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文献产生于宗教活动中,是天命神意的见证,史官凭着文献工作而逐渐取得了充分的话语权。自
西周到西汉中期,史官、君子和儒士通过对文献的传递和阐释,构建了具有理性精神的礼乐文化制度,并形成了以道自任、裁决天下的精神品格。这就是原史传统。这一传统以《
史记》为终结。在原史传统中,
周公摄政和制礼作乐、
春秋史官的微言大义、
孔子设学和文献阐释、
董仲舒的
公羊姓学理论、
司马迁的《史记》著述等,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依据周公和孔子的文化实践而虚拟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统系,构成了中国道统观念的源头。本书通过对原史文化中的撰述观念、载录和传播方式的研究,梳理了甲骨卜辞、刻绘图画、《
周易》《
尚书》《
诗经》《
春秋》《左传》《老子》《
论语》《
战国策》《史记》等文献的生成过程、文体形态、叙述方法等方面的特征,并揭示出它们各自所承担的原史文化功能,为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和文献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过常宝,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他开设的课程包括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作品选、古代史传散文、诗词讲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