年7月,在由文化部等单位组织的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学院获得一等奖一项,
二等奖一项,
三等奖一项;其中由本院教师
黄文华指导的舞蹈《穿越》代表
江西省参赛获表演一等奖,并作为江西省唯一获选节目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晚会;由本院教师
汤光华、
杜华龙指导的合唱《
大漠之夜》获二等奖。
专业介绍
1 、
音乐学(含
声乐、
器乐、
钢琴、作曲与作曲理论、
计算机音乐等五个方向) :文理兼收,主要培养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备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音乐教学和研究能力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主要课程有:视唱练耳、艺术概论、和声学、歌曲分析与写作、民族
民俗音乐、管弦乐法、中外音乐史及名著欣赏、复调音乐、音乐教育理论、钢琴、器乐、声乐、合唱与合唱指挥、曲式与作品分析、形体与舞蹈等。
2 、舞蹈学:文理兼收,主要培养具备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舞蹈教学和研究能力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舞蹈教育工作者。主要课程有:视唱练耳、基本乐理、舞蹈概论、舞蹈解剖学、
芭蕾舞基训、
古典舞身韵、中国民族民间舞、舞蹈音乐欣赏、舞蹈运动生理学、中国舞蹈史、舞蹈教学法、
舞蹈编导等。
科研成果
所获成果
教学改革
第一,充分利用“外脑”资源,启动教学水平拓展 工程。一是聘请包括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葛军、
星海音乐学院教授
陈述刘、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
朱以为在内的一批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我院的兼职教授,邀请他们经常来讲学、指导,为我院音乐专业的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贡献才智。仅2007年,就有包括
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
傅庚辰将军、美国南卡罗里那州大学音乐系教授 Janathan Kramer博士 在内的6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为我院的工作进行指导。二是 加强与国外大学联合办学的力度,积极 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手段,推动我校的音乐教育教学水平与国际接轨。我院 已经与
奥地利、
乌克兰等国的大学签定了联合办学的协议,并于2007年引进了乌克兰
莫斯科音乐学院的两位外籍专家来校任教。目前,我们开始尝试提高教学层次的新路子,正在组织教师和学生学习俄语,为与国外大学联合办学及培养研究生做准备。
第二,增强
教师教育和人才引进的力度,拓展“校园进修”的空间,启动师资质量持续发展工程,全力打造师资品牌。一是通过持续举办教师音乐会及教师学术报告会的形式,要求全体教师每年均必须上舞台进行专业演出或举办学术讲座,推动教师互帮互学,促进教师的业务自学和实践锻炼提高。 2007年,我院青年教师举办了3场 教师 个人音乐会。二是安排在我院任教的 两名 外籍教师给青年教师授课,以丰富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三是 深化“青蓝工程”,组织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与新教师“ 1+1”结对帮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第三、我院 作为全国音乐课程改革的试点单位(
江西省省内共有两所高校被确定为试点单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启动教学质量创优工程。具体做法包括: :( 1)深入推进学生专业发展的“1+3”模式。
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一年的基础知识以后,通过考试以及双向选择,在
声乐、
器乐、
钢琴、计算机音乐、理论作曲等五个方向进行分流学习。(2)改革考试方式。音乐学专业的分流考试借鉴高考的考试方式,采取考生抽签排序、叫号入场应试,考生与评分教师不见面的隔离式考试形式。(3)重视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设立了专门的艺术实践学分。通过开展班级周末音乐会、音乐学院大学生艺术团中五个专业团队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 2007年,我院连续承办了包括评建晚会在内的6台演出,每场都受到教育部领导、专家和国内外朋友的一致好评。在2008年新年到来之际,我们还与
赣州市市委宣传部合作,举办了新年交响音乐会,为赣州市民送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 4)拓宽艺术实践的活动空间,在组织学生参加地方以及中央“心连心”艺术团来赣演出的同时,把艺术实践的活动空间扩展到
深圳市。(5)持续推进我院学生“三成”教育计划,并推出了以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