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致
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
李致,1929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四川成都人,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巴金文学院顾问,巴金研究所顾问。
1946年李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共青团系统工作。曾先后任重庆市的少年儿童部长,共青团四川省委《红领巾》杂志总编辑,之后在共青团中央担任《辅导员》杂志总编辑。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后长期担任编辑工作。在1991年至2009年间,其任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李致的作品《我的四爸巴金》于2009年出版。2014年,李致“往事随笔”系列由天地出版社出版,包括《铭记在心》《昔日足迹》。2019年,李致的的五卷六本《李致文存》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2024年3月28日19时25分,李致好友马识途在成都去世,李致与王火以悼词形式追念至交好友。
李致在2013年获得巴蜀文艺终身成就奖,2019年获得“从事文学创作70年荣誉证书”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3年,李致获得川观文学终身成就奖。
个人经历
家族背景
李氏家族祖籍浙江嘉兴市,先祖李文熙在清嘉庆年间入川,先后任射洪市巡检、屏山县巡检等职。李氏家族迁徙至四川已有200年。他的曾祖父李定下了‘道尧国治、家庆泽长、勤修德业、世守书香’16个字,作为后代取名的依据。这16字所传递的精神,李家世代遵守,‘勤修德业、世守书香’可以视为李家家风。
写作经历
李致原名李国辉,于1929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出生,他的父亲李尧枚(大作家巴金成名作《》中觉新的原型人物)在李致一岁零三个月时自杀。幼年就失去父爱的李致,受到家中其他长辈,尤其是四爸巴金的关爱。在李致的少年时代,巴金因为发表“激流三部曲”,成为大作家。当时整个时代的气氛,对李致不能不造成影响。跟当时很多青少年受鲁迅、巴金影响,崇尚五四新文化运动精神一样,李致在成都私立高琦中学读书时,就从老师那里接触到思想的火苗。受鲁迅、巴金、曹禺艾青等人的作品启发,李致也开始自己提笔写作,并表现出相当不俗的文学才华。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李致已经写了近百篇习作,有小说、诗歌、散文。他的作文被校庆校刊选中发表。之后就读华西协和高级中学,李致和同学陈先泽办壁报《破晓》,被国文老师、巴金的朋友卢剑波发现。在卢剑波的鼓励下,李致在《今日青年》发表了多篇散文。1945年,“一二·一”反内战的运动后,李致与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学成立了破晓社,办铅印《破晓半月刊》,李致发表了散文和小小说。1948年到重庆以后,李致又开始在《大公报》和《新民晚报》发表评论和散文。
工作经历
李致于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7岁的李致因为参加学生运动在重庆被捕。住在上海的巴金鞭长莫及,最终被四川有名望的教育家吴先忧保释出来。1949年初,李致全力从事地下党工作,为避免暴露身份,停止写作和发表文章。新中国成立后被分配到青年团任职,并长期在共青团系统工作。曾先后任重庆市的少年儿童部长,共青团四川省委《红领巾》杂志总编辑,之后在共青团中央担任《辅导员》杂志总编辑。1955年,李致因所谓的“胡风反革命事件”受牵连,被隔离审查,因本身就没有问题,最终恢复工作。1960年与蓝星、黄韶合写报告文学《刘文学》。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后长期担任编辑工作。改革开放时期,先后任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兼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出版总社社长、四川省政协秘书长。在李致主持四川省出版工作时期,中国正遇十年浩劫后的严重“书荒”。为了满足读者如饥似渴的阅读需求,李致大胆破除曾禁出版社的“地方化、群众化、通俗化”三化坚冰,实行“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方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提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本着这一“经济观”,他们陆续出版了《人民的怀念》《走向未来》《在彭总身边》《最后的年月》和关注老作家劫后新作的“现代作家选集”丛书,包括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冰心丁玲沈从文萧乾等老作家的选集和巴金、曹禺的系列图书。这段时间忙于工作的李致听从四爸巴金的建议,退休后再写作。李致在1991年至2009年间任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退休
然而,李致并没有忘记自己青少年时代就开始的文学写作梦。1990年代初,从岗位上退下来的李致,重新拿起笔,1993年,李致赋闲在家,爱人又长期生病,他的重心以照料爱人为主,也有了更多时间来思考和写作,此后创作出以“往事随笔”系列为主的一批随笔散文佳作。2014年,李致“往事随笔”系列由天地出版社出版,包括《铭记在心》《昔日足迹》《我的四爸巴金》。2019年,李致的的五卷六本《李致文存》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个人生活
李致出生于成都一个没落的官宦之家,父亲李尧枚是巴金的大哥,也是巴金名作《》中高觉新的原型。由于家庭破产,父亲在李致一岁零三个月时自杀,幼年就失去父爱的李致得到巴金的供给和眷爱,也酷爱读书,醉心文学。
在上学期间,李致曾跟从国文老师杨邦杰学习,杨老师曾给李致等人讲解过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这次讲解点燃了李致思想的火苗;在同为国文老师、并且还是巴金的朋友卢剑波的鼓励下,李致在《今日青年》发表了多篇散文。同时李致与所在学校的老师,同时也为当年中共地下党川康特委副书记的马识途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在李致的作品《铭记在心》中所收录的一篇长篇随笔《历经斧斤不老松—记马识途》中,李致就用细致真挚的文笔,记述了他与马老超越半个世纪的交往细节,以及他所结识和见证的马老。
文学家巴金是李致的四爸,并在李致父亲去世后给与李致关爱,因此李致专门出版了一本名为《我的四爸巴金》的书来记录李致与巴金60多年的交往的细节回忆录。所涉内容贯穿巴金的青年、中年和晚年,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巴金对李致影响深刻,李致也是巴金思想上的知己。巴金一生中写给李致的信多达300余封,现在仍存200余封。两人见面经常促膝长谈至深夜。
李致有一女儿,已嫁给了女婿汪致政。李致十分喜爱鲁迅先生的作品,家中书房放在最显眼位置的一直是鲁迅的作品,他曾这样评价过鲁迅先生:“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文笔锋利、幽默,对人性的剖析和反讽,犀利深刻,我极为佩服!”
人物关系
相关评价
李致一直把理解别人,尤其是理解自己的亲人,作为通往人格理想的一条重要的路径,努力想在理解别人的过程中,获得内心的纯洁、光明、温暖。(评论家廖全京评)
“这种秉笔直书的写法,即是《春秋》、《左传》、《史记》、《汉书》等历史散文的纪实手法。它既是严谨的文学作品,也具有史料和史学价值。”(学者王地山在论及李致作品的艺术特色时评
“诸多篇章,总是与时代风云紧紧相扣,事情也许都是平凡的。却从平凡中折射出高尚的情操,温暖的人情,加之作者的坦诚,便更觉其可亲。”(诗人沈重评)
“一世称穷双手洁,平生夸富满楼书。”(李致好友作家马识途评)
相关作品
相关荣誉
相关事件
2024年3月28日19时25分,李致好友马识途在成都去世,李致与王火以悼词形式追念至交好友。
目录
概述
个人经历
家族背景
写作经历
工作经历
退休
个人生活
人物关系
相关评价
相关作品
相关荣誉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