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常宝,1964年7月生,
汉族,安徽含山人。1982年至1985年任小学教师。1985年入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95年获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为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
先秦汉朝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及唐宋诗词鉴赏。为国家社科规划重大课题首席专家。出版专著9种,发表论文60余篇,主要集中在楚辞、史官文化与文献、诗词释读三个方面。2017年度“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建议人选。
个人简历
1982-1985年,任小学教师;
1985-1995年,在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1995至今,任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2003年被聘为教授。
1999年11月-2000年6月,在
香港教育大学任教学顾问;
2004年3月-2005年2月,任韩国
高丽大学中文系访问教授。
论文信息
《离骚和巫术仪式》,文学遗产,1992年第3期
《司马迁批判精神探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更有情痴抱恨长——读〈痴情与幻梦〉札记》,中国文学研究,1994年第1期
《“上下求索”:一个祭祀的仪式》,文学遗产,1996年第6期。
《情的探险:从汤显祖到曹雪芹》,过常宝、
郭英德,红楼梦学刊,1997年第1期
《〈天问〉作为一部巫史文献》,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春之卷
《国殇祭仪考略》,中国诗学,1997年第五辑
《“风”义流变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柳永的文化角色与生存悲剧》,东方丛刊,1998年第3期
《解读“针线闲拈伴伊坐”》,文史知识,1998年第8期
《古代文论如何成为一个现代学科──评〈回顾与反思〉》,中国图书评论,1998年第11期
《一只失去乐园的
蝴蝶》,文史知识,1998年第12期
《合法性和有效性——关于古代文论研究的一些看法》,学术思想评论,第四辑
《困境与出路:古典文学研究的现代化历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建立在模式之外的陈述方式——评聂石樵教授著〈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文学史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再探讨——“中国文学史编撰暨郭预衡教授治史思想学术研讨会”综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
《温情:作为生命的证明——对〈春江花月夜〉的一次精神体验》,文史知识,2001年第5期
《关于原史文化及文本研究的一些设想》,湖北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月映万川 各有境界——李白和苏轼两篇作品的对比分析》,文史知识,2001年第10期
《从“铸鼎象物”到“草木鸟兽之名”——简论上古动物形象的文化功能》,新亚论丛(
香港特别行政区),2002年1期
《焦虑的心灵和破碎的世界——李贺〈李凭篌引〉解读》,文史知识,2002年第1期
《从诗和史的渊源看“赋诗言志”的文化内涵》,学术界,2002年第2期
《思想还是姿态:李白儒道言说的意义》,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周公摄政与周初政教关系初探》,史学月刊,2002年第5期
《思乡的别一番滋味——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解析》,文史知识,2002年第7期
《古代文学研究的新境界——读杨义〈李杜诗学〉有感》,中国图书评论,2002年第6期
《挥洒在绝境中的意志和激情》,文史知识,2003年第1期
《残荷听雨的韵味——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赏析》,文史知识,2003年第3期
《“春秋笔法”与古代史官的话语权力》,北京师大学报,2003年第4期
《山水之间的沉湎和延宕——孟浩然和王维两首诗歌解读》,文史知识,2004年第4期
《〈左传〉源于史官“传闻”制度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左传〉梦验故事中的血缘宗族观念》,中国语文论丛(
韩国),第26辑,2004年
《泪水如铅招迷魂》,文史知识,2004年第6期
《柔弱:守望在等待之后——解读白居易〈长恨歌〉》,文史知识,2004年第7期
《遍插茱萸的情思》,文史知识,2004年第10期
《因果和象征:〈左传〉的二元叙事逻辑》,中国学论丛(韩国),第16辑,2004年
《论古代史职的产生及其文化意义》,学术界,2005年第3期
《迷失在无语的别情中》,文史知识,2005年第4期
《经典和学术:意义是如何生成的》,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9期
《〈战国策〉文体考辨》,中国语文论丛(
韩国),第28辑,2006年
《水畔“闲愁”的三重境界——试析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文史知识,2006年第3期
《〈左传〉虚饰与史官叙事的理性自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论〈史记〉的“太史公曰”和“互见法”》,唐都学刊,2006年第5期
《江南,作为永远的他乡》,文史知识,2006年第10期
《先秦君子文化和立言传统》,励耘学刊,2007年第2辑
《先秦寓言源流及其修辞功能》,中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3期
《守候,是生命的一种姿态——读李贺〈苏小小墓〉诗》,文史知识,2007年第3期
《穿越现实和历史的悲凉——读杜牧〈早雁〉诗》,文史知识,2007年第4期
《论上古动物图画及其相关文献》,文艺研究,2007年第6期
《梦里依稀见扬州——读杜牧〈遣怀〉诗》,文史知识,2007年第7期
《论〈庄子〉“言”即“优语”》,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读元〈三遣悲怀〉(其一)》,文史知识,2007年第9期
《诗歌阐释的可能性及其界限》,过常宝、侯文华,名作欣赏,2007年第9期
《〈老子〉文体考源》,
先秦汉朝学术(
台湾省)第八期,2007年9月
《简论〈周易〉卦爻辞的来源和特征》,求索,2007年第10期
《〈论语〉的文体意义》,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浮华世界的梦游者——读李白〈南都行〉》,文史知识,2008年第5期
《论〈尚书〉体的文化背景》,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李商隐〈花下醉〉诗解析》,文史知识,2009年第1期
《读江〈南台酒家题壁〉诗》,文史知识,2009年第5期
《李贺〈将进酒〉解析》,文史知识,2009年第6期
《论〈尚书〉典谟》,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第3期
《读柳永〈迷仙引〉(才过年)词》,文史知识,2009年第10期
《秋野深处的召唤——解读李贺〈南山田中行〉》,文史知识,2010年第1期
《“春秋决狱”:汉儒话语权力的构成和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学蔚醇儒姿 文包旧史善——聂石樵教授访谈录》,文艺研究,2010年第8期
《每一页书简都是一片招魂幡——试释李贺〈秋来〉》诗,文史知识,2010年第9期
《秦王游天之乐与悲——读李贺〈秦王饮酒歌〉》,文史知识,2011年第1期
《树花同发 飘零何处——读严复〈秋花次吕女士韵〉诗》,文史知识,2011年第2期
《〈老子〉文体考论》,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著作信息
《依然旧时明月——唐宋诗词中的情感和生命》,
东方出版社,2007年9月。
《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唐宋部分),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中国文学史》(先秦至唐五代),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先秦散文研究——早期文体及话语方式的生成》,
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
研究课题
“中国上古知识、观念与文献系统的生成与发展研究”,国家社科规划重大招标课题,2011-2016
“制礼作乐与西周文献的生成、编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7-2010。
“先秦散文史”,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2005-2007。
“先秦散文文体源流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5-2008。
《早期史传文体形态与原史
文化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3-2005。
所获荣誉
获北京师范大学校第二届本科教学十佳教师。
人物经历
2020年7月13日,
北京市师范大学戏剧作品《
我们的荆轲》发起了演员招募令,计划面向北京高校在校生招募演员若干名,过常宝担任总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