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良镇位于
襄垣县城北15公里处,北邻
西营镇,南接
善福乡。地域面积173.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770亩,林地面积11万亩,辖24个行政村,128个自然村,总户数5337户,总人口1.7万人。
乡镇简介
下良镇位于襄垣县城东15公里处,辖24个行政村、15个驻镇单位、128个自然村。全镇下设47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33个、企业党支部7个、其它支部7个,共有党员922名,其中农村党员729名,女党员113名。35岁以下171人、大专39人、中专58人、
高中115人。
建置沿革
下良镇是
襄垣县的北部重镇,位于城北15公里处,镇政府驻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6°39′,东经113°3′
总面积176平方公里,集镇面积15.67平方公里。
镇政府驻下良村,1956年为乡公所治,1958年为公社机关驻地,1984年改社为乡,并置下
良乡镇。
辖区曾三次扩大:2001年11月合乡并镇后改设下良镇,下辖下良、北下良、上良、李庙坡、韩庄、苗家庄、曹家坪、西故县、东故县、南桥院、郝村、青南、梨树烟、牛龙咀、庙烟、南神头、水碾、水碾沟、寨沟、白杨岭、梁家庄、强计、段堡、井背、东岭、圪岔街、肖家垛、河曲、寨上、和家坡、东邯郸、西邯郸共33个行政村,含133个自然村。
资源
下良镇地下资源丰富,地上山川秀美,全镇经济较为发达。全镇已初步形成采煤业、采矿业、石灰业、养殖业、
种植业等五大产业,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发展格局。煤炭行业是下良镇的支柱产业,全镇有煤矿企业7个,成为
襄垣县产煤的主要生产基地,年产量达100万吨。养殖业形成了
黄牛、
奶牛、生猪、山羊四大养殖基地。
基本经济
2005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为30860.4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866元,财政收入达到了3296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8亿元,粮食总产量33116万斤,
计划生育率为88.5%,人口出生率为11‰,自然增长率为2.87‰。
(2006-2010年)全镇工作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山川秀美、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按照“以人为本、转变观念、
改革开放、打牢基础、调优结构、建强支柱、振兴
科学教育、改善生态、优化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全面落实“三五”战略,加快建设一流强镇,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为实现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2006-2010年)全镇主要奋斗目标: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乡镇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000万斤,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自然环境资源
下良镇域主要地形分为:山区和丘陵区。东北部地形为石质山区,海拔800~1725米,山势起伏较大,相对高差为350~450米。坡度一般在30度以上,多为
石灰岩裸露的荒山秃岭,有丰富的石灰石、
白云石等资源。西南部地形为丘陵区,共计20个村,海拔950~1100米,相对高差100米左右,坡度15~35度之间,适宜种植,多为梯田和台阶式地块,有丰富的煤、铁、铝等资源。辖内
仙堂山、伟回山、韩王、石墨山、老凹梁山、
浊漳河、史水河。2010年全镇总人口16326人。民族多为
汉族,主要姓氏有李、赵、张、王、刘、栗等。
发展目标
2006年下良镇以落实“三五”战略,奋战“3168”工程统揽全镇各项工作。今年该镇的工作重点是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一个重点,抓好9个项目,办好10件实事,坚决打胜“1191”工程硬仗。就是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条主线,集中精力抓好东、西故县
奶牛养殖、上良千头养猪场两项重点农业调产项目和上良联营煤矿,东、西故县煤矿技术改造等7项重点工业调产项目为内容的9个工农业调产项目,办好公路建设、农经信息、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和农村人畜饮水解困、镇村卫生院改造、新建汽车站等“3168”工程承担项目的10件实事。
充分发挥下良资源大镇、生态大镇、农业大镇、工业大镇和旅游大镇的“五大”优势,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做稳做大做强企业。以建设精品村和示范村为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目的,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不断壮大新兴产业,变地下为地上,切实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以
仙堂山旅游开发为中心,围绕发展商贸集市、物资交易市场和旅游商品市场,全面带动饮食运输服务业的发展。
第一产业
下良镇传统的
种植业有玉米、小麦、大豆、谷子、高粱等。
耕地面积1980年为62000亩,1995年为61900亩,2010年为40770亩。人均耕地面积1980年为3.29亩,1995年3.37亩,2010年2.5亩。
粮食总产量1980年为3655吨,1995年为15207吨,2010年达到17514吨。
至2010年,全镇建成设施蔬菜园区1500亩。
水果以
苹果、西瓜、梨、桃、杏为主,2010年年产量达510吨。
干果以核桃、仁用杏为主,2010年年产量达30吨。
蔬菜种植面积为1330亩,年产量达2100吨。西故县、东故县、青南、牛龙咀、梨树烟、红土坡等村发展仁用杏、枣、核桃为主的干果经济。
郝村、南桥院、强计村主要发展生贵式蔬菜大棚种植。
林业主要以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和育林为主,2010年造林累计面积达到7.6万亩,是1978年的4倍。
畜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截止2010年底,全镇猪存栏2313头,羊存栏5119只,家禽存栏13800只,牛存栏119头,规模养殖户达到13家,总产值205万元。
2010年,第一产业总产值8430万元,占全镇经济总产值的13%。
第三产业
随着城镇建设的推进,服务业得到全面提升,三产成为全镇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镇内33个村均建有便民超市,镇区建成商业街3条,有鑫西酒店、供销饭店等餐饮服务设施。辖区内旅游资源丰富,依托
仙堂山景区的全面开发,围绕旅游服务配套、城镇服务提升全镇第三产业的发展。2010年,第三产业产值达4540万元,占全镇经济总产值的7%。
社会状况
城镇建设
至2010年,该镇全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以“南联西进、北扩东移”为城镇建设总的指导思想,通过三纵三横交通网络拉开城镇主体空间框架,结合新农村建设、煤矿塌陷新村建设、旧村改造推动城镇化建设,完善城镇功能,重点建设行政商贸区、
科学教育文卫区、居民生活区、生态修复区、物流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2010年,全镇33个行政村全部通水、通电、通
水泥路、通有线电视、通互联网。
教育
全镇有寄宿制初中2所、小学6所。2007年,故县中学新建教学楼、师生住宿楼各一座,下良中学新建学生操场;2008年,下良中学新建三层教学楼一座,故县中学新建学生操场;2010年,镇内8所中、小学校全部进行维修加固。
卫生医疗
镇内有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18名,病床20张,设有急诊、内科、外科、妇幼、口腔、化验室、放射科,能开展骨科、普外、
妇科学的常规手术。全镇建成新农村卫生所33个,并已全部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全镇共有乡村医生49余名,能够满足群众日常看病需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5%。计划免疫儿童保健普及率达100%。
社会保障
2007年,新建下良中心敬老院,首批入住五保老人18人。因居住拥挤,2010年又新建标准化敬老院1处,内设标间、餐厅、浴室、活动室等,入住五保老人73人。2010年,全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在向60周岁老人发放养老金的同时,向全镇7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金。
文化体育
2008年,新建下良镇文化活动中心,内设书画展厅、历史民俗陈列室、城镇规划展厅、健身活动室、荣誉室、棋牌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放映室、文艺节目排练厅等。全镇有“八音会”5家,秧歌队35支。每年
元宵节都会组织各文艺团体进行节日汇演。全镇共有村级图书室20个,村级体育指导员39名,群众的文体活动得到全面改观,整体质量也明显提高。
子房沟瓷窑址、东故县遗址、青南关帝庙、潘王墓、栗氏家庙、段堡石、刘氏家族墓地、龙天都庙遗址、化岩角山佛教
岩画、苗家庄19号民居等。
名胜古迹
下良镇现存古建筑60余处,古城址3处,古寨址2处,古陶窑5处。
仙堂山位于下良镇界内,
太行山西麓,景区面积22平方公里,海拔1100——1750米。居古韩八景之冠。
东晋时期著名高僧、旅行家、翻译家--
法显(
襄垣县人)自幼在此修行,设坛讲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到
印度取经僧人。
仙堂山是集自然风光、佛教文化、人文景观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并以独特风格载入《中国名胜辞典》。
此外有代表性的名胜古迹有:化成寺、天齐庙、龙山寨遗址、上良烈士碑、
石雕菩萨像、水碾二仙庙、东邯郸墓群、桃花庵、曹家坪烈士碑、襄垣县干部扩大会议旧址、
西故县烈士纪念碑、子房沟瓷窑址、东故县遗址、青南关帝庙、潘王墓、栗氏家庙、段堡石龛、刘氏家族墓地、龙天都庙遗址、化岩角山佛教
岩画、苗家庄19号民居等。
所获荣誉
2020年11月20日,下良镇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