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周公庙始建于隋末唐初,历代皆有修葺。被尊为儒教
周公的周公在
洛阳市制礼作乐,洛阳周公庙因此称为儒教祖庭。
日本、
韩国等国家和中国港、澳、台地区先后有代表团到洛阳周公庙寻根、祭祖。周公庙是纪念天下第一圣人——“元圣”周公姬旦的祠庙。坐北面南,现存一组古建筑。依中轴线自前到后依次为定鼎堂、礼乐堂、先祖堂,是洛阳市保存下来的明、清建筑群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西围墙更是众所周知的“网红墙”,吸引着广大市民前来观光打卡。1989年9月在洛阳周公庙的基础上建立
洛阳都城博物馆,2008年1月正式更名为洛阳周公庙博物馆,是一座弘扬周公文化、展示周公史迹的专题性博物馆。
周公庙始建于(618年)隋唐都城洛阳城内,为隋将
王世充首创。
李世民贞观和
李隆基开元年间予于重修,明嘉靖四年(1525年)在旧址重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重修。
周公在历史上的巨大功绩和非凡影响,曾被历代统治者追封为周元公、元圣文宪王等,并为其立祠建庙。明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在旧址上重建。洛阳周公庙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及清康熙、
乾隆、光绪年间又曾多次重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日军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
南京国民政府迁都
洛阳市,并重修周公庙,欲效法
周公东征,打败来自东方的
日本倭寇。并成为中央政府考试院所在地。
1991年整修周公庙定鼎堂时,有施工人员敲打东墙墙壁,"嘭嘭"直响,感到里面是空的。好奇之下,挖开墙壁,结果在壁龛内发现了
周公长子、第一代
鲁国公伯禽的彩色
塑像。"伯禽彩塑当是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
戴季陶1932年在周公庙定鼎堂办公时藏起来的因为墙体厚度不够,手脚难以埋藏,就把塑像的手脚给废了。"周公庙暨
洛阳都城博物馆馆长
韦娜对记者说,"据专家考证,这是一尊明代彩塑,在周公庙,它是最具历史价值的艺术作品。"1993年,台湾赖、罗、傅宗亲会再次拜谒周公庙,并在定鼎堂前竖立了“追本溯源,根在河洛”碑;2013年10月初,周公庙博物馆一期维修工程正式启动,计划通过3个月时间,对该馆的主殿定鼎堂、三殿及东、西廊房进行维修,这是自清
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后,首次对周公庙进行大规模维修。2020年9月1日,
洛阳都城博物馆对西围墙进行了粉刷美化。西围墙是众所周知的“网红墙”,由于常年风吹日晒,墙体出现斑驳、脱落现象。于是展开高标准、严要求,力求色彩协调、色调和风格一致的粉刷美化。
洛阳周公庙坐北朝南,现存古建筑:钟鼓楼、定鼎堂、礼乐堂、先祖堂和东西两庑,共25楹。正门正对着五贤街,现为三进院落,依中轴线自前到后依次为定鼎堂(大殿、也是主殿)、礼乐堂(二殿)、先祖堂(后殿)及东、西廊房,凡664平方米,是
洛阳市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明、清建筑群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公庙的西门与原洛阳日报社只有
定鼎路一路之隔。据史料记载,现存洛阳周公庙乃明清遗存,它原是四进院落,正门前原来有一座牌坊和东、西厢房,正门左右侧原为钟鼓楼。大门上题额“周公庙”三个大字,是洛阳书法家
李松茂的墨宝。 定鼎堂大殿大殿定鼎堂大殿四角飞檐起翘,拓展伸张,比例匀称,节奏和谐,既庄严稳重又隽秀灵巧。
定鼎堂按
中原地区著名古建专家
郑孝燮先生所言,这是一座保留有辽金建筑风格的艺术杰作,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定鼎堂的堂匾为
中国国民党元老、时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的
戴季陶所题。殿内供奉有
周公及其弟
姬奭、
毕公,长子
伯禽、次子君陈五尊圣像。殿堂四周的墙壁上,采用
中国画散点透视的方法,用6幅画面,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周公
牧野之战、辅佐
姬诵、东征平乱、分封诸侯、营建
洛邑和制礼作乐等六大功绩。 礼乐堂二殿定鼎堂后为礼乐堂,
清代单檐硬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周公庙礼乐堂这里原名会忠祠,陈列的是一组周公及其分封的列位诸侯人物群像,再现了当年周公制礼作乐的场面,置身此殿仿佛能聆听到典雅而悠扬的韶乐,故改名礼乐堂。 先祖堂先祖堂与东西廊房后殿先祖堂即三殿,为清代单檐硬山式带前廊建筑,东、西廊房为清代硬山式建筑,拟辟为《周公史迹陈列》展室 。殿中供奉
周公及其子孙后代108个姓氏的牌位。位于礼乐堂与先祖堂之间的,是东、西廊房,现辟为《周公史迹陈列》展室。为满足公众文化需求,营造更加良好的参观环境,
洛阳都城博物馆对三殿进行数字化陈展提升。在经过近两个月的精心施工和布展之后,洛阳周公庙博物馆三殿数字化陈展于2020年9月15日起向公众开放。这一以“寻根问祖”为主题的数字化陈展,通过版面、文物陈列、
多媒体互动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向观众展示周公后裔姓氏文化,将为观众带来全新的参观体验。洛阳周公庙博物馆三殿数字化陈展。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为
周公诞辰,旧时都要在周公庙举行祭拜活动,称为春祭,并形成规模盛大的庙会。当天,在周公庙中还要举行成童礼、成人礼等仪式。
春秋两祭明清时,对周公的祭拜列入
河南府的官方祭礼,春、秋共两次大祭,分别是二月初二、八月初二。
乾隆《
洛阳县志》对周公庙的祭礼记载得非常详细。元圣殿、定鼎堂、会忠祠、文昌阁、两庑等,都摆放香烛、丝帛、猪、羊、酒等祭品。祭礼开始,首先由乐队奏《迎神乐》,依次是初献、亚献、终献、送神等。在祭礼中,在元圣殿、定鼎堂等分别宣读祝文,在元圣殿的祝文是:“德称达孝,道兼三王。营洛定鼎,保厘无疆。制礼作乐,万世宪章。谨以牲帛俎豆、粢盛醴浆,只奉旧典、永荐馨香!”明清时,周公庙由
河南府儒学管理,有祭田百余亩。民国初年,祭田被卖,周公庙里开办了学校,官方不再举行
春秋两祭。 大型庙会明清时期,春秋两祭之日,周公庙都举行大型庙会,由于二月初二又是花朝节、挑菜节、龙抬头节,数节合一,因此庙会规模甚大,有数万人参加。当日,各类商贩满载货物到庙前搭棚摆案,延伸三里多长。同时,庙会的文娱表演活动丰富多彩。 后世拜谒1989年,
周公后裔,台湾赖、罗、傅宗亲会首次拜谒周公庙,寻根问祖;1992年周公庙重新开放后,民间组织不断开展拜谒活动。1993年春,台湾赖、罗、傅宗亲会拜谒周公庙,并在定鼎堂前竖立了“追本溯源,根在河洛”碑;1994年秋,全球董、杨宗亲会拜谒周公庙,周公庙在国内外的影响不断扩大。此后,对周公庙的拜谒活动逐渐常态化,参加的团体越来越多,周公庙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2006年开始,每年都有
河南省、
陕西省、
山东省等十多个省、市和
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以及国外友人数千人来到这里,举行颂祖大典,弘扬
周公文化。2006年9月,洛阳邢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在洛阳周公庙刊石树碑,以志纪念,碑刻题记《邢氏始祖邢侯姬靖渊碑记》。(据文献记载,周公四子姬苴,受封于邢地(今
邢台市),被奉为
邢姓始祖。)《邢氏始祖邢侯姬靖渊碑记》2019年4月9~1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周氏宗亲近500人,齐聚古都洛阳,参加周公庙祭祖大典。4月9日上午,祭祖大典及周氏源流碑揭碑仪式在洛阳周公庙举行。中华周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周时选、
河南省周文化研究会会长周亚峰、副会长周万俊参加了大典庆祝活动。祭祖大典现场中华周氏宗亲联谊总会朝周大典记
周公次子君陈,继承周公爵位,改姓为周,是姬改周之始祖。中华周氏宗亲联谊总会朝周大典记有鉴于此,2013年2月,中华周氏宗亲联谊总会在洛阳周公庙刊石树碑,以志纪念,碑刻题记《中华周氏宗亲联谊总会朝周大典记》。中华周氏宗亲联谊总会朝周大典记。
周公,
姬姓,名旦,谥
秦文公,生卒年不详,
西周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元圣”、儒学先驱。他为
西周公国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主张 “明德慎罚”,以“礼”治国,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
洛阳都城博物馆是为纪念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都城洛邑的缔造者周公而修建的
庙宇,位于今
老城区西关、定鼎南路东侧,系
中原地区现存的三大周公庙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