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云,
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影像研究中心主任、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电影学院博士,主要从事电影研究与教学及影视项目策划。先后毕业于
浙江师范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执教于浙江师范大学、西藏
中央民族大学、杭州大学、
浙江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入选
北京市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第一批)、北京市属高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创新人才之学术创新人才(2010年度)。
个人简历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
1979年9月-198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获
学士1983年8月-1985年3月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
1985年3月-1985年7月西藏民族学院语文系任教(援藏)
1985年9月-1986年7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
1986年7月-1993年7月
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
1993年7月-2007年11月
浙江大学中文系、新闻与传播学系任教
2004年9月-2007年7月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
2007月12月-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任教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影像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电影学院首届文学(电影学)博士;先后执教于浙江师范大学、西藏
中央民族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曾任浙江大学广播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副主编、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副秘书长。
学术兼职
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高等院校电影电视学会理事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学术委员
教育部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等项目评审及鉴定专家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
多所大学客座及兼职教授
多个影视奖项评委
主要著作
1、《作为文化的影像——中国当代电影文化阐释》,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9月
2、《绚丽的时空——电影电视》,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9月
3、《视觉神话——影视文化的深层结构》,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4、《众人狂欢——网络传播与娱乐》,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5、《新中国电影史话》,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7、《
中国当代电影》,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8、《我的秘密之花》,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9、《理论与批评:电影观念的演变》(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12月
10、《理论与批评:电影的类型研究》(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6月
11、《电影城市:中国电影与城市文化(1990-2007年)》,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
12、《电影学导论》(第二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13、《
电影通论》(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
14、《
电影理论基础》(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年
16、《中国电影2009》(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年
18、《2001-2010中国电影学研究报告》,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年
19、《
中国电影明星研究》(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年
20、《
中国电影的身体政治》(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年
21、《中国电影明星研究续编》(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年
22、《中国当代电影思潮与现象研究(1979-2009年)》(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年
23、《电影学导论》(第三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
24、《中国电影明星研究三编》(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年
25、《新媒体语境下的影像生产与话语重构》(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年
26、《
电影理论基础》(第二版)(主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
主要论文
1、《电影明星、视觉政治与消费文化——当代都市文化语境中的中国电影明星》,《文艺研究》2007年第1期
2、《电影画面:象征的构成与意义的产生──新时期电影语言发展的一个侧面》,《当代电影》1989年第1期(收入《
当代电影美学文选》,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11月)
3、《中国电影叙事模式的转变》,《
当代电影》1993年第6期(收入《中国电影年鉴1994》,
中国电影出版社)
4、《武打片散论》,《当代电影》1994年第4期
5、《美国电影:话语霸权与意识形态神话》,《当代电影》1998年第2期
6、《纪实风格与平民意识——对一种影视文化现象的描述与批评》,《当代电影》1998年第5期
7、《影视文化:工业时代的视觉神话》,《当代电影》2000年第6期(收入《谁在说话——中国文化年报(2001年版)》,
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
8、《后电影:理论与创作》,《
当代电影》2001年第2期(收入《
数字时代的影视艺术》,
学林出版社2003年5月)
9、《中国电影:类型建构与产业化发展》,《当代电影》2005年第6期
10、《2005年中国电影学研究报告》,《当代电影》2006年第1期
11、《中国电影批评的两难困境》,《当代电影》2006年第2期(收入《中国电影批评(2000-2006)》,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12、《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另一种现实”》,《
当代电影》2006年第5期
13、《中国电影的身体转向——近期中国电影中的身体呈现与身体焦虑》,《当代电影》2006年第6期
14、《“重建电影研究”》,《当代电影》2006年第6期
15、《2006年中国电影学研究报告》,《当代电影》2007年第1期
16、《\u003c三峡好人\u003e》(对话),《当代电影》2007年第2期
17、《\u003c剃头匠\u003e》(对话),《当代电影》2007年第3期
18、《街道、漫游者、城市空间及文化想象》,《
当代电影》2007年第6期
19、《试论“西部电影”的神话意识》,《
电影艺术》1989年第5期
20、《论中国当代电影中的循环怪圈》,《电影艺术》1993年第3期
21、《期待视野与视野融合——影视欣赏心理散论》,《电影艺术》1994年第2期
22、《黄建新电影:现代城市空间的建构及其意义》,《电影艺术》2005年第5期
23、《“天狗”的“愤怒”与另一种“现实”》,《电影艺术》2006年第4期
24、《想象的“温暖”与重构的“现实”——对《
第三种温暖》的一种解读》,《
电影艺术》2007年第3期
25、《当代大学生电影观念管窥》,《
电影通讯》1991年第10期
26、《电影色彩:富有意味的造型元素》,《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
27、《众声喧哗与个人独白——对中国电影研究现状的一种描述与批评》,《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28、《革命历史阅读记忆影像表达——对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的一种阐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29、《2004年中国电影学研究报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30、《大学电影教育:在数字化繁荣的背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收入《北京影视艺术研究报告2006》,
同心出版社2006年5月;《传承与梳理:高等电影教育研究》,
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12月)
31、《新世纪以来中国军事题材主旋律电影的创作转型》,《
艺术评论》2007年第10期
32、《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产业》,《
中国传媒报告》2003年第2期
33、《2001-2004年中国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发展报告》,《中国传媒报告》2005年第1期
34、《电影文化的多元建构与中国电影的良性发展》,《中国传媒报告》2005年第4期
35、《2005-2006年中国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发展报告》,《中国传媒报告》2007年第1期
36、《中国当代城市电影的观念冲突》,《戏剧艺术》2000年第1期(收入《
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2月;《拓展中的影像空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37、《重构神话——世纪之交中国电影文化的特征及其走向》,《戏剧艺术》2001年第1期
38、《三位一体:政治电影艺术电影商业电影──试论中国当代电影的历史走向》,《艺术百家》1992年第3期
39、《神圣的祭奠——论女性在中国电影中的位置》,《艺术百家》1994年第1期
40、《怪圈:有意味的形式——对谢飞影片的一种阐释》,《艺术百家》1995年第1期
41、《女星家族:从显赫到衰落——对中国电影文化现象的一种描述》,《艺术百家》1997年第4期
42、《孤独的都市──城市电影研究之一》,《
文艺评论》1990年第4期
43、《荒诞的都市──城市电影研究之二》,《文艺评论》1991年第2期
44、《电影中的性:观念的拓展与表现的惶惑》,《文艺评论》1993年第1期
45、《艰难的超越──论新时期电影的道德价值取向》,《
艺术广角》1987年第6期
46、《抽象化:“探索电影”的走向》,《艺术广角》1988年第3期
47、《论近期中国电影的现代主义倾向》,《艺术广角》1989年第5期
48、《女性神话母性情怀男性视点──谢晋电影研究之一》,《艺术广角》1991年第2期
49、《寻觅的都市──城市电影研究之三》,《艺术广角》1991年第6期
50、《平面的都市──城市电影研究之四》,《艺术广角》1992年第5期
51、《神秘:电影之魅》,《
艺术广角》1996年第6期
52、《重写历史——对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一点思考》,《艺术广角》1997年第6期
53、《温馨的都市——城市电影研究之五》,《艺术广角》1999年第1期
54、《视听震惊与恐怖体验——对一种观影心理的描述》,《艺术广角》1999年第4期
55、《明星:作为一种神话》,《艺术广角》1999年第5期
56、《历史传奇与现代故事——对张艺谋电影的一种阐释》,《艺术广角》2000年第3期
57、《网络时代的电影》,《
艺术广角》2001年第1期
58、《文化误读与审美错位——对近年华语电影创作的一种认知》,《艺术广角》2002年第2期
59、《电影类型模式的反思》,《艺术世界》1992年第1期
60、《“新潮电影”的色彩语言》,《百家》1989年第2期
61、《误入歧途:娱乐电影的危机》,《电影文学》1989年第9期
62、《当代电影的困惑》,《艺术界》1989年第9-10期
63、《论电视观众的审美经验》,《求索》1991年第2期
64、《当代地方文化建设议》,《
浙江社会科学》1988年第6期
65、《论当代电影的伦理超越》,《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青年教师论文专辑1987
66、《论新时期电影中象征的构成与读解》,《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
67、《重读\u003c人生\u003e和\u003c老井\u003e》,《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
68、《戏剧化:观念的回归与创作的误区──论一种电影现象》,《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69、《教化还是娱乐——对电影功能的一种理解》,《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
70、《1979-2005年中国城市电影研究综述——兼及电影研究思维与批评方法的反思》,《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71、《革命记忆与爱情呈现——论中国当代电影的一个基本主题》,《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72、《精神传承与形式转换——从夏衍电影改编实践看一种改编观念》,《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73、《张艺谋的电影传奇》,《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74、《电影:科技与艺术的互动》,《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75、《当代军事电影:英雄模式的困惑──当代军事电影研究之一》,《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
76、《先锋电影的回归》,《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77、《对中国当代电影文化结构的思考》,《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78、《双生花:一种电影叙事模式》,《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79、《中国电影的角色错位——论电影与文学、电视的关系》,《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80、《明星现象的文化批判》,《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81、《批判精神的丧失与电影批评的缺席》,《
文艺报》1999年11月6日
82、《戏剧化:当代电影的误区》,《文论报》1993年3月6日
83、《商业电影:令人忧虑的创作倾向》,《文论报》1993年6月5日
84、《中西电影:形态与功能的差异》,《电影文化论丛》,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7月
85、《大学影视教育与当代影视文化》,《
电影电视走向21世纪》,
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5月
86、《对话:一种改编观念——对夏衍电影改编的一点思考》,《夏衍论——纪念夏衍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9月
87、《中国文化的影像表达——跨文化视野中的华语电影创作》,《中国电影:传统文化与全球化趋势——第十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9月
88、《沉沦与救赎——谢晋电影的主题阐释》,《论谢晋电影续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12月
89、《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国电影影响中国的三次浪潮》,《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90、《亚洲类型电影与产业化发展》,《中国电影新百年:合作与发展——第十四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5月
研究课题
1、《梦幻与神话》,杭州大学董氏基金1995年
2、《电影与现代神话》,
浙江省社联2000年度重点课题
3、《中国当代电影文化研究》,
浙江大学董氏基金2001年
4、《电视剧策划与市场调研》,华新影视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
5、《中国当代影视文化研究》,
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2001年
6、《世纪之交中国电影文化分析》,浙江省社联2002年度重点课题
7、《中国当代电影:批评与阐释》,浙江省200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8、《中国电影的身体政治(1979-2005)》,
浙江省200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获奖成果
1、《对话:一种改编观念——对夏衍电影改编的一点思考》,
中国文艺网2000年度文艺评论奖三等奖,2000年
2、《喧哗与骚动——中国当代城市电影的观念冲突》,第八届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学术论文奖
二等奖,1999年
3、《重构神话——对世纪之交中国电影文化特征及其走向的一种描述与批评》,第九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学术论文奖,2000年
4、《中国文化的影像表达——跨文化视野中的华语电影创作》,第十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学术论文奖,2001年
5、《论电视观众的审美经验》,中国高等院校电影学会优秀学术成果奖二等奖,1993年
6、《中国电影叙事模式的转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二届“学会奖”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999年
7、《电影学导论》,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三届“学会奖”优秀学术著作
二等奖,2004年
8、《众人狂欢——网络传播与娱乐》,
浙江省第11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
优秀奖,2003年
9、《众声喧哗与个人独白——对中国电影研究现状的一种描述与批评》,浙江省第12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优秀奖,2004年
10、《作为文化的影像——中国当代电影文化阐释》,
浙江省教育厅2000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0年
11、《作为文化的影像——中国当代电影文化阐释》,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
二等奖,2001年
12、《
电影学导论》,
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04年
13、《中国电影叙事模式的转变》,浙江省社联首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8年
14、《视觉神话——影视文化的深层结构》,浙江省社联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2003年
15、《作为文化的影像——中国当代电影文化阐释》,
浙江大学董氏文史哲研究奖励基金教师优秀成果二等奖,2000年
16、《视觉神话——影视文化的深层结构》,浙江大学董氏文史哲研究奖励基金教师优秀成果
二等奖,2001年
17、《拓展教学时空,强化综合素质》,
浙江省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1997年
18、浙江大学1999年“姚连生基金”奖,1999年