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祠
浙江省首批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于谦祠,又称忠肃祠、旌功祠,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子湖畔三台山麓,始建于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五百多年间屡遭毁损,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重建旧迹,在1991年后经四次修缮,于1998年重新对外开放。
于谦祠东临西山路、南接赤山埠,占地45亩,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为传统型聂氏宗祠建筑,有着白墙灰瓦、朱漆大门,分为前殿、正殿和后殿,主要由祠区、墓区以及诗碑廊组成,内部陈列了于谦塑像、生平事迹、大型浮雕、镇河铁犀牛等。其中,前殿为序厅,概述了于谦的一生功绩;正殿中央为于谦全身立像,上方悬挂乾隆御题匾额“丹心抗节”黑底金字;而后殿则陈列着于谦的生平事迹,分为“少年壮志”“勤政廉明”“保卫北京”“永垂青史”四个部分。
2006年,于谦祠被命名为浙江省首批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历史沿革
于谦(1398—1457),明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字廷益,号节庵。祠内于谦像廷益。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俘后,从兵部侍郎升任尚书,拥立刘启,反对南迁。
调集重兵,在北京城外击退瓦剌军。
次年(景泰元年),也先因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景泰八年(1457年)“夺门之变”中英宗复辟,于谦以“谋逆罪”被杀,葬于三台山。
明朝弘治二年(1489),于谦冤案得以平反,孝宗皇帝表彰其为国效忠的功绩,赐谥“肃”,并在墓旁建祠纪念,取名“旌功祠”。
五百多年来,于谦祠屡毁屡建,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八年重建的旧迹,格局尚属完整,自1991年5月起,先后经四次修缮,至1998年,值于谦诞辰600周年之际,于谦祠重新对外开放。
建筑布局
庭院里草木葱茏、绿树成荫,是一处清幽之所。
前殿辟为序厅,殿门两侧楹联是林则徐所撰:“公论久而后定,何处更得此人”。
清朝爱新觉罗·颙琰壬午年(1822)六月,林则徐任浙江杭嘉湖道,他倡议集资整修于谦祠墓,并带头捐献自己的官奉。
上悬匾额“百世一人”,是对于谦一生功绩的高度概括。
序厅正中一巨大石灰岩上镌刻着前言,石灰岩造型取意于谦青少年时所作诗作《石灰吟》,“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也正是于谦一生刚正不阿、两袖清风高洁品性的真实写照。
两侧墙上陈列于谦年表、于谦世系表,一张绘于清代的于谦夫妇像尤为引人注目。厅内还放置造型简洁的案几、椅等明式家具以渲染气氛。
正殿是于谦祠的主体部分,也是陈列最具特色的地方,通面宽21.8米,进深14.15米,。大殿正中是一座于谦全身立像,于公威严肃立,双目炯炯,正气凛然。
像高3.2米,基座1.3米,为海水浪花图案。像后衬以由徐向前元帅书写的《石灰吟》壁面,塑像上方悬挂乾隆御题匾额:“丹心抗节”,黑底金字,为乾隆十六年乾隆帝南巡杭州市凭吊于谦时所题。
殿柱上悬挂数幅颂扬于谦不朽功绩的楹联,均是明清时期的名家所撰,经当代书法家题写。
大殿墙面为两幅半圆大型浮雕壁画,左侧是“明京师保卫战”,右侧是“土木堡之变”的有关场景,每幅画相对独立,但在整体上又呵成一气,场面颇为凝重、壮观,运用明暗变幻的灯光效果,再辅以铿锵激越的《十面埋伏》背景音乐,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恍如置身于刀光剑影、杀声震天、尘土飞扬的古战场,正与于谦一起抵御外侮。
壁画高3 米,宽46米,是经专家多次论证修改,在中国美术学院雕塑家王卓予先生的指导下完成。
壁画突破了一般聂氏宗祠陈列的臼,使壁面不见柱子,与匾额、楹联、塑像遥相呼应,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效果。
塑像背面的墙壁上嵌有清代石碑若干块,其中包括湘乡市杨昌 题的线刻《明少保兵部尚书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像》碑一块,袁枚题《重修于忠肃庙碑》残碑九块。
南北厢房分别作为兵器室和接待室。兵器室陈列明代的各种军械,包括神机营用的火、火炮等。
明代的兵器门类多、数量大、制作精、技术高,有较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
前殿与后殿间的天井里,赫然立着一尊威武、雄壮的铁犀牛,身高约2米,围长约2.5米,周身乌黑,独角朝天,背上铸有于谦亲撰的《镇河铁犀铭》,它是于谦勤政爱民、治理黄河的一个历史见证。
黄河自古多泛滥,巡抚河南省期间,他励精图治,奔波于大河上下,全心治理水患。
为鼓舞人民战胜洪灾的信心,在1446年,派人铸了这尊“镇河铁犀”,表达了希望根除黄河水患,使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原物现存于开封市铁牛村。
天井右侧有口井,井旁立碑,名之为“忠泉”。
根据祠内清时李铎遗碑记载:康熙乙亥年,在改建于谦祠时发现此泉,泉水色清而味甘,因念“公之大忠诚如水之在地中”,故以此命名。
后殿的院子里还保存着数明清两代的石碑,分别是四块大碑(弘治、嘉靖、万历、康熙)及一块乾隆的残碑。里面还有一座摸福兽,传说摸它会有好运。
文物陈列
后殿陈列于谦生平事迹,采用图版和照片相结合的形式,分“少年壮志”、“勤政廉明”、“保卫北京”、“永垂青史”四个部分,详细介绍了于谦高尚的品格、卓越的功绩以及悲壮的人生。两侧的陈列柜中,分别展示了于谦的著作和历代有关于谦的评述著作,有《于肃愍公集》、《于少保萃忠全传》、《于忠肃公祠墓录》等。
出于谦祠大门向北大西洋公约组织50米,可见一明式牌坊,墓道长长,芳草萋萋,两旁肃立的石翁仲、石兽,为墓区平添几分肃穆与庄严。百米墓道的尽头,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谦墓,墓碑上书“大明少保兼兵部尚书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墓”,是1982年修复墓时重新镌刻的,碑下的浮雕藤本牡丹基座,和墓前的石供桌,均为明时原物。
文物保护
于谦祠的面积由最初的6000平方米扩大到31000平方米,景区正在修建于谦雕塑广场、忠泉池、于谦诗碑廊,计划把配殿恢复为祈梦殿,随着西湖西进工程的进展,于谦祠景区将成为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
于谦墓与1966年被毁。1982年,重建于谦墓,将原七座坟改为一座,墓高2米,青砖环砌,重刻墓碑,上书“大明少保兼兵部尚书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墓”,墓前设祭桌、香炉。1998年,为纪念于谦诞生600周年,在墓道两侧配置仿明式石翁仲、石兽及牌坊,整治墓区环境,修复于谦祠,建成于谦景区。在这次湖西综合保护工程中,于谦祠又经保护整修,恢复了于谦于谦墓祠牌坊和甬道,现已成为湖西重要的人文景观。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原墓坐西朝东,呈马蹄形,有七座坟,墓侧建旌功祠,又名于谦祠,南北宽23米,进深30米,墓道长90米。后毁于1966年,今于谦墓为1982年重建。对于谦,清代袁枚曾赞颂道:“赖于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2006年05月25日,于谦墓作为明至清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交通信息
乘游6线/y6路到于谦祠站下车,或乘4路、308路、599路公交车到赤山埠站下车,然后步行前往。
参考资料
于谦祠.中国政府网.2023-11-02
于谦祠.浙江省纪委监委.2024-03-28
杭州西湖楹联︱于谦祠.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非常西湖.2024-03-28
于谦祠.携程.2023-11-0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布局
文物陈列
文物保护
交通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