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洞村
贵州贵阳开阳县禾丰乡下辖村
穿洞村隶属于贵州省开阳县,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截止2008年,该村有农户1345户,乡村人口5164人,其中男性2562人,女性2602人,其中农业人口5164人,劳动力3576人,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343人。
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经济
该村农民收入以种殖业和养殖业为主。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594.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30元,其中:种植业收入746.14万元,占总收入的8.56%;畜牧业收入731.38万元,占总收入的9.93%(出栏肉猪3939头,肉牛238头,肉羊473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收入1632万元,占总收入的80.61%;工资性收入69.8万元,占总收入的0.86%;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数677人(占劳动力的13.19%),在省内务工647人,到省外务工30人,外出务工收入62.99万元。
人口
该村以汉族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233人。
基本情况
基本村情
我村是省级一类贫困乡二类贫困村,总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83亩(承包土地面积),其中田958亩,土1925亩,辖14个村民组(自然村寨),558户2086人,少数民族473人,占总人口的23%,共有党员54名,村支两委建全建齐,换届后支部书记由原县民宗局长姚家宏担任,大专以上学业5人,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监督委员会全部建齐,并下设村办公室(便民服务中心)、经济发展及企业管理办公室、村寨建设及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供水管理办公室、文化服务中心。共有村级干部15人,平均年龄40岁。是一个典型传统的农业生产村,以烤烟、油菜、阳芋、家庭养殖等为主要经济产值,2010年农民年均纯收入3800元,贫困人口350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万元,无产业支撑。
发展优势
1、地理及交通区位优越。穿洞村位于禾丰乡东北部,东、南与南江布依族苗族乡毛家院、龙广村毗邻,南连禾丰乡长红村,西连禾丰乡田冲村,距乡政府所在地23公里,距开阳县城5里,距省城贵阳市62公里,贵开高等级公路、开哨县级油路穿境而过,田冲至十里画廊公里横穿青林片区,交通便利。进村道路为沥青公路,是连接贵阳市中心,开阳县城,南江大峡谷及青龙十里画廊风景区的重要枢纽。
2、气候及地质条件优越。穿洞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2.9-14.7℃,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降雨量1120毫米,年无霜期为315天左右。境内土壤和大气环境均未受到现代工业的污染,是发展无公害产品的好地方,土地肥沃,富含元素,是少有的富硒地带之一,所生产的农作物硒含量符合人体摄入标准。
3、土地及劳动力丰富优越。穿洞村总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83亩,其中田958亩,土1925亩,田多为山间盆地,土多为山间丘陵,具有连片开发,整体利用潜力;全村劳动力1278人,占总人口的64%,以邵安兵等为代表的外出务工人员正积极返乡创业。
制约条件
1、村民小农经济意识浓厚。大多数村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受限于自身学识,只满足于“有饭吃、有衣穿”的眼前利益,缺乏着眼于长远的眼光和胆识,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加上以前村干部文化水平低,整体意识差,经营意识差、作风意识差、利己意识隆等等因素导致自身难以发展,直接严重影响和制约整村发展。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是村内交通未全部连接,青杠林7个村民组至村委会不通公路,更无机耕道建设。二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仅有70年代修建的一条长15公里的青林大沟为农业生产服务,基本上是雨通晴不通,农村安全饮用水无保正,抗灾能力低,严重制约着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 1 所,校舍建筑面积 4802.4 平方米,拥有教师 30人,在校学生1195人,距离厂口乡中学2 公里。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485 人,其中小学生1195人,中学生290人。
全村建有文化站10个、业余文娱宣传队 9 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发展方向及措施
按照省、市、县、乡“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要求,结合我村独特的资源优势,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科学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企业强村;农业产业稳村;商贸旅游活村;科技诚信树村”的经济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诚信是立人之根;勤奋是发家之本;知识是兴旺之力;和谐是不败之基”的立村信念,充分利用党和政府的支持,调动我村老百姓的一切积极因素,在“十二五”及今后10年千方百计创建“遵纪守法讲诚信;干净整洁房屋新;寨寨花开树成阴;水电路气加通讯;读书看病不出村;产业发展向前进;跟党走永不变心;人人都是好标兵”的现代文明、生态文明新穿洞,人均收入年均增长20%,力争25%,在十二五期末进入亿元村,达到全省村级平均水平,10年到达全国村平,打造全省闻名的“宜居、宜游、宜业”的现代文明、生态文明新农村。
(一)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1、发展果蔬种植。穿洞村便利的交通及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及土质条件,非常适合种植果树及蔬菜。改变传统土地种植方式,鼓励本村农民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集约化、农业规模化发展。找准本村特色农产业,将土地整体进行特色产业规划,优化土地耕种条件。在坡地上种植果树,坝子等地发展大棚蔬菜,形成山上果篮子、山下菜篮子的种植格局。拟发展高科技80亩农业观光示范园带动农民高标准蔬菜种植2000亩,高品质水果3000亩,土鸡养殖50万羽,生猪养殖1万头。
2、发展生态餐饮及休闲观光旅游产业。秉承“从土地到餐桌”的经营理念,打造“天堂”旅游度假区,跳出农业抓农业,以旅游促农业,农业带旅游发展,采用“前店后园尝新鲜”的经营模式发展特色农家乐,把餐饮开到菜地里,让顾客到地里点菜,杀鸡、杀鱼,休闲娱乐有“果园尝鲜”、“现实版QQ农场”等。
(二)发展村办工业、促进贸工农一体
按照经济合理半径和区域资源优势,突出发展原料型产品,建设穿洞农副产品及轻工业加工基地。依托和突出农业资源优势,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优质安全农副产品生产为基础,正确引导农副产业发展方向,延长产业链,重点培育和扶持水果、粮食等支柱产业企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全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化进程,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新跨越。力争形成特色鲜明、区域规模较大、专业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质安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体系,逐步形成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导、贸工农一体化的经济新格局。
(三)发展措施
1、加强队伍建设。按照省委“三个建设年”的要求,突出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纪律严密,作风务实”,组织上信任,老百姓信服的村支两委队伍,消除人民群众不信任各级组织的思想隔阂,把群众吸引到村支两委的身边来,打好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2、打造平安、信用村。认真按照“六五”普法要求,开展普法教育,使村民知守法不违法,不刁难,不堵工,无上访,无群体事件,无治安事件发生。紧紧抓县信用联社创建信用村建设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好县信用联社的经济支持,推进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实以及村民发展。
3、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认真抓好“十二五”规划,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设,村寨集中居住建设布局,工业发展布局,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旅游发展建设布局。
4、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村委会牵头组建集团公司,广泛发动农户参与,企业协作,共同受益,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产业集群化。强化集体、企业和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共同抵御自然与市场的双重风险。
5、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一是打通通往各组各户的交通道路,二是加大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三是提高通讯信息网络覆盖,四是改善农民家庭居住环境。
6、加大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力度。由村支两委牵头,采取社会引资,银行融资,村民投资入股的方式,建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联合体。制定强有力的措施,降低外来企业落户的门槛,促使各类企业落户我村,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引进实用于我村工业、农业、旅游、商贸发展的专家、学者、经营管理人才,借用外面的经济实力、人才优势更好更快建设我村。
基础设施
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有路灯,有1154户通自来水,有190户饮用井水,有1344户通电,有119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19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89.74%和89.97%);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86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11户(分别占总数的57.84%和46.83%);该村委会到乡道路为柏油、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拥有汽车88辆,罗伯特·特雷勒112辆,摩托车85辆。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10户;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32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8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82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经济
人口
基本情况
基本村情
发展优势
制约条件
文化教育
发展方向及措施
基础设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