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又字齐奘,出生于山东清平(现属
临清市),中国共产党党员、国际东方学家、文学翻译家、中国
古文字学家、
巴利语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和中国敦煌
吐鲁番市学会会长等多种学术职务,是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
1917年投奔济南的
叔父入私塾读书,上学期间,课余由叔父亲自给他讲《课侄选文》,另参加
文言文学习班,尚实英文学社学习。1926年升入
高中,1928年开始创作《文明人的公理》等短篇小说发表。1930年考上
清华大学,1934年,季羡林从
清华大学毕业,到山东济南高级中学任国文教师,1935年开始十年留德生活,1946年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1966年至1977年经历文革,1978年开始,潜心研究印度史、中印文化关系史、印度佛教史,翻译和研究
梵语文学作品,撰写了大量的重要著作。多部著作先后获得科学研究奖、
中国图书奖、优秀成果奖、著作荣誉奖等诸多奖项。
先后获荣誉文学博士、 翻译文化
特别贡献奖、
蔡元培奖、:335国家最高荣誉奖“莲花奖”等荣誉,2006年获感动中国人物奖,被尊称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与
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等。
2009年7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人物生平
早年及受教育经历
早年经历
1911年8月6日,季羡林出生于
山东省清平县(现
临清市)
康庄镇官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4是季氏家族中唯一的男孩,乳名“双喜”,又称“喜子”。六岁以前在清平随
马景恭老师识字。1917年,投奔
济南市的
叔父入私塾读书。 1920年,进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附设小学,后转入济南新育小学就读,晚上学习英语。1923年考入正谊中学,在这之后的八年时间,课余除了叔父亲自给他讲《课侄选文》,还参加
文言文学习班,读《春秋左传》《
战国策》《
史记》等,晚上在尚实英文学社学习英文到十点。
1926年,升入高中,半年后转入
山东大学附设高中文科,深受山东大学校长
王寿彭和国文老师王玉的影响,对古文产生兴趣。1928年,日军侵占
济南市,季羡林辍学一学年,创作《文明人的公理》《医学士》《观剧》等短篇小说,署笔名希道,在
天津市《
益世报》发表。:223
1929年,与
彭德华结婚。:14同年,转入
山东省立济南高中学习一年,师从
胡也频、
董秋芳、夏莱蒂、董每等全国闻名的作家,这一年开始学习
德语。1930年开始翻译
伊凡·屠格涅夫的散文《老妇》《世界的末日》《老人》及《玫瑰是多么美丽,多么新鲜啊!》等,先后在山东《
国民新闻》(后改为山东《
民国日报》)的趵突周刊发表。:25高中毕业后报考邮政局,没有考上,于是报考了大学。:17:14
清华四年
1930年,季羡林考上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德文,从师
吴宓、
叶公超学东西方诗歌比较、英文、
梵语,并选修
陈寅恪教授的佛经翻译文学、
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
俞平伯的唐宋诗词、
朱自清的陶渊明诗。因共同的文学爱好,与同学
吴组缃、
林庚、
李长之结为好友,称为"四剑客”。大学期间,以成绩优异,获得家乡清平县政府所颁奖学金,发表散文十余篇,译文多篇。:224
德国十年
1934年夏,季羡林清华大学毕业,应山东济南高级中学校长宋还吾邀请到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224一年之后,清华大学与德国学术交换处签订了互派留学生的合同,季羡林考取赴德留学的机会。季羡林开始了十年的留学生活。季羡林在哥廷根(Goettingen)大学主修印度学,选英国语言学,师从"
梵语讲座"主持人、著名梵文学者
恩斯特·瓦尔德施米特(Waldschmidt)教授,学梵文、
巴利语、:225吐火罗文、以及俄文、南斯拉夫文和
阿拉伯语。1940年12月至1941年2月,季羡林在论文答辩和印度学、斯拉夫语言、英文考试中得到4个"优"。1941年获
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师从语言学家E·西克(E·Sieg)教授研究吐火罗语。因战事方殷,归国无路,只得留滞哥城。10月,在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担任教员,同时继续研究佛教混合
梵语,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发表多篇重要论文。:2251945年10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不久,经
瑞士东归。离开哥廷根35年后的1980年,季羡林率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访哥市,再83岁高龄的
恩斯特·瓦尔德施米特恩师,写就文章《重返哥廷根》。
工作经历
初任北大教授
1946年5月,季羡林回国,经
陈寅恪推荐,在
北京大学任副教授,:225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兼任系主任(系主任任职至1983年,“文革”期间除外)。解放后,继续担任北大东语系教授兼系主任,从事系务、科研和翻译工作,毕生致力于研究最冷门的
梵语等语言。从1946到1950年,季羡林写下了《柳宗元〈黔之驴〉取材来源考》《〈儒林外史〉取材的来源》《从中印文化关系谈到中国梵文的研究》《佛教对于宋代理学影响之一例》等一系列著作。1950年,季羡林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会。1951年,季羡林当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同年,随中国文化代表团,出访
印度、缅甸。 1952年,季羡林被评定为一级教授。:1871956年,季羡林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50年到1956年,季羡林和
北京大学的同事们陷入了会议与批判的漩涡中。但季羡林没有停下,继续进行学术研究,写下《史学界的另一个新任务》《介绍马克思〈印度大事年表〉》《随意创造复音字的风气必须停止》《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1954年-1978年当选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226-2271955年出版
德语译本《安娜·西路斯短篇小说集》,:2261956年2月,被任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同年,出版
梵语译本印度迦梨陀婆《
沙恭达罗》(剧本)。:2261957年发表学术著作《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印度简史》,1959年出版印度古代寓言故事集《
五卷书》,1962年应邀参加
伊拉克“
巴格达建城1800周年纪念大会”,参加中国教育代表团,前往
埃及、
阿尔及利亚、
马里、
几内亚等国参观访问,出版梵文译本印度迦梨陀婆《优哩婆湿》。:226
“牛棚”十年
1966年至1977年,季羡林经历被“打倒”,关牛棚,挨批斗、痛打。后期被分配到东语系的办公楼和学生宿舍去看守门房,收发信件和报纸,传送电话,季羡林着手偷偷翻译
印度古代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经过十年,《罗摩衍那》全部译完。:222
再任北大教授
1978年3月7日,季羡林恢复一级教授职称,享受到了中断12年的高级知识分子待遇,:211被任命为
北京大学副校长。:212季羡林又开始潜心研究印度史、中印文化关系史、印度佛教史,翻译和研究
梵语文学作品,并撰写了包括《〈西游记〉里面的印度成分》《〈罗摩衍那〉浅论》《〈大唐西域记〉今译》《吐火罗语A中的三十二相》等多部重要著作。1979年受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编委会副主任兼任南亚编写组主编,专著《
罗摩衍那初探》出版。:227
1980年,散文集《
天竺心影》《
季羡林选集》出版,:22880年代后期开始,季羡林先后主编了大型文化丛书《东方文化集成》,担任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传世藏书》两部巨型丛书的总编。1983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81年,开始写作文化交流史著作《糖史》,历时17年,:前言2至1998年《糖史》完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问世。1998年4月,出版了《
牛棚杂忆》,对历史进行反思。2007年,季羡林出版《病榻杂记》,其中有请辞“学界泰斗”“国宝”“国学大师”三顶“桂冠”的文章。
期间,季羡林的《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印度古代语言论集》《
大唐西域记校注》:272《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等多部著作先后获得科学研究奖、
中国图书奖、优秀成果奖、著作荣誉奖等诸多奖项。季羡林荣获各单位、部门颁发的最高荣誉奖“褒扬状”、荣誉文学博士、 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蔡元培奖、:335国家最高荣誉奖“莲花奖”等荣誉。多种社会任职加身:1980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981年,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兼任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敦煌
吐鲁番市学会副会长。1984年起先后担任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名誉副主任。兼任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1988年,季羡林任
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并曾以学者身份先后出访
德国、
日本、
泰国。1990年,任中国亚非学会会长。1993年当选为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曾先后担任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
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会长、
中国语言学会会长等多种学术职务,北京大学终身教授。:334
逝世悼念
2009年7月11日,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因突发心脏病逝世,享年98岁。
截至2009年7月12日中午,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通过不同方式向
北京大学转达对季羡林先生辞世的深切哀悼,委托北京大学向季老亲属表示慰问并敬献花圈。7月19日上午,季羡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
八宝山革命公墓东礼堂举行,数千人送别季羡林先生。德国哥廷根大学校长冯·费顾拉教授向北大发来唁电,在电文中提到,季羡林著作《
留德十年》于2009年10月译成
德语在德国出版。
2010年4月5日,季羡林的骨灰在
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官庄村安葬,现场3000余人低头默哀。为迎接季羡林骨灰回故乡安葬,临清市为季羡林修故居,修建憩园,建设了季羡林纪念馆。季羡林的亲属、生前好友及各界代表参加了当天的骨灰安葬暨季羡林故居、纪念馆开仪放式。
主要成就
成就综述
季羡林在梵学、佛学、吐火罗文、中国文学、
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学术著作有《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1957年)、《印度简史》(1957年)、《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1985年)等。其中,特别突出的是对中世纪印欧语言的研究上,其主要著作包括《〈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等。
季羡林精通12国语言:汉语、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语、
梵语、
阿拉伯语、英语、
德语、
法语、
俄语、吐火罗语等,翻译了大量作品。他出版的德文中译本有
德国《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1955年);梵文译本有
印度伽梨陀娑《
沙恭达罗》(剧本,1956年)、印度古代寓言故事集《
五卷书》(1959年)、印度伽梨陀娑《优哩婆湿》(剧本,1962年)等。
另外,季羡林参与编纂了《
中国大百科全书》、100多卷的《
传世藏书》,1000多卷的《四库全书存目》、24卷《
季羡林文集》;出版的著作有《
天竺心影》(1980年)、《
朗润集》(1981年)、《
季羡林散文集》、《
牛棚杂忆》《季羡林文集》等。
其中《怀念母亲》《
夹竹桃》《做人与处世》《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等散文曾入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多次改版的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材仍选编了《月是故乡明》在五年级下册中,作为必学课文。
主要作品
人才培养与公益
人才培养
季羡林自1946年5月回国,在
北京大学执教60多年,从事教学、科研和翻译工作,毕生致力于研究最冷门的
梵语等语言,培养了一大批的人才,弟子中的学者有
彭树智、
刘安武、
朱威烈、
蒋忠新、
黄宝生、
王树英、郭良盏、葛维钧、刘建、
薛克翘、粱志刚、
郁龙余,
王邦维、李南、
段晴、
钱文忠、高鸿、日本的辛崎静志博士、:244
印度的墨普德、等。:244 已经成名的有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葛维钧、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资深媒体人
唐师曾、作家
卞毓方、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
王岳川、蒋忠新、黄宝生、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院长王邦维、段晴、
任远等。
公益
1994年季羡林获得了
北京大学特别贡献奖,在奖金没有领到,不知数目的情况下,给家乡官庄村捐款1万元人民币,设立“官庄村季羡林教育奖励基金”奖励村里考上大中专的学生和教学成绩特别好的老师。2007年7月,为家乡
康庄镇希望小学聚氨酯组25万元人民币。
1995年11月20日,在北京成立季羡林基金会(前身为北京大学季羡林海外基金),由季羡林担任首任理事长,对国际学术交流、国内外文化融合以及弘扬民族文化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2003年,季羡林向
清华大学捐赠15万美元,用来设立季羡林文化促进基金。:3312008年,季羡林将积攒多年的百万元稿费捐赠给
北京大学,设立“北京大学季羡林奖助学金”,用这笔基金的收益奖励优秀的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年5月,向
5·12汶川地震灾区捐赠20万元。
荣誉与表彰
名人轶事
笔误
每年8月6日,季羡林的亲朋好友,学生晚辈,各级领导,甚至外国大使,都会向他祝寿。可是,2001年8月,
聊城市和
临清市的市政领导邀请他回故乡,庆祝他的90华诞。在祝寿大会后,他在写《故乡行》一文时,却写了下面一段文字八月六日我在这里顺便说明一件事情:我的生日从旧历折合成公历是八月二日。由于一次偶然的笔误,改成了六日,让我少活四天算是我的生日。:2
德国情缘
在季羡林留学德国期间,他通过好友
田德望认识了街坊迈耶一家。
写博士论文需要打成清稿再送给教授看。季羡林没有
打字机,也不会打字,适逢迈耶家的
伊姆加德小姐能打字,自己又有打字机,而且她很愿意帮助季羡林打字。每次季羡林写论文,都是请伊姆加德小姐打的字。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季羡林和伊姆加德小姐之间渐渐产生了感情。但是,季羡林是一个有妻子、有儿女的人。与伊姆加德恋爱不仅意味着对妻子、儿女的背叛和抛弃,也意味着把自己的亲人推向痛苦的深渊。最终,他做出决定,回到中国,不再与其联络。
1991年,80岁的季羡林在写长篇回忆录《留德十年》时,首次披露了他50年前这段鲜为人知的爱情经历。“我就是怀着这样的感情离开迈耶一家,离开
伊姆加德的。到了
瑞士,我同她通过几次信,回国以后,就断了音讯。”
有读者读过《留德十年》被这段爱情故事所感动,专程到
哥廷根市寻找到伊姆加德小姐,发现她终身未嫁,伴着一台老式
打字机,一等就是60年。为了季羡林,她支付了一生的光阴和爱情。:72-79
藏品处理
季羡林住在离琉璃厂、潘家园附近,经常去购买各种自己喜欢的书籍。还会从国外订购善本书目。1952年后住到中关园,虽然离琉璃厂、潘家园远了,他依然会经常去城里购买书画。年深日久的积累,季羡林收藏了不少的藏品。年过九十,季羡林考虑收藏品的处理,第一选择捐献给自己从1946年开始任教的
北京大学。2001年7月6日,季羡林向
北京大学图书馆捐赠图书、手稿、字画等个人藏品仪式在北京大学办公楼礼堂举行。参加捐赠仪式的有北京大学校长
许智宏,副校长
何芳川,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戴龙基,以及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季羡林的学生、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
钱文忠说“这是北大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受赠,仅仅古字画就有462幅,其中有
苏轼的《御书颂》。而且,季先生捐出的不仅是字画,还有古砚、印章、
善本。”“保守估计,总价值也以亿元人民币计。”:98-102
人物评价
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说季羡林“淡泊名利,宠辱不惊”。
北京大学教授、原东语系党总支书记贺剑城说季先生对待学术、工作“非常严谨”,对自己和别人要求都“非常严格”,并且“精力过人”。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河说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汇通古今,在语言学、文化学、
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
比较文学等诸多领域都建树卓著,堪称我国学术界的一代宗师”。
季羡林在20世纪60年代被历史学家
范文澜誉为“国宝”,近年来
饶宗颐说他是“博大长者”。:2、293
2006年,季羡林获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称他为: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2006年5月13日,
中国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播出《一代鸿儒季羡林》誉为“国宝级学者”“知识分子楷模”。:334
季老的学生、资深媒体人
唐师曾说,季老之是一个有“良心的知识分子”,他冷静地生活,但又不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后世纪念
逝世五周年纪念活动
2014年7月10日上午,
临清市举办季羡林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在季羡林憩园举行追思会,临清市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
季承、
钱文忠、
卞毓方、李小军等向季羡林先生敬献了花篮。在
张彦青艺术馆举行了“追忆大师风范”纪念季羡林先生逝世五周年书画展,在临清宾馆举行了纪念季羡林先生座谈会。8月,在
泰安市,季羡林铜像暨纪念园揭幕。纪念园主体包括:季羡林铜像及
衣冠冢、季荷湖。纪念园落成后还筹建季羡林纪念厅,用于展览季老主要著作及生前遗物。揭幕仪式结束后,季羡林基金会与
泰山名人文化研究院举办了首届季羡林与泰山文化研讨会。
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
“中国东方学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纪念季羡林教授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
北京大学顺利举行。
羡林学术高端讲坛启动仪式暨纪念季羡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
临清市举行。
季羡林憩园
季羡林憩园坐落于临清市
康庄镇官庄村,占地2387平方米,其匾额和“集群贤大成学贯中外,承历代师表德合古今”对联均由
欧阳中石撰书。憩园内设立两个
荷塘,广场区塑有季羡林
汉白玉雕像、清塘荷韵碑和题字碑和微地形绿化区。
季羡林故居
季羡林故居坐落于临清市康庄镇官庄村,占地5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8平方米,院落为两进,主院由北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组成。故居匾额由著名学者、书法家、教育家欧阳中石书写,院内三棵枣树是季羡林祖辈种植,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季羡林纪念馆
季羡林纪念馆坐落在
临清市市区,古运河畔,建筑面积3341平方米,
欧阳中石为纪念馆题写馆名。:99纪念馆分上下两层,第一层重点展示季羡林先生的生平事迹,第二层重点展示先生的收藏和学术研究成果。
争议事件
“季羡林藏品被盗卖”传言事件
2008年10月24日,举报人张衡发邮件给新华社记者唐师求助,声称在2007年4月27日,参加“北京金兆艺术品拍卖会中国书画专场拍卖会”发现了季羡林收藏的16幅书画作品。此后,他陆续参加北京举行的几次小型拍卖会,又发现了10多件季羡林的藏品。他陆续拍下,2008年5月份电告北大校办,反映季羡林藏品被盗卖一事,北大校办没回应,却接到了季羡林秘书杨锐不友好的电话。10月23日,张衡向
北京大学指出,被盗卖的书画藏品是季老家中的藏品。同日,季羡林原秘书
李玉洁提供了书面证言证实藏品确为季羡林家中藏品。
10月28日晚,
唐师曾和张衡等人在301医院见到了季羡林。季献林答丢画两三年了,他从没委托别人去卖画。10月29日晚,张衡向新华社,《
中国青年报》《
北京青年报》《
南方日报》等人公布他的“举报材料”。
11月5日,北大新闻中心就“季羡林藏品被盗卖”传言事件发表声明,称学校已成立工作小组展开调查,目前未发现季老藏品外流,并指出某些人手中流传的是季羡林的当代字画,非真藏。
11月26日,
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就调查情况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公开,称举报人张衡手中的字画全系伪作。公安机关进一步证实“举报人”手中的字画全系伪作,并说明赝品提供者2008年5月得
肝癌死了。
一直未露面的金兆拍卖公司,两个月后出面声称:“真品的可能性很小,和杨锐无关”。
2009年3月19日,季羡林弟子
钱文忠做客
青岛新闻网,他表明自己非常负责任地跟大家讲,季老的私人藏品有流失,其中一件是极少人知道的,一封给
张艺谋和钱文忠的委托书。
季羡林故居被盗案
2009年12月15日,
王如和季羡林故居原看门人方咸如采用破窗入室的方式,进入季羡林故居,盗窃各种书籍、
塑像等物品价值约333万余元,当晚连夜将东西转运到了王如住的北大13号公寓。第二天中午,季承向
海淀区燕园派出所报案。王如得知后,伙同方咸如将盗窃来的财物转移到别的地方藏匿。
王如称,2001年季羡林曾和
北京大学校方签署过一分遗产《捐赠协议》,季羡林已将自己身后的全部财产全部捐给北大。自2008年,
季承趁季羡林病重之机,伪造6份季羡林批示,剥夺了自己和
李玉洁处理季羡林文件的权利。搬走季老藏书是保护国有财产。
季羡林的学生
钱文忠说,2008年11月,季羡林父子相见,留给季承的纸条有包括李铮之子等人在场见证。季承解释季羡林更改遗嘱是因为在2001年与北大签订捐赠协议后,有些东西被遗失,遂再次表态。北京市合川律师事务所刘铭律师分析,赠与合同有一定的“反悔权”。
王如自称是西安交大副教授、北大哲学系访问学者、北大公共管理中心副主任、季羡林基金会秘书长助理和第二任秘书长的推荐人选。随后,北大回应,王如与北大无人事关系;西安交通大学人力资源部证明,王如没有副教授身份;检察官宣读李玉洁和其他相关人士的证言,证明王如从未在基金会任职。
季羡林过亿遗产风波
2010年8月19日,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去世后,
季承公开表示,父亲的遗产全归他所有;季羡林原秘书
李玉洁则称,季老立遗嘱表明财产都捐给
北京大学。季羡林旧居被盗后,北大发表声明称,季羡林朗润园公寓中的重要物品此前已经移交给季承。但目前,季羡林生前所藏字画都在
北京大学图书馆保存。这批字画曾由季羡林“捐赠”,未能明确究竟是否是个人财产,季羡林家属一直与北大持有异议。北大表示会交还给家属处理,但交涉一年来,事情并无实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