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如楼
主营广东传统点心、粤菜的茶楼
于1875年(光绪元年)开业,位于广州市中山五路117号,由陈惠如创办,以经营广东省传统风味的清茶细点为特色,是广州市著名百年老字号,也是广州市历史最悠久的茶楼之一,以传统粤菜、精美点心、龙凤礼饼驰名。50年代后几经扩建,其主要名菜“如意香汁鸡”、“荷香蒸乳鸽”、“脯鱼干蒸烧麦”等。1995年3月因地铁建设需要,搬迁至三元里广花路212号。
历史和发展
历史
惠如楼始建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距今已有百多年。对此,惠如楼的招牌有段掌故可以证明。这个悬挂在门前将近7米高的招牌,与众不同。别家的招牌,一般都采用红底金字或黑字,以取其吉利兴旺之意,但惠如楼的招牌,则是黑底金字。原来开业不久,不巧遇到爱新觉罗·载淳驾崩,由于国丧,招牌不能挂红,因此把招牌改为黑底金字,一直沿用至1987年的装修前。
著名百年老字号惠如楼原址位于广州市中山五路117号,是广州市历史最悠久的茶楼之一,素以传统粤菜、精美点心、龙凤礼饼驰名。1995年3月因地铁建设需要,搬迁至三元里广花路212号。
发展
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惠如楼于1987年4月开始重新装修,并于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前夕竣工复业,使百年老号换上新颜。服务人员做到对客相敬如宾,笑脸相迎,彬彬有礼,招呼周到,深得宾客的称赞。在1988年3月间,清代探花后人商承宇先生一行,从香港特别行政区回来到惠如楼就餐。惠如楼真诚的服务和优质的食品,使他们感到特别高兴。商承宇先生回港后,专门托在穗的亲人送了一幅横匾:“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1987年11月下旬的一天,惠如楼楼上楼下张灯结彩,广州市的作家、诗人及各报社的记者云集于此,进行评选对联。原来1987年4月装修期间,在仓库杂物间偶然发现了一副对联的上联:“惠己惠人素持公道”。字体苍劲,经考证是1880年为庆祝惠如楼开业15周年写的(这是惠如开业年份又一证据)。但下联散佚,十分可惜。惠如楼经理细细琢磨这半联内容,指出“惠已惠人素持公道”,不但是本店的优良传统,也与当今提倡的道德精神不谋而合。于是决定公开登报征对下联。见报后,全国各地以至海外华侨寄来应征对联信件400多封。惠如楼特地请来陈残云陈芦荻、黄施民、韦丘、陈雨田等作家、诗人,经过选评、斟酌、订正,最后定下联为“如亲如故长暖客情”。
惠如楼素以茶靓水滚、点心精美驰名。惠如楼为迎合人们的心理需求,对茶靓水滚非常讲究。当时惠如老板专门备了一间干爽洁净的房间储备茶叶。在服务上坚持“问位点茶”的传统做法,对一块来的茶客,口味不同也可分壶分冲,对于常来的老茶客,服务员早就记清他们的爱好,往往不用开言,他们所需的一壶香喷喷的茶就已送到面前了。
名点
脯鱼干蒸烧卖
是惠如楼的传统点心,其特点是,在烧卖中看不出脯鱼,但却有脯鱼的甘香味,味道特别鲜美香爽,吃后口有余甘子,多食不腻,回味无穷。
笋尖鲜虾饺
呈弯梳形,皮薄如纸呈半透明状,馅料是用鲜虾仁、嫩笋尖粒等制作。由于皮薄,馅内的虾仁隐约可见,外表白里透红,人见人爱。外皮不粘牙,入口爽滑,有汁可口别具风味。
榄仁萨骑马
这种萨骑马是用新鲜鸡蛋开面粉搓成面团,压成面条后用纯正花生油炸至金黄色,然后用白果葡糖浆,并加入少许麦芽糖拌匀成形,最后以椰蓉作底,西山榄仁作面。吃起来松化可口不粘牙,甜度适中不腻滞,同时还有浓郁的榄仁甘和味与椰香味,老少咸宜。
惠如楼的饼食
也较为出名,如嫁女饼(莲蓉酥、爽糖酥等)、老婆饼(冬蓉酥),年宵品种、中秋月饼等。特别是一年一度的中秋月饼,其质量选料上乘,制作颇具特色,并一向以纯正莲蓉月、凤凰贡品月、惠如上月著名,特别是凤凰贡品月,是惠如楼的传统招牌月饼。
惠如楼还以正宗传统粤菜著名。在1987年和1988年两届美食节中,其获奖品种有“百花鲜竹盒”、“惠如一品素”、“如意香汁鸡”、“荷香蒸乳鸽”等等。“百花鲜竹盒”是用鲜豆皮酿虾饺,炸后跟上淮盐辣酱油佐料上台。其特点色泽鲜明,甘香酥脆,馅内“百花”鲜爽香滑,可茶可酒,百吃不厌。“如意香汁鸡”是选用正清远鸡项,加上阳江豆鼓蒜蓉等调料精工细作而成,其特点色、香、味、型俱全,肉鲜嫩滑,骨香味浓。“荷香蒸乳鸽”是一道夏令时菜,选用肥嫩乳鸽,配以冬菇、姜片等味料,斩件后用新鲜荷叶包起蒸制而成。其特点荷香味浓,鲜嫩香滑,蛋白质高,富于营养。“惠如楼一品素”是选用发菜、冬菇、金菇、莲子、雪耳、玉米笋等作原料,这些原料先用高汤煨过,后用蚝油打芡,鲜嫩醇香,爽滑可口,尤其适合老年人食用。
门联
惠己惠人,素持公道;如亲如故,长暖客情。
与淋大柜
店主陈惠如,心地善良,对人和蔼可亲。有一年除夕,陈惠如忽然收到从南洋寄来的二百银元,署名叫“林大贵”。陈惠如想来想去:“在南洋素无亲友,怎会有人无端端寄钱给我呢?”更奇怪的是:以后每逢除夕,都有“林大贵”寄来的二百银元,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呀!陈惠如坚决把钱退回,并附上一封信,要求对方说明原委,否则坚决不收。不久,南洋那边回信了,说“林大贵”不是自己的真名,而是“淋大柜”的谐音……
原来是8年前一个深夜,惠如楼的伙计正起床工作,张罗明天的早茶市,忽见一个小偷,窜入大橱柜中躲藏,伙计喊打喊杀,吓得小偷不敢出来,有个伙计说:“用开水淋他吧,看他出不出来?如再不出来,干脆烫死他!”说罢,真的拿了一大铜煲开水过来。陈惠如闻声赶来喝止,挥挥手叫伙计干活去。自己走到柜前,安慰小偷不要怕,放心出来。只见出来的是一个岁左右的小青年,衣衫褴褛,面露饥色。陈惠如马上拿点心给他吃,并询问他的情况。小青年说因家乡灾荒,自己只身来到省城,怎知投亲不遇,钱乙用光,实在饥饿难忍,才想偷点食物充饥。说罢,不断磕头,请求放过他。陈惠如开导他说:“偷东西不是好人所为,如被人捉住就受罪了,你可以做一些小本生意,总比做小偷强。”说完还拿5个银元给他。
此后,那小青年去了南洋谋生,勤勤恳恳努力做人,挣到一些钱。他对当年到惠如楼偷东西吃,有人要用开水“淋大柜”的惊人一幕,以及陈惠如热心相助的情景,始终铭记于心。故每到除夕,必用谐音“林大贵”的名义寄些“利市”给陈惠如表示感恩。
陈惠如看罢来信,不禁感慨万千。他的厚道之名不胫而走,生意越做越旺。陆续开了“东如”、“南如”、“多如”、“三如”等多间茶楼。而“淋大柜”的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
目录
概述
历史和发展
历史
发展
名点
脯鱼干蒸烧卖
笋尖鲜虾饺
榄仁萨骑马
惠如楼的饼食
门联
与淋大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