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中石(1928年10月29日~2020年11月5日),中国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
京剧艺术家,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委员,
中国文艺网第十届全委会荣誉委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第三届理事会顾问,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院长、学科带头人兼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戏曲学表演专业博士生导师,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
欧阳中石出生于
山东省泰安市市
肥城市汶阳镇西徐村,早年就读于
泰安市粮食市小学,后因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转至济南
制锦市街模范小学。1942年,欧阳中石考入山东省立济南中学。1948年高中毕业后,欧阳中石任教于济南永长街回民小学。1950年,欧阳中石考入
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1952年,欧阳中石转入
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修中国逻辑史。1954年大学毕业后,欧阳中石先后执教于通县女子师范学校、通县师范学校、通县二中、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从事基础教育长达28年,讲授语文、数学、历史、物理、
化学、体育、美术等课程。在171中学,欧阳中石提出语文教育改革方案并进行试点,全国许多中学都按照他编写的教材进行教改实验。1981年,欧阳中石被调到
首都师范大学(今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重新拾起了
逻辑学,除了在其他一些高等院校兼授逻辑课,欧阳中石还参与逻辑学教材和逻辑史的编撰工作,主编或与人合著了许多逻辑学著作。1985年,欧阳中石参与创办
中国书画国际大学(今中国书画国际大学)书法专业,并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1993年,欧阳中石担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书法方向)博士生导师。1998年,欧阳中石负责指导首都师范大学接收书法方向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欧阳中石晚年专心从事书法创作和书法教育,作为书学泰斗,受到社会各界尊崇,并担任
书法学硕士、博士生导师,成为书法家中最受尊敬和爱戴的书法教育工作者之一。并多次受邀举办书法展览,参加各类文艺活动,多次获聘多个机构的文化顾问。2020年11月5日凌晨3时18分,欧阳中石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欧阳中石的书法各体兼通,博采众长,而又归宗二王,形成了飘逸清新的独特风格。他的书法用笔厚重朴实、圆融含蓄,格调清新高雅,沉着端庄,结字、取势、布局皆独具匠心。代表作有:《中石夜读词钞》《中石钞读清照词》《章草老子道德经》《道德经小楷手书》等书法集。在长期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欧阳中石提出了“书面文心”的理念,后来,他将之发展为“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并提出了以“书法文化”为龙头,“书法史论”为两翼,以汉字、碑帖、文献、鉴藏、材料研究等为外围的“书学”概念。经过三十余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首次在中国高校构建了从专科、本科直至硕士、博士、
博士后完整的高等书法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欧阳中石曾从
金岳霖等前辈学者学习
逻辑学专业,早年即以一篇在《
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关于特称判断的论文在逻辑学界崭露头角,后主编或参与编写了诸多逻辑学著作。其中,《
中国逻辑史》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奖;《逻辑》教材在中国语言与逻辑函授大学使用,影响了数十万学生,金岳霖亲为其题签,在国内逻辑学领域有广泛影响。欧阳中石师承
京剧“奚派”创始人
奚啸伯,为其嫡传弟子,曾长期协助奚啸伯工作,对奚派艺术的完善有重要贡献。欧阳中石曾先后获得“首届
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
特别贡献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全国模范教师”“
北京市人民教师”“第六届造型艺术家成就奖”“人民喜爱的艺术家”“全国先进工作者”“第二届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等荣誉奖项。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28年10月,欧阳中石出生于
泰安市,早年就读于
泰安市粮食市小学,三年级时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只好回到肥城市的
汶阳镇老家。1939年,他辗转到济南继续求学,去了制锦市街模范小学,1942年考入山东省立济南中学。他在济南省立一中读书时,地理老师觉得他的族名不好,先后给他起了几个名字:最开始起了“松岩”,他觉得不好,因为光他就认识好几个叫“松岩”的;后来又起名叫中流砥柱的“中流”“中柱”,他也不满意,直至起了“中石”,
方柱石的意思,他才欣然接受,于是以后便有了“欧阳中石”。在
高中,他遇到了著名数学家
苏步青。苏步青觉得这个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很不错,鼓励他今后钻研数学,但欧阳中石拒绝了,错过了系统接受新式教育的机会。尽管如此,苏步青不久后仍然给欧阳中石写了封信,让他今后上北京去读书。大约同时期,欧阳中石听说
济南市城外的古庙有个隐蛰的老和尚,写得一手好字。于是他拿着自己的作品登门拜访,要拜老和尚为师,过后才知道,这位老和尚就是武严法师。短短数月,他就熟练掌握了中国书法的各种流派、笔法。1943年的一天,欧阳中石到某票友家里串门,兴致所之,他随口唱起一段
京剧,被京剧奚派的创始人
奚啸伯收为徒弟,从此与京剧结下不解之缘。1948年高中毕业后,欧阳中石任教于济南永长街回民小学。
北大求学
1950年,欧阳中石考入
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1952年转入
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修中国逻辑史。欧阳中石大学期间的同学中有
李泽厚、谢龙,他们一起受教于
冯友兰、
金岳霖、
张岱年、
汤用彤等大家门下,他还将自己的论文经张岱年之手,推荐给了金岳霖和王宪均。尽管在毕业后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欧阳中石没有直接从事
逻辑学的相关研究,但哲学的基本思维一直对他发挥着持续影响。欧阳中石认为哲学可以囊括一切,它的道理可以用于各处,逻辑就是方法学。
基层任教
1954年,欧阳中石大学毕业后,先后执教于通县女子师范学校、通县师范学校、通县二中、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从事基础教育长达28年,讲授语文、数学、历史、物理、
化学、体育、美术等课程,深受学生爱戴。在171中学,欧阳中石提出语文教育改革方案并进行试点,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国许多中学都按照他编写的教材进行教改实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全国有200多所中学按照欧阳中石编写的语文教材进行教改实验。在从事中学教育期间,欧阳中石并没有放弃原专业,利用业余时间默默地做逻辑学研究,并写就了40万字的
中原地区逻辑史稿。”
大器晚成
1981年,欧阳中石调入
首都师范大学(今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结束了他长达二十六年的基础教育生涯,此时的欧阳中石已经五十三岁。在北京师范学院的头几年,欧阳中石一边继续研究语文教改课题,一边拾起自己的老本行——
逻辑学。除了在其他一些高等院校兼授
逻辑课,欧阳中石参与逻辑学教材和逻辑史的编撰工作,
合作出版了《
中国逻辑史》《逻辑》等著作。据女儿欧阳启名回忆,欧阳中石有次去基层考察,发现基层文化馆的业务干部没有文凭当不了领导,而领导又多是外行。在回去的路上欧阳中石就表示要办一个书法大专班,重点培训文化馆的业务干部。在联系了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志后,1985年,欧阳中石带头向首都师范大学申请,创立了成人书法教育大专班。提议一经公布,便获得学界和书法界的响应,
季献林、
李泽厚、
叶秀山、
启功等文化大师纷纷到校讲学。
晚年生活
2005年,首届书法大专班的毕业作品展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
北京市两地举行,引起广泛反响。在欧阳中石的提议和推动下,
首都师范大学相继创办了从本科到
博士后的书法教育学位,成为中国第一所开设从大专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中国书法教育体系的高校,欧阳中石担任硕士、博士生导师,成为书法家中最受尊敬和爱戴的书法教育工作者。2006年,欧阳中石受邀参加在
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当代大家书法邀请展”。2009年,获选为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人民喜爱的艺术家”。同年,他提出将书画函授提升为书画在线教育,并成功将
中国书画国际大学,重组为中国书画国际大学。2012年,欧阳中石参加《中国大师路》录制。2013年,欧阳中石作为首席专家,为教育部主持制定《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3月,当选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7月,获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文化艺术中心高级顾问。2014年,欧阳中石获聘为
山东省“学生德育导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欧阳中石书中华美德古训展”;1月,获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雷锋团文化总顾问;10月,在北京参加“文艺座谈会”。2016年12月,欧阳中石当选为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2020年11月5日凌晨3时18分,欧阳中石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家庭情况
欧阳中石的妻子为张茝京,儿子为欧阳子石,女儿为欧阳启名。
个人作品
书法作品(摘选)
书籍著作
书法学
逻辑学
创作特点
“中和咸宜”
欧阳中石的书法,结体行笔、提按顿挫、谋篇布白皆是“中和咸宜”。他书法中的一点一画,互相牵制,互相发生,彼此衬托;一行一字,大小参错,彼此渲染,时时处处都体现出中华的传统文化。
兼容并蓄
欧阳中石的书法各体兼备,尤善行草,他师宗
东晋书风,兼学周金汉石、
碑刻法帖之长,
颜师古不于古而自成一家。他的书法兼备各体,宗
二王而有超越和独创,阐释了“兼”与“容”的思想。
以和为美
和谐性
欧阳中石的书法有内外和谐,将人品、师品与书学融为一体,相辅相成;有古今和谐,将传承书法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坚持书法与文化的和谐;有简繁和谐,不把繁体字与简体字对立起来,涉猎各家名帖,但又归宗于二王。
审美性
欧阳中石的书法作品字美、文美、书美。字有帖学之流美、碑学之壮大;文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素养;书有流畅的线条和一气呵成的章法气息。
规范性
欧阳中石的书法具有规范性。一是整洁,给读者呈现出整体如一的感受。二是易识,对于一般爱好者,甚至不识汉字的外国人,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感受书法之美。三是坚持按照法度来写,不错写或乱写。
思想性
欧阳中石的书法重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他坚持“
崇德弘文”,提出“德重则才高”,并以此要求自己。他又崇尚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书法作品不但深谙古法,而且又具有现代审美意识。他还追求“和”,即不同事物之间和谐相处的最高境界。
主要成就
书法理论
以文化寓书法
欧阳中石在《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特征》一文中指出,文化是人对“美好”的追求,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仁、德、礼、法、化、和”。“容”与“和”是欧阳中石提及最多的字眼。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并不排斥拒绝身外之事之物,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彰显其博大与深;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却柔弱中有强韧,于点墨之间见风骨。 欧阳中石在《中国文化和书法艺术》一文中,将文化的内涵又进一步具体化。在欧阳中石心里,“文”就是美好,“化”就是使之普及到各个方面,“文化”就是要各个方面都美。在“化”的过程中,必然有所碰撞,所以还需要和谐。“美好和谐”是“文化”的核心要求。这种对文化的理解,通过书法的形式巧妙地表现出来,欧阳中石书法的一笔一画,每一个图形,都讲求美与和谐,它是美与和谐的切入点。
彰显民族精神
欧阳中石在《
书法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提出,只有将书法根植于坚实深厚的文化基础之中,书法才能把握其强大的生命力,才能挖掘和表现其韵律美和时代美,才能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
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内容,欧阳中石对书法艺术的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追求,毫无疑问是受了儒道两家追求理想人格的影响。他在书法艺术中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正是这一观点的具体体现。他的书法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黑白之间,相辅相成;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虚实之际,互为所系。这种对立统一的道家思想,在他的书法艺术中实践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书法,既是书者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抒发,怀抱的展示,同时也聚集着对中国文化的陈述,对民族精神的彰显。
天人合一境界
欧阳中石认为,书法的理想境界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而是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即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是整体的和谐,也是书法的理想境界。欧阳中石的书法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在肯定事物多样性的基础上,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包,使书法达到“太和”的理想境界。而这就是中国哲学中最高的本体精神与价值境界,即“天人合一”,这既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同时也是欧阳中石追求一生的精神境界。
作品影响
欧阳中石先后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
毛主席纪念堂和政府部门及重要机构创作了大量艺术精品,为众多大中小学题写校名、校训。同时,国家的重要政治场所、各大美术馆和博物馆、重要建筑、重要名胜景区等,则更是随处可见他题写的典雅庄重而又潇洒飞扬的联匾和题词。2020年6月4日,欧阳中石以2019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847万元人民币,名列《2020胡润中国艺术榜》第57位。
书法教育成就
建设人才培养体系
经过三十余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欧阳中石首次在中国高校构建了从专科、本科直至硕士、博士、
博士后完整的高等书法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涵盖了全日制、同等学历、访问学者、第二学历辅修、研究生主要课程进修班、成人继续教育、书法自考等各种教育模式。
提出系统教育理念
在长期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欧阳中石提出了“书面文心”的理念,后来,他将之发展为“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认为“作字”是为了“行文”,“行文”则基于“载道”,至于“书”,主要起到“焕采”的作用,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切时如需”。较之“书面文心”的说法,欧阳中石在“文”之上增添了“道”,又强调了“切时如需”。这十六字构建出当代书法事业与
中原地区伟大文艺传统以及时代使命之间的关联,不仅表现出中国传统文人的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也描绘了历代伟大书法家们共同的品格。
规划教学内容和教材
欧阳中石一直主张将书法置于文化的大背景下构建书法文化学科。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他提出了以“书法文化”为龙头,“书法史论”为两翼,以汉字、碑帖、文献、鉴藏、材料研究等为外围的“书学”概念,长期致力于“以期成一充实广阔而渊深之学科”。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欧阳中石参与了
中国书画国际大学的创办,承担了主要领导工作。他主编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教材,包括《书学导论》《书法基础》《中国书法史略》《书论会要》《古文体知识与诗词创作》《行书浅鉴》《草书浅鉴》《楷书浅鉴》《篆书浅鉴》《隶书浅鉴》以及各种字体的书写实践,大致勾勒出高等书法教育中的教学内容体系。在
首都师范大学创办书法专业后,他主编或撰写《
书法与中国文化》《中国书法史鉴》《书法教程》《
中国的书法》《学书津梁丛书》《大学本科书法专业系列教材》《书法专业系列教材》《(新编)书法教程》等数十部教材,在有关学科领域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设计教学方法
欧阳中石曾讲:临帖无“我”,创作靡“人”,意思是说,在通过临帖学习古人时,不要考虑“我”作为个人的存在,但在创作作品时,因为所学已经化为自身的素养,便不要再拘泥于古人的条条框框。这句话强调了在临帖和创作过程中“我”和“人”的关系,辩证而又合理,但至晚年,他又进一步修正说:“其实自己写字时也是没有‘我’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打圆心”的说法,也即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做事的主要目标。即以临帖而言,“像”或者“似”只是手段,为了把某个字写好,必须仔细观察和体味,还需要考虑如何通过“手”操控“笔”,这样,自然而然就学到了古人的创作技巧和本领。
语文教育研究成就
欧阳中石曾在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任教期间,向
东城区教育局提交了一套语文教改方案,指出中国语文教学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三步走”的改革方案:第一年,按字法、词法、语法、修辞法、思维法、章法重新选编语文教材,系统掌握汉字的规律;第二年,在初略涉猎所有文体的基础上,重点学习议论文和抒情散文;第三年,学习中外文化史,开阔学生视野。这一超前的教改方案获得了171中学的支持。校方拿出四个班作教改实验,采用欧阳中石编写的语文教材授课。实验班的学生参加高考语文测试时,平均成绩比区内其他学生高出了整整6分。后来,全国许多中学都按照他编写的教材进行教改实验。这套教学法因此受到海内外的高度重视。有学者评价说,他的这项改革代表了当时中国语文教学的最高成就。
京剧表演成就
欧阳中石是
京剧“四大须生”之一
奚啸伯的高徒,为嫡传奚派传人,一直教习不辍,桃李满天下。曾长期协助奚啸伯工作,对奚派艺术的完善有重要贡献,现在很多活跃在舞台上的奚派老生演员都曾跟随他学习。他还把京剧作为一门学问进行研究,对京剧的历史渊源、流派特色、表演实践均有著说。欧阳中石为戏曲事业、特别是为
京剧“奚派”艺术的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尽心尽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欧阳中石曾对学生们讲了奚啸伯的艺术理想:“奚啸伯有一次对着大海的照片说:海这么大,是因为天底下的水都流向它,能汇集天下。艺术需要这样,搞学问也需要这样。把不同的,各方面都收过来,这叫‘和’。”在戏曲教育方面,作为戏曲学的博士生导师,他一直孜孜不倦,培养后学。在戏剧理论研究方面,他积极探索,著书立说,特别是对
京剧艺术及中国戏曲表演体系所做的系统研究,造诣很深,影响颇广。
欧阳中石除了跟随
奚啸伯学戏,还善于多方汲取艺术营养,他曾在
张伯驹、
刘曾复左右学戏,还得到过毛菊、
张西侯、孙绍仙、范季高、孔繁昌、杜啸仙等人的教益。他还悉心琢磨
京剧不同行当表演的精华,从生旦净丑的舞台呈现上得到了不少借鉴。欧阳中石的扮相俊美,唱腔清新悦耳,韵味醇厚,曾出演《
白帝城》《
范进中举》等名剧,赢得如潮好评。同时在京剧舞台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鲜明形象,如《
白帝城》之
刘备、《
龙凤呈祥》之
桥玄和
鲁肃、《
四郎探母》之
杨四郎、《
武家坡》之
薛平贵、《
坐楼杀惜》之
宋江、《
范进中举》之范进、《打渔杀家》之肖恩等等,都充分展现了奚派艺术的特有魅力。
逻辑学成就
欧阳中石曾从
金岳霖等前辈学者学习逻辑学专业,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早年即以一篇在《
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关于特称判断的论文在逻辑学界崭露头角。欧阳中石在“文革”后参加过国家“六五”项目五卷本《中国逻辑史》的编写,担任隋唐至明部分的撰写。其他著作还有《中国逻辑史资料选·先秦卷》(合著)、《逻辑》(主编)、《
中原地区逻辑思想史教程》(合著)等。其中,《
中国逻辑史》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奖;《逻辑》教材在中国语言与逻辑函授大学使用,影响了数十万学生,
金岳霖亲为其题签,在国内
逻辑学领域有广泛影响。
社会任职
社会活动
1985年,欧阳中石在全国率先开办书法成人大专班,并参与创办
中国书画国际大学(今重组为
中国书画国际大学)。
2004年7月3日,欧阳中石为
淄博市博山区考院小学捐资20万元,并于2005年9月设立了“春晖奖学基金”。
2005年,欧阳中石为
山东政法学院题写校训;受邀参加
中国美术馆“当代大家书法邀请展”。
2005年,欧阳中石为淄博市博山区西冶街小学捐赠奖学金20万元。
2006年,欧阳中石作客
中国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和“艺术人生”栏目。
2012年,欧阳中石为人民网书画研究院题写院名。
2012年后,欧阳中石在北京、
青岛市、邹平、
泰安市、
聊城市等地创办“弘文书苑”,大力传播中国书法文化。
2013年,欧阳中石作为首席专家,为教育部主持制定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
2014年,“欧阳中石书中华美德古训展”在国家博物馆隆重举办。
截至2020年11月,欧阳中石为多所中小学捐赠设立奖学金10余项,共计人民币200余万元。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三百年来无此大手笔,自
董其昌后无第二。”一一书画家
启功评。
“会发现他不管做什么都谈不上爱好不爱好的问题,首先是工作需要,干什么都是工作不是爱好,是形势的需要,客观社会的需要。”一一
中国雕塑学会副秘书长、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资深文化编辑钱晓鸣评。
“欧阳老师个子不高,很瘦,穿一件蓝色棉长袍,戴一顶绒线筒帽,脚上蹬的是一双类似
京剧舞台上用的那种白底高靴,乍一看,就像一位道士。”一一欧阳中石在通县师范任教时候的学生周德生评。
“他务实钻研,严谨治学,是当今的时代和他那为中国书法文化教育事业鞠躬尽的精神,成就他成为了当代书法教育事业的专家,同时也成就了他炉火纯青的书法艺术,以及取法高古、上追
秦汉魏晋、熔铸历代名家精华、
颜师古不囿于古而自成一家的独特书风。”一一文化艺术报评。
“欧阳中石先生的一生,是为当代书法教育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为中国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一生,是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鞠躬尽瘁的一生。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独特的人格魅力、深厚的学术成就、精湛的艺术造诣、卓越的社会贡献,举世瞩目、人所共仰。他的逝世,是中国教育界、书法界、艺术界的重大损失。他为人师表、甘为人梯的师者风采,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他俊朗飘逸、古朴雄厚的独特书体,将永远铭刻于祖国的大美山川;他为中国当代高等书法教育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将永远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光辉的一页。”一一
首都师范大学评。
“欧阳中石先生治学领域广泛,在书学、逻辑、音韵、戏剧等领域均有很高造诣;工诗词曲联、丹青素笺,擅
京剧,为奚派嫡传。其书法诸体兼精,尤以行草入
晋朝堂奥,博采周金汉石、
碑刻法帖之长,形成了飘逸而沉稳、刚健而温润、灵动而厚重的独特艺术风格,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一一
中国书法家协会评。
参考资料
欧阳中石.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2024-01-24
欧阳中石.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