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八蜡庙
虫八蜡庙
虫八蜡庙,为同宾先生是在《〈打鱼杀家〉与〈八蜡庙〉》一文中提出的,按《新华词典》上说“虫八蜡”即为“直翅亚目”。
定义
日前,在2009年名的考辨态度 \u0026nbs2月号的《百戏斋》上拜读了祁吴萍先生题为《正说八蜡庙》的文章,祁先生援引十四年前戏曲理论家吴同宾先生的文章再次提出《虫八蜡庙》应写作《八蜡庙》。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当年同宾先生是在《〈打鱼杀家〉与〈八蜡庙〉》一文中提出的,吴先生把这篇文章发表在1995年第二期的《艺坛》(内刊,武汉市艺术研究所主办)。尽管同宾先生在文中的叙述不无道理,但就在p; 日前,在2009年1996年第一期的《艺坛》上,赵晓东先生又发表了《“虫八蜡”无误》一文,在这篇短文中晓东先生根据《新华词典》找到了“虫八”字,而且还查到了“p; 日前,在2009年虫八蜡”一词以及释义,按《新华词典》上说“虫八蜡”即为“直翅亚目”。除此,晓东先生还援引小说《施公案》第305回《淮安府乡民告状 2月号的《百戏斋》上拜读了 祁吴萍先生虫八蜡巨寇行凶》的回目,指出“小说原本就是虚构的,其庙或有或无,京剧沿袭小说之说,不为错误。”与此同时,当年同宾先生指出的《庆顶珠》也有专家发表不同意见,印象中钮骠先生即在《梨园周刊》上撰文,认为该剧剧名仍应为《打渔杀家》。之所以旧事重提,笔者无意否定已经故去的吴同宾先生的学术成果,在这里我是想说关于《ba蜡庙》和《打yu杀家》的剧名争论由来已久,且至今仍无定论。因而使此戏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文字写法也就不足为怪了。
题为《正说八蜡庙》的文章,祁先生援引十四
p; 日前,在2009年
也说《虫八蜡庙》 ――兼谈戏曲剧
2月号的《百戏斋》上拜读了 祁吴萍先生
其实与此类性质相似的剧目文字写法的例子还有很多,其中比较典型并举有代表性且也很有趣的例子莫过于《落马湖》。这出戏长期以来一直并存着《落马湖》与《骆马湖》的两种写法,为此一段时间内笔者也很想一探究竟,于是查阅了手边有限的相关资料,结果发现二说各有渊源。查宝文堂出版的小说《施公案》,其中第名的考辨态度 \u0026nbs288回的回目即为《落马湖众寇伏诛淮安府施公赴任》,可见倘以小说为依据,那么此戏作《落马湖》毫无疑问。然而在现实中淮安市却没有落马湖,(吉林省倒是有个落马湖公园,在船营区的德胜路上,但显然不是“淮安府施世纶赴任”的落马湖),有的只是骆马湖。今天的骆马湖隶属于江苏省新沂市,地跨徐州市宿迁市两市结合部,为江苏省四大湖泊之一。此外在《宋史・高宗本纪》中记载:“绍兴五年(公元1131年)四月金将度淮,屯宿迁县骆马湖”,可见在宋代“骆马湖”的名称即已存在,尽管p; 日前,在2009年《淮安府志》中有“旧作落马”的记载,但“落马”的叫法只能是往宋以前去推,所以无论是今天,还是清代的小说、戏曲,现实中都应该写作《骆马湖》。这样一来,我们衡量问题的标准也就随之浮出了水面,即考证戏曲剧目的标准究竟应该是戏曲脱胎的小说、唱本等,还是现实或当时的实际情况?相信对于这一标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及评判,但笔者以为:戏曲,特别是流传久远广泛的传统戏(新编历史剧不在此间)是在本身已经经过艺术加工的传说、唱本、小说、剧本等基础上“再加工”而来的艺术作品,所以没有必要再对其进行“历史真实”的“一查到底”。假如采用这条标准的话,那么不要说什么神鬼妖狐的神话戏,就连“红楼戏”和一部分“三国戏”等等一大批优秀传统剧目也都不能演了,因为它们和真正的历史都有出入,这种近于“痴人说梦”的评判原则显然不能为戏曲界人士所接受。
也说《虫八蜡庙》 ――兼谈戏曲剧
题为《正说八蜡庙》的文章,祁先生援引十四
名的考辨态度 \u0026nbs我认为戏曲剧名如果根据其脱胎的小说、唱本或剧本中所涉及的人名、地名、剧名等进行比对和分析就可以了,因而我个人主张像《ba蜡庙》、《luo马湖》这类有争议的剧名应当“从简”地到它们的来源《施公案》里去寻找答案。只要不是由于文化水平的原因,把不认识的一个字读成自己认识的另外一个字(如《取荥阳》旧时曾被误读、写作《取荣阳》),因而造成错误就足够了。至于对历史真实情况的还原与表现,我觉得至少供人娱乐欣赏的戏曲不必要承担这份原本不属于它的责任。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定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