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生物学家在不知情的状况下,使用自己去世祖母的癌细胞
克隆了一个黑人女孩。不料,这个拥有超常生长速度和器官再生能力的女孩很快就成了“蛇头”的目标;与此同时,“维护人类纯洁联盟”也发觉了女孩的存在,视其为异类,欲将其置于死地……
在“新人类”系列作品中,
王晋康用一贯的苍劲笔触和悬念迭起的情节为读者展示了人与非人的较量。在《癌人》中,作者构筑了一个身世离奇的异种人类和一个险恶复杂的社会群体。从不自知到渐晓身世,从懵懂到成熟,黑人少女的成长史及心理境况的变化亦是周遭社会的折射。
一种是历史小说。因为它的第一作者是历史,是时间。时间冲去了琐碎和平庸,凸现和浓缩了事件、情节和人物。历史小说作家只需有足够广博的历史知识和足够敏锐的目光,挑选出精彩的素材,他的小说就有了百分之六十的成功。
另一种小说是科幻小说。它的作者是
雅威(客观上帝),是科学,是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的运行机理(它们其实是三位一体的)。科幻作家只需有足够的智力去理解这些机理,有足够敏锐的目光去发觉科学的震撼力,他的成功也就有了百分之六十的把握。所以,科幻作家应该把百分之六十的稿酬献给上帝。
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超出了多数民众的理解力,以至于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成了高高在上的宗教。但我们笃信“这个”宗教而不信仰其他的宗教,为什么?因为科学所揭示的是真理,它们放之
宇宙而皆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可以用来计算150亿光年外星体的运动,
脱氧核糖核酸的构成之简洁甚至超过上个世纪最坚定的科学信仰者的期待。充分发展的技术能够变成魔法,而上帝的魔术正逐渐被人类还原成技术。各民族的先民们曾创造出
雅威造人或
女娲造人的神话,那是人类对自身秘密最原始的探索仅仅几千年后,人类就已经可以用体
细胞核来激发出一个真正的生命!我想,如果真有一个万能的上帝,他也会掩面长叹。自愧不如。
“新人类”系列四部曲中描写了一些未来的技术:《类人》中的纯粹人工制造的生命和电脑群体智慧;《癌人》中的人类体细胞克隆(特殊之处是使用了癌细胞);《
豹人》中的基因嵌接术及《海人》中的新人类(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了)这些技术或进步若稍显遥远一些,也许会被今天的民众看做是呓语不过,作者可以保证它们绝非无稽之谈几百年内人造生命就可能实现,分散的电脑智力也会以某种方式整合成一种文明或智慧:那时.人类何以自处?人性会怎样变化,被作家们
讴歌了千百年的人类之爱还能否存在没有人能完全准确地预知。作者在文中表现的,只是个人的一些探索而已而且,为了与今天的世界相衔接.书中很多描写是过于保守了。
科学使人睿智,使你把握自然运行的脉搏,洞察历史的走向可惜.很多中国人对科学比较隔膜,不能体味到科学和思维王国的乐趣我们的主流作家善于向后看,向脚下看他们对过去和现实的思考很深刻.很可贵但一个民族若只有这样的目光,则未免显得过于迟钝和短视但愿这几篇小说能够让读者稍稍抬一下目光如此.作者就满足了。
王晋康的科幻小说是把前沿科技、人类福祉、道德禁忌和文明多样性相互结合的典范。
在《
类人》和《
豹人》里,王晋康以科幻的声音对人类基因正统的拷问振聋发聩。而在《癌人》里,作为人体内的细胞叛逆者,癌基因居然成长为比人类更擅长生存也更强大的个体,这其中的意义既惊心动魄又发人深省。
这四部以人为核心的科幻小说,描述了人类多种可能的未来,让我们在震撼中重新认识自己和人类。
王晋康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俯瞰科学和人类社会,他的作品既有太空的广阔和空灵,又有大地的厚重与深沉。他用独有的冷峻笔触,描绘了人类在科学和道德两道悬崖构成的险峻峡谷中艰难的旅程,使科幻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1966年高中毕业后度过了三年知青生涯,1978年考入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二系,1982年毕业后进入石油二机集团,曾任该集团研究所副所长。
自1993年发表第一篇科幻小说《
亚当回归》并获当年中国科幻最高奖“
银河奖”,至今已发表和出版科幻小说近百篇(部),共计400余万字,包括《
蚁生》《十字》《王晋康科幻小说精选(四卷)》《
与吾同在》等。曾十四次摘取中国科幻大奖“银河奖”,为获得该奖次数最多的科幻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