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之榴
冯之榴
冯之榴,高分子物理学家。长期从事高分子物理研究。50年代初在美国首创可测定单纤维纤度的振动装置(Vibroscope),可给出单纤维纤度和强度一一相对应的数据,大大提高了测试的精度和正确性。回国后,她对中国较早开展高分子物理研究的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作出了贡献。她较早开展了多组分聚合物新领域的研究,得到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并提出了精辟的新见解,如在嵌段共聚物中与均聚物相应的嵌段的位置是影响嵌段共聚物/均聚物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的重要因素,以及澄清了多种高聚物共混体系的相容机理和增韧机理等。
个人履历
冯之榴,1921年4月2日生,海盐县人,父亲早逝,但受其“男女平等”和“要为国家建设出力,必须努力学习”等思想的影响很深,自幼学习勤奋。
人物生平
1921年4月2日 出生于浙江省海盐县。
1940年9月至1944年6月 南通大学纺织学院学习,获工学学士
1944年秋至1946年夏 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公司纺织厂技术员、工程师助理。
1946年10月至1948年6月 美国麻省罗威尔纺织学院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
1948年秋至1950年3月 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国家标准局访问学者。
1950年4月至1955年3月 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纺织研究所工程师,纤维物理组组长。
1955年4月 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分子物理研究室副主任、高分子结构研究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生指导小组成员、图书馆咨询小组组长。
1985年 大连工学院化工学院兼职教授。
1986年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非金属材料学科评审组成员;《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第一届、第二届编委会编委、《材料科学进展》编委;《材料科学技术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委员及其中“高分子材料”分支编写组副主编。
1989年 任中国科学院高分子物理联合开放实验室第一届、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9-1991年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1991年 吉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第四届主席;1996年后任名誉主席。
1992年 河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系客座教授。
1994年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1996年 东北大学兼职教授;IUPAC国际高分子凝聚态学术会议论文集(IUPAC ISMCS’96)的编辑。
1991年至1995年冯之榴任吉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第四届主席,现为名誉主席。80年代以来曾2次被选为全国和吉林省归侨先进工作者,3次被选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成就及荣誉
学业
1934年至1940年,她在上海清心女子中学学习,1940年毕业,名列前茅。她本可直接入北京燕京大学,但由于目睹军阀混战、帝国主义的压迫、日本侵略军的横行霸道,实业救国思想使她选择了进南通市大学纺织学院(因南通被日军占领,迁至上海租界)学习。1944年6月毕业,获工学学士。1944 年秋至1946年秋,她在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公司纺织厂任技术员、工程师助理,负责全厂工作支配及原料和成品检验等工作。1946 年,她获美国麻省罗威尔纺织学院(Lowell Textile Institute,Lowell,质量)的入学许可和奖学金,遂于同年10月赴美入该校继续深造,1948年6月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纺织研究所
1948年中至1950 年3月为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国家标准局(National Bureau of Standards,Washington,D.C.)高分子研究室纺织组访问学者,从事纤维和织物物理力学性能的研究。由于非美国公民不能在美国政府研究机构作为正式职工,在访问学者期满后,组长阿派尔博士(数位研究公司Appell)鉴于她工作出色,将她推荐给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全美闻名的纺织研究所(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Princeton,NJ)。经所长狄伦博士(Dr Dillon)接待和亲自面试,十分满意,即于1950年4月正式受雇于该所,任研究工程师、纤维物理组组长,结合纤维生产、纺织过程和织物应用进行羊毛和合成纤维的物理力学性能研究。她建立了测定单纤维纤度的振动装置,定名为Vibroscope,从而可给出单纤维纤度和强度一一相对应的数据,大大提高了测试的精度和正确性。此法在美国首创,在物理学会年会上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1953年,她与在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塑料研究实验室工作的黄葆同结婚,1955年3月离美国回国。
回国研究
冯之榴回国后,由国务院专家局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转搞高分子物理的研究。她勇于开拓新专业,从研制高分子专用仪器设备(如密度梯度管、扭摆式动态力学性能测试仪和应力松弛仪等)入手,开展工作,为中国早期的高分子物理研究基地之一的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研究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影响波及中国其他单位。同时,她负责并参加编译出版了《高聚物的力学性能》一书,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高分子物理研究工作的发展。
领域贡献
冯之榴针对国家经济建设实际问题,如顺丁橡胶、碳纤维、聚丙烯改性和粉煤灰填充聚氯乙稀板材等进行了应用基础研究,获得多项奖励。如,碳纤维的研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及国防科学奖;顺丁橡胶工作生产新技术于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和两项专利。在进行应用基础研究的同时,冯之榴开展了基础研究。她在中国较早开展了多组分聚合物这一新而重要领域的研究。多年来以共混聚合物为主,研究了相容性、相容机理、共混增容、共混聚合物的结晶以及多嵌段共聚物的分子设计和形态结构控制等,都取得了积极的结果,提出了新见解。例如,嵌段共聚物/均聚物共混体系的相容性主要取决于嵌段共聚物的相应嵌段的位置,并澄清了多种共混聚合物,如PS/PPO,PI/PI和聚乙烯醇/PVPy等的相容机理和PS/PPO的增韧机理,阐明了一些分子结构和性能间的关系等等。这些对加深人们对聚合物共混体本质的认识,对丰富该研究领域的内容均作出了贡献。
人物评价
冯之榴思想敏捷,洞察力强,善于抓住学科前沿的新问题和新方向,如开展的生物降解高分子的研究。她的科研道德尤为人们称颂。她工作勤恳,不计名利,研究论文的作者排名,她总让年轻人放在前面。她诲人不倦,对年轻人的论文总是仔细阅读,亲笔修改。她先后受命组建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研究室、高分子结构研究室和中国科学院高分子物理联合开放实验室,在领导研究室确定研究方向,组织和培养研究力量,创造研究条件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强的组织才能。她先后历任高分子物理联合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并曾被聘任河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系客座教授,1996年起任东北大学兼职教授(聘期5年)。她积极开展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多次被邀请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作学术报告和主持分组会议等。发表论文近150篇,获专利两项,获奖3项。70年代以来,培养硕士研究生14人,博士研究生7人,博士后3人。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个人履历
人物生平
成就及荣誉
学业
纺织研究所
回国研究
领域贡献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