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佩章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晋佩章【1926.9——2008.6】,河南省禹州火龙乡晋村人。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美国国家艺术研究院终身荣誉院士、河南文史馆馆员。
对古代钧窑有着深入的研究,不仅著书立说,还勇于躬身实践,创作出许多蜚声海内的经典钧瓷作品,他在钧瓷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中发挥了承前启后的历史性作用,被誉为“钧瓷泰斗”,“钧瓷名片”、“中原地区现当代钧瓷文史、艺术与科学集大成者”、“国宝” 。
生于1926年9月,1948年10月参加工作,入中原大学学习。1949年3月参军,1962年5月转业。历任禹州钧瓷一、二厂供销股长,实验室主任,技术科长等职。1988年创办“刘山窑艺实验室”,专门从事北方名窑的研究和名瓷的仿制工作。其作品古朴典雅,窑变美妙,被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央文史研究馆等机构收藏陈列。曾参加在美国纽约东西方艺术家交流协会举办的艺术展。在潜心钻研、率先完成宋早期不同蓝色乳光釉的研究与仿制的同时,将钧瓷的起源向前推进200多年。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钧瓷论文20余篇,出版钧瓷专著有《中国钧瓷艺术》、《中国钧窑探源》、《中国钧窑釉彩》、《钧瓷史话》、《话说钧窑》、《钧瓷志》(参加编撰)等。为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特级陶瓷艺术大师。
人物生平
晋佩章生于1926年9月,1948年10月参加工作,入中原军政大学学习。1949年3月参军,戎马前半生,南下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并随部转战西南至重庆市,后奉调赴朝鲜战场,回国后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从事地图测绘学工作,转业前所在部队为河北城。1962年5月转业一入瓷区,笔耕冶陶后半生,任禹州钧瓷二厂供销股股长,后被调至禹州市钧瓷一厂任供销股主任。70年代两次离开神垕镇,被调任禹县科委和县供销社,又在其争取下回到瓷区,任禹州钧瓷一实验室主任,技术科长等职。1987年在紫禁城出版社出版钧瓷史上第一本专著《钧窑史话》。离休后,于1988年创办“刘山窑艺实验室”,专门从事北方名窑的研究和名瓷的仿制工作。2002年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第一版《中国钧瓷艺术》,2003年获“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是河南省第一位,也是当时唯一的一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晋佩章生于中医之家。祖讳奉仙,为时之名医,乡野有传曰“神仙一把抓”,曾坐堂禹州,避战祸时游方行医于嵩洛间,寿80余。父讳土明,亦随父行医,晋佩章三岁父亲时去世。长兄宪章,后参军,供职中央军驻西安部队。二姐玉梅,后嫁于太和任家。
晋佩章幼读私塾,幼名德功,后被先生改为佩章。因侵华日军兵犯中原,便随母亲辗转西向投奔长兄,后游学陕西甘肃。抗战结束后,回到禹州就读高中。受革命思潮影响。48年投奔报考时在宝丰县的中原军政大学,即受中共收编国立河南大学之部分。从军后服役于炮兵部队,解放前后随部队转战西南至重庆市
1957年经战友介绍结识妻子赵玉梅,1958年结婚。1962年转业地方,本来被安排至高中教数学,经争取下,到神钧瓷二厂,任供销股主任,自此开始了终其一生的钧瓷奇缘。当时供销体系下,晋佩章因工作不平,与人争执,被迫调至钧瓷一厂。在文革中受到冲击,一度又被禹县调至县科委地震局,县供销社庄乡合作社。经过再三争取又回到一厂供销股、实验室。晋佩章在私下和神垕镇钧瓷艺人常饮酒谈钧,而这些人往往是国内专家或各大国营瓷厂的老艺人、技术骨干,如冯先铭安金槐、杨文宪、徐国祯、卢广文、任坚、孔铁山、田松山、邢国正、傅清臣等。
在岗位上,常年参与对外交易贸易会及古陶瓷学术会议,数次陪同权威专家来禹进行田野考察。在此晋佩章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包括,传统艺人的口述、文献典籍的搜罗、田野考察标本的搜集、相关图像的积累等等。1975年9月,为解决陶瓷原料之不足,晋佩章参加由省地和神垕镇各厂组成省内原料调查组,到伏牛山大别山作为时两周的调查工作,发现南召钾长石和石英矿质地优良,储量丰厚,经过化验完全合乎制品要求,开辟了钧瓷原料就地取材的新途径。1984年在景德镇陶瓷上发表与田松山合作的,《从禹县九十六处古钧窑遗址的调查浅谈钧台窑的艺术成就》,并率先完成了“宋早期各种深浅不同蓝色乳光釉”的研究和仿制工作,此时,晋佩章对钧瓷的认识完全进入了新的境地,并开始着手编著《钧窑史话》。《钧窑史话》1987年北京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填补了钧瓷文化专著的空白。与《钧窑史话》同时,晋佩章对炉钧釉、唐钧花釉、宋钧蓝釉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利用现代方式进行的大量而不间断的试验,将钧瓷釉方以比例的方式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整理。
1987年离休时前,晋佩章仍是禹州市神垕钧瓷一厂实验室的主任。988年他租下一个小窑口,独立创办了“刘山窑艺实验室”。那时候他家搬到了神垕镇西大街16号,当时还是一件旧瓦房和两间平房,平房留给子女住。在那间昏暗狭小的旧瓦房里,一个当作厨房,一间作为卧室兼书房,最里面的小隔间是属于他的实验室,摆满了瓶瓶罐罐的东西,这样的安排局促不堪。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在书房伏“案”而作,他所负责撰稿的《钧瓷志》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写出来的,在“实验室”里配釉、研磨、记录、分析、整理、改良再配釉、研磨…同时不断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研究古钧窑的工艺,期间与郑州大学教授高正耀合作论文《元代钧瓷釉的穆斯堡尔谱分析》在物理学期刊《核技术》上发表。利用频谱分析,对唐钧花釉和宋钧釉工艺技术进行对比研究,证实钧瓷源于唐朝,将钧瓷的起源向前推进200多年。
1993年,晋佩章在西大街16号对面的小巷子里买下了不足两分的地方,建成一座两立方双火膛煤窑,自此“刘山窑艺实验室”落户大刘山脚下。199611月19日,参加中国钧瓷艺术(香港)国际研讨会及珍品展览会,在香港文化中心会议室举行中国钧瓷艺术(香港)国际研讨会,国内外44位专家学者就钧瓷的生产历史、考古发现、烧制工艺、窑变艺术、鉴赏与收藏等问题作了广泛的探讨和交流。1997年6月17日至30日,其作品被选送至在日本东京日中友好会馆美术馆举行的“中国钧瓷珍品展”。1997年7月,台湾逢甲大学教授刘良佑应神垕镇镇邀请率团30余人来神垕参观钧瓷,并进行学术交流。之后与晋佩章多次互通书信交流陶瓷艺术与工艺。
2003年以季献林,晋佩章为顾问团队的国礼“祥瑞瓶”在博论坛亮相,晋佩章无私的拿出自己研制多年的钧瓷釉方。2003年7月,晋佩章编著的《中国钧瓷艺术》一书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2003年10月30日,晋佩章被评为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4年12月17日,晋佩章先生进京,出席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颁证仪式,这是河南省唯一获得此项殊荣者。2006年进京参加八大名窑展,在展览中举办“中原地区年龄最大的陶瓷艺术大师晋佩章作品”展中展,今年适逢晋佩章八十大寿,组委会专门为他举行了庆祝仪式,晋佩章大师兴致很高地为观众现场表演了陶瓷拉坯成形,他对媒体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将想把自己积累的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的数百个釉方公布,“多年来,钧瓷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距,就是釉方秘不外传,目的就是想保住饭碗。但这样做十分不利于钧瓷界的交流和学习,更不利于钧瓷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据悉,晋佩章大师所公布的这些釉方大多是他本人多年研究的成果,代表着目前釉钧瓷的最高水平。其时,晋佩章已被查出肺癌晚期,但为了将这谢釉方保留传世,仍忍痛坚持著述,修改清稿。
2007年,河南省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于8月12日评出,晋佩章成为该奖项首位获得者。8月16日上午,晋佩章河南工艺美术特别贡献奖颁奖仪式暨个人钧瓷艺术展在郑州举行。
2008年1月其作品“和谐宝鼎”“葵花尊”“观音瓶”等6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5月12日,四川省发生地震后,晋佩章拖着病体关注灾区的情况,常常是边看电视边掉眼泪,有时难过得吃不下饭。“国家有难,人人应尽心力。”他在第一时间拿出5000元现金捐给了灾区。几天后,省工艺美术协会、省陶瓷玻璃协会号召全省的艺术家捐款捐物,晋佩章一下子捐出了价值100多万元的钧瓷作品,并将自己制作的6件钧瓷珍品义卖,得款全部汇往灾区。
6月2日,首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示,晋佩章(钧瓷烧制技艺)入选。
6月8日,晋佩章病逝于神垕镇,结束了他“半生戎马半生钧”的人生。
主要成就
晋佩章先生从上世纪60年代起至今50多年来,将其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中原地区的钧瓷事业。被尊称为:“钧瓷泰斗”,为钧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1980年-2000年,20多年来,晋佩章先生不顾年事已高,身在瓷区精心钻研,率先完成了“宋早期各种深浅不同蓝色乳光釉”的研究和仿制工作。同时,他潜心钻研、率先完成宋早期不同蓝色乳光釉的研究与仿制的同时,将钧瓷的起源向前推进200多年。
晋佩章先生在著书立说,研究钧瓷理论的同时,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他对钧瓷的理解,加之技艺精湛,他制作的钧瓷造型端庄,线条流畅,釉色饱满,釉质浑厚,古朴典雅,窑变艺术妙,成为现代收藏家们的新宠。2006年11月,由他亲手设计制作的柴烧钧瓷珍品“铺耳尊”,在北京的一次拍卖会上,以18万元的天价拍出,创下了现代单件钧瓷的最高价纪录。
晋佩章先生的钧瓷作品风格古朴典雅,窑变艺术美妙,每每求新优于常趣,使追慕者难肖其状,难进其神。他为香港回归烧制的凤尾瓶庄重大方釉色玄妙,为业内人士广泛称道。
他创作的大量钧瓷作品,有的被国内、国外博物馆收藏;有的被国家领导人当作国礼赠送给外国政要和知名人士;并率先将钧瓷制品打出国门。使他的钧瓷作品不断在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引 起了轰动,晋佩章大师本人被外国朋友称为:“中原地区钧瓷活的历史”,使中国无与伦比的钧瓷艺术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和赞扬。晋佩章大师以其在钧瓷界极高的威望和其亲手制作工艺精湛的钧瓷制品,不断的引来了国内外众多收藏家和钧瓷爱好者的竞相收藏,人们都以拥有一件晋佩章大师亲手制作的钧瓷制品为最大兴事。
他的名作《 蓝雪 》,蓝色的鱼石纹与白色的菟丝缕交错流动,形成的画面好像一片片蓝色的雪花飘飘洒洒,飞泻直下,犹如到了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令人称奇叫绝。又如他烧制的天青釉鸡心盘,下面象一座山,山的右上方有一点鸡血红,象一轮太阳冉冉升起,此盘名叫“富士霞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曾拍出天价300万元人民币,现收藏在日本天皇宫。
其作品古朴典雅,窑变美妙,被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央文史研究馆收藏。曾参加在美国纽约东西方艺术家交流协会举办的艺术展。
2008年元月8日,晋佩章先生和儿子晋晓童创作的柴烧钧瓷象头尊、方尊、观音瓶、太平尊、向日葵属尊、谐宝尊等6件珍品,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创下国家博物馆一次收藏单一瓷种件数最多的纪录。
晋佩章先生在钧瓷艺术领域取得的成就,也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肯定,受到了国内外艺术机构的高度重视,2003年他被评为为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文史馆馆员,中国古陶瓷协会会员,而且还是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公布的第一位获“特别贡献奖”的艺术家。美国国家艺术研究院“终身荣誉院士”。
出版著作
晋佩章大师对钧瓷的发展历史有独到的研究,著有《中国钧瓷艺术》、《中国钧窑探源》、《中国钧窑釉彩》、《钧瓷史话》、《话说钧窑》、《钧瓷志》(参与编撰工作)、《晋佩章作品选》等关于钧瓷的各种著作等。在国内外发表的钧瓷论文达30多篇共计60多万字,为弘扬钧瓷艺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人物评价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张玉骉评价道:我对晋佩章大师一生的理解就是‘炉火不灭,笔耕不缀。’他用毕生的精力,记录了钧瓷近50年的发展历史,他把神垕镇的各种传说、标本、史料广泛进行收集,然后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并著书出版,对钧瓷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会长、河南省陶瓷玻璃协会会长王爱纯女士说:晋大师不仅技艺独特,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人品和艺德,他没有门户之见,悉心授徒,毫不保留,无私奉献。我给他总结了六句话:晋老先生一生情,窑火常伴钧魂梦,历来无私多奉献,不为荣华不为名,寒舍立下万言著,留下珍宝万代传。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志先生对晋佩章先生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晋大师为人忠厚,平易近人,与同行交流毫不保留,为记录钧瓷、宣传钧瓷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师虽已去,钧瓷情未了。
个人生活
晋佩章先生与其妻赵玉梅育有一子二女。
2007年6月,晋佩章先生被查出患有肺癌,他深知自己时间不多了,就在他简陋的住室内,他拖着病重的身体,夜以继日,笔耕不缀。他向前来看望他的领导和钧瓷界的大师说,他还要再写两本书,才对他挚爱一生的钧瓷艺术有所交代。
然而,病魔在无情地摧残着他的身体,终于,在5月初,晋佩章先生再次发病,躺在床上仍念念不忘自己最后写的书稿,叮嘱儿子晋晓童,无论如何也要把书修订完,尽快出书。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晋佩章先生看着电视常常泪流满面,经常和老伴谈起灾区群众的困难。5月15日,神垕镇举行了捐款仪式,他让老伴取出5000元捐给了灾区。
不久,河南省陶瓷玻璃协会也发动了全省的艺术家捐款捐物,晋佩章先生得知消息后,毫不犹豫,让儿子把价值170多万元煤烧钧瓷太平尊捐了出去。此时,晋先生意犹未尽,他还想为灾区的群众做些什么。不久,他又将自己亲手制作的6件钧瓷珍品捐出来,委托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拍卖后,将得款全部捐给灾区。
2008年6月8日晚,晋佩章大师病逝于让他魂牵梦萦的神垕古镇,享年83岁。
传承谱系
传承项目
第一代,晋佩章,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第二代:
晋晓童河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晋艳红,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李欣营,河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李建锋,河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丁建中,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
刘志钧,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
第三代
晋文龙:工艺美术师,郑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晋文麟:助理工艺美术师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出版著作
人物评价
个人生活
传承谱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