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芭蕾舞团(中国国家芭蕾舞团,简称中芭)是在1959年12月31日成立的一个舞蹈团队,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芭蕾舞团。现任团长为冯英。
中央芭蕾舞团前身为北京舞蹈学校附属实验芭蕾舞团,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专业芭蕾舞团,首任团长为
戴爱莲。1964年,中央芭蕾舞团成功地创作并演出了大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2010年,中央芭蕾舞团引进WORKSHOP舞蹈创意工作坊的形式,为年轻编创人才提供创作实验平台。2018年,中央芭蕾舞团成立附属舞蹈学校。2021年,中央芭蕾舞团演员队被授予“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剧团每年都坚持在中各地剧场、学校和社会单位举办几十场“走进芭蕾”公益活动,足迹遍布30多个省区市。
中央芭蕾舞团在俄罗斯学派的坚实基础上,除了引进和排演了《
芭蕾舞天鹅湖》《吉赛尔》《灰姑娘》和《珠宝》等世界经典
芭蕾舞外,还创作了《红色娘子军》《黄河》《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中央芭蕾舞团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代表了中国的文化艺术,也传递了深厚的人文精神。他们不仅为中国观众呈现高水平的艺术表演,还致力走进校园、社区和少年儿童中间的艺术普及工作。
发展历程
20世纪中叶
1953年底,第一位苏联舞蹈专家伊利英娜来中国传授苏联舞蹈教学的经验,使中国了解
欧洲古典舞并帮助发展其自己的民族芭蕾,中国由此开始完整、系统地学习、引进
俄罗斯芭蕾学派教育体系。1954年2月初,在伊利英娜帮助下,借鉴
莫斯科舞蹈学校经验、同时从中国实际条件和需要出发制定的教学大纲呈送中国文化部审定。2月25日,舞蹈教员训练班正式启动。训练班设立在北京东城香饵胡同的一所四合院内。北房的两侧墙壁被打通,形成一间宽敞的大教室,而东西两侧的小房间则铺上了地板作为教室。训练班分为四个专业组: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芭蕾舞和外国民间舞(性格舞),共有46名学员参与其中。在伊利英娜的指导下,舞蹈教员训练班的学员以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苏联舞蹈学校1—6年级的教学大纲。7月25日,结业典礼举行,时任文化部部长沈雁冰给学员颁发结业证书。经过严格的国家考试,中国第一批专业的
芭蕾舞教师正式诞生。9月6日,北京舞蹈学校正式成立。在白家庄新校址举行了开学典礼,共有198名学生入学,涵盖了一至六年级。其中,高年级的学生主要来自全国各地的演出团体,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和舞台表演经验。除了学习四门舞蹈专业课之外,学生们还需要接受文化课和音乐课的教育。在伊莲娜之后,北京舞蹈学校继续邀请多位
苏联的专家来指导。这些专家包括外国民间舞专家列舍维奇、编导专家查普林、双人舞专家谢列勃涅尼科夫以及女班高年级专家鲁缅采娃。他们帮助中国建立起自己的芭蕾基础。中国
芭蕾舞教员在前苏联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表演水平。这批年轻的教员既担任教员角色,又担任演员角色,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芭蕾舞教员、演员和编导。
1955年6月,舞校举行首次实习公演,表演了《四小天鹅》《肖邦华尔兹》《斯特劳斯华尔兹》双人舞等节目。同年,北京舞蹈学校举办了文化部首届舞蹈编导训练班,由俄罗斯共和国功勋演员查普林担任教员。来自全国各地舞蹈团体的考生们纷纷报名参加。1957年,在
苏联专家查普林的指导下,舞校排练演出了多贝瓦尔的舞剧《无益的谨慎》。同年下半年,北京舞蹈学校将八个班级的学生合并为“民族舞剧科”和“欧洲芭蕾舞剧科”,由
李正一和张旭分别负责。这一改革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时间更加集中,促进了芭蕾舞和中国民族舞的独立发展。在1958年,前苏联专家古雪夫主持了文化部第二届舞蹈编导训练班,助教包括
李承祥、栗承廉和
王世琦。该届训练班的学员包括张毅、
章民新、刘少雄、房进激、韩统山和
游惠海等16人。1958年初,
北京舞蹈学院开始排演经典舞剧《天鹅湖》。这是中国首次尝试排演这部作品,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于同年6月,《天鹅湖》在中国舞台上首演。在1996年和2003年,中央芭蕾舞团展现出勇于探索的精神,以艺术家为改编班底,先后两次推出了全新的《天鹅湖》版本。1959年2月,刚刚成立的
中央歌剧院吸收了北京舞校实验芭蕾舞团,并将其正式转制命名为中央芭蕾舞团。10月,《鱼美人》作为庆祝
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剧目,在北京连续演出了40场。该剧的创作团队包括作曲家
吴祖强、
杜鸣心,舞台美术家齐牧冬,指挥家
黄飞立,服装设计李克瑜、张静一,灯光设计梁红州。
中央音乐学院管弦乐队也参与了舞剧的演出。此外,《鱼美人》还培养了一批高水准的中国舞剧演员,如
陈爱莲、陈泽美、王庚尧、孙正廷、
邱友仁等。值得一提的是,朱立人老师也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虽然不是舞蹈家,但他的芭蕾经验和艺术追求完美地体现在了中国学生的身上。
剧团成立
1959年年底,北京舞蹈学校建立了实验芭蕾舞剧团,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专业芭蕾舞剧团。从此开始了中国芭蕾舞剧的历史。在古谢夫的指导下,继《天鹅湖》之后,陆续上演了《海侠》和《吉赛尔》。1961年,中央芭蕾舞团第一次赴缅甸巡演。
1962年排演的《泪泉》和1963年排演的《巴黎圣母院》,开始了芭蕾舞剧由外国专家指导、编排,过渡为由中国编导自己独立驾驭的实践。其中《巴黎圣母院》为芭蕾编导
蒋祖慧创排。1963年,中央歌剧舞剧院成立,北京舞蹈学校附属的实验芭蕾舞剧团完成了它的实验阶段,并入了中央歌剧舞剧院,成为国家剧院。同年,时任总理周恩来在观看剧团演出的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时表示芭蕾舞团可以一边学习排演外国的古典芭蕾舞剧,一边创作一些革命题材的剧目。根据周恩来总理的设想,于1963年底,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林默涵邀请有关同志共同讨论舞剧选题。经过讨论,他们通过了李承祥提出的改编电影《红色娘子军》的方案,并组建了创作班子。根据
梁信编剧的同名电影集体改编,由
李承祥、
蒋祖慧、王希贤担任编导,
吴祖强、
杜鸣心、
戴宏威、
施万春、
王燕樵担任作曲,
黄准担任主题歌《娘子军连歌》的作曲,
马运洪担任舞美设计,梁红洲担任灯光设计。1964年9月,《红色娘子军》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首演。这是中国独立创作完成的第一部中国题材的红色
芭蕾舞。按照周恩来指示“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进行改革的首次尝试。
进入20世纪80年代,陆续有来自
英国、法国、
德国、
瑞士、
加拿大等国的芭蕾艺术家以友好交流的形式传授技艺。1985年,在
戴爱莲的邀请下,时任
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团长和首席编导的纽里耶夫来到北京,为中央芭蕾舞团排演《堂·吉诃德》。同年11月28日,在北京天桥剧场举行了首演。《
红色娘子军》的命运与中国政治时局紧密相连,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变迁。直到1992年5月23日,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中央芭蕾舞团根据1964年首演的原创版本复排该剧并演出。《红色娘子军》的成功创造了中国芭蕾史上的神话,它被评为“中国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
1997年,中央芭蕾舞团对《堂·吉诃德》进行了复排。此次复排,中芭起用了全新的演员阵容。于同年4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为首都观众演绎这部古典芭蕾经典保留剧目。
21世纪初
中央芭蕾舞团全新改编创作的舞剧中国版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在2000年2月28日首演。2001年1月,在佩尔·伊斯伯格的编导下,芭蕾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被中央芭蕾舞团在北京搬上舞台。5月2日,《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北京天桥剧院正式拉开巡演序幕。该剧目由导演
张艺谋指导并设计灯光。同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音乐总监
陈其钢负责作曲。旅德华人舞蹈编导
王新鹏则为该剧编排了舞蹈。中央芭蕾舞团在十年的不断改进中,为《大红灯笼高高挂》注入了许多新元素,如“权杖戏”和“麻将舞”。在舞蹈设计上,该剧巧妙地融合了现代独舞、双人舞、群舞以及民族舞种。2007年,中央芭蕾舞团倾力呈现了世界芭蕾巨星娜塔莉娅·玛卡洛娃版的《天鹅湖》。在当代芭蕾史上,娜塔莉娅·玛卡洛娃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她被誉为“50年来最好的芭蕾舞明星”。次年5月2日,根据中国昆曲名剧《牡丹亭》改编的现代芭蕾同名舞剧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同年,中央芭蕾舞团制作的芭蕾舞剧《牡丹亭》在天桥剧场举行全球首演。这是继2001年推出原创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之后,中央芭蕾舞团再度携手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共同打造的又一力作。2009年,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应邀登上世界芭蕾艺术的最高殿堂——巴黎歌剧院演出时,受到了世界主流媒体及评论家的赞扬。 《
世界报》评价:“女兵们在军旗下练习打枪,用阿拉贝茨和敌人搏斗,用大跳表现勇往直前, 《红色娘子军》在
芭蕾舞舞台上破天荒地塑造了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为世界芭蕾舞台增加了一朵奇葩。 ”2010年,中央芭蕾舞团引进WORKSHOP舞蹈创意工作坊的形式,为年轻编创人才提供创作实验平台。同年,中央芭蕾舞团决定开辟剧团自己的芭蕾演出季,打造盎春演出季、仲夏演出季、金秋演出季、新年演出季等4个演出季。其根据之前的创作,对剧目《胡桃夹子》进行全新改版、重新创作,并更名为《过年》。2011年,中央芭蕾舞团获得由
凤凰卫视联合海内外十余家知名华文媒体和机构共同评选的“
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2012年,剧目《红色娘子军》获得“文化部
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同年, 中央芭蕾团创作的芭蕾舞剧《牡丹亭》首次亮相
澳大利亚墨尔本艺术中心大剧院。该剧通过西方古典芭蕾舞与中国昆曲音乐的巧妙结合,采用西方艺术传播中国文化的形式,由中央芭蕾舞团携交响乐团共160人的阵容组成。次年,中央芭蕾舞团重新制作排演纽里耶夫版《堂·吉诃德》,特别邀请时任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团长、时任法国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明星演员曼努埃尔·勒格里担任艺术顾问。2017年,在柳州市艺术剧院上演《天鹅湖》《阿莱城的姑娘》《沂蒙情》等芭蕾剧目。2018年12月,中央芭蕾舞团在
海南省海口市振东区大华中学、
灵山镇小学举行了两场“走进芭蕾”公益慰问演出活动。同年,中央芭蕾舞团成立附属舞蹈学校。次年9月19日,中央芭蕾舞团建团60周年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其于11月25日至12月30日在北京举行“庆祝中央芭蕾舞团建团60周年系列展演”。中央芭蕾舞团通过集中展演《天鹅湖》《吉赛尔》《舞姬》《仙女》《灰姑娘》《小美人鱼》以及《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鹤魂》《敦煌》等,展现了60年来的深厚艺术积淀。此外,还特别呈现了《芭蕾创意工作坊十周年回顾》和《璀璨60载——交响音乐会》等精彩节目,以庆祝建团60周年。
2020年1月,中央芭蕾舞团携贺岁作品《过年》亮相上海东方艺术中心。2月,中央芭蕾舞团为致敬抗疫英雄推出原创歌曲《因为有你》。4月,剧团增设创作计划,以该歌曲的文学构思与音乐旋律为基础,由中央芭蕾舞团导演、编舞
费波创作编排,
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演奏家王姝旖、特邀作曲家赵思越作曲,打造了交响芭蕾作品《逆风飞翔》。5月12日,第十届芭蕾创意工作坊在线首播《一堂课》《雨叶》《等着你》《守护天使》《36.2》《拥抱春天》等六部舞蹈作品。6月26日,中央芭蕾舞团全新线上演出——“乐舞相约”正式上线。8月,中央芭蕾舞团携《芭蕾精品晚会》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亮相,这是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疫情风险降级后面向社会公众限量售票的首场演出。同年,由中央芭蕾舞团制作的《中芭60周年庆典GALA》分为三个篇章在线上陆续与观众见面。
2021年5月23日至30日,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作品,中央芭蕾舞团首部大型原创交响芭蕾作品《世纪》,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10月,中央芭蕾舞团携世界芭蕾经典《珠宝》和《堂吉诃德》来到
上海市,为80岁的上海美琪大戏院庆生。11月,
河南卫视和B站合作的舞蹈综艺《舞千年》官宣13家舞团名单,其中包括中央芭蕾舞团。同年,中央芭蕾舞团演员队被授予“全国文化和
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22年3月,中央芭蕾舞团2022“春季芭蕾演出季”拉开帷幕。作为恢复演出后的首轮“中芭演出季”,中央芭蕾舞团宣布于2022年6月在国家大剧院奉献三台大戏——现实题材作品《敦煌》、戏剧芭蕾经典之作《奥涅金》和
浪漫主义芭蕾代表作《吉赛尔》。2023年1月22日,参加《“文艺中国”2023新春特别节目》。2月10日,中央芭蕾舞团历时三年筹备的原创舞剧《红楼梦》在
天桥剧场首演。作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2年度资助项目,芭蕾舞剧《红楼梦》汇聚的主创艺术家有作曲家
叶小纲、总编导
佟睿睿、编剧
冯俐、舞美设计
刘杏林、服装造型设计
阳东霖等。同时,该剧还得到了制作人李东以及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的深度参与和支持。在音乐方面,该剧巧妙地融合了中国民族旋律和五声音阶,与现代交响乐手法相互交织。6月20日,第31届
俄罗斯贝努瓦舞蹈奖颁奖典礼上,中央芭蕾舞团首席主演
邱芸庭荣获“最佳女演员”桂冠。6月23日,第12届美国杰克逊
国际芭蕾舞比赛的赛场上,中央芭蕾舞团获得了“一金两银一铜两个最佳”的六个奖项。10月,中央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红楼梦》在北京
天桥剧场进行了升级改版后的首轮演出。升级后的版本,在音乐、舞段等方面都有改进,并从人物刻画的角度进行了细节化调整。
交响乐团
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成立于1959年,隶属于中央芭蕾舞团,是中国以演奏芭蕾舞音乐为主的交响乐团。该乐团成员主要来自音乐学院的毕业生,他们与中央芭蕾舞团紧密合作,为舞团的演出提供了音乐支持,积累了大量的舞剧音乐作品。此外,乐团还经常独立举办交响音乐会。
该乐团注重与国际艺术团体的交流与合作。他们与
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
俄罗斯圣彼得堡基洛夫芭蕾舞团、丹麦皇家芭蕾舞团、瑞典皇家芭蕾舞团等世界知名舞团合作演出。乐团的现任音乐总监是
张艺,首席客席指挥是
谭利华,常任指挥是
刘炬。
WORKSHOP
为了培养年轻的编导,于2010年4月,中央芭蕾舞团在冯英团长的领导下,启动了Workshop项目。这个项目的目的是通过“抛砖引玉”的方式,寻求对芭蕾舞有益的可持续创作。中央芭蕾舞团不仅与世界各地的不同流派编导合作,还为年轻演员提供了一个展现个性、逐渐走向成熟的舞台。
“Workshop”这个英文词汇在网络词汇中通常被解释为“工作坊”。在中央芭蕾舞团中,它成为了一个以“芭蕾工作坊”为基础的创新芭蕾创作形式。这个新锐的创作形式被称为“芭蕾创意工作坊”,旨在汇聚年轻人的先锋思想,不受限制地将其释放出来,形成一台独特的现代芭蕾晚会,即“芭蕾创意工作坊晚会”。自从2010年首次推出以来,“芭蕾创意工作坊晚会”每年都会举办一次。
舞蹈学校
学校成立
2018年4月,
中央芭蕾舞团舞蹈学校师生联袂呈现了中国首部大型原创童话芭蕾舞剧《九色鹿》。在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下,中央芭蕾舞团舞蹈学校于2018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这所学校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政府、北京市教委、西城区教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中央芭蕾舞团舞蹈学校依托中央芭蕾舞团60余年的艺术积淀、人才优势以及在艺术教育领域的不断探索,秉承有中央芭蕾舞团特色的“以团带校、团校合一”的办学理念。学校与北京育才学校展开深度合作,这一举措开创了国家艺术院团与普通学校合作办学的先河。
中央芭蕾舞团舞蹈学校是一所中等职业艺术学校,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规定开设中等艺术类专业学校课程。文化课教学及学生生活管理由北京育才学校负责,专业课教学及演出实习等由中央芭蕾舞团负责。
成立目的
芭蕾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中央芭蕾舞团舞蹈学校的初衷不仅是为了满足中国芭蕾事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更蕴含着一种责任和担当。这所学校致力于通过芭蕾教育,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推动社会美育的进步与发展。
天桥剧场
天桥剧场始建于1953年,是中国兴建的第一家综合性剧场,隶属于中央芭蕾舞团。位于北京中轴线前门大街南端,东临天坛公园,与自然博物馆隔街相望。2008年,北京中芭演出有限公司成立后,主要负责经营管理天桥剧场。
1991年,在天桥剧场的原址上按照国家大剧院的建筑标准进行了重建。经过几年的建设,新天桥剧场于2001年3月正式落成,成为北京唯一一家专业用于歌剧和芭蕾舞演出的剧场。其建筑声学、灯光和电声设计确保了它能够满足各种大型歌舞、戏剧和交响乐演出的需求。许多艺术团体和艺术家,如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和帕瓦罗蒂等,都曾在这里演出。从东向西,剧场被划分为四个主要部分:文化广场、前厅和休息厅、观众厅以及舞台化妆间和演员公寓。
舞台美术部
舞台美术部是剧团中负责舞剧的舞台美术设计和技术管理的部门。根据剧目的需求,该部门负责布景、道具、音响、灯光、装置、服装和化妆等方面的设计及制作工作。同时,他们还与演员和乐队密切合作,确保彩排、走台和演出的顺利进行。此外,舞台美术部还负责记录和保存演出日志、舞美设计方案等重要信息资料,并负责维护和检测相关设备器材,以确保演出设备的正常运行。为了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他们还参与舞台美术部工作人员的考核和业务培训工作。
中央芭蕾舞团舞美基地是中央芭蕾舞团的舞美制作实体,主要从事影像产品制作,并对外出租舞美制作场地。基地位于北京
马驹桥镇,交通便利,服务设施齐全。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基地内有大演播厅1100平方米,小演播厅350平方米,视频、音频控制室80平方米,化装间150平方米,餐厅150平方米,酒吧茶室150平方米,绘景制作间370平方米以及其他辅助用房300平方米。此外,基地还设有仓库750平方米,客房21间,可容纳50-60人住宿。
舞团行政
艺术委员会
中央芭蕾舞团艺术委员会是负责剧团艺术生产工作的专业团队,主要任务是提供专业论证和参谋咨询。该委员会负责对剧团中长期艺术发展规划提供指导建议,确保剧团的艺术发展方向符合市场需求和艺术趋势。同时,委员会还对剧团创作剧目的立项、排演、修改打磨等工作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剧目的质量和水准。此外,委员会还对剧团艺术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专业意见,为剧团培养和选拔优秀艺术人才提供支持和指导。中央芭蕾舞团艺术委员会是剧团艺术发展、创作、演出、研究工作统筹协作的重要平台,为剧团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剧团领导
演出部
演出部是剧团负责策划和实施国内外演出的经营部门,同时也是演出经营人员的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包括策划、联络、协调和组织剧团的国内外演出活动;代表剧团对外接洽并签订演出合同,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制定具体的演出计划,并对演出项目进行市场分析与评估,为剧团的演出决策提供依据;参与剧目的创编等艺术生产工作,与创作团队密切合作,确保演出的艺术品质和市场的接受度。
宣传新闻制作中心
负责剧团整体对外形象策划、品牌策划和宣传工作;负责剧目宣传工作;负责剧团艺术家的宣传工作;负责制定剧团全年整体宣传策划方案;负责网站、
新浪微博、微信等剧团自媒体重要信息发布、审核工作;负责剧团年鉴的编发工作;负责剧团演出剧目和相关活动的摄像、摄影工作。
发展规划部
发展规划部是剧团中长期战略规划制定、资金筹措,以及艺术教育发展部门。协助制订剧团中长期发展规划战略目标及方案,策划和组织国内外战略合作;积极寻求政府资助、社会和企业赞助,为剧团发展筹措资金。坚持艺术服务社会宗旨,融合剧团艺术人才及品牌资源,选派艺术家参与各类艺术教育活动。
艺术教育部
选派剧团艺术家参与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工作;负责中芭业余舞蹈培训各项工作;负责剧团艺术教育基地师资培训、业务指导、艺术教育工作;负责剧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各项工作;负责剧团在职职工学历教育相关工作;负责
中央芭蕾舞团舞蹈学校招生工作。
演员队
演员队是负责舞蹈作品排练和演员管理的部门。他们主要负责完成舞蹈作品的排演、演员日常训练以及特定排练工作,同时也参与剧目创编和
芭蕾舞人才培养工作。此外,他们还会组织舞蹈作品的专场演出,参与舞蹈人员的考核和业务培训,并负责相关舞蹈器具的管理工作。
主要剧目
下属企业
发展方针
2010年开始,剧团确立了“三足鼎立”的发展方针:倾力打造反映民族情感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芭蕾精品,全力继承和学习世界经典的古典与现代芭蕾优秀成果,锐意创新以“国际性”芭蕾通用语言为标准创作和引进现当代优秀作品。
中央芭蕾舞团坚持的建团方针,不仅致力于呈现西方古典芭蕾、现代以及各种流派的经典之作,更积极探索如何将西方芭蕾艺术与中华民族文化完美融合。团队的目标是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芭蕾作品,为世界芭蕾艺术贡献独特的东方魅力。
国际关系
剧团一直致力于与国际
芭蕾舞界进行深入交流,邀请外国教师和编导,包括世界著名的芭蕾大师安东•道林、鲁道夫•纽里耶夫等,来到团里进行指导。在他们的指导下,剧团成功排演了《女子四人舞》《男子四人舞》和《堂•吉诃德》等精彩作品。此外,剧团积极学习、移植外国优秀的芭蕾作品,如
乔治·巴兰钦的《
小夜曲》、
丹麦学派的《仙女》、
英国风格的《睡美人》以及卢迪·范丹茨格的现代芭蕾作品《最后的四首歌》等。同时,他们也向中国观众介绍了本•斯蒂文森的《泪泉》和
巴黎歌剧院莉赛特•达桑瓦尔德的《希尔薇娅》等古典芭蕾剧目。
剧团曾出访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
芭蕾舞艺术流派的发祥地丹麦、
意大利、
法国、英国、
俄罗斯、美国等。21世纪以来,中央芭蕾舞团多次参加法国、美国、
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的“中国文化年”“中国文化节”等双边文化交流演出,也常随国家领导人出访友邦参加外事活动。
中央芭蕾舞团出访记录
注:以上为部分出访记录
获得荣誉
参考来源:
影响
作为具有深厚历史和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团凭借其丰富的艺术积淀,为国家的文化“走出去”战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足迹已经遍布全球,无论是在国际知名的
中国艺术节上,还是在世界主流剧院中,中央芭蕾舞团都以《红色娘子军》《
大红灯笼高高挂》《
牡丹亭》《过年》《鹤魂》和《黄河》等杰出作品,成功地传达了中国故事和中华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