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乡
黑龙江省甘南县中兴乡
中兴乡地处大兴安岭南麓断续丘陵地带,大部分土地属缓坡丘陵和坡底洼地,水土流失严重。全乡总面积452平方公里,有耕地28.7万亩,草原及荒山26.7万亩,林地7万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大豆、马铃薯、向日葵等。乡办工业有农具修造厂、综合加工厂等,1992年乡企总产值989万元。全乡共辖太平、龙安、大水泉子、永久、兴胜、保安、核心、建设、同利、前进、繁荣、中兴、繁胜、自然、绿化、兴久、劳动、团结、中四等19个村。全省著名的农业劳动模范吕和(1911—1979年)就是本乡太平村人,曾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中共九大代表、九届中央候补委员。1992年末全乡总人口3.8万人,其中满、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乡政府驻地中兴村。位于境内的核心村古墓和景家窝堡古墓,均为金代墓葬
历史沿革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属甘井子区荒务行局辖境。中华民国成立后,1914年划归龙江县,隶属甘井子佐治局,1916年划归布西设治局。1926年划归甘南设治局,1928年隶属第三区。东北沦陷后,初为甘南县第三保,1938年改设于家窝堡村,1943年改称中兴村。1945年“九三学社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3月设置中兴区,后改为第七区。1955年底至1956年初,为接收安置山东省移民,新建8个移民新村。1956年3月,撤区划乡,将原第七区划分为兴胜、兴华、同利、保安4个乡。1957年1月,将兴胜乡改为中兴乡。1958年4月,将兴华乡并人保安乡。同年9月,将中兴、保安、同利3乡合并为中兴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为中兴乡。
行政区划
全乡截止2016年共辖11个村民委员会
名称由来
中兴乡,原名“火烧张屯”。据说,在清末放荒招垦之初,有一张姓者来此地开荒建屯,1928年春因草原荒火将屯落烧毁,从此称为“火烧张屯”。
产业结构
中兴乡以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为准绳,造就了一批乡村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并依靠这支队伍,对外增
强吸引力,对仙增强凝聚力,努力实现“农村奔小康,集镇创三优,企业增效益,行业树新风”的奋斗目标。中兴乡坚持抓农称乡,抓个富乡,抓商活乡,抓科兴乡,做到了思想教育素质化,干部建设严格化,夯实农业科学化,产业结构估质化,乡镇企业效益化,财政金融全局化,基本国策制化,集镇建设规范了化,文卫事业闪烁照相术及化,通讯道路网络化,廉政建设缺席化,政府职能高效化。立足稳定优化。立足狠定优化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放手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全乡围绕龙头。创基地,突出物色抓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坚持“量值并举,高起点,高速度,高效益”。大力发展专业户,专业社,专业村,建成“九大”基地,开成“九大”支柱产业,发燕尾服为与资源特点相适应的“一社一品,一村一业”的乡域经济格局。已建立生态林工程8000亩,栽桑2000亩,发展脆香梨1000亩,柑橘属高换10万株,新植银杏300亩,栽相干脆香柚子500亩,优质杂水果1000余亩。一九九九年全乡工农业收入达8888.12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6210万元,财政总收入127万元,粮食总产量达8919.4万吨,人均产量1032斤,人均纯收入1138元。全上兴办实事15件,乡镇企业、林业生产、集镇建设、文化教育、计划生育、安全一产、蚕桑生产、民政工作、殡改工作、宣传工作、柑桔高换等工作都获得了县委、县的表彰、奖励。巫山素有开州区“西大门”之称,以巫山而得名。西与开江县八庙镇相邻,南与万县弹子乡接壤。幅员面积52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冠宝、巫册、上皇、高岩、福寨、潭溪、南天、盘龙、农家、云丰、汉华、黄栗),总人口11594人。
该乡是开县“百里高级生态农业走廊”的起点,还承担着国家重点工程——退耕还林。现退耕还林1000亩。该乡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渝巫公路横穿过境;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35%,是全县的万亩林区之一,水资源丰富,有765个千瓦水力发电站一个,年平均发电量在350万度以上。矿产资源丰富含煤、石灰石、铁矿石、高岭土和锰等。年产7000吨乡煤厂一个。该乡荒坡草地宽广,可大量放养黄牛、山羊、还盛产柚子、生姜、山胡椒花椒油桐等经济作物。又引进美国良种葡萄红提、黑提品种共16亩。同时,山羊、柚子成为该乡“土特产”。蚕桑生产能力达年养蚕1800张以上,年收入70多万元,人平增收近70元。耕地资源丰富,全乡共有耕地20028亩,人均1.63亩。1999年该乡社会总产值为2383.8万元。乡镇企业产值1275万元,农业产值1108.8万元,社会总产值每年增长率为9%,粮食总产量达到5671吨,人平495公斤,生猪出栏11045头,人均纯收入956元。为发展该乡经济,乡党委政府发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方针,努力完善乡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外部环境,坚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如今,该乡已基本实现三通,即: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话,村村通电视。政府投资近100万元改建了原中心小学和乡农校,大大改善了育人环境。该乡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所有街道都硬化,市场秩序良好。1999年完成了场镇自来水厂的技改工程,已满足2000多人的饮用水。该乡已经初步形成了粮猪型产业结构,着重建成了以生猪、蚕桑、柚子、林业、山羊为主的五大基地的规范化建设。已有良种养猪场11个,蚕桑园1500亩,柚子园1000亩,新造林面积9千多亩。新育森林面积已达3万亩。通过改制后的乡镇企业也有强大的生命力。该乡煤厂、电站面向社会公开租、卖。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名称由来
产业结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