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位于
辽宁省沈阳市,简称“信息学院”,成立于1996年10月,是由当时的自动控制系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强强联合而成立的。信息学院和学科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老
东北大学建校伊始设立的电工学系。
学院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
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
博士后工作流动站学院同时承担二期"
985工程"建设重点支持的"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信息化基础结构关键技术"两个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任务。
现在,信息学院全体师生正在继续遵循"行胜于言、敢为人先、和而不同、居安思危"的学院精神,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信息学院"的奋斗目标进行不懈的努力。2018年12月10日,荣获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学院介绍
学院现有16个研究所、学院实验中心、国家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国际粉体检测与控制联合会、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博弈专业委员会、
辽宁省人工智能学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弗劳恩霍夫工业与环境
信息技术教席挂靠或设立在学院。
师资力量
全院现有教职工373人,其中专任教师265人,包括
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7人、校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其中海外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新世纪(跨世纪)优秀人才12人,博士生导师32人,教授54人,副教授96人。学院设有自动化、
计算机、
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6个本科专业。
改革
学院设有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电子科学与技术、
物联网工程等8个本科专业。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需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院成立了“电气与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3个本科专业建设委员会,积极调整培养计划,推进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建立院级平台课程,构建模块化新知识课群,实现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成立教学质量督导组,重点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监督管理。设立了电工、电子、自动化、
计算机、通信电子、电力电子、微控制器系统等7个实验教学研究室和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构建了知识与能力并重、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实验内容体系,形成了自主研发设备、虚拟
仿真与实际动手相结合、课内课外互补的实验教学特色。同时,学院还先后与美国
罗克韦尔国际公司、
摩托罗拉、
法国施耐德、
澳大利亚Altium、日本三菱、台湾华邦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了10个高水平实验室,获赠软硬件设备等总价值达1.8亿元民币,为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条件。
取得成果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自动化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评为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技术基础》、《控制系统仿真与CAD》、《
计算机控制系统》等7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电路原理》、《电工学》、《软件工程》、《现代控制理论》、《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11门课程被评为
辽宁省精品课程;《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MATLAB语言与应用》被评为国家级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自动控制原理》、《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被评为辽宁省首批精品教材;“自动化专业主干课”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被列为教育部“九五”和国家“十五”规划教材;《计算机控制网络》等15部教材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承担国家“十一五”教育教学改革立项1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53项,
辽宁省教改立项6项;获国家教学成果
一等奖1项、
二等奖4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5人获辽宁省教学名师奖;4人担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学科建设
学院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
博士后工作流动站;设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等10个博士点,通信与信号系统等15个硕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是全国首批一级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
控制理论与
控制工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系统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6个学科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科覆盖“
软件工程”、“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冶金自动化工程”3个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流程工业数字化仪表”、“
复杂网络系统安全保障技术”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嵌入式软件”
辽宁省工程技术中心,“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嵌入式技术”和“软件系统开发与应用”等4个教育部、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还拥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个一级学科辽宁省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等9个二级学科辽宁省重点学科;同时还承担着二期“
985工程”重点支持的“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信息化基础结构关键技术”2个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任务;现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学院成立了3个本科专业建设委员会,积极推进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成立了教学质量督导组,重点对本科生、研究生课堂教学环节进行监督管理;构建了模块化新知识课群,实现了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实行了研究生“副导师制度”,开展了“全国百篇优秀
博士论文”立项工作;承担了国家“十一五”教育教学改革立项1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7项,
辽宁省教改立项6项;获国家教学成果
二等奖2项,辽宁省教学成果
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4人获辽宁省教学名师奖;4人担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学院“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自动化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技术基础》、《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基于多核的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软件建模技术》、《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MATLAB语言与应用》6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电工学》、《电路原理》、《软件工程》等8门课程被评为
辽宁省精品课程;“自动化专业主干课”教学团队被批准为国家和辽宁省级教学团队;《计算机控制网络》等15部教材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学院依托拥有的国家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优势,设立了电工、电子、自动化、
计算机、通信电子、微控制器系统6个实验教学研究室和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与美国
罗克韦尔国际公司、
摩托罗拉、法国
施耐德、日本三菱、
澳大利亚Altium、台湾
华邦电子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了10个高水平实验室,获赠仪器设备等总价值达2300多万元人民币,为研究生、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教学工作
学院成立了覆盖所有专业的3个本科专业建设委员会,积极推进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成立了教学质量督导组,加强对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和教学环节的监督管理;构建了模块化新知识课群,实现了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建立了研究生“副导师制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管理办法”等,开展了“全国百篇优秀
博士论文建设立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承担了国家“十一五”教育教学改革立项1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53项,
辽宁省教改立项6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
一等奖1项、
二等奖3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
顾树生、
王永军、
吴成东、张斌、
王建辉教授等5人获辽宁省“教学名师奖”;
刘建昌、
王国仁、吴成东、李晶教授等4人担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被评为辽宁省示范性本科专业;《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技术基础》、《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基于多核的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软件建模技术》、《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MATLAB语言与应用》、《
计算机控制系统》7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电工学》、《电路原理》、《软件工程》等11门课程被评为
辽宁省精品课程;《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MATLAB语言与应用》被评为国家级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自动控制原理》、《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等5门教材被评为辽宁省精品教材;《计算机控制网络》等15部教材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自动化专业主干课”教学团队被批准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团队被批准为辽宁省级教学团队,
刘建昌教授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
人才培养
学院先后培养出博士毕业生875人,硕士毕业生5397人,本科毕业生9042人;现有在校本科生3247人,研究生2027人,其中博士生551人。
自2000年以来,学院学生在美国
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
智能车竞赛等国际性、国家级比赛中共获得400余项大奖;学院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1个、“全国三好学生”1人、3人获得“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学院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平均超过97%;每年推荐、考取研究生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30%以上,向外推荐的研究生全部被包括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在内的国内一流高校录取;自1993年(学院成立前)以来,学院一直坚持对
康平县沙金乡奥力小学开展“一帮一”助学活动,18年来累计捐款物达20多万元,使720名贫困儿童免于失学。在当年资助的学生中,如今有的已经考入北京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2006年10月,经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奥力小学已经正式更名为“东信
希望小学”,成为学院建立的第一所希望小学。
科学研究
自2000年以来,学院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122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973”等纵向科研项目544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
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4项、专利63项;累计科研纯进款达到2.19亿元,年均增长33.9%;发表学术论文7314篇,年均增长31.6%,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3676篇;出版专著、教材141部。
历史沿革
1923年4月26日东北大学成立,在工科下设立了电工学系;
1934年7月
国立西北工学院机械、电工学两系合并为机电系;
1947年东北大学工学院机电系调整为
电机工程学学系;
1949年6月原东北大学工学院和
理学院的一部分组成的
沈阳工学院,设立了电机系;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
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前身)输配
电教研组合并到东北工学院(沈阳工学院1950年更名为东北工学院)电机系;
1953年2月东北工学院电机系和机械系合并,成立机电系;
1955年东北工学院系、专业设置调整,成立电力系;
1959年3月东北工学院成立
电子技术系,
计算机技术专业划归电子技术系,矿电系的
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划归电力系;
1960年4月
东北地区工学院电力系与电子技术系合并为电力电子系;
1962年1月东北工学院将电力电子系更名为自动控制系;
1970年9月东北工学院机械系热工自动控制与装置专业调入自动控制系;
1983年8月东北工学院自动控制系划分为自动控制系和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1996年10月28日东北大学自动控制系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合并,成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科情况
学院现有学科整体覆盖6个一级学科,15个二级学科,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
博士后工作流动站,1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控制科学与工程为首批一级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等6个学科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同时还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
辽宁省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辽宁省重点学科。学科覆盖
软件工程、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和冶金自动化工程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省部工程研究中心,拥有“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和“面向先进装备业的嵌入式技术”等6个教育部、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学院同时承担了“九五”和“十五”“
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和二期“
985工程”建设重点支持的“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信息化基础结构关键技术”两个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任务;并继续承担了“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和“985工程”(2010-2020年)建设任务。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32人,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注:“*”表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研究方向
★自动化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系统工程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物流优化与控制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电气自动化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机系统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机软件系统及应用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学科基地
冶金自动化国家工程技术中心
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国家工程技术中心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医学影像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制造系统与物流优化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数字化装备综合信息处理系统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面向先进装备业的嵌入式技术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流程工业数字化仪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辽宁省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历史机遇
“211”“985”工程
本世纪前二十年是我国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把我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信息学院”,学院将牢牢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发挥学科建设在学院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尤其重视和大力支持重点学科项目的建设,通过“
211工程”学科项目建设和“
985工程”二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进行学科结构调整,集中资源,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发挥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学科项目
“211工程”复杂工业系统建模、控制与优化
211项目
复杂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
新一代网络化信息处理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985二期平台
“985工程”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科技创新平台
“985工程”信息化基础结构关键技术科技创新平台
985项目
(2010-2020年)
正在建设中
交流与合作
学院相继与美、英、德、法、日、澳、俄等二十几个国家的几十所高校、研究机构开展了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相继聘请了73位国际知名学者专家担任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每年都邀请一大批国外学者来校讲学,选派中青年教师出国开展合作交流、讲学与合作科研等。经过十多来年的不懈努力,学院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办学水平、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院党委和学院自2000年以来先后15次被辽宁省委高校工委、
辽宁省教育厅、
沈阳市政府、沈阳市委教科工委和
东北大学授予“先进党委”、“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院工会先后被
中华全国总工会、
辽宁省总工会、
沈阳市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小家”;学院团委5次获得共青团沈阳市委授予的“五四红旗团委”、“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等称号。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信息学院”的目标进行不懈的努力。
参考资料
学科简介.www.ise.neu.edu.cn.2024-03-22
学院简介.www.ise.neu.edu.cn.2024-03-22
学院简介.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