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章天
同治辛未年进士
刘章天(1823~1879年),字联云,号卿。因其名字犯“天子”忌,后被皇帝改名璋寿。今福建省仙游县郊尾镇湖宅村人。十六岁入县学为秀才。二十四岁开始吃官粮为贡生。咸丰己未年(1859年)中举人同治辛未年(1871年)中进士,钦点礼部精膳司兼仪制司主事,钦加郎中衔,覃恩四品封典,授中宪大夫。光绪丙子年(1876年)京察一等,升礼部侍郎。光绪己卯年(1879年)授礼部尚书,是年告假回梓,途中得病,即在福州市省城谢家瑞粮道公馆就医,不幸病剧,于斯长逝,享年五十七寿,墓葬枫亭镇溪北村飞凤朝天穴。他是清代著名良臣、诗人、书法大家,可谓实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至高境界的楷模。“政声人去后”,一个半世纪以来,其事迹世人广为传颂,其精神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人物生平
刘章天出生在一穷秀才家里,父亲刘心宗,系仙邑生,一生乐善好义,乡里阮氏有一祖墓落座魁斗山,平日刘阮两姓甚有积怨,某年清明节前夕,刘姓有年少者到坟地肆意泼粪,心宗恐生事端或引发两族械斗,连夜着人挑水冲洗干净,翌日,阮族人看到墓室洗刷一新,以为是刘家人做的好事,两姓间绷紧的脸自那以后也日渐和解。
刘章天年幼聪慧善对,人称“神童”。五岁时,一夜将睡,其父邑庠生,口出:“携儿入室”,嘱对。章天即答云:“随父登朝”。其师祖父杨九舍不信,贮饼邀他去面试,以“沛公三尺剑”难之,章天对以“周武一戎衣”。对句工整且出口不凡。
刘章天心系民,居官以“清公俭”三个字作为座右铭,不沽名,不贪财,清正廉明,尽心尽责,浑厚能容。履任后上呈《略陈百姓疾苦疏》《敬陈预防科举流弊疏》等“五事疏”,直陈民间悲困,抨击时弊,疾呼改革,名震朝野,促进社会进步。章天故居现存其亲撰书楹联:“报国曾陈五事疏,传家只有六经书”言及的即是这些事。
刘章天为乡民办了诸多好事,创办学校,培育人才;带头铺桥修路,为民谋利;发动垦山种果,植树造林;组织挖井开渠,筑陂抗旱;鸠资修寺院,保护古迹。值得一提的是在光绪二年(1876年),上本奏请清廷宽以恤民,减轻了仙游县的赋税,造福桑梓。在京城宣武西砖塔胡同筹资新建“仙谿会馆”   ,使会馆成为“联乡情,笃友谊”的场所,成为乡亲的停靠站和交流点。他还到原惠安县峰尾城平息两大姓氏宗族械斗,率民围海造田,并从京都争取大笔款项,帮助实施。
刘章天虽身为高官,却“朗如日月,清如水镜”,终生没有盖府第,甘居陋室,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他在诗中把自己狭窄住所戏称:“瓶室”,诗句曰:“瓶室清如水”,“饥驱奔走无息肩,家居容膝安所便。编茅结屋三两,妻聚处堂之边。家徒壁立常安眠,开窗望极云顶巅”。从字里行间可看出他出仕后仍处的窘况,其清廉程度和安贫守道节操略见一斑。他身后没有给后代留下余财,所幸到土改划分成份时,家家户户皆划为贫下中农,在那讲成份的漫长年月中能轻松地过日子。
刘章天年少博学,诗书俱佳,诗作甚丰。传世著有《慕凤岩诗集》,《制艺偶存》,《桑邦志痛》,《致治言》等,其诗集珠玑璀璨,金玉铿锵。宗师余高度评价:“诸体皆工,五言尤峻洁,气格近孟浩然”。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光禄大夫徐树铭为其诗集作序云:“闽海之滨有奇士焉,曰刘生倬卿。足不越里闾比党而常若志九州四海之大。身不越蓬户瓦而常若有天地民物之忧。此岂非山川奇气有以钟毓而然哉?”吏部尚书兼署礼部尚书毛昶熙也盛赞:“璋寿文有奇气”。《莆田市志》,《仙游县志》,《郊尾镇志》 等三级地方志均对他的诗才和文学历史地位写上浓浓一笔。诗作《舟泊上海》被徐世昌编入清代名诗集《晚晴簃诗汇》。诗云:“怅无斗酒与双柑,客里莺声二月三。带得春潮随我去,杏花一色看江南”。他的书法师“二王”,出“柳欧”,正楷行草皆精,尤擅楷书。朝廷众臣赞他:“书法奇才,一代称雄”。在仙游名山魁山现留有他的“亦钓台”“慕凤岩”“上有飞瀑”“望斗台”“虎阜移来”“一见千人”和“拜兄处”等摩崖题刻。在泉州市泉港区澜书院留有“廻澜”石刻。在仙游第一中学留有“傅少师读书处”石刻。傅少师即傅楫,宋代进士,官至龙图阁侍制、少师太博。在榜头镇普明书院留有“道综三圣”巨匾。在仙游县天竺寺留有他撰书的两对楹联:“宝地朗开天一洞,紫云高荫竹千寻”、“悬象天高垂宝盖,无心竹翠蔼慈云”石刻。从上述这些精妙凝重的笔致中可以窥见其书法风韵。堪称字字结体工稳,雄浑大气,精淳粹美,圆秀劲。峭拔之中不失婉媚,方正之中透露灵动之神。
刘章天熟读经史,深知家教的重要性。时常教诲子孙要“读书、积德、耐劳、惜福”,并把这八个字立为家训。课子课孙先课己,章天要求后代做到的,他自己先做到,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开拓良好纯朴家风,为世人称道。莆田市御史第一人、直声震天下气节重山岳的江春霖 以及莆田最后一位举人、莆田清末“四大才子”之一的清官吴台均仰慕章天官德和家风,乐与刘家联姻,在莆田新度大地传为美谈。
刘章天为人内敛不张扬,谦和朴诚。朝考时,他满腹经纶,眼界独到,龙颜大悦,留京任用,并加授官衔,提高品级,器重无比。然章天受宠不惊,得意淡然。当他衣锦还乡途径同窗落第举子家门时特地不乘轿,不鸣锣,不打鼓,低调悄行。
刘章天的官品和善举深受万民景仰。十里八乡百姓自发为他在魁山寺右侧建“报功祠”,世代祀拜。至今香火鼎盛,信众如云。
轶事典故
积德得宝地
章天之父,名心宗,字仲显,号介左,系仙邑庠生。谦恭有礼,乐善好义。乡里阮氐有一祖坟座落欧境内,平日刘阮两姓因事积怨甚深。某年清明节前夕,刘氐年少者挑粪便到墓地肆意涂抹,臭气熏天。章天父得讯,连夜叫人挑水,独自洗刷干净。次日,扫墓人以为谁在做好事,还交口称赞,由此避免两村恶战发生。心宗之父病逝,他请风水先生选中古店坝头内村“童子读书”贵穴,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四年(1844年)进士、知县潘渭春为其父撰写墓志铭。章天父厚德纳福,天赐此风水宝地,出了个刘章天。当地百姓传说,当年此坟地时有孩童朗朗读书声传出,自章天出世至中进士乃止。
才郎娶贤妻
仙游城内训导江安澜为官宦之家。家有一女,正值妙龄,委托宗师物色对象。宗师慧眼识珠,告之“欧厝刘章天,年少悟性高,品学兼优,才貌双全,日后必登高第,你要择婿,是位理想人选”。江信其言,遂聘金分文不取,与刘家同结秦晋之好。江夫人出自名门闺秀,知书达礼。嫁到刘家时,章天尚未出仕,家道贫寒。吃干饭时,觉得味道和娘家的有异,便问随嫁丫环:“夫君家干饭怎么有甜味?”丫环实告之:“刘家用篱把饭捞于一碗,只让你吃,他们全家都是吃剩下的番薯稀粥”。江氐听后,甚感不安,跪在翁婆面前,连求不能这样做。此后和全家同甘共苦,不搞特殊。有天,江氐见家中陌生人进进出出,不知何故,甚是疑惑,私下问询,有人告诉她,章天结婚,亏欠邻居一些钱,人家来催要,家里一时拿不出,正在犯愁。她听完,即刻从自己房中取出所有陪嫁银元,交给翁婆,让他们还清债务及贴补家用。家有贤妻,夫唱妇随,相得益彰。
仙公托奇梦
章天生于爱新觉罗·旻宁癸未年(1823年),16岁中秀才,24岁成为贡生。可是,在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即考举人)时,却屡试不中。其父心宗为章天的功名前程操心,前往徐霞客赞为“福建省三绝”之一的九鲤湖仙公祠求梦,梦见一老翁手牵二只羊,迎面而来。斯时,心宗疾步趋前,跪而求之曰:“望仙公指点吾儿章天功名”。仙公曰:“汝子功名,未之有也。”心宗回家后心中不悦,以为章天功名无望,他把“未之有”误解为“没有”的意思。原来这仙公之语,藏有玄机,未者,羊也。“未之有”即逢羊年便有也。且仙公手牵两羊,暗示二未也。后来,章天科场得意,果然皆在羊年(未年):咸丰己未年(1859年)得中举人同治辛未年(1871年)高中进士
皇帝改名字
朝考时,章天深得体仁阁大学士朱凤标和工部尚书署礼部尚书毛昶熙等主考官的赏识,把他名列一等二名,拟选为庶吉士。试卷上呈同治御览时,皇帝也极为章天的非凡才识赞叹,然一瞧章天名字便笑曰:“朕仅为天之子,他怎叫章天?”于是,朱笔一挥,将“章天”改为“璋寿”,虽去掉“天”字,却给“章”字加个“王”。还说章天年纪已偏大,不宜入翰林,应授实职为佳,即额外加封官职,高提品级。
谦和让宗亲
章天位列朝班,却不盖府第,甘居“瓶室”。其胞弟章,官拜同知,看着实在过意不去,在自家盖房时,顺便在 旁边多盖一座更为普通的房子,以供章天一家人有个落脚处。其实章天自己一天也没有住过。此房尚不完整,西头少盖一间,外观甚不对称,原因是西头有座古墓,墓主不乐意迁移。若凭刘家当时的势力,强令迁移该不是件难事。但是,章天谆谆告诫家人:“都是乡里乡亲,万不可倚仗权势,鲁莽行事。要与人妥商,如不行,就免盖”。如今,章天宅居历经岁月洗礼,颇具沧桑感,而那欠缺的一角却更显得分外完美。它仿佛在向世人诉说当年主人的高风亮节,在见证乡情亲情的珍贵。
留饭警后人
有次,章天偕家人同桌进餐,吃到最后,故意在碗底留些饭不吃。家人不解,问之。章天答道:“我要留给子孙后代吃”。意在训示家人为人处世要慎之,要收敛点。
余泽荫乡里
光绪年间,章天已仙逝多年,其桑梓湖宅与邻村闹纠纷。仙游县知县赴湖宅处理,因主观武断太甚而遭一村夫辱骂。知县大怒,便向上报告:湖宅村刁民聚众造反,速派官兵前来镇压。正巧福建省巡抚巡查至郊尾沙溪村,风闻此番刘章天家乡要遭大殃。巡抚和章天系同年进士,念及往昔交情深笃,便临时决定夜宿郊尾。次日凌晨,微服到湖宅暗访,目睹村里一派民风淳朴生气勃勃的景象,全无半点造反的迹象。巡抚心中有数,返省城后,即日撤销知县职务,追究他谎报军情泄私愤之责,湖宅村有幸免此一劫。
参考资料
峰尾古城.凤凰网.2016-08-2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轶事典故
积德得宝地
才郎娶贤妻
仙公托奇梦
皇帝改名字
谦和让宗亲
留饭警后人
余泽荫乡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