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通科技产业园
2009年创于江苏的国家级园区
苏通科技产业园是我省沿海开发和跨江联动开发的重点项目,是苏州市南通市两市跨江联动开发、推动区域共同发展的合作园区,是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推广辐射的创新之区。园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一期开发面积9.5平方公里。将借鉴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引进新加坡先进的规划开发理念和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机制,力争通过10-15年的开发建设,把苏通科技产业园建设成为一个融生产、生活、商贸、居住于一体的高科技、生态型、国际化、综合性的“江海生态城、国际创业园”,使其成为苏新合作的又一成功典范和长三角最具竞争力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长三角经济圈一个体制创新的示范区、科技发展的先导区、先进产业的集聚区和现代化的新城区。
园区特点
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园区“国际一流产业园、全国一流新城区”的定位要求,作为2009年全省开放型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苏通科技产业园的开发建设,对于苏南产业向苏中、苏北地区梯度转移,对于全省战略结构调整,对于国家沿海开发战略和江苏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9月28日,园区一期基础设施项目开工仪式举行以来,开发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年内将分5批完成10亿元投入,拉开一期基础设施框架,开发建设的前景十分美好。综合分析苏通科技产业园,可概括为“区位独特,规划一流,开发科学,产业先进,生态优先”五个特点:
区位独特
苏通科技产业园位于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北翼,是江苏省沿江、沿海发展的交汇点,地处沪、苏、通“小金三角地区”的中心点,距上海市苏州市一小时以内车程,是南通市接轨上海、融入苏南的桥头堡。园区交通十分便利,在轨道交通方面,在既有的“一纵、一横、三支线”的铁路网路规划上,新增一条线路,在园区内发展多式联运,提高装备制造园区的集疏运能力;利用城市轨道及常规公交,将园区与开发区站进行衔接,方便旅客换乘进入园区;南通市城市轨道1号、2号线全部进入园区。在道路交通方面,具备“一纵、一横”的高速公路网络,一纵是沿海高速公路,一横是宁启高速;具有“三纵四横两连”的城市快速路网结构;便捷通畅的主干路系统,与高速公路、快速路有效衔接。这一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使园区与上海市和苏南以及南通市的主城区的联系更为密切,真正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和长三角核心圈。
规划一流
苏通科技产业园的规划由曾经成功完成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工作的新加坡邦城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邦城公司坚持区域协调、生态优先、以人为本、节约集约、循环经济、科技创新等原则,运用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谐社区和科学管理的规划理念,创新“延续、整合、联动、覆盖”策略,聚合国际先进的生态、环保、节能技术,推进清洁生产,优化能源结构,大力促进清洁能源、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利用,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高效循环。整个园区规划结构为“一核、两带、三廊、四区”。一核,即中央绿核。两带,即贯通园区南北,以及斜向由区域绿心延伸而出的两条生态绿带。三廊,即依托现状河道,分别自西、南、北三个方向汇聚至区域绿心的中央绿荫廊道。四区,即区域中心、居住生活区、商务科技城、高科技产业园区。这一先进的规划设计,必将引领园区顺利实现既定目标。
开发科学
苏通科技产业园由中新股份(CSSD)、南通开发区、省农垦集团,按照51%、39%、10%的股权比例,组建中新苏通科技产业园(南通)开发有限公司,遵循“一次规划、滚动开发,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远近结合、由西到东、由北向南,分三期对园区进行开发。一期开发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两侧的用地,结合起步区布置西部科技综合发展区、商务园、教育园、高科技工业区等功能区,面积为9.5平方公里。二期开发主要开发东部工业区和北部居住区,以及苏通大桥以西滨江娱乐综合发展区等,结合新江海河布置重装备工业区、东部科技综合发展区、商务园、教育园、工业区和住宅区等,面积为29.68平方公里。三期以开发中心区和南部滨江娱乐综合发展区为主,结合中心区的建设开发高档次的住宅房地产业,全面提升园区的品质,面积为11.5平方公里。
产业先进
苏通科技产业园将借助长三角丰富的科技、教育、信息等雄厚资源,发挥毗邻上海市、苏南经济圈的区位优势,促进形成与长三角其他产业园区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的发展格局,并依托既有的产业基础,围绕“高技术、高附加值、高配套率和较大产业规模”的发展目标,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龙头,带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和园区综合实力提升,重点形成“两主三辅”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格局。“两主”,一方面是海洋及港口工程装备制造,包括港口装备制造,海洋资源勘探和油气开发技术装备,特种船舶及配套装备,深远海探测技术、救助、运载、作战技术装备,大型海水淡化成套设备等产业;另一方面是新能源装备制造,包括风电、太阳能光伏、智能电网、生物质能、新一代储能电池等产业。“三辅”,一是高端电子信息业,包括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集成电路设计等产业。二是新材料产业,包括激光显示、碳纤维、电子信息新材料、交通运输和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产业。三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包括生物工程及新医药、医疗装备等产业。
生态优先
生态型是苏通科技产业园重要的功能之一。在土地利用方面,倡导“疏密有别”的建设布局,选择承载力较强的地块集中开发,反对蔓延式开发,留出更多自然生态用地,重视水域和滨水利用,开发中将保留80%左右的水体;在交通方面,将公交系统发展与城市开发相结合,开发强度越大的地方,离公交站点就往往越近。设计了完善的以自行车和步行为主要方式的慢行系统,可以分流相当一部分的短距离通勤交通;在景观系统规划方面,注重促进生物的多样性,确保绿地的宽度和面积以保证大多数本地鸟类的活动空间,同时加强垂直绿化,保持绿化体系的延续;在能源利用方面,考虑开源节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在供水上,除了传统的水源,强调了对非常规水源的利用,包括雨水和再生水。在排污上,强调各类污水的分离,同时利用保持良好的湿地系统,提高水资源自净能力。
苏通科技产业园一期位于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南部,苏通科技产业园的西部,西部紧邻南通经济技术已建成区;沿海高速公路开发区出入口位于一期用地内部,现有沿海高等级公路从一期用地北部通过,东方大道从西部通过;一期用地具备优越的现状交通条件。
苏通科技产业园一期在南通市城市发展的大格局中属于南通市沿江发展的重点区域,是城市产业拓展的主要空间之一,是南通市区南部的窗口。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在一期内落地,沿海高速公路从南部进入南通的第一个出入口位于一期用地内,一期用地为南通市的南大门,区位条件十分优越;无论是对外交通还是与城市其他地区的交通联系都相当便利,通过沿海高速公路可在一小时车程范围内到达苏州市上海市等区域中心城市,通过沿江高等级公路可迅速到达海门区,通过东方大道可在半小时车程内直接到达南通城市中心区。
自然条件
地形
一期用地范围内地势平坦,区内最高点高程7.6米,最低点高程0.1米,算术平均高程约2.6米;一期用地范围内约99.0%的区域坡度在5%以下,适宜开发建设,尤其适合大体量的厂房建设。
气象气候
一期用地属于亚热带和温暖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其主要特征是:多年平均气温14.9摄氏度,最高月平均气温28.2摄氏度,最低月平均气温2.5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8.5摄氏度(1995.9.7),极端最低气温负10.8摄氏度(1977.1.31)。平均地表温度17.6摄氏度;多年平均降水量1066.8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465.2毫米,年最小降水量641.3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341.9毫米,年平均气压1016.2毫巴,年平均相对湿度80%。
历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和东北风,夏季以东南方向的海洋季风为主,春秋季以偏东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1米每秒,10分钟最大风速26.3米每秒,瞬时最大风速30.4米每秒。年均大于7级以上风力的天数为12.8天(风速大于13.9米每秒),5级至7级风平均42.8天(风速大于8米每秒,小于13.8米每秒)。
1949-1997年,开发区境域发生台风110次,平均2.24次每年。台风风力一般6-8级,最大为12级。据1961-1998年的数据,6级以上大风年平均20天。
水文水系
长江在一期南部河段为感潮白河段,属非正规半日潮,每日两涨两落,高潮位与低高潮位相差较大。支槽内潮波发生较大变形,潮形前坡陡直,后坡平缓,近于立波。
一期用地紧靠长江,无暗沟暗塘。地下深井水分3层:第一承压含水层,埋深较浅,与地表水联成一体;第二承压含水层,埋深在160米左右,水质较差,水量不多;第三承压含水层埋深在220-250米,水质较好,水量丰富,是主要的开采层。
地质
一期用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地质构造属扬子准地台与江南古陆的交接部。沿江一带成陆较晚,大多是1920年以后淤积经围垦成陆的。第四系地层厚300—400米,为河流相、海相和过渡相沉积,沿江地表下50米内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灰黄色粘质粘土(厚2米)、灰色粉细砂(厚30米左右)、淤积质粉质粘士(厚10—20米)和灰色粉砂。河床底层为粉砂和极细砂。
南通市的工程地质分为4个区。一期用地属南通市工程地质分区的第II区,即河口相中期沉积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区。区内55米以浅的第四纪沉积物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层。第一工程地质层为棕黄色亚砂土,分布在地表至标高0.5米左右,厚度2米。属中等压缩土,地耐力13-15吨每平方米,可作一般浅基建筑物的天然地基。第二工程地质层以黄——灰绿色粉细砂为主,厚度15-20米,地耐力12-13吨每平方米,为工程主要持力层。第三工程地质层以灰一深灰色和黑灰色淤泥质亚土为主,顶板埋深22—25米,厚度7-15米,地耐力9吨每平方米,为高压缩性软弱土层。第四和第五工程地质层的地耐力为14—16吨每平方米。该二层埋深过大,于一般多层建筑意义不大。
一期地层以细砂、粉砂物质为主,夹有薄层粘土,强度较大。工程持力层在20米以下浅范围内,地基容许承载力一般为8-13吨每平方米,深层岩(55米以下)稳定。
发展战略
苏通科技产业园以高起点规划为引领,高标准科学建设,自去年9月28日一期基础设施集中开工以来,建设者经过1年奋战,交出满意答卷:各项规划全面完善,总长45公里的22条主道路建成,9.5平方公里内250万方土回填,达到项目开工建设要求。
苏通科技产业园是江苏省新加坡友好合作,苏州市南通市跨江合作的成果,是我省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园区。通过借鉴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引进新加坡先进的规划开发理念和与国际接轨的体制机制,苏通科技产业园致力建成一座“江海生态城、国际创业园”。“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成片开发、适度超前”“城市功能同步配套”,这是园区合作方的共识。园区邀请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公司、美国AECOM公司等国内外顶尖规划公司,全方位开展规划编制工作,以“能源低碳化、建筑生态化、交通捷运化、服务智慧化、产业现代化”为目标,着力打造一座现代化的滨江新城。
园区规划体系完备,内容详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园区不仅编制了概念总体规划和一期控制性详规,还编制了水、电、汽等15项配套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不仅编制了与我市优势产业相吻合,具有低碳、环保特点的产业规划,还开展生态规划编制工作,此举在长三角地区尚属首家。今年,园区又进行了二期控制详规、二期生态规划,道路景观,核心区地上、地下城市整体设计、公共交通系统发展规划等编制工作。
规划即法,必须不折不扣地实施。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部分设计单位希望调整设计指标,在招商谈判中,一些客商看中了不在规划区域内的地块,然而园区都不为所动,坚持严格按规划建设和安排项目用地。
在规划的科学引领下,园区全面开展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套建设。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配套后项目”的思路,8000多名建设者夜以继日奋战在9.5平方公里的“战场”上。目前,一期范围内主干道路基本竣工,景观建设同步完成。各项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同时启动,1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6.5万平方米科技研发中心已动工兴建;邻里中心、便利中心、学校、医疗机构等一批城市配套功能项目也将动工。与此同时,全面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软环境。园区组织56人次赴新加坡学习城市建设与公共管理经验,建立了政企分开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系、精准招商的系统管理平台、亲民便民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和创始期的内部管理制度。
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确保了项目落户。到10月份,园区共签约1亿美元、10亿元人民币以上项目12个,在手项目信息60多个。总投资9500万美元的江苏创斯达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26亿元的江苏尼欧凯汽车研发有限公司、总投资9900万美元的优盛光电(江苏)有限公司已领取营业执照。首批入驻苏通科技产业园的重大投资项目具有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的特点。
产业发展
基本原则
1、坚持提升产业层次和发展质量的原则
苏通科技产业园属于发达地区的后发园区,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在招商引资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在东部沿海地区用地普遍紧张、很多项目寻求扩张空间的背景下,苏通科技产业园一定要坚持提升产业层面和发展质量的原则,要根据自身的目标定位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抬高入园项目的门槛。注重产业发展层次和发展质量,也是苏通科技产业园在产业发展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只有坚持高起点高水平发展,才能使苏通科技产园的产业发展更具有持续性,才能保障苏通科技产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和优势,才能在产业上有力支撑苏通科技产业园的定位要求。
2、坚持资源集约和环境保护为重的原则
苏通科技产业园临江靠海,周边地区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时期,上项目、谋发展的愿望非常迫切,抓工业、增实力的劲头十足。处理协调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苏通科技产业园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实现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苏通科技产业园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加强生态保护建设,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坚持生产和生活功能并重的原则
从长远发展来看,苏通科技产业园将会成为一个新城区或新城市,因此,在园区发展起步阶段,就要坚持生产和生活并重的原则,在大力引进先进制造业的同时,也要积极引进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实现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一方面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不断增强园区的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经济实力,为建设国际创业园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要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高效服务,进一步完善园区的生产服务功能。另外,要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不断聚集人气和商气,完善生活服务功能,为建设综合性、多功能的江海生态城创造条件。
4、坚持市场化运作和政府引导有机结合的原则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改善。苏通科技产业园作为长三角地区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在产业发展方面,更是要坚持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解决园区发展中的问题。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着力推进产业分工与协作,发挥苏通科技产业园的比较优势,与周边地区实现错位发展,最终达到产业发展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政府则主要是要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提高和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为市场机制的发挥营造良好的环境。
发展定位
1、国家“中国创造”和“中国服务”的示范区
苏通科技产业园凭借其优越的区位和后发优势,要努力打造国家“中国创造”和“中国服务”的示范区。其中“中国创造”示范区主要是在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苏通科技产业园通过引进高端的制造业及不断提高这些高端制造业的研发设计能力,努力在“中国创造”方面有所突破,并在全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苏通科技产业园可以结合周边的产业基础及自身的发展优势,在海洋及港口装备产业、新能源、生物工程新医药及医疗设备等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方面有所突破,并加快相应的研发平台建设,打造国家“中国创造”的示范区。同时,要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结合南通市在服务业发展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快培育壮大具有自主品牌的服务业体系,努力将苏通科技产业园打造成为“中国服务”的示范区,从而在全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长三角地区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型、高科技产业园区
苏通科技产业园的建设是苏新深化经贸合作的又一硕果,是江苏省跨江联动、跨国合作的又一创举,是南通学习借鉴中新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引进先进的规划、开发理念和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积极响应江苏省委、省政府实施跨江联动合作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创新之举,也是南通接轨上海市、融入苏南、构建沪苏通“小金三角”的战略选择。在此宏观背景下,新加坡苏州市工业园等很多先进的经验可资借鉴。苏通科技产业园位于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与苏州隔江相望,地处上海一小时都市圈内,区位优越,岸线广阔,交通便捷,可以充分依托南通开发区现有产业和基础条件,形成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的发展格局,将其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一个融生产、生活、商贸、物流、居住于一体的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型、高科技的产业园区和商务新城,使其成为沪苏通“小金三角”的一个亮点和苏新合作的又一成功典范。
3、江苏省新兴高端产业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
苏通科技产业园区作为发达地区的一个后发园区,没有目前不少发达地区面临的“腾笼换鸟”的困难,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也具有高起点高标准发展的基础和优势。苏通科技产业园通过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乘开放之势,以“江海生态城、国际创业园”为其发展方向,在充分尊重开发规律和市场规律、引进成熟开发模式的基础上,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可以在更高层面提升园区集聚资源要素的能力。此外,这里独具江风海韵,环境优美,生态最优,将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科技人员和商务人士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理想家园,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在这里工作和生活。通过高端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苏通科技产业园将成为江苏省新兴高端产业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同时在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大经济板块中,苏通科技产业园将会发挥其在苏中连接苏南苏北的特殊作用,在承接苏南产业转移带动苏北地区发展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发展目标
1、2015年近期目标
到2015年,发展重点在于构建基础设施建设框架,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和方向。基本完成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力争实现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园区产值60%左右,现代服务业产值占园区产值40%左右,园区RDP增长速度年均在20%左右。
先进制造业发展目标:
——海洋及港口装备制造业,年均增长30%,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0%;
——新能源产业,年均增长30%,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5%;
——高端电子信息业,年均增长20%,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0%;
——新材料,年均增长20%,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5%;
——生物工程新医药、医疗装备业及其他,年均增长10%,占工业总产值比重10%。
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
——现代物流业,年均增长20%,占服务业产值比重为20%;
——科技服务业,年均增长15%,占服务业产值比重为15%;
——商务服务业,年均增长30%,占服务业产值比重为25%;
——房地产等配套生活性服务业及其他服务业,年均增长30%,占服务业产值比重为40%。
2、2030年远景目标
2015-2030年,基本建成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型科技产业园,园区单位面积产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产比重控制在30%左右,三产比重控制在70%左右。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达到70%以上,现代服务业产值占第三产业产值达到80%以上。
苏通科技产业园首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10月22日下午,苏通科技产业园一期开发区域项目工地举行了隆重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新加坡卫生部部长许文远,新加坡贸工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李奕贤等新加坡政界及商界高层代表与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江苏省副省长张卫国等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及各相关厅局主要领导,南京市、苏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等地方主要领导共同出席开工仪式,并共同为此次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奠基培土。
开工仪式由南通市市长丁大卫主持,仪式上,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梁保华与新加坡卫生部部长许文远共同为苏新文化狮举行点睛仪式;新加坡贸工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李奕贤、江苏省副省长张卫国、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及入园企业家代表分别致辞;南通市副市长沈振新向大家具体介绍了本次集中开工项目的投资情况。
苏通科技产业园位于世界第一斜拉大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北翼,地处江苏省南通市。距上海市区及苏州市区仅一小时车程。园区于2009年5月26日正式奠基,总体的规划开发建设也随之全面启动
该项目为借鉴新加坡先进的规划理念与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的开发建设经验,新加坡与江苏省为拓展合作领域的又一重大合作项目。全区规划总面积5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30万人。
根据中新双方专家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先进经验,将用10年时间,将该园区开发建设成为一个高科技、生态型、国际化、综合性的江海生态城,国际创业园。此次集中开工建设的首批重大项目为园区一期开发区域内的部分落户项目,一期开发区域为9.59平方公里,至上月底,一期区域已经达到“九通一平”标准,主干道路景观同步建成,并初具形象。
据了解,此次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数为10个,其中工业项目3个,总投资3.45亿美元;配套设施项目7个,总投资约为10亿元。所涉产业为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精密机电、社区配套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园区特点
区位独特
规划一流
开发科学
产业先进
生态优先
自然条件
地形
气象气候
水文水系
地质
发展战略
产业发展
基本原则
发展定位
发展目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