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村是
浙江省有名的“小康村”,系
瓯北街道政府驻地,同
温州市仅一江之隔,素有温州的“
浦东新区”之称。
瓯北街道地处
瓯江北面,地属
永嘉县,是永嘉经济重镇。
村情概况
罗浮村地处瓯北最繁华地段,镇政府所在地即坐落在罗浮村地皮之上,而像瓯北码头之类重要公共设施,也在罗浮村范围之内。其地理位置、经济实力都可称是永嘉的重中之重。罗浮村全村人口大约5000人左右,拥有
选举权的成人大约有3000左右,就人口来说也是永嘉第一大村。近几年瓯北发展迅猛,建设加剧,房价大副上涨,新建楼房价格直逼市区。拥有大量地皮的罗浮村又可称是当地最大的房地产商和最大的地主。有人说如果按地价和楼面价均分,罗浮村的村民包括新出生的婴儿都是百万富翁。
主要景点
罗浮石介绍
晋书法家
王羲之《法帖》中记:“近代华严石砚,颇佳。”明嘉靖《温州府志》载:“罗浮山,去城五里,有石可为砚。”
光绪戊子年出版的《永嘉闻见录》(孙同元著)中说:“旧志云:有
华严洞,花木繁丽,自成佳境。有
石可为砚。”可见,罗浮山及屏立于北面的华严山,昔以盛产砚石著称。
清《岐海琐谭》记载: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永嘉周永岱陛任
主事,尽取罗
浮石镶嵌会器等物,满载而归。夏仲鱼诗云:“秋峰尚不载江山,止写临行入画间。今日江山移得去,罗浮石山水中山。”
罗浮双塔介绍
站在市区安澜码头,眺望瓯北,看见双塔矗立在两座样似乌龟和蛇的山顶。过去当
渔船进入
瓯江口时,渔民们看到塔便知道已经顺利到达
永嘉县,
罗浮双塔因此成为永嘉的标塔。
转
瓯北街道途经一条山路便来到龟山腰,向下看去,
瓯江的美景尽收眼底。此时的油菜花开得正喧闹,流金溢彩的油菜花地渲染出一幅生机勃勃的重彩
国画。
来到山顶,迎面便是龟塔,该塔平面呈六角形,砖构楼阁式。塔身呈锥形,逐层收缩,每层砌出券门,间或做出壁供奉佛像。腰檐用砖作出子与飞子,翼角成龙状,仔角梁起翅。
该塔建于
西晋元康五年(295),宋
元丰七年(1084)重建,现塔为明代所建。对面是
蛇山的蛇塔。两塔远远对峙,形式和结构都大致相同,保存尚完整。
说起这两座塔,还有一段有趣的民间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这块古老大地连年干旱,到处是田地龟裂、禾苗焦黄、树木枯萎,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罗浮村老人齐集求雨。神告诉世人,这是由于
瓯江潮起潮落,当地龟山、蛇山为独占头,长年争斗而造成干旱。于是林氏祖先挺身而出,发动村民分别在两妖顶上各建一座塔,塔像铁钉一样,将两山牢牢地钉在原地。林氏村民用当地的青主泥打成砖块,并在每块砖面上刻上“罗浮林氏塔碑”字样。他们在施工中误将有字样的砖颠倒砌在塔上,意外形成了塔的又一独特之处———林字颠倒。据说两塔如期建成后,果真镇住了恶妖,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现当地政府正规划将两山修建成公园,供人们休闲游玩。
罗浮双塔陪伴着瓯北走过风风雨雨,承载着瓯北人沉甸甸的情感。
砚台崖介绍
摩岩题刻
在罗浮村蛇山南麓田中,有一块高约5米、宽2米的长方形岩石,状如砚台,子然兀立。明万历甲(1584)夏月,永嘉郡守卫承芳过访林宗教(字华源,罗浮人)游此,在岩
瓯北镇介绍
石上方自左至右刻“砚台崖”三个大篆字,左近处,直刻“
万历甲申孟夏同潘司处过访华源林大夫游此巴东淇行
卫承芳题”3行27字。近旁,有“棋盘崖”题刻,现已毁。
罗浮山介绍
乐史《
太平寰宇记》引《永嘉记》:“此山(罗浮山)秦时从海中浮来”。《永嘉县地名志》:“
罗浮山,在江北岸,去城五里,一名密罗山,今名山平头”。此山在
瓯江和
楠溪江汇合处的西北侧,有两座小山,相距180余公尺。早年,两山犹如两艘巨舰,浮在江中,四周水波粼粼,颠簸摇曳。岁月流逝,沧海桑田,这里形成一片
冲积平原,将两山连在一起,遂成今日状况。
北面的山称
章山,海拔51米。山呈长形,酷似一条自东向西爬行的蛇,故又名
蛇山。据明万历《温州府志》载,章山上原有一亭,名“襟江亭”,以唐
王勃《
滕王阁序》中“襟三江而带五湖”一句而取名。襟江亭踞山俯江,气势雄伟,因年代久远,早已荡然无存。南面的山称
罗山县,又名合山,海拔66.4米。因山形极像一只自西向东爬行的龟,故又称龟山。山北侧半腰有杨府庙,稍远处有亭和将军殿遗址。山北麓有一口井,清泉终年不涸。
唐
张又新《罗浮山》诗云:“江北重峦积翠浓,绮霞遥映碧芙蓉。不知来后沧溟上,减却瀛洲第几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