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苞筋骨草
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
白苞筋骨草(拉丁学名:Ajuga lupulina Maxim.),又称甜格缩缩草,是唇形科筋骨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原地区特有种,河北、山西、甘肃、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均有分布。
白苞筋骨草植株矮小症,宝塔形。茎沿棱及节被白色长柔毛。叶披针形或菱状卵形,长5-11厘米,具缘毛;叶柄具窄翅,基部抱茎。轮伞花序组成穗状花序;苞叶白黄、白或绿紫色,卵形或宽卵形;花萼钟形或近漏斗形;花冠白、白绿或白黄色,具紫色斑纹,窄漏斗形,花期7-9月。坚果,腹面中央微隆起,合生面达腹面之半。果期8-10月。
白苞筋骨草可入药,味苦、辛,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在《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中医药学 中药资源学》中有记录。
简介
种中文名:白苞筋骨草
种拉丁名:Ajuga lupulina Maxim.
种别名:甜格宿宿草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属中文名:筋骨草属
属拉丁名:Ajuga
命名来源:【Bull.Acad.Sci.St.Petersb 23: 390. 1877】
中国植物志:65(2):062
系中文名:白苞筋骨草系
系拉丁名:Ser Lupulinae
亚组中文名:金疮小草亚组
亚组拉丁名:Subsect.Genevenses
组中文名:筋骨草组
组拉丁名:Sect.Ajuga
亚科拉丁名:Ajugoideae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原变种可分三个变型。一为原变型f.lupulina。二为矮小症变型f.humilisSunexCH.HuinAct.phytotax.Sin.11(1):36.1966,与原变型不同在于植株矮小,高8—11厘米,叶椭圆状披针形,花冠乳白色,长14毫米,侧裂片半圆形,冠筒长12毫米,雄蕊后对与侧裂片等长,前对超过之,产四川西南部,甘肃,青海,生于疏林下草坡及村边的湿润处,海拔3000—4000米,模式标本采自青海省。三为短花变型f.brevi—floraSunexC.H.HuinAct.Phytotax.Sin.11(1):35.1966、与原变型不同在于叶披针形,具不明显的圆齿状牙齿,先端钝,花冠白色,长u毫米,侧裂片正三角形,冠筒基部囊状,长8毫米,雄蕊均超出花冠侧裂片,产四川西部,生于坡边林下,海拔3200—4000米。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地下走茎
茎粗壮,直立,高18—25厘米,四棱形,具槽,沿棱及节上被白色具节长柔毛。
叶柄具狭翅,基部抱茎,边缘具缘毛;叶片纸质,披针状长圆形,长5—11厘米,宽1.8—3厘米,先端钝或梢圆,基部楔形,下延,边缘疏生波状圆齿或几全缘,具缘毛,上面无毛或被极少的疏柔毛,下面仅叶脉被长柔毛或仅近顶端有星散疏柔毛。
穗状聚伞花序由多数轮伞花序组成;苞叶大,向上渐小,白黄、白或绿紫色,卵形或阔卵形,长3.5—5厘米,宽1.8—2.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抱轴,全缘,上面被长柔毛,下面仅叶脉或有时仅顶端被疏柔毛;花梗短,被长柔毛。花萼钟状或略呈漏斗状,长7—9毫米,基部前方略膨大,具10脉,其中5脉不甚明显,萼齿5,狭三角形,长为花萼之半或较长,整齐,先端渐尖,边缘具缘毛。花冠白、白绿或白黄色,具紫色斑纹,狭漏斗状,长1.8--2.5厘米,外面被疏长柔毛,冠筒基部前方略膨大,内面具毛环,从前方向下弯,冠檐二唇形,上唇小,直立,2裂,裂片近圆形,下唇延伸,3裂,中裂片狭扇形,长约6.5毫米,顶端微缺,侧裂片长圆形,长约3毫米。雄蕊4,二强,着生于冠筒中部,伸出,花丝细,挺直,被长柔毛或疏柔毛,花药肾形,1室。花柱无毛,伸出,较雄蕊略短,先端2浅裂,裂片细尖。花盘杯状,裂片近相等,不明显,前方微膨大。子房4裂,被长柔毛。
果实
小坚果倒卵状或倒卵长圆状三棱形,背部具网状皱纹,腹部中间微微隆起,具1大果脐,而果脐儿达腹面之半。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分布范围
中原地区特有种,产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东部,四川省西部及西北部。
栖息环境
生于河滩沙地、高山草地或陡坡石缝中,海拔通常1900—3200米,少有在1300米以下或3500米以上。
生态
白苞筋骨草的化感抑制作用是高寒地区毒禾本科杂草在退化草地蔓延,并最终形成“黑土滩”次生毒杂草群落。
用途
白苞筋骨草主要含有黄酮有机酸类(如香草酸)、甾醇类等化学成分。白苞筋骨草味苦、辛,性寒。归肺、胃、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在《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中医药学 中药资源学》中有记录。
参考资料
三江源国家公园植物系列九|白苞筋骨草.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2024-08-18
白苞筋骨草.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4-08-18
目录
概述
简介
形态特征
果实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生态
用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